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梯度下降的串联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
1
作者 郑涧 史汉卿 +2 位作者 张金柱 王涛 黄庆学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8-82,共5页
将梯度下降法用于机械臂的逆运动学求解,解决了不同自由度串联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的问题;将求解过程中间解利用起来,在保证了系统性能的同时,完成了轨迹规划任务;针对使用梯度下降得到的轨迹较差的问题,采用改进的梯度下降对轨迹进行了... 将梯度下降法用于机械臂的逆运动学求解,解决了不同自由度串联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的问题;将求解过程中间解利用起来,在保证了系统性能的同时,完成了轨迹规划任务;针对使用梯度下降得到的轨迹较差的问题,采用改进的梯度下降对轨迹进行了优化。用OpenGL和C++搭建了仿真平台,对六自由度和七自由度机械臂进行了仿真,算法收敛精度可达到0.01 mm,实验结果表明将梯度下降用于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具有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梯度下降法 正逆运动学 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包覆层管道缺陷的脉冲涡流检测方法研究
2
作者 李佳东 张彦杰 +4 位作者 邱俊杰 赵希来 邬宇 焦少妮 任思齐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7-146,共10页
包覆层管道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燃气等行业,管道腐蚀引起的裂缝、局部腐蚀等都可能带来重大安全隐患,因此对管道缺陷的检测变得极其重要。但管道上较厚的包覆层导致常规的无损检测很难检测到管道的缺陷,而脉冲涡流无损检测技术因... 包覆层管道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燃气等行业,管道腐蚀引起的裂缝、局部腐蚀等都可能带来重大安全隐患,因此对管道缺陷的检测变得极其重要。但管道上较厚的包覆层导致常规的无损检测很难检测到管道的缺陷,而脉冲涡流无损检测技术因其具有强大的激励能量和出色的穿透能力,能够在不拆除包覆层的情况下对管道进行缺陷检测。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信号特征下对缺陷检测的有效性,文章首先利用仿真软件建立带包覆层管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其次选取差分电压峰值、差分电压峰值时间、差分电压过零时间、差分信号基频幅值作为信号特征,对信号特征与缺陷的关系进行分析,最终选取出更适合的评估信号。仿真结果表明:差分电压峰值与基频幅值随缺陷弧长增大而增大,随缺陷深度增大而增大。峰值时间、过零时间只与深度有关,且随外表面深度增大而增大、随内表面深度增大而减小。并通过信号特征与缺陷的拟合,选取出适用于缺陷分辨的信号。这项研究有助于优化脉冲涡流无损检测技术在包覆层管道缺陷检测中的应用,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涡流 包覆层管道 有限元仿真 信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4不锈钢极薄带微流道气胀成形材料流动行为及微观组织
3
作者 张鹏 朱学卫 +2 位作者 于保洋 武天枫 朱锦州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16-1422,共7页
针对304不锈钢极薄带开展了微流道气胀成形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了成形过程中坯料应力、应变的分布及不同位置的厚度变化规律,分析了气胀成形试样典型位置微观组织的演变机制。实验与模拟的成形流道轮廓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针对304不锈钢极薄带开展了微流道气胀成形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了成形过程中坯料应力、应变的分布及不同位置的厚度变化规律,分析了气胀成形试样典型位置微观组织的演变机制。实验与模拟的成形流道轮廓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在25 MPa的成形压力和常温条件下,上圆角处的厚度由100μm减小至84.05μm,是成形易破裂区域;模拟流道深度为619.67μm,实验流道深度为556.34μm。成形后,试样晶粒减小且位错密度增大,小角度晶界占比由58.04%提升至62.61%,加工硬化现象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不锈钢极薄带 气胀成形 微流道 材料流动行为 有限元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铝复合板热轧过程轧制力和厚度预测与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苏军 郝平菊 +2 位作者 刘元铭 王振华 王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27-2640,共14页
