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东寨港重金属在多种环境介质中污染状况及评价 被引量:19
1
作者 曹玲珑 王平 +2 位作者 田海涛 谢健 何远胜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3-407,共5页
分析了东寨港海水、表层沉积物和生物体中重金属Cu、Zn、Pb、Cd、Hg、类金属As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评价了该调查区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东寨港海水中除Pb的含量符合二类海水标准外,其余含量均符合... 分析了东寨港海水、表层沉积物和生物体中重金属Cu、Zn、Pb、Cd、Hg、类金属As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评价了该调查区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东寨港海水中除Pb的含量符合二类海水标准外,其余含量均符合一类海水标准,且远低于渔业水质标准限值;表层沉积物中典型重金属元素含量都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基本属于无污染区;本区湿地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比岛内及周边区典型红树林湿地略偏高;红树林及暗滩沉积物中重金属比东寨港水底沉积物重金属含量高,表明河口湾潮滩上的红树林区可能是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区,东寨港目前可能受到了陆源污染的影响;生物体中重金属含量均符合一类标准,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沉积物 海洋生物 重金属 东寨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永兴岛附近海域沉积物的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徐阁 王德鸿 +3 位作者 王诗文 石军 袁超 韩留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根据2009‒2017年9个航次对西沙永兴岛附近海域共6个站位的沉积物重金属监测结果,应用数理统计法估算了该区域7种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分析了重金属的含量及年际变化,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重金属含量进行了评价... 根据2009‒2017年9个航次对西沙永兴岛附近海域共6个站位的沉积物重金属监测结果,应用数理统计法估算了该区域7种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分析了重金属的含量及年际变化,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重金属含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沉积物重金属具有低背景值,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沉积物质量为优。7种重金属含量的年际变化显著,变化规律不尽相同,受岛上开发活动影响较大。从2009年到2017年,重金属Zn、Cd、Cu、Cr、As和Hg含量变化的总体趋势先增多后减少,Pb的含量则表现为增多。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多年平均潜在生态危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Cd、Hg、As、Cu、Pb、Cr、Zn,Cd和Hg是该研究海域潜在的生态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兴岛 沉积物 重金属 背景值 年际变化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潮汐周期内三亚河口定点的水体环境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车志伟 李刚 +2 位作者 王德鸿 梁启昌 庞斌 《广西科学》 CAS 2007年第4期419-422,共4页
根据国家海洋局三亚海洋环境监测站2007年4月20日10时至21日11时潮汐周期内连续26个小时的三亚河入海口水文及水质同步监则资料,分析该水域1个潮汐周期内营养物质、叶绿素a变化与潮汐的关系。结果表明,盐度、营养盐、叶绿素a受潮汐的影... 根据国家海洋局三亚海洋环境监测站2007年4月20日10时至21日11时潮汐周期内连续26个小时的三亚河入海口水文及水质同步监则资料,分析该水域1个潮汐周期内营养物质、叶绿素a变化与潮汐的关系。结果表明,盐度、营养盐、叶绿素a受潮汐的影响极为明显,盐度变化趋势与潮汐变化趋势相似,营养盐(无机氮、无机磷)、叶绿素a变化趋势与潮汐变化趋势相反。叶绿素a与潮汐、盐度、无机氮、无机磷的关系为c叶绿素a=-73.3244+0.00174a+2.284b+0.175d+0.293e,a为潮汐测量值(cm),b、d、e分别为盐度、无机氮和无机磷的测量值(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 水体环境 营养盐 叶绿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万宁海域海洋生物重金属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徐阁 王德鸿 +1 位作者 韩留玉 袁超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3期106-113,共8页
