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真菌Phaeosphaeriopsis sp. ZYX-Z-811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1
作者 全苗苗 马青云 +4 位作者 杨理 谢晴宜 戴好富 郝玉娥 赵友兴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7,共7页
对海洋真菌Phaeosphaeriopsis sp. ZYX-Z-811发酵液中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并评价其生物活性。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向C18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利用核磁及红... 对海洋真菌Phaeosphaeriopsis sp. ZYX-Z-811发酵液中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并评价其生物活性。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向C18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利用核磁及红外和紫外波谱技术对分离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4-epi-lignicol(1)、lignicol(2)、6-demethylkigelin(3)、6,8-dihydroxy-3,4,7-trimethylisocoumarin(4)、6,7-dimethoxymellein(5)、musaone A(6)、2-(4-hydroxyphenyl)ethylacetate(7)、3-吲哚甲醛(8)、吲哚-3-乙酸甲酯(9)、对羟基苯甲酸甲酯(10),其中化合物1为未发表的化合物,文章通过电子圆二色谱(electrostatic circular dichroism, ECD)计算确定了其绝对构型。对这些化合物分别进行抗氧化和α-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发现化合物10有弱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Phaeosphaeriopsis sp. 次生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clavatonanicus HNMF114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府润 张圣良 +5 位作者 孔凡栋 马青云 谢晴宜 戴好富 陈萍 赵友兴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6期971-976,共6页
本文对一株来自中华紫蛤的附生真菌HNMF114进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1个新化合物和8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lavatone(1)、cyclo(L-Trp-L-Trp)(2)、2,4(1 H,3 H)-quinazolinedione(3)、clavatol(4)、kotanin(5)、orland... 本文对一株来自中华紫蛤的附生真菌HNMF114进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1个新化合物和8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lavatone(1)、cyclo(L-Trp-L-Trp)(2)、2,4(1 H,3 H)-quinazolinedione(3)、clavatol(4)、kotanin(5)、orlandin(6)、desmethylkotanin(7)、(S)-2-(1-Hydroxy-2,2-dimethylpropyl)quinazolin-4(3 H)-one(8)、(S)-2-methyl-1-(4-oxo-3,4-dihydroquinazolin-2-yl)propyl acetate(9)。新化合物1对大肠杆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μg/mL。化合物4、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1μg/mL和4μg/mL。化合物5对枯草芽孢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8μg/mL。化合物4、5和9对李斯特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4、4和8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ergillus clavatonanicus 次生代谢产物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藿香内生真菌Ogataea sp.RW-S10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3
作者 阮武 郭教岑 +4 位作者 马青云 杨理 谢晴宜 吴友根 赵友兴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1-746,共6页
为挖掘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内生真菌活性代谢产物,采用多种柱色谱分离方法从广藿香内生真菌Ogataea sp.RW-S10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ogataearin(1)、phenylalaninol(2)、对羟基苯乙酮(3)、bis... 为挖掘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内生真菌活性代谢产物,采用多种柱色谱分离方法从广藿香内生真菌Ogataea sp.RW-S10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ogataearin(1)、phenylalaninol(2)、对羟基苯乙酮(3)、bis(dethio)bis(methylsulfanyl)gliotoxin(4)、N-苯乙基乙酰胺(5)、lumichrome(6)和dehydroxypaxilline(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39.38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木香内生真菌R7抗菌活性代谢产物 被引量:7
4
作者 魏景 戴好富 +2 位作者 郁蕾 王辉 梅文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76-580,共5页
