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宁市成人骨量分布及骨质疏松症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何永清 沈宝发 +5 位作者 张金海 戴耀明 顾宣歆 陈顾江 徐伟明 徐松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 了解海宁市成人骨量的分布规律及骨质疏松症的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DOVE3 0 0 0骨密度测量仪对 3 3 65例对象的跟骨骨量进行测定 ,SPSS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海宁市成人骨量约在 2 5~ 3 5岁达到峰值 ,5 0岁开始随... 目的 了解海宁市成人骨量的分布规律及骨质疏松症的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DOVE3 0 0 0骨密度测量仪对 3 3 65例对象的跟骨骨量进行测定 ,SPSS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海宁市成人骨量约在 2 5~ 3 5岁达到峰值 ,5 0岁开始随年龄的增加而逐年减少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与年龄的变化呈正相关 (r=0 82 3 ) ;在 5 0岁前男性骨量虽比女性高 ,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别 (P >O 0 5 ) ,5 0岁后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P <0 0 5 ) ,且女性骨量的丢失速率明显快于男性 ;女性绝经 1~ 3年骨量开始快速丢失 ,约 15年后趋缓。结论 海宁市成人骨量 2 5~ 3 5岁达到峰值 ;女性骨量低于男性 ,5 0岁后骨量丢失的速率明显快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宁市 成人 骨量分布 骨质疏松症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郝素平 王伟 李生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8-1152,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156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1、4、8、12周时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将患者... 目的 探讨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156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1、4、8、12周时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将患者分为延迟愈合组(30例)和正常愈合组(126例),比较两组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术后血清PINP和β-CTX联合检测对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早期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骨折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呈升高趋势,在治疗后8周达高峰,随后下降。骨折术后4、8、12周时,延迟愈合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均低于正常愈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是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显示,术后血清PINP和β-CTX联合检测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1(P <0.05)。结论 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与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预测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骨骨折 延迟愈合 骨转化标志物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北地区6330例跟骨骨密度测定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朱志鑫 张金海 +1 位作者 顾宣歆 戴耀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91-192,共2页
目的 分析浙北地区人群骨密度(BMD)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OP)患病率。方法 使用美国进口的Dove3000骨密度仪对浙北地区20-93岁的居民6330人进行跟骨BMD测定,然后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性骨峰值在30-39岁年龄段,峰值后随年龄增长BM... 目的 分析浙北地区人群骨密度(BMD)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OP)患病率。方法 使用美国进口的Dove3000骨密度仪对浙北地区20-93岁的居民6330人进行跟骨BMD测定,然后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性骨峰值在30-39岁年龄段,峰值后随年龄增长BMD逐渐下降,女性在50岁后可见明显的骨质丢失加速,而男性丢失是逐渐和缓慢的。浙北地区50-79岁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男性为35.8%,女性为67.3%。结论 骨质疏松研究的重点在中老年妇女,但对于男性也不能忽视;骨质疏松的预防应从青少年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北地区 跟骨 骨密度 测定 骨质疏松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10
4
作者 何永清 沈宝发 顾宣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3-94,共2页
AF系统为椎弓根固定器,由RF系统衍变而来,操作简便,具有复位良好和三维固定功能。我院自1994年4月开始使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5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2例中男34例,女18例... AF系统为椎弓根固定器,由RF系统衍变而来,操作简便,具有复位良好和三维固定功能。我院自1994年4月开始使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5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2例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21~30岁6例,31~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系统治疗 治疗 爆裂骨折 胸腰椎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