海洋经济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直接影响到人类健康。根据2020年12月对万宁海域12个调查站、10种生物(鱼类7种、软体类1种、甲壳类2种)体内的7种重金属(Cu、Pb、Zn、Cd、Cr、As、Hg)含量监测结果,分析了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并分别利用单因子... 海洋经济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直接影响到人类健康。根据2020年12月对万宁海域12个调查站、10种生物(鱼类7种、软体类1种、甲壳类2种)体内的7种重金属(Cu、Pb、Zn、Cd、Cr、As、Hg)含量监测结果,分析了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并分别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重金属富集系数对重金属污染水平和它在生物体内的富集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各类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的高低顺序不一致,但三类生物体内锌和铜的含量均相对较高。生物对必需元素锌和铜的富集明显高于对非必需元素铅、镉和总汞的,主动吸收能力明显。(2)不同类生物同种重金属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甲壳类的高于鱼类和软体类的。万宁海域鱼类和软体类生物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部分甲壳类生物的铬单因子污染指数大于1,超标率为41.7%。铬是万宁海域海洋生物的主要污染因子,影响其含量的原因可能是周围的围填海工程,以及所研究物种的生理特性。(3)万宁海域甲壳类生物体内总汞已呈轻污染状态,铬呈重污染状态。(4)甲壳类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强于鱼类和软体类的,各类生物对Cu的富集能力最高,对As的富集能力最低,且对重金属Cu、Cd和Zn有潜在的严重积累,在发展养殖产业中需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宁 海洋生物 重金属 污染指数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市风暴潮分布特征与影响因子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梁海萍 李团结 +1 位作者 梁海燕 高璐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3-92,共10页
基于1980—2017年实测潮位等资料,运用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海口市风暴潮分布特征与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海口市受风暴潮影响较频繁,年均2.79次,通常发生在7—10月,且风暴潮引发的潮灾概率较大;风暴增水平面分布表现为:东寨港风... 基于1980—2017年实测潮位等资料,运用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海口市风暴潮分布特征与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海口市受风暴潮影响较频繁,年均2.79次,通常发生在7—10月,且风暴潮引发的潮灾概率较大;风暴增水平面分布表现为:东寨港风暴增水强度位居第一,其次是秀英港,第三是海甸岛,南港增水相对较弱。影响因子体现为:地形的权重通常比热带气旋移动路径更大;热带气旋移动速度对海口市风暴增水有明显影响,移动速度为14~19 km/h时,风暴增水往往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增水 分布特征 影响因子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连屿海域表层海水及沉积物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估 被引量:10
6
作者 贺仕昌 蔚广鑫 +2 位作者 王德鸿 陈海南 陈巧弟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6-252,共7页
为研究七连屿海洋环境质量状况,于2017年8月在七连屿海域布设20个采样站位,共采集到22个表层海水样品及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及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海水及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Cr、As、Hg)的含量,采... 为研究七连屿海洋环境质量状况,于2017年8月在七连屿海域布设20个采样站位,共采集到22个表层海水样品及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及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海水及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Cr、As、Hg)的含量,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及相关性分析对水质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研究,并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及Han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别对沉积物质量及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7年七连屿海域表层海水重金属含量CZn>CPb>CAs>CCr>CCu>CCd>CHg,部分站位海水铅含量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但是综合污染指数小于1,该调查海域表层海水属于清洁型;海水中Zn-As、Cr-Cd含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此两组元素存在明显异源性;该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沉积物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仅存在轻微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重金属 海水 表层沉积物 生态风险 七连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州海峡海口站近岸风暴增水概率风险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玲舫 韩树宗 +2 位作者 车志伟 罗耀 谢强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5-122,共8页