目的研究白木香内生真菌Phaeoacremonium rubrigenum发酵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埘发酵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用杯碟法和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抗耐甲氧两林金黄色葡萄... 目的研究白木香内生真菌Phaeoacremonium rubrigenum发酵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埘发酵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用杯碟法和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抗耐甲氧两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活性。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醛(1)、对羟基苯乙酸(2)、对羟基苯乙醇(3)、3,4-二羟基苯甲酸(4)、对甲基苯酚(5)、氮.(6-羟己基)-乙酰胺(6)、5-羟甲基糠醛(7)、(3β,5α,6β,22E)-麦角甾-7,22-二烯-3,5,6.三醇(8)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9)。结论首次发现化合物2~7具有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 内生真菌 Phaeoacremonium rubrigenum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刺链霉菌15-4-2中的抗MRSA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郁蕾 戴好富 +3 位作者 曾艳波 李小娜 梅文莉 曾会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研究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15-4-2发酵液中的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活性成分。方法通过活性跟踪,采用柱层析等方法对白刺链霉菌15-4-2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光谱分析对活性成分进行结构解析。结果分离... 目的研究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15-4-2发酵液中的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活性成分。方法通过活性跟踪,采用柱层析等方法对白刺链霉菌15-4-2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光谱分析对活性成分进行结构解析。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N-(2-羟基-1-(4-甲氧基苯基)乙基)乙酰胺(1)、2-(4-甲氧基苯基)-2-(丙胺基)乙醇(2)、cytoxazone(3)、对羟基苯甲酸(4)、(2S,3R)-3-羟基-2-甲基丁酸(5)、对甲基苯酚(6)和1,4-二甲氧基苯(7)。结论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3、4、5和6具有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活性。其中,1、3、4和5的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刺链霉菌15-4-2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骨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左文健 梅文莉 +2 位作者 曾艳波 王辉 戴好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16560-16562,共3页
[目的]概述从枸骨(Ilex cornuta Lindl.et Paxt.)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方法]搜集整理现有的有关枸骨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结果。[结果]文献报道,从枸骨中共分离得到40个化合物,... [目的]概述从枸骨(Ilex cornuta Lindl.et Paxt.)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方法]搜集整理现有的有关枸骨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结果。[结果]文献报道,从枸骨中共分离得到40个化合物,主要为三萜皂苷及其苷元、黄酮及其苷类、多酚类及其衍生物、脂肪酸类和其他类(包括链状倍半萜tanacetene、胡萝卜苷和苦丁茶糖脂素甲、乙等),其中,三萜皂苷及其苷元18个,黄酮及其苷类5个,多酚类及衍生物5个,脂肪酸类7个,其他类6个。枸骨提取物的药理活性主要有降血脂、抗菌和抗生育等作用。其中,单体化合物熊果酸具有镇静、消炎、抗菌、抗糖尿病、抗溃疡、降低血糖,提高免疫作用、抗致癌、抗促癌、诱导F9畸胎瘤细胞分化和抗血管生成作用等多种生物效应;槲皮素和金丝桃苷具有较强的镇痛、增强脑组织血流量和抗脑缺血性损伤等活性;枸骨苷4对脑垂体后叶素诱发的大鼠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显著降低心肌收缩力;腺苷对冠脉血流有增加作用,3,4-二咖啡酰鸡纳酸对前列腺环素(PGI2)的释放有较显著促进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以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枸骨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骨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2种热带药用植物抗烟草青枯菌的体外活性筛选 被引量:15
7
作者 姜雯婷 戴好富 +1 位作者 刘寿柏 梅文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5-18,共4页
为寻找具有抗烟草青枯菌活性的热带药用植物,通过制备乙醇提取物,测定荔枝草、蜂巢草、光叶巴豆等52种热带药用植物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13种热带药用植物对烟草青枯菌具有抑制作用,其中酒饼簕、许树和... 为寻找具有抗烟草青枯菌活性的热带药用植物,通过制备乙醇提取物,测定荔枝草、蜂巢草、光叶巴豆等52种热带药用植物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13种热带药用植物对烟草青枯菌具有抑制作用,其中酒饼簕、许树和光叶巴豆抑菌活性较强,样品浓度为100 mg/mL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0.0、8.7、12.0 mm,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6、3.31和3.31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药用植物 乙醇提取物 烟草青枯菌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木香果实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林峰 梅文莉 +2 位作者 左文健 彭可 戴好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1,共3页
