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海安水稻生产全程托管模式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桂云 林昌明 吴中华 《上海农业科技》 2012年第4期34-35,共2页
水稻生产全程托管模式是农户将水稻生产从种到收均交予专业化生产服务组织完成,最终实现农户与专业化服务组织双赢的一种新型的生产服务方式。结合海安的实践,分析了水稻生产全程托管模式的成效与意义,剖析了水稻生产全程托管模式的问... 水稻生产全程托管模式是农户将水稻生产从种到收均交予专业化生产服务组织完成,最终实现农户与专业化服务组织双赢的一种新型的生产服务方式。结合海安的实践,分析了水稻生产全程托管模式的成效与意义,剖析了水稻生产全程托管模式的问题与隐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产全程托管模式 成效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水稻—莴苣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世峰 刘蓉蓉 +4 位作者 刘伯芹 李桂云 吴中华 林昌明 吴九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6期145-146,149,共3页
阐述番茄—水稻—莴苣栽培模式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品种选择、种植模式、各作物的栽培管理等内容,以促进该模式推广应用。
关键词 番茄 水稻 莴苣 高效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安粮食生产实现“亩产吨粮县”后的思考
3
作者 李桂云 唐进 林昌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13年第12期29-33,共5页
通过对海安实现"亩产吨粮县"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思考、探索海安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 海安县 亩产吨粮县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春玉米—大白菜高效栽培技术
4
作者 刘蓉蓉 万燕 +3 位作者 吴中华 李世峰 周宇 吴九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6期139-140,共2页
阐述马铃薯—春玉米—大白菜种植模式,主要包括品种选择、种植模式、各作物的栽培管理等内容,以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马铃薯 春玉米 大白菜 高效 种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粳3号”高产定量栽培技术规程
5
作者 刘法宝 林昌明 +3 位作者 陈厚存 刘蓉蓉 李世锋 吴九林 《上海农业科技》 2009年第6期59-60,共2页
为推进"宁粳3号"水稻的标准化生产,笔者介绍了"宁粳3号"高产定量栽培技术规程,以供南通地区或其它生态条件相近的地区参考和精确定量栽培"宁粳3号"。
关键词 “宁粳3号” 栽培技术 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抛秧立苗的根系特点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郭保卫 张春华 +11 位作者 陈厚存 张洪程 周兴涛 张军 李杰 陈京都 许轲 魏海燕 戴其根 霍中洋 邢琳 朱聪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1-628,共8页
通过设置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无土直立苗等不同苗姿,研究了抛秧稻的根系生长特点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抛秧活棵立苗快,在根系长度、根系干质量、黄根比方面都优于带土平躺苗和无... 通过设置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无土直立苗等不同苗姿,研究了抛秧稻的根系生长特点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抛秧活棵立苗快,在根系长度、根系干质量、黄根比方面都优于带土平躺苗和无土平躺苗,后者的立苗速度和根系生长极显著线性相关。秧苗活棵立苗后,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分蘖发生迅速且成穗率高,后期有着较强的根系活性,各生育时期保持适宜的根冠比,植株的吸氮速率、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根系下扎深度都显著高于带土平躺苗和无土平躺苗。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活棵立苗快,其根系生长显著优于带土平躺苗和无土平躺苗,并在各生育时期保持较强的生长势。因此,提高带土直立苗比率、减少平躺苗比率和通过促进根系生长来促进抛秧立苗,进而促进抛秧稻高产、超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秧 立苗 根系 生长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序摆抛栽对超级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郭保卫 朱大伟 +10 位作者 许轲 张洪程 周兴涛 朱聪聪 曹利强 陈厚存 陈京都 戴其根 霍中洋 魏海燕 李明银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55,共11页