基于海口站1976~1997年逐时潮位和逐日最大风速资料,利用阿基米德Copula函数构建海口年最大增水与相应日期最大风速的联合概率分布模型。结果表明:1)广义极值分布可作为海口站年最大增水和相应日期最大风速的边缘分布。两个序列之间存... 基于海口站1976~1997年逐时潮位和逐日最大风速资料,利用阿基米德Copula函数构建海口年最大增水与相应日期最大风速的联合概率分布模型。结果表明:1)广义极值分布可作为海口站年最大增水和相应日期最大风速的边缘分布。两个序列之间存在强正相关关系,G-H Copula函数更适用于作为海口站年最大增水和相应日期的最大风速联合概率分布的连接函数。2)两变量联合作用的同频率增水高度设计值与增水的单变量边缘分布设计值之间的相对差值约为7.5%。3)条件概率1(P(Y≥y|X≥x))中同频率的年最大增水和相应风速的遭遇概率介于78.2%~80.9%,条件概率2(P(Y≥y|X≤x))中同频率的年最大增水和相应风速两者的遭遇概率小于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州海峡 COPULA函数 联合分布 风暴增水 遭遇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工质波浪能装置液压系统及其监测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3
8
作者 梁雨婷 车志伟 徐明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3-497,共5页
针对波浪能发电装置的液压系统存在环境污染、安全性差和工作可靠性差等问题,设计一种以水为工质的波浪能发电装置液压系统,对系统组成和液压元件设计进行分析,有效解决传统油压传动存在的问题,为海洋环境中液压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一种... 针对波浪能发电装置的液压系统存在环境污染、安全性差和工作可靠性差等问题,设计一种以水为工质的波浪能发电装置液压系统,对系统组成和液压元件设计进行分析,有效解决传统油压传动存在的问题,为海洋环境中液压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一种新思路。同时设计一种基于STM32单片机的液压参数监测系统,可实现对压力、温度、流量、转速的实时监测。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系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液压系统工作性能稳定、监测系统测试精度高,可作为监控液压系统工作状态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液压传动 工质 单片机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水平环流输送对印度洋表层盐度的调整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许金电 靖春生 +2 位作者 蔡尚湛 林新宇 高璐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0-91,共12页
本文利用Argo表层盐度、OSCAR海流等数据,基于盐度收支方程的平流输送项来阐述海洋平流输送对热带印度洋表层盐度的调整作用;利用淡水输运量计算公式揭示6条关键断面海洋平流输送对表层盐度空间结构的调整机制。结果表明,海洋平流将赤... 本文利用Argo表层盐度、OSCAR海流等数据,基于盐度收支方程的平流输送项来阐述海洋平流输送对热带印度洋表层盐度的调整作用;利用淡水输运量计算公式揭示6条关键断面海洋平流输送对表层盐度空间结构的调整机制。结果表明,海洋平流将赤道西印度洋和阿拉伯海的高盐水输送到低盐海域的赤道东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将赤道东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安达曼海的低盐水输送到高盐海域的赤道西印度洋、阿拉伯海以及赤道南印度洋海域,起到了调整印度洋盐度基本平衡的作用。断面淡水输运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导致苏门答腊岛西部海域的强降水中心与低盐中心不重合,澳大利亚西部海域的强蒸发中心与高盐中心不重合的主要原因是水平环流所致;夏季,来自赤道西印度洋和阿拉伯海的高盐水在西南季风环流的驱动下,入侵孟加拉湾,是导致孟加拉湾夏季表层盐度较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输运量 平流输送 调整机制 表层盐度 印度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五十年登陆海南省的热带气旋统计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梁海萍 梁海燕 +2 位作者 车志伟 何雅兴 李伦 《海洋预报》 2015年第4期68-74,共7页
利用《热带气旋年鉴》等资料,统计分析1964—2013年登陆海南省的热带气旋(TC)特征,着重分析TC的年、月、强度、路径、登陆点等特征,为做好海南省海洋预报提供更好的依据。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每年登陆海南省的TC有1.7个,登陆频数的年代际... 利用《热带气旋年鉴》等资料,统计分析1964—2013年登陆海南省的热带气旋(TC)特征,着重分析TC的年、月、强度、路径、登陆点等特征,为做好海南省海洋预报提供更好的依据。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每年登陆海南省的TC有1.7个,登陆频数的年代际呈现增减阶段性转换的变化趋势,登陆频数偏多与偏少年代各约持续25—30 a;TC登陆海南省的频数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夏季和秋季TC登陆频繁,主要集中在7、8、9月,占总登陆频数的62%,其次是10月份,占17.4%,春季TC登陆频数较少,冬季没有TC在海南省登陆;登陆海南省的TC包括热带低压(TD)、热带风暴(TS)、强热带风暴(STS)、台风(TY)、强台风(STY)及超强台风(Super TY),其中STS与TY登陆频数最多,分别占登陆总数的25.2%和32.1%,STS主要集中在7、8月份,占STS总数的77.2%,TY主要集中在9、10月份,占TY总数的46.4%;登陆海南省的TC主要路径是西行型及西北型,所占比率分别为33.3%和31%;在海南省登陆的TC概率最高登陆点是文昌,其次是万宁和三亚,概率最小的是陵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统计分析 年月 强度 路径 登陆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寨港红树林小型底栖动物丰度与Chla、有机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均玲 袁超 +1 位作者 何永姑 王永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5-191,共7页