运用柱色谱技术从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果实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3-吲哚甲酸(1)、6-羟基-2-[2-(4-羟基苯基)乙基]色原酮(2)、芫花素(3)、4',5-二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4)、... 运用柱色谱技术从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果实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3-吲哚甲酸(1)、6-羟基-2-[2-(4-羟基苯基)乙基]色原酮(2)、芫花素(3)、4',5-二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4)、洋芹素-7,4'-二甲醚(5)、β-谷甾醇(6)和胡萝卜苷(7)。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瑞香科沉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 化学成分 果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叶米仔兰枝条中的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帅 梅文莉 +3 位作者 左文健 王辉 王健 戴好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72,共4页
为探讨小叶米仔兰(Aglaia odorata var. microphyllina)中的抗菌活性成分,从其枝条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4(15)-桉叶烯-1β,7,11-三醇 (1)、4α,10β,11-三羟基-1,5-反-愈创木烷-6-烯(2)、... 为探讨小叶米仔兰(Aglaia odorata var. microphyllina)中的抗菌活性成分,从其枝条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4(15)-桉叶烯-1β,7,11-三醇 (1)、4α,10β,11-三羟基-1,5-反-愈创木烷-6-烯(2)、6,15α-环氧-1β,4β-二羟基桉烷(3)、2-羟基-丁二酸-1-甲酯(4)、巴西红厚壳素(5)和胡萝卜苷(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4和5为首次从米仔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了化合物1~5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4和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米仔兰 化学成分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骨壤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靳鹏飞 曾艳波 +2 位作者 郭志凯 安学勤 梅文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23-125,F0003,共4页
从红树植物白骨壤(Aricennia marina)的根、茎、叶中分离得到32株内生真菌,经初步鉴定,产孢的11株分属于1目3科7属,其余不产孢的20株暂归属于无孢菌群,还有1株属于担子菌纲。采用滤纸片法对内生真菌的发酵上清液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 从红树植物白骨壤(Aricennia marina)的根、茎、叶中分离得到32株内生真菌,经初步鉴定,产孢的11株分属于1目3科7属,其余不产孢的20株暂归属于无孢菌群,还有1株属于担子菌纲。采用滤纸片法对内生真菌的发酵上清液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白骨壤内生真菌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活性的有6株、占18.75%,对茄科雷尔氏菌有抑制活性的有4株、占12.50%。并首次发现白骨壤内生真菌BZ-21(青霉属)和BG-14(地霉属)发酵液的提取物对茄科雷尔氏菌有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骨壤 内生真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茸果鹧鸪花不同部位脂溶性成分研究
11
作者 刘寿柏 梅文莉 +2 位作者 郭志凯 曾艳波 戴好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48-1652,共5页
为研究茸果鹧鸪花[Trichilia sinensis Bentv.]叶与根的脂溶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析,通过Nist2008和Wiley275质谱库检索分别鉴定各化学成分;经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样品中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 为研究茸果鹧鸪花[Trichilia sinensis Bentv.]叶与根的脂溶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析,通过Nist2008和Wiley275质谱库检索分别鉴定各化学成分;经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样品中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其抗菌活性。结果分别从茸果鹧鸪花叶、根的脂溶性成分中分离出22、4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了其中的20、41个化合物,所鉴定的化合物其相对含量分别占各脂溶性成分总量的86.99%、91.33%。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其脂溶性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茸果鹧鸪花 根叶 脂溶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蕊木枝叶生物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勇 梅文莉 +3 位作者 左文健 曾艳波 李小娜 戴好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88,共5页
从海南蕊木(Kopsia hainanensis Tsiang)枝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NMR、MS、IR等),鉴定其结构分别为:蕊木宁(1)、土波台文碱(2)、二氢脱氢二松柏基醇(3)、β-香树脂醇(4)、熊果酸(5)、2α,3β-二羟基熊果酸(6... 从海南蕊木(Kopsia hainanensis Tsiang)枝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NMR、MS、IR等),鉴定其结构分别为:蕊木宁(1)、土波台文碱(2)、二氢脱氢二松柏基醇(3)、β-香树脂醇(4)、熊果酸(5)、2α,3β-二羟基熊果酸(6)和β-谷甾醇(7)。其中化合物3~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表明,化合物1~3和5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生长有抑制作用;化合物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化合物5对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人肝癌细胞(SM M C-7721)增殖均具有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蕊木 枝叶 活性成分 抗菌活性 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放线菌Actinoplanes sp.M4I6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子鹏 李芬发 +5 位作者 谢晴宜 马青云 杨理 戴好富 罗都强 赵友兴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44,共7页