以粳型超级稻武运粳24和南粳44为试材,设置摆栽、点抛和撒抛三种抛栽方式,并以机插为对照,从茎秆抗折力、茎秆壁厚、节间长度、粗度、干质量等方面系统研究了有序摆抛稻的茎秆特性及其抗倒伏能力,结果如下:1)超级稻不同抛栽方式间抗倒... 以粳型超级稻武运粳24和南粳44为试材,设置摆栽、点抛和撒抛三种抛栽方式,并以机插为对照,从茎秆抗折力、茎秆壁厚、节间长度、粗度、干质量等方面系统研究了有序摆抛稻的茎秆特性及其抗倒伏能力,结果如下:1)超级稻不同抛栽方式间抗倒伏能力差异显著,茎秆倒伏指数不同抛栽方式间表现为摆栽<点抛<撒抛、机插,基部节间抗折力、弯曲力矩和抗倒伏能力均表现为摆栽>点抛>撒抛、机插。就各抛栽方式下不同连孔处理而言,基部N1节间倒伏指数差异不显著,N2、N3、N4抗倒伏能力表现为2连孔、3连孔>单孔。2)有序摆抛栽水稻相对重心高度稍低,成熟期茎鞘干物质量大,单穗干质量大,尤其2连孔和3连孔植株优势明显。不同抛栽方式间基部节间粗度、壁厚、节间质量和单位干质量表现为摆栽>点抛>撒抛,不同连孔处理间为2连孔>3连孔>单孔。除基部第1节间外,节间长度在抛栽方式间表现为摆栽>点抛>撒抛的趋势,不同连孔节间表现为2连孔、3连孔<单孔的趋势。2连孔、3连孔钵苗有序摆抛在高产条件下稻株茎秆粗壮,节间短粗,节间壁厚,茎秆单位节间重,基部节间抗折力大,抗倒伏能力强,是一种利于提高水稻抗倒能力的新型水稻轻简高产栽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有序摆抛 2连孔 3连孔 茎秆 抗倒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抛秧立苗对水稻光合特性和物质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郭保卫 张洪程 +12 位作者 张春华 陈厚存 许轲 周兴涛 张军 陈京都 魏海燕 戴其根 霍中洋 高辉 朱聪聪 邢琳 黄幸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1-319,共9页
以超级稻品种南粳44作为试验材料,设置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无土手栽苗等不同苗姿,研究抛秧立苗及其对水稻光合特性和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立苗速度表现为带土倾斜苗>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2... 以超级稻品种南粳44作为试验材料,设置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无土手栽苗等不同苗姿,研究抛秧立苗及其对水稻光合特性和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立苗速度表现为带土倾斜苗>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2)无土平躺苗立苗期叶面积一直下降,其他苗姿秧苗均上升。无土平躺苗、无土手栽苗黄叶比率分别在抛后8d、6d达到最大后开始下降,而带土秧苗均在第2天达到最大后下降,其黄叶比率显著小于无土秧苗。3)立苗期除无土平躺苗栽后2~4d地上干物质量下降外,其他苗姿秧苗栽后都上升,总体增速表现为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带土平躺苗>无土手栽苗>无土平躺苗,立苗期各苗姿秧苗干物质积累量、光合势、净同化率均呈现此趋势;4)水稻各生育时期茎蘖数、群体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粒叶比、群体光合势、净同化率、阶段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长速率均表现为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无土手栽苗>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抽穗期和齐穗后20d剑叶的光合速率亦呈此趋势。带土秧苗活棵立苗比无土秧苗快,直立苗、倾斜苗比平躺苗快,且各生育期的群体生长均具优势。因此,带土秧苗抛栽并提高直立苗比率,能保持较好的光合特性和较高的物质生产能力,利于水稻生长和高产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抛秧 立苗 光合特性 干物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序摆抛栽对粳型超级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郭保卫 朱大伟 +11 位作者 朱聪聪 许轲 周兴涛 张洪程 陈厚存 张军 陈京都 戴其根 霍中洋 魏海燕 曹利强 李明银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7-498,共12页
抛秧是一项轻简和高产高效的水稻栽培技术,有序化抛栽不仅利于进一步挖掘抛秧高产潜力,还对稻米品质有重要影响。本试验通过摆栽、点抛、撒抛3种抛栽方式以及三连孔、二连孔与常规单孔塑盘培育稻株的稻米品质比较,研究粳型超级稻有序抛... 抛秧是一项轻简和高产高效的水稻栽培技术,有序化抛栽不仅利于进一步挖掘抛秧高产潜力,还对稻米品质有重要影响。本试验通过摆栽、点抛、撒抛3种抛栽方式以及三连孔、二连孔与常规单孔塑盘培育稻株的稻米品质比较,研究粳型超级稻有序抛栽的稻米品质特征,为超级稻优质米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栽插方式间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密率表现为摆栽>点抛>撒抛、机插,以及二连孔>三连孔>单孔,稀植有序摆抛栽利于加工品质的改善;稻米的垩白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呈现摆栽>点抛>撒抛、机插的趋势,以及二连孔、三连孔>单孔,三连孔、二连孔穴内分蘖多且竞争大,一定程度削弱了穴间空间大的优势,所以其外观品质较单孔稍差;胶稠度、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均表现为摆栽>点抛>撒抛、机插,而蛋白质含量呈现相反趋势。不同连孔处理间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变化较小,峰值黏度、崩解值表现为二连孔>三连孔、单孔,最终黏度和回复值则为三连孔、二连孔<单孔。有序摆抛栽能改善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特别是二连孔、三连孔有序摆抛栽对稻米品质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有序摆抛栽 二连孔 三连孔 加工品质 外观品质 蒸煮食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序摆抛栽对超级稻超高产与光合生产力的影响及水稻超高产模式探索 被引量:9
10
作者 许轲 郭保卫 +13 位作者 张洪程 周兴涛 陈厚存 张军 陈京都 朱聪聪 李桂云 吴中华 戴其根 霍中洋 魏海燕 高辉 曹利强 李明银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52-1667,共16页