于2015年4月(春季)、2015年6月(夏季)、2015年10月(秋季)、2016年1月(冬季),在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潮间带进行多次采样,分选小型底栖动物,并测定沉积物中有机质和叶绿素a含量,分析不同季节东寨港红树林小型底栖动物丰度与有机质、Chl... 于2015年4月(春季)、2015年6月(夏季)、2015年10月(秋季)、2016年1月(冬季),在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潮间带进行多次采样,分选小型底栖动物,并测定沉积物中有机质和叶绿素a含量,分析不同季节东寨港红树林小型底栖动物丰度与有机质、Chla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沉积物中小型底栖动物主要包括自由生活线虫、桡足类、涡虫、多毛类、寡毛类,线虫为优势类群;有机质含量为25.22%—93.41%,平均值为46.6%; Chla含量为0.188—6.303μg/g,平均值为1.731μg/g。相关性分析显示,春季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Chl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s r=0.684; P<0.05),夏季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earson's r=-0.518; 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小型底栖动物 有机质 Chla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南部海域近底悬沙输运及地貌演变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小川 阎军 +2 位作者 范奉鑫 王诗文 姚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9-120,共12页
利用1个海洋沉积动力过程原位监测系统在北部湾南部浅海陆架海域采集了18个潮周期的波浪、潮流、悬浮沉积物浓度、底床变化数据,分析了悬沙浓度变化特征,计算了近底悬沙通量并分析了潮流和波浪对底床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间近底... 利用1个海洋沉积动力过程原位监测系统在北部湾南部浅海陆架海域采集了18个潮周期的波浪、潮流、悬浮沉积物浓度、底床变化数据,分析了悬沙浓度变化特征,计算了近底悬沙通量并分析了潮流和波浪对底床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间近底悬沙浓度的变化主要受水位波动、潮流的共同影响,波浪作用较弱;悬沙浓度的异常高值可能是上游沙波表面的泥沙滑落沉降所致;观测期间悬沙通量的波动规律与近底潮流速度变化一致,潮周期和涨落潮之间的悬沙通量有显著差别;在潮流作用下观测期间悬沙向西的净输运量约为15 158kg/m,向北净悬沙通量为2 934kg/m,东西向净通量远大于南北向净通量;近东西向波谷地形对南北向悬沙输运的限制作用可能导致了输运通量的显著差异;底床高程的变化在潮周期之间有差异,变化值在0.8~16.7cm之间波动,厘米级底床高程的快速变化主要是由潮流流速的大小及往复潮流的不对称性造成的。这种变化可能与沙纹的运移有关,沉积物向下游方向的运移以及沙纹剖面形态的改变可以较合理地解释底床高程的变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悬沙 地貌演变 潮流 底部切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1~2013年发生在西沙永兴岛的台风风暴潮统计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海萍 梁海燕 +1 位作者 陈海南 陈道严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3-248,共6页
利用1991~2013年西沙海洋站实测的潮位、气压、风资料,统计分析发生在西沙永兴岛的台风风暴潮特征.统计结果为以后的台风风暴潮增水预报工作提供一定借鉴.统计分析发现:发生在永兴岛的台风风暴潮过程年最大增水值基本在34cm处上下波动,... 利用1991~2013年西沙海洋站实测的潮位、气压、风资料,统计分析发生在西沙永兴岛的台风风暴潮特征.统计结果为以后的台风风暴潮增水预报工作提供一定借鉴.统计分析发现:发生在永兴岛的台风风暴潮过程年最大增水值基本在34cm处上下波动,最高预警级别仅为蓝色;最大增水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预计接下来10a左右发生在永兴岛的台风风暴增水值大体逐年递减;最大增水若与极大天文潮相叠加,在永兴岛可能出现灾害性高潮位;年最大增水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在夏季最强,其次为秋季,冬季和春季最弱;台风中心经过时由负压引起的增水较为明显,单峰型、双峰型和振荡型的增水曲线形态均有出现;影响西沙永兴岛的热带气旋的年最大风速年际与季节性变化是导致永兴岛台风风暴潮特征的主要成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气象学 风暴增水 统计分析 年际 季节 最大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影响下西沙海域与岛礁内外的波浪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海萍 冯伟忠 +1 位作者 梁海燕 石军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34,共7页