对海洋放线菌Actinoplanes sp.M4I6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并评价了其生物活性。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C18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对分离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 对海洋放线菌Actinoplanes sp.M4I6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并评价了其生物活性。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C18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对分离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对分离得到化合物进行了抗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ATCC 6633)和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评价。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鉴定为(E)-prop-1-enyl-2-hydroxypropanoate(1)、cyclo-(R-Pro-R-Phe)(2)、cyclo-(L-Val-L-Leu)(3)、cyclo-(L-Phe-L-Val)(4)、cyclo-(L-Leu-L-Phe)(5)、lumichrome(6)、2-(4-hydroxyphenyl)ethylacetate(7)、4-hydroxysattabacin(8)、3-hydroxybutan-2-yl 2-phenylacetate(9),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5、6、8、9对Bacillus subtilis ATCC 6633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化合物4、6对乙酰胆碱酯酶有较弱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游动放线菌属 化学成分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抗枯草芽孢杆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褐孔菌子实体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晓鹏 李冉 +4 位作者 马青云 杨理 谢晴宜 戴好富 赵友兴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46-1254,共9页
为了研究斑褐孔菌(Fuscoporia punctata)子实体的药效物质基础、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采用各种柱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PNPG法、pNPP法和DPPH法分别测定化合物对α... 为了研究斑褐孔菌(Fuscoporia punctata)子实体的药效物质基础、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采用各种柱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PNPG法、pNPP法和DPPH法分别测定化合物对α-糖苷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抑制活性和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研究结果初步明确了海南斑褐孔菌的主要化学成分类型,从斑褐孔菌子实体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inoscavin A(1)、inoscavin C(2)、phellibaumin A(3)、phellibaumin D(4)、inonotusin B(5)、phellifuropyranone A(6)、phelligridin D(7)、原儿茶醛(8)、儿茶酚(9)、没食子酚(10)、对羟基苯甲酸(11)和对羟基苄叉丙酮(12),其中化合物1~7为聚酮类成分,化合物4、5、7抑制PTP1B的IC50值分别为(60.83±2.01)、(56.33±1.57)、(66.89±0.96)μmol/L,化合物2、7抑制α-糖苷酶的IC_(50)值分别为(127.77±0.56)、(122.99±1.39)μmol/L,化合物4、7、2、6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6.71±0.69)、(25.79±1.59)、(30.45±1.67)、(32.90±1.59)μmol/L。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斑褐孔菌中分离得到,大部分的聚酮类成分具有PTP1B抑制活性、α-糖苷酶抑制活性和清除DPPH活性,研究结果为海南斑褐孔菌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褐孔菌 子实体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木香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A14的挥发性成分及其抗菌活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彭可 梅文莉 +1 位作者 吴娇 戴好富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1期85-88,共4页
通过溶剂萃取法提取白木香内生真菌A14(Aspergillus sp.)的挥发油,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分别测定了其对3种人体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A14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 通过溶剂萃取法提取白木香内生真菌A14(Aspergillus sp.)的挥发油,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分别测定了其对3种人体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A14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aureus,MRSA)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均表现出一定抑制作用。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了内生真菌A14挥发油的14个化学成分,显示蜂蜜曲菌素是其中的主要成分,占挥发油峰面积的93.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 曲霉 内生真菌 挥发油 抗菌活性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露兜叶的抗氧化活性(英文)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辉 罗应 +3 位作者 梅文莉 谭乐和 徐雪荣 戴好富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9-223,共5页