抛秧是一项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有序化栽插是抛秧稻稳定高产和进一步超高产的基础。本试验通过摆栽、点抛、撒抛3种抛栽方式以及新型秧盘培育稻株的光合物质积累特性的比较,旨在研明水稻有序化栽插超高产的光合物质积累特性,并探索... 抛秧是一项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有序化栽插是抛秧稻稳定高产和进一步超高产的基础。本试验通过摆栽、点抛、撒抛3种抛栽方式以及新型秧盘培育稻株的光合物质积累特性的比较,旨在研明水稻有序化栽插超高产的光合物质积累特性,并探索水稻超高产新模式。有序摆栽和点抛群体起点质量高,发棵快,各生育时期群体叶面积、粒叶比、光合势、物质生产、积累、后期剑叶光合速率和物质转运均优于撒抛,后期通风透光性好,仍能保持较强的物质生产和抗倒伏能力,最终产量高。二连孔、三连孔栽插较单孔减少1/3~1/2,提高了栽插速度。三连孔稻苗前期活棵较快,二连孔稻株中、后期表现出较强的优势,能保持较强抗倒伏和群体物质生产能力,最终产量表现为二连孔稻株大于三连孔和单孔,三连孔和单孔稻株问差异不显著。有序摆抛栽稻群体起点质量高,活棵快,前期有着适宜的光合物质积累和叶面积,后期保持较强的光合物质生产、积累和转运能力,是实现超级稻稳定超高产的基础,二连孔稻株整个生育时期均表现出较强的物质生产和生长优势,三连孔稻株也具有一定优势,二连孔、三连孔有序摆抛栽是一种水稻省工超高产栽培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有序摆抛栽 三连孔 二连孔 超高产 光合特性 物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形成优势及主要生理生态特点 被引量:161
11
作者 张洪程 朱聪聪 +9 位作者 霍中洋 许轲 蒋晓鸿 陈厚存 高尚勤 李德剑 赵成美 戴其根 魏海燕 郭保卫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50-59,共10页
为研究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形成优势及生理生态特点,在长江中下游不同生态区选用当地大面积种植的代表性品种淮稻8号、甬尤8号、常优5号、皖稻68、镇稻11、武运粳24为材料,设置钵苗机插高产示范田和专题对比小区试验,并以常规盘育毯苗机插... 为研究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形成优势及生理生态特点,在长江中下游不同生态区选用当地大面积种植的代表性品种淮稻8号、甬尤8号、常优5号、皖稻68、镇稻11、武运粳24为材料,设置钵苗机插高产示范田和专题对比小区试验,并以常规盘育毯苗机插为对照(CK),就产量及其结构、群体生长发育动态各项指标进行系统比较。结果表明,与水稻毯状小苗机插相比,机插钵苗秧苗素质高,活棵发苗快,高峰苗数较小,成穗率高7个百分点;钵苗机插水稻生育中、后期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相对较高,其中抽穗至成熟期群体生长率高出8.7%-15.1%。抽穗后群体光合势、干物质积累等光合物质生产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毯苗机插,其中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增加8.7%;钵苗机插水稻抽穗后根系活力各项指标均较优,乳熟期颖花根活量提高14.2%,且抗倒伏能力较强,基部节间倒伏指数小7%-16.8%。钵苗机插水稻具有显著的增产优势,比毯苗机插增产6.0%-12.6%,其产量形成优势的主要特征是"穗大粒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生理 生态 水稻 钵苗机插 增产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钵苗机插优质食味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1
12
作者 胡群 夏敏 +5 位作者 张洪程 曹利强 郭保卫 魏海燕 陈厚存 韩宝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0-431,共12页
以江苏优质食味水稻代表性品种南粳9108和南粳5055为材料,采用新型栽培技术钵苗机插移栽,在大田常用量总施氮270 kg hm^(–2)条件下,设置10∶0、9∶1、8∶2、7∶3、6∶4、5∶5、4∶6七种基蘖肥与穗肥比例的处理。比较研究不同处理对钵... 以江苏优质食味水稻代表性品种南粳9108和南粳5055为材料,采用新型栽培技术钵苗机插移栽,在大田常用量总施氮270 kg hm^(–2)条件下,设置10∶0、9∶1、8∶2、7∶3、6∶4、5∶5、4∶6七种基蘖肥与穗肥比例的处理。比较研究不同处理对钵苗机插优质食味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当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4时,产量最高,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随着基蘖肥比例的降低而逐渐增加;直链淀粉和胶稠度含量随着基蘖肥比例的降低而逐渐减小,但蛋白质的含量变化趋势相反,后期施氮量大时蛋白质含量增大。两品种的垩白率和垩白度均随着基蘖肥比例的降低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以6∶4处理显著大于其他处理,而垩白大小逐渐增加。食味品质中除了完整性随着基蘖肥所占比例的降低而增加外,香气、光泽、味道、口感以及食味值均呈现递减趋势。各处理的稻米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和最终黏度,除对照不施氮肥处理最大外,均随基蘖肥比例的降低而逐渐减小,而消减值的变化呈现相反的趋势。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4的氮肥运筹方式能显著提高钵苗机插优质食味水稻的产量;适当增加穗肥比例能有效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增大稻米粒长和粒宽,但降低了稻米的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运筹 钵苗机插 优质食味水稻 产量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钵苗机插优质食味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6
13
