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T2-FLAIR高信号血管征相关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忠华 褚春燕 +1 位作者 朱传芳 龚向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86-890,共5页
目的探讨T2-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HVS)与颈动脉(ICA)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评估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对HVS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ICA狭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将患者分为ICA狭窄程度<90%组和≥90%组。将HVS的分布区域... 目的探讨T2-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HVS)与颈动脉(ICA)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评估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对HVS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ICA狭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将患者分为ICA狭窄程度<90%组和≥90%组。将HVS的分布区域划分为侧裂池、颞枕叶脑沟和其他部位,统计HVS在各区域出现的次数。根据HVS的分布范围,将HVS分为I级(HVS分布范围<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II级(HVS分布范围>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比较不同狭窄程度HVS的发生率和分级的差别,分析CEA前后ICA及T2-FLAIR序列的变化,评估CEA对HVS的影响。结果 ICA狭窄程度≥90%组HV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9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84,P<0.001)。HVS在各区域出现的次数分别为:侧裂池12次,颞枕叶脑沟34次,其他部位15次。ICA狭窄程度≥90%组的HVS II级比例高于<90%组(χ2=8.395,P<0.05)。CEA后24例HVS消失,5例HVS不变。结论 HVS的发生率及等级与ICA狭窄程度具有相关性。ICA狭窄所致HVS多见于颞枕叶脑沟,侧裂池较少见。CEA可以明显改善HVS,术后HVS消失可能成为评估CEA效果的有效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磁共振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高信号血管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内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1
2
作者 於志华 王云华 +2 位作者 许竞雄 张联合 顾东华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讨论骨内脂肪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影像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骨内脂肪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1例均行X线、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X线平片表现边界清晰的不规则形透亮区,可伴硬化缘。CT... 目的讨论骨内脂肪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影像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骨内脂肪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1例均行X线、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X线平片表现边界清晰的不规则形透亮区,可伴硬化缘。CT上病灶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脂肪密度区,CT值-55^-120HU,病灶边界不规则,伴有厚薄不一的硬化缘,5个病灶中心可见结节状钙化灶。MRI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稍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病灶信号受抑变低,边缘见长T1短T2信号,其内见线条状长T1短T2信号的纤维分隔及长T1长T2的液性囊腔。结论结合发病年龄、病变部位、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对本病可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可避免不必要的穿刺活检和CT、MRI的重复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放射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云华 任浩 +3 位作者 金哲海 许竞雄 於志华 蒋伟荣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10期1083-1085,共3页
目的:探讨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0例骨内腱鞘囊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均行X线、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X线、CT表现为邻近关节面的类圆形囊样透亮区,边界清晰,18例有完整硬化边... 目的:探讨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0例骨内腱鞘囊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均行X线、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X线、CT表现为邻近关节面的类圆形囊样透亮区,边界清晰,18例有完整硬化边,10例病灶内见粗细不均的条状骨性间隔,3个病灶通过裂隙与关节腔相通,CT值20~60HU,MRI在T2WI和脂肪抑制序列均表现为高信号。结论:骨内腱鞘囊肿的X线、CT典型表现为骨内邻近关节面的囊状破坏,边界清晰硬化,MRI在T2WI和脂肪抑制序列均表现为高信号,结合发病部位和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对本病可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的CT诊断价值(附71例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许竞雄 於志华 蒋伟荣 《放射学实践》 2000年第3期187-189,共3页