通过利用1991-2018年西沙海洋站波浪观测资料与SWAN模式反演计算结果,初步探究不同路径热带气旋影响下西沙海域、西沙礁盘与岛屿波浪掩护区海域的波浪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型路径是影响西沙群岛的TC最大可能路径,通常以台风强度居多... 通过利用1991-2018年西沙海洋站波浪观测资料与SWAN模式反演计算结果,初步探究不同路径热带气旋影响下西沙海域、西沙礁盘与岛屿波浪掩护区海域的波浪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型路径是影响西沙群岛的TC最大可能路径,通常以台风强度居多,波高以大到巨浪级别为主;西行型路径是影响西沙群岛的TC第二可能路径,通常以强台风居多,巨浪为主,海况极差;TC影响下各岛屿波浪掩护区波高基本大于2.0m,甚至接近5.0m,礁盘内波高基本在1.0m以下。本研究结果为西沙海域渔船避风与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基础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 热带气旋 波浪 不同路径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风暴潮灾害承灾体初步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梁海燕 《海洋预报》 2007年第1期9-15,共7页
本文分析海南岛沿岸易受风暴潮灾害侵袭的区域,归纳了8类承灾体及承灾体所处高程与所淹水深的关系,以0518号台风引发的风暴潮灾害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比较,得出承灾能力最弱的系统因素是海水养殖业的结论。
关键词 海南岛 风暴潮 灾害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市近岸海域波浪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小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46,共16页
为了解海南东方市近岸海域波浪基本特征,根据东方海洋环境监测站使用的SZF型波浪浮标连续11 a的实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首先对波浪要素进行统计,得到了各向各级波高的季节分布,以及波高和周期的均值与极值;再对波高和周期的联合分布... 为了解海南东方市近岸海域波浪基本特征,根据东方海洋环境监测站使用的SZF型波浪浮标连续11 a的实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首先对波浪要素进行统计,得到了各向各级波高的季节分布,以及波高和周期的均值与极值;再对波高和周期的联合分布、平均持续时间与波高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最后选取一典型台风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海域以S向浪出现频率最高,为14.3%,其次是N向和NNE向,频率均为11.9%;强浪向为S向和N向,浪向分布与东方市所处地理位置相符。该海域以有效波高小于1.3 m的小浪和轻浪为主,年出现频率为97.6%,4级中浪占2.22%,5级大浪仅占0.12%,只有在夏、秋季台风过境时才出现。累年有效波高平均值为0.49 m,最大值为3.2 m;最大波高为5.6 m,最大波高平均值为2.5 m;平均有效周期为4.2 s,最大有效波周期为9.5 s。有效波高在1.0 m以下,且周期在4~5 s的波浪出现频率最大,为80.5%。强台风“海燕”影响期间,波高具有明显的滞后特征,5级大浪持续了10 h,浪向与风向基本一致,说明台风产生的波浪是以风浪为主,最大波高均出现于偏S向。通过波谱分析,台风海浪的波型变化规律为混合浪-风浪-混合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市 SZF波浪浮标 波浪特征 台风浪 波浪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钠-次氯酸钠法海水氨氮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皇甫咪咪 曲建强 +4 位作者 李燕 徐阁 石军 杜军兰 侯纯扬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6-132,共7页
对水杨酸钠-次氯酸钠法测量海水氨氮化学分析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对水杨酸钠-次氯酸钠法试剂配比进行优化,并确定了最佳试剂配比。同时,用水杨酸钠-次氯酸钠法和靛酚蓝法测量24个海水水样,测量结果无显著差异。在反应温度为35... 对水杨酸钠-次氯酸钠法测量海水氨氮化学分析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对水杨酸钠-次氯酸钠法试剂配比进行优化,并确定了最佳试剂配比。同时,用水杨酸钠-次氯酸钠法和靛酚蓝法测量24个海水水样,测量结果无显著差异。在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10 min时,用改进后的方法分别测量60、120μg/L的氨氮标准溶液,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0%、2.8%,回收率分别为99.8%、100.8%。该方法试剂无毒、环保,操作简单、快速,可满足营养盐自动分析仪现场快速测量的要求,提高仪器的环境友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钠-次氯酸钠 氨氮 海水 环境友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季节东寨港红树林沉积物小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何永姑 刘均玲 +2 位作者 袁超 赵爽 王永强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1-688,共8页
于2015-04月(春季)、2015-06(夏季)、2015-10(秋季)、2016-01(冬季),在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潮间带沉积物选取15个采样点,进行小型底栖动物定量采样,对小型底栖动物数量分布和类群组成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底栖动物... 于2015-04月(春季)、2015-06(夏季)、2015-10(秋季)、2016-01(冬季),在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潮间带沉积物选取15个采样点,进行小型底栖动物定量采样,对小型底栖动物数量分布和类群组成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底栖动物主要包括线虫类、桡足类、多毛类、寡毛类、涡虫类、轮虫类、海螨类。