作者 胡群 夏敏 +9 位作者 张洪程 曹利强 郭保卫 魏海燕 陈厚存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林昌明 韩宝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66-1676,共11页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优质食味水稻的种植面积不断拓展,新型的配套钵苗机插栽培技术增产增效显著。其中,氮肥施用起着主要的调控作用。以江苏优质食味水稻代表性品种南粳9108和南粳5055为材料,在总施纯氮量270 kg hm–2大田氮肥常用量...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优质食味水稻的种植面积不断拓展,新型的配套钵苗机插栽培技术增产增效显著。其中,氮肥施用起着主要的调控作用。以江苏优质食味水稻代表性品种南粳9108和南粳5055为材料,在总施纯氮量270 kg hm–2大田氮肥常用量条件下,设置10∶0、9∶1、8∶2、7∶3、6∶4、5∶5、4∶6七种基蘖肥与穗肥比例的处理。比较研究不同处理对钵苗机插优质食味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利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4时产量最高,因其在稳定穗数的基础上,每穗粒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群体颖花量高,同时能显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群体茎蘖数随着基蘖肥比例的降低而逐渐减少,穗肥比例较高的处理拔节之后茎蘖数下降平缓,成熟期茎蘖成穗率明显高于穗肥比例较低的处理;6∶4处理生育中、后期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较高,尤其成熟期干物质重以及拔节至成熟期阶段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大于其他处理。6∶4处理拔节之前的氮素积累量较少,拔节之后氮素积累量和成熟期总吸氮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4的氮肥运筹方式,利于在培育适宜穗数的同时,培育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协调产量构成因素,优化群体质量,使钵苗机插优质食味水稻达到高产、高效的相互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运筹 钵苗机插 优质食味水稻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钵苗机插超高产群体若干特征探讨 被引量:41
14
作者 胡雅杰 朱大伟 +11 位作者 钱海军 曹伟伟 邢志鹏 张洪程 周有炎 陈厚存 汪洪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郭保卫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16-2027,共12页
选用大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以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基地江苏东海、兴化和海安6.4、6.8和7.3 hm2连片超高产攻关方为依托,对籼粳杂交稻钵苗机插超高产群体(13.5 t hm–2左右)和高产群体(12.0 t hm–2左右)系统比较研究,旨在阐明... 选用大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以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基地江苏东海、兴化和海安6.4、6.8和7.3 hm2连片超高产攻关方为依托,对籼粳杂交稻钵苗机插超高产群体(13.5 t hm–2左右)和高产群体(12.0 t hm–2左右)系统比较研究,旨在阐明秸秆还田条件下钵苗机插水稻超高产产量构成及其群体特征。结果表明,与高产群体相比,籼粳杂交稻钵苗机插超高产群体表现穗型大、粒数多和群体颖花量高,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相当;群体茎蘖数生育前期稳步增长,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达适宜穗数,拔节期高峰苗数量少,拔节之后缓慢消减,最终成穗率高;群体叶面积指数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和拔节期较小,孕穗期达最大值(8.5左右),此后平稳减少,成熟期仍保持3.5以上;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和拔节期相当,拔节后积累较快,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显著或极显著增高,且生育中、后期干物质积累比例高;群体氮素积累、群体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表现为"前小,中高,后强"。说明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群体生育中、后期具有较强的光合物质生产力和较高的氮素积累量。本文还探讨了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钵苗机插 籼粳杂交稻 超高产 产量构成 群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秆剂及用量对水稻产量和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夏敏 胡群 +4 位作者 梁健 张洪程 郭保卫 曹利强 陈厚存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6-306,共11页