目的 :分析 71例子宫肌瘤的CT影像 ,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本文报告 71例经CT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 ,年龄 2 6岁~ 5 4岁 ,平均 43 .5岁 ,其中 3 5岁~ 5 0岁 5 2例。 11例加做增强扫描。结果 :CT表现为子宫不同程度增大... 目的 :分析 71例子宫肌瘤的CT影像 ,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本文报告 71例经CT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 ,年龄 2 6岁~ 5 4岁 ,平均 43 .5岁 ,其中 3 5岁~ 5 0岁 5 2例。 11例加做增强扫描。结果 :CT表现为子宫不同程度增大及实质性的肿块 ,边界清楚 ,内可见低密度、钙化灶。增强CT扫描 ,子宫肌瘤可显示肿瘤边缘及内部结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CT 诊断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内淋巴结伴周围炎症与胸膜下微浸润性肺腺癌的CT鉴别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洪敏萍 王云华 +1 位作者 顾吾立 黎良山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肺内淋巴结(Intrapulmonary lymph nodes,IPLNs)伴周围炎症与胸膜下微浸润性肺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在多层螺旋CT上的鉴别点,提高两者的CT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20例肺内淋巴... 目的:探讨肺内淋巴结(Intrapulmonary lymph nodes,IPLNs)伴周围炎症与胸膜下微浸润性肺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在多层螺旋CT上的鉴别点,提高两者的CT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20例肺内淋巴结伴周围炎症患者与31例胸膜下微浸润性肺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CT征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的位置、实性成分占比、实性成分密度、尖角征、线状密度影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综合分析肺内淋巴结伴周围炎症在CT形态学表现如特殊的尖角征、线状密度影以及实性成分特征分析,有助于提高其与MIA鉴别,有效提示病灶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MRI诊断 被引量:6
6
作者 陶行军 李森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79-281,共3页
目的:研究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MRI特征表现。材料与方法:搜集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资料,分析其MRI表现,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2~26岁,平均17岁。均行轴位T1WI成像,矢状位T1WI、T2WI成像。结果:4例位于颈胸交界处,1例... 目的:研究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MRI特征表现。材料与方法:搜集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资料,分析其MRI表现,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2~26岁,平均17岁。均行轴位T1WI成像,矢状位T1WI、T2WI成像。结果:4例位于颈胸交界处,1例位于颈段,1例位于胸段,6例囊肿均位于椎管中线部位,与脑脊液相比T1WI,囊内容物等信号4例,稍高信号2例,T2WI等信号。结论:MR可以清楚地显示肠源性囊肿,根据其信号特点和位置,可提示肠源性囊肿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纵裂畸形的MRI诊断 被引量:4
7
作者 陶行军 李森华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7期719-721,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纵裂畸形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共搜集8例脊髓纵裂畸形的临床及MRI资料。其中,男1例,女7例,年龄1~29岁,平均11岁。均行横轴面、冠状面T1WI,矢状面T2WI、T2WI。结果:本组Ⅰ型6例,2个半脊髓分别位于各自独立的硬膜... 目的:探讨脊髓纵裂畸形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共搜集8例脊髓纵裂畸形的临床及MRI资料。其中,男1例,女7例,年龄1~29岁,平均11岁。均行横轴面、冠状面T1WI,矢状面T2WI、T2WI。结果:本组Ⅰ型6例,2个半脊髓分别位于各自独立的硬膜囊,中间为骨或软骨间隔分开;Ⅱ型2例,2个半脊髓位于同一硬膜囊内,中间可有纤维性间隔。结论:MRI是诊断脊髓纵裂畸形及其椎管内伴发病变最有效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横断面T1WI是诊断脊髓纵裂的最佳断面;冠状面T1WI也能较好显示地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纵裂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Lauren分型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俞明明 俞易慧 +2 位作者 张碧峰 李盛 李强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33-636,共4页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进展期胃癌Lauren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的MSCT影像学表现,以Lauren分型标准分为肠型胃癌和弥漫型胃癌两组,比较两组进展期胃...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进展期胃癌Lauren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的MSCT影像学表现,以Lauren分型标准分为肠型胃癌和弥漫型胃癌两组,比较两组进展期胃癌的肿瘤厚度、长径、门脉期CT值、强化方式、肿瘤表面有无溃疡情况、淋巴结分期。结果:肠型和弥漫型胃癌分别为50例和64例,两组厚度分别为(18.42±7.40)mm和(17.17±5.1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P=0.29);长径分别为(50.70±17.29)mm和(60.82±23.33)mm;门脉期CT值(黏液腺癌除外)分别为(75.75±15.81)HU和(85.80±18.17)HU;强化方式:(均匀∶不均匀=27∶23和21∶43);表面情况:(平坦∶溃疡=13∶37和32∶32);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2.57,P=0.01),(t=-3.05,P=0.00),(χ~2=5.17,P=0.02),(χ~2=6.77,P=0.01);淋巴结分期与病理对照符合率分别为84.00%与81.25%。结论:MSCT对进展期胃癌的Lauren分型有较大价值,两型进展期胃癌在肿瘤长径、门脉期CT值(黏液腺癌除外)、强化方式及肿瘤表面有无溃疡方面均有较大差异,CT对胃癌淋巴结分期有较高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分期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