热轧镁/铝复合板各层厚度直接决定了它能否满足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使用要求,因此,研究决定各层厚度的轧制力和厚度预测模型对轧制过程控制和产品的性能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建立了AZ31B镁合金和5052铝合金在轧制过程中变形抗力的PSO-B... 热轧镁/铝复合板各层厚度直接决定了它能否满足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使用要求,因此,研究决定各层厚度的轧制力和厚度预测模型对轧制过程控制和产品的性能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建立了AZ31B镁合金和5052铝合金在轧制过程中变形抗力的PSO-BP预测模型,高精度地表征其在不同温度、应变和应变速率下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镁合金对应模型的的R2、RMSE和AARE分别为0.99165、3.4251和0.56%,铝合金对应模型的R2、RMSE和AARE分别为0.99496、2.8092和1.43%,验证了PSO-BP模型用于描述两种金属材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镁/铝复合板轧制过程中,轧制力随着压下率和入口总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入口厚比的减小,轧制力呈增大的趋势。镁/铝复合板出口厚比随着压下率和入口总厚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入口厚比的减小,出口厚比也呈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复合板 PSO-BP神经网络 变形抗力 轧制力 各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形路径对Al/CFRTP/Al层板冲压成形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健 王重阳 +2 位作者 丁梓峻 熊浪 胥亮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45,共10页
为提升纤维金属层板成形质量和成形精度,研究了不同成形路径对Al/CFRTP/Al层板冲压成形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回弹角度测量、微观形貌分析以及三点弯曲试验,研究了制板成形、成形固化和混合共冲3种不同成形路径对纤维金属层板U形件成形... 为提升纤维金属层板成形质量和成形精度,研究了不同成形路径对Al/CFRTP/Al层板冲压成形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回弹角度测量、微观形貌分析以及三点弯曲试验,研究了制板成形、成形固化和混合共冲3种不同成形路径对纤维金属层板U形件成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共冲制备的试件回弹角度为1.34°,中间层内外侧0°方向碳纤维发生拉伸断裂,并形成了贫富树脂区和厚度不均匀等宏观缺陷。成形固化制备的试件回弹角度为2.84°,中间层内外侧0°方向碳纤维均发生拉伸断裂,厚度分布均匀,无宏观缺陷,综合性能较好,成形质量较为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FRTP/Al层板 冲压成形 成形路径 回弹角度 成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变形合金用轧辊感应加热温度控制策略及温辊轧制实验
6
作者 张帅帅 李苒 +5 位作者 牛辉 王昊 卫俊鑫 袁振豪 贾燚 韩建超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5-243,共9页
针对轧辊电磁感应加热温度控制方法展开研究,开发了轧辊温度控制策略,调控轧辊辊面工作区温度。通过DEFORM模拟轧辊感应加热过程辨识轧辊感应加热数学模型参数,结合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算法使用Simulink进行控制器的搭建与仿真,并进行轧... 针对轧辊电磁感应加热温度控制方法展开研究,开发了轧辊温度控制策略,调控轧辊辊面工作区温度。通过DEFORM模拟轧辊感应加热过程辨识轧辊感应加热数学模型参数,结合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算法使用Simulink进行控制器的搭建与仿真,并进行轧辊静态局部感应加热温度调控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辊面温度围绕目标温度值小幅振荡,温度控制过程无超调,预设温度550℃时最大误差小于25℃。最后与传统包套轧制工艺进行对比,分析温辊轧制Ti/Ti Al复合板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温辊轧制工艺使Ti Al侧具有更细小的晶粒尺寸,界面区域宽度为75μm,通过轧辊加热和减小包套厚度使界面宽度减小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辊感应加热 温度闭环控制 自适应模糊PID 温辊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AQUS二次开发的无缝金属复合管三辊斜轧复合工艺参数化建模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3
7
作者 吴晋 季策 +1 位作者 李子轩 王涛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15,共7页
通过分析无缝金属复合管三辊斜轧复合工艺原理与凝练关键工艺因素,基于Python语言和ABAQUS二次开发功能搭建了专用数值模拟系统,实现了参数化建模并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45/316L复合管三辊斜轧复合过程中经历正圆形-三角形-正... 通过分析无缝金属复合管三辊斜轧复合工艺原理与凝练关键工艺因素,基于Python语言和ABAQUS二次开发功能搭建了专用数值模拟系统,实现了参数化建模并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45/316L复合管三辊斜轧复合过程中经历正圆形-三角形-正圆形变形过程,螺旋前进过程中通过交替进行直径减小与壁厚减薄实现周向均匀变形,基于数值模拟开展试验研究。在轧制温度1200℃,轧制速度450 r·min^(-1),目标外径为Φ60 mm时,成功制备壁厚分布均匀的45/316L复合管,拉剪断口位于45碳钢基体侧,证明复合界面实现冶金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开发 复合管 轧制复合 数值模拟 成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