本文评价了香露兜叶的乙醇提取物以及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相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在体外测定了提取物和组分的总抗氧化活性,二苯代苦味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并利用分光光度法测... 本文评价了香露兜叶的乙醇提取物以及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相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在体外测定了提取物和组分的总抗氧化活性,二苯代苦味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并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其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所有的提取物和组分均表现出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活性。抗氧化活性的大小如下:正丁醇部分>乙酸乙酯部分>乙醇提取物>水部分>石油醚部分。总酚含量的顺序和其相似,说明提取物和组分中的酚类化合物使其具有抗氧化活性。香露兜叶提取物可能会成为有价值的天然抗氧化资源,并将在保健品和食品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露兜 抗氧化活性 自由基清除活性 酚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叶挥发性成分GC-MS的分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1
17
作者 蔡彩虹 梅文莉 +2 位作者 董文化 盖翠娟 戴好富 《热带生物学报》 2016年第3期381-386,共6页
为研究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叶的挥发性成分及生物活性,笔者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辣木叶的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分别利用2倍稀释法、Ellman比色法及MTT法对所得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抗菌活... 为研究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叶的挥发性成分及生物活性,笔者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辣木叶的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分别利用2倍稀释法、Ellman比色法及MTT法对所得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抗菌活性、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和细胞毒活性测试。从辣木叶子的挥发性成分中共检测到34个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33个化学成分,在挥发油总量中相对含量为85.94%,主要为棕榈酸(38.63%)、叶绿醇(6.09%)、棕榈酸乙酯(4.87%)和二十七烷(4.31%)。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挥发性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酰胆碱酯酶均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叶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植物瓶花木中的细胞毒活性成分(Ⅱ)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艳波 梅文莉 +3 位作者 刘寿柏 杨涛 李小娜 戴好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1-564,共4页
从红树林树植物瓶花木(Scyphiphora hydrophyllacea Gaertn.f.)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shanzhigenin methyl ester(1)、1-epishanzhigenin methyl ester(2)、山柰酚(3)、芹菜素(4)和5,7,2'... 从红树林树植物瓶花木(Scyphiphora hydrophyllacea Gaertn.f.)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shanzhigenin methyl ester(1)、1-epishanzhigenin methyl ester(2)、山柰酚(3)、芹菜素(4)和5,7,2'-trihydroxy-3,6,8,4',5'-pentamethoxyflavone(5)。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瓶花木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的混合物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有较强的生长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植物 瓶花木 环烯醚萜 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饼簕根中的细胞毒活性成分
19
作者 杨涛 梅文莉 +3 位作者 曾艳波 左文健 董文化 戴好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7-412,共6页
用色谱技术从酒饼簕[Atalantia buxifolia(Poir.)Oliv.]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与文献数据对照,分别鉴定为buxifoliadineA(1)、1,3-dihydroxy-2,4-diprenylacridone(2)、5-hydroxy-N-methylseverifoline(3)、buxi... 用色谱技术从酒饼簕[Atalantia buxifolia(Poir.)Oliv.]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与文献数据对照,分别鉴定为buxifoliadineA(1)、1,3-dihydroxy-2,4-diprenylacridone(2)、5-hydroxy-N-methylseverifoline(3)、buxifoliadine B(4)、N-methylatalaphylline(5)、atalaphylline(6)、东风桔碱(7)、葡萄内酯(8)和松柏醛(9)。化合物9为首次从酒饼簕根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8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具有细胞毒活性,化合物3对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的增殖显示了较强的生长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香科 酒饼簕 化学成分 吖啶酮生物碱 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