以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2640、超级稻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设置壮秆剂A(壮秧剂∶速效硅∶生物炭=1.0∶0.5∶1.0)5个处理(A-1:18.75 kg hm^(–2)、A-2:37.5 kg hm^(–2)、A-3:56.25 kg hm^(–2)、A-4:75 kg hm^(–2)、A-5:93.75 kg hm^(–2... 以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2640、超级稻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设置壮秆剂A(壮秧剂∶速效硅∶生物炭=1.0∶0.5∶1.0)5个处理(A-1:18.75 kg hm^(–2)、A-2:37.5 kg hm^(–2)、A-3:56.25 kg hm^(–2)、A-4:75 kg hm^(–2)、A-5:93.75 kg hm^(–2)),壮秆剂B("杰伟"牌水稻生长调节剂)5个处理(B-1:7.5 kg hm^(–2)、B-2:15 kg hm^(–2)、B-3:22.5 kg hm^(–2)、B-4:30 kg hm^(–2)、B-5:37.5 kg hm^(–2))。在齐穗后30 d观测水稻基部第1节间(N1)、第2节间(N2)、第3节间(N3)、第4节间(N4)抗倒伏能力和主要物理性状,比较研究壮秆剂不同用量对水稻产量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壮秆剂A对水稻产量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要优于壮秆剂B,随着壮秆剂用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A-3处理产量最高,其原因在于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有所增加,壮秆剂B中B-3产量最高,壮秆剂A增产效果优于B的原因在于千粒重的增加。随着壮秆剂用量的增加,各节间倒伏指数呈现先减后增趋势,其中A-3、A-4处理的N_2、N_3倒伏指数显著小于对照。进一步分析壮秆剂A与B抗倒伏能力增强的原因在于抗折力的增加,壮秆剂A主要是通过增加N_1、N_2、N_3节间茎秆粗度、茎壁厚度和节间充实度增强了抗倒伏能力,壮秆剂B主要是增加N_1、N_2、N_3节间茎壁厚度来增强抗倒伏能力,两者比较壮秆剂A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秆剂用量 产量 抗倒伏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胡群 曹利强 +4 位作者 夏敏 张洪程 陈厚存 郭保卫 魏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8期34-37,共4页
[目的]寻求钵苗机插水稻的适宜施氮量,以期为当地钵苗机插水稻的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促进钵苗机插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方法]在统一钵苗机插条件下,以常规粳稻武运粳24和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不同的氮肥水平N0(0)、N1(... [目的]寻求钵苗机插水稻的适宜施氮量,以期为当地钵苗机插水稻的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促进钵苗机插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方法]在统一钵苗机插条件下,以常规粳稻武运粳24和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不同的氮肥水平N0(0)、N1(187.5kg/hm^2)、N2(225.0 kg/hm^2)、N3(262.5 kg/hm^2)、N4(300.0 kg/hm^2)、N5(337.5 kg/hm^2),研究不同施氮量对2个水稻品种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2个品种产量随氮肥水平的提高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N4水平下最高;移栽至拔节与拔节至抽穗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均随氮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而抽穗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N4处理最大;2个品种的氮素吸收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常规稻品种在N4水平下吸收利用率最高,杂交稻品种在N3水平下最高。[结论]在氮肥用量为300.0 kg/hm^2时,2种钵苗机插水稻各项群体指标较优,干物质积累多,有效穗数足,产量较高,氮素吸收利用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钵苗机插水稻 产量形成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春玉米—大白菜高效种植技术
17
作者 李世峰 刘蓉蓉 +3 位作者 吴中华 李桂云 林昌明 吴九林 《长江蔬菜》 2010年第23期11-12,共2页
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解决粮、菜争地矛盾,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益,江苏海安县李堡镇农业技术人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打破传统的小麦-水稻或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种植模式,开展立体高效种植技术,筛选出马铃薯-春玉米-大白菜高效... 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解决粮、菜争地矛盾,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益,江苏海安县李堡镇农业技术人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打破传统的小麦-水稻或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种植模式,开展立体高效种植技术,筛选出马铃薯-春玉米-大白菜高效种植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现将此高效种植模式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种植技术 春玉米 大白菜 马铃薯 高效种植模式 土地利用率 农业技术人员 自然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