其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线虫平均丰度分别为(192.11±97.87),(203±73.03),(156.25±54.53),(136.74±53.02)ind·10 cm^-2;桡足类平均丰度分别为(7.68±4.28),(1.14±0.95),(4.43±5.61),(1.99±1.32)ind·10 cm^-2;多毛类为(1.37±1.17),(0.44±0.47),(0.21±0.24),(0.62±0.71)ind·10 cm^-2寡毛类为:(1.30±0.86),(1.35±1.07),(1.27±1.10),(1.46±0.98)ind·10 cm^-2。四季中线虫均为优势类群,占94.78%~98.25%,各采样点线虫丰度百分比差别不大,桡足类在春季最大(3.79%),夏季最小(0.55%)。小型底栖动物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龙尾、长宁尾所对区域及靠近内陆的采样点区域。对不同季节小型底栖动物丰度进行Duncan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春、夏季与秋、冬季小型底栖动物类群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对不同季节不同类群的小型底栖动物丰度进行Student-Newman-Keuls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春、夏季与秋、冬季线虫类丰度存在显著差异;桡足类丰度夏、冬季节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秋、冬季节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季节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多毛类丰度春、夏、秋、冬四季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寡毛类丰度不同季节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季节分布 小型底栖动物 东寨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古地磁与^(230)Th定年的西沙西科1井乐东组生物礁沉积年代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振峰 张道军 +12 位作者 刘新宇 尤丽 罗威 易亮 谭亮成 祝幼华 秦华峰 程海 李忠权 谢强 车志伟 邓成龙 朱日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27-1038,共12页
生物礁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在全球气候变化与碳循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磁性地层学是建立年代框架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生物礁沉积物中天然剩磁强度弱,南海地区生物礁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尚未很好展开.为此,本文利用西沙群岛西科1井乐东组生物... 生物礁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在全球气候变化与碳循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磁性地层学是建立年代框架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生物礁沉积物中天然剩磁强度弱,南海地区生物礁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尚未很好展开.为此,本文利用西沙群岛西科1井乐东组生物礁沉积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显示,西沙群岛乐东组记录了布容正极性时、奥杜维尔正极性时和松山负极性时.通过对比已有的钻孔资料,本文认为应基于岩石地层特征这一标准将西沙地区的乐东组埋深予以统一.在此基础上,综合磁性地层与^(230)Th定年结果,本文将乐东组的底界限定在~2.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地层 ^230Th定年 生物礁 南海 更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群岛西科1井晚中新世-上新世生物礁沉积的磁性地层学初步结果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振峰 张道军 +10 位作者 刘新宇 尤丽 罗威 易亮 祝幼华 秦华峰 谢强 车志伟 李忠权 邓成龙 朱日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178-4187,共10页
本文对西沙群岛西科1井钻孔岩心晚中新世-上新世生物礁沉积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磁性扫描与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显示,西科1井生物礁相沉积中的载磁矿物主要是磁铁矿.我们推测,这些磁铁矿的微小颗粒主要来自海水中含有的陆源物质,在生... 本文对西沙群岛西科1井钻孔岩心晚中新世-上新世生物礁沉积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磁性扫描与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显示,西科1井生物礁相沉积中的载磁矿物主要是磁铁矿.我们推测,这些磁铁矿的微小颗粒主要来自海水中含有的陆源物质,在生物生长过程中通过珊瑚体或其它寄生生物对海水的过滤与吸附作用保存在生物礁沉积中.进一步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及其与地磁极性年表的对比发现,在上新统莺歌海组、上中新统黄流组内部可获得多个年龄控制点,并对莺歌海组和黄流组的底界位置给出了初步制约.其中,莺歌海组记录了C2An.3n和C3n.4n,黄流组记录了C3An.2n至C5n.2n.虽然这一对比方案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但是在现阶段生物地层年代及其它年代学资料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本项研究的磁性地层学结果能为西沙群岛晚中新世以来的生物礁沉积提供更多可靠的年龄控制点,并为今后的区域地层对比提供磁性地层年代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西沙群岛 生物礁沉积 岩石磁学 磁性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