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健、平衡和敏捷:英国关于体育运动和锻炼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共识声明》解读
1
作者 黄锰 尹吉标 盛志峰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98,共4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丢失、骨微结构退变、骨强度受损,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和卫生专业人员的锻炼信心,与英国联合发布了关于体育运动和...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丢失、骨微结构退变、骨强度受损,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和卫生专业人员的锻炼信心,与英国联合发布了关于体育运动和锻炼治疗OP的共识声明(以下简称“共识声明”)。进一步确定优化骨强度、减少跌倒和骨折风险、改善姿势和管理椎体骨折症状等所需的体育运动和锻炼,同时将OP患者的潜在风险降至最低,使每位OP患者都可以从适应姿势和动作的指导中受益,并恢复运动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总的来说,好处大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强度 跌倒 运动 锻炼 共识声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泵治疗前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机体综合应激状态的变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冯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365-1367,1370,共4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治疗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机体综合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静脉持续滴注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治疗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机体综合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静脉持续滴注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lc)、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空腹血糖(FBG)、阴离子间隙(AG)、C肽水平;比较治疗前后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总抗氧化能力(TAC);比较治疗前后应激相关激素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A)、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后第2、24小时观察组HbAlc、FBG、AG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O2-CP和C肽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OD、GSH-PX水平和TAC值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Cor和NA显著低于对照组,而FT3、FT4和TSH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能有效改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机体综合应激状态,疗效优于小剂量静脉持续滴注胰岛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胰岛素泵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观察及对患者血糖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2165-2166,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观察及对患者血糖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2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m=114)和对照组(n=109)。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后血糖变化、相关...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观察及对患者血糖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2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m=114)和对照组(n=109)。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后血糖变化、相关行为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通过干预后HbA1c、FBG及P2hBG明显低于各组间干预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合理饮食、生活规律、定期复查及遵医行为患者显著多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躯体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各组件干预前(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血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老年糖尿病 效果 血糖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45 T/G基因多态性对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春玲 周仁精 +1 位作者 冯瑞 吴燕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12-317,共6页
目的:研究脂联素45(APM1-45)T/G基因遗传变异对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T2DM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共9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利拉鲁肽进行为期1... 目的:研究脂联素45(APM1-45)T/G基因遗传变异对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T2DM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共9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利拉鲁肽进行为期14周的治疗,记录不同基因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BMI指数和mRNA相对表达等指标变化,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PM1-45(rs2241766)位点在研究人群中的基因分布频率为:TT型46例(48.42%),TG型43例(45.26%),GG型6例(6.32%),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328)。治疗后,各组患者的餐后2小时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和BMI相关指标相比治疗前均下降明显,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TT基因型患者的各项指标与TG/GG基因型患者相比,下降更多,但二者相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mRNA相对表达方面,相对于TG/GG基因型患者,TT基因型患者的mRNA的相对表达明显偏低,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整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利拉鲁肽进行治疗具有明显效果,在显著降低血糖水平、控制体质量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G等位基因与T2DM易感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T等位基因携带者对利拉鲁肽的治疗表现出更优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2型糖尿病 脂联素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