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PTF介导SLC40A1调节铁死亡促进胶质瘤生长、侵袭和转移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林志仁 潘艳玲 朱燕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7-512,534,共7页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验证溴结构域PHD指转录因子(BPTF)通过调节胶质瘤细胞中溶质载体家族40成员1(SLC40A1)表达影响胶质瘤发展和铁死亡的机制。方法U87MG细胞分为sh-NC组、sh-BPTF组、sh-BPTF+ov-NC组和sh-BPTF+ov-SLC40A1组,采用慢病毒...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验证溴结构域PHD指转录因子(BPTF)通过调节胶质瘤细胞中溶质载体家族40成员1(SLC40A1)表达影响胶质瘤发展和铁死亡的机制。方法U87MG细胞分为sh-NC组、sh-BPTF组、sh-BPTF+ov-NC组和sh-BPTF+ov-SLC40A1组,采用慢病毒建立稳定转染的细胞系,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转染效率。CCK-8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细胞经皮下注射裸鼠并检测肿瘤生长情况;相应试剂盒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铁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还原性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SH/GSSG)比值以评价细胞铁死亡情况;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用于验证BPTF和c-Myc蛋白相互作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用于验证BPTF和c-Myc结合SLC40A1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用于验证BPTF影响SLC40A1转录。结果敲减BPTF降低胶质瘤细胞中SLC40A1表达,抑制细胞体外增殖、迁移、侵袭和体内肿瘤生长,增加细胞中铁含量、ROS水平和MDA含量并降低细胞中GSH/GSSG比值。过表达SLC40A1逆转敲减BPTF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体内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降低细胞中铁含量、ROS水平和MDA含量并增加细胞中GSH/GSSG比值。胶质瘤细胞中BPTF与c-Myc蛋白相互作用。SLC40A1启动子存在c-Myc的潜在结合位点,且BPTF和c-Myc蛋白结合SLC40A1启动子。敲减BPTF降低SLC40A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且结合位点突变后敲减BPTF不影响SLC40A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结论BPTF可能通过与c-Myc相互作用上调其下游靶基因SLC40A1表达,从而抑制胶质瘤细胞铁死亡并促进胶质瘤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BPTF SLC40A1 铁死亡 C-MY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DC/CIK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程小珍 彭大为 +1 位作者 王美清 谢宗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01-1404,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DC/CIK细胞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TACE组,联合治疗组采用自体DC/CIK细胞联合TACE治疗(n=32),单纯TACE组采用单纯TACE治疗(n=28),观... 目的:观察自体DC/CIK细胞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TACE组,联合治疗组采用自体DC/CIK细胞联合TACE治疗(n=32),单纯TACE组采用单纯TACE治疗(n=28),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大小、甲胎蛋白(AFP)、生存率、中位生存期、生活质量有无差异。结果:(1)经过治疗,联合治疗组有效率87.50%,单纯TACE组有效率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过治疗两组血清AFP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联合治疗组治疗0.5年生存率96.88%,1年生存率84.38%,2年生存率65.63%,中位生存期21个月;单纯TACE组治疗后0.5年生存率92.85%,1年生存率64.29%,2年生存率42.86%,中位生存期1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联合TACE治疗能够控制肿瘤大小、降低AFP,延长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特别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中晚期肝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自体DC CIK细胞 原发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局部复发肿瘤组织受体表达变化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3
作者 梁倩影 彭大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8-362,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局部复发肿瘤组织受体表达变化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肿瘤科收治的乳腺原发癌经治疗后再次复发的患者56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患者原发肿瘤组织和复发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ER)、... 目的:探讨乳腺癌局部复发肿瘤组织受体表达变化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肿瘤科收治的乳腺原发癌经治疗后再次复发的患者56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患者原发肿瘤组织和复发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受体表达变化对患者总生存期(OS)的影响。结果:(1)原发灶和复发肿瘤灶中ER阳性率分别为60.71%(34/56)和55.36%(31/56),PR阳性率分别为57.14%(32/56)和51.79%(29/56),Her-2阳性率分别为44.64%(25/56)和42.86%(24/56);(2)ER在原发灶与复发灶的变化率为33.93%(19/56),PR变化率为37.50%(21/56),Her-2变化率为8.93%(5/56);(3)56例乳腺癌患者死亡22例(39.29%),中位生存时间为21.5个月,1~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7.23%、75.65%、70.11%、60.22%、42.86%;Kaplian-Meier分析显示,原发灶和复发灶中ER及PR表达的变化均对患者OS有明显影响,ER由(-→+)较(+→-)预后为好(P=0.0478),PR由(-→+)较(+→-)预后为好(P=0.0182),而Her-2的表达变化由于样本量太小无法评估其影响;(4)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龄、病理分型、肿瘤分期、是否转移及ER、PR均是影响乳腺癌患者OS的独立预测性因子。结论:乳腺癌患者原发灶与复发灶中ER、PR的表达变化对患者生存存在影响,检测患者肿瘤复发灶中这些受体表达情况,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受体 雌激素 孕激素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CIK过继细胞免疫联合消癌平注射液治疗肝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兴 马丽娜 王美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844-845,共2页
目的探究DC-CIK过继细胞免疫联合消癌平注射液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5年10月间接收的100例肝癌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DC-CIK治疗,观察组采用DC-CIK过继细胞... 目的探究DC-CIK过继细胞免疫联合消癌平注射液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5年10月间接收的100例肝癌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DC-CIK治疗,观察组采用DC-CIK过继细胞免疫联合消癌平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生活质量、CD3、CD4、CD8T细胞比例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DC-CIK过继细胞免疫联合消癌平治疗肝癌,效果确切,故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DC-CIK过继细胞免疫 消癌平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同时性前列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2例报道及文献分析
5
作者 孟娟 王刚 +4 位作者 何立香 谢宗宙 李建旺 徐海霞 白志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56-858,共3页
1临床资料病例1:男,70岁,因体检发现肺部肿块入住海口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胸部CT显示左肺门肿块(图1A),最大径约30.88 mm;支气管镜检提示为肺鳞状细胞癌(肺鳞癌)(图1B);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PD-L1细胞阳性比例评分(tumor cell pro... 1临床资料病例1:男,70岁,因体检发现肺部肿块入住海口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胸部CT显示左肺门肿块(图1A),最大径约30.88 mm;支气管镜检提示为肺鳞状细胞癌(肺鳞癌)(图1B);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PD-L1细胞阳性比例评分(tumor cell proportion score,TPS)为0.5%。临床诊断为左肺鳞癌、临床分期为c T3N0M0ⅡB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性多原发恶性肿瘤 前列腺癌 肺鳞状细胞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内分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家系的PTCH1基因突变检测
6
作者 叶莉华 王丽 +7 位作者 田振 陈庆东 于伟玲 林道志 陈佳 方欧 李才华 张正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91-395,共5页
目的:检测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BCCS)家系中先证者和12个家系成员的PTCH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先证者和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其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PTCH1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和侧翼序列,测序明确突变位点... 目的:检测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BCCS)家系中先证者和12个家系成员的PTCH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先证者和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其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PTCH1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和侧翼序列,测序明确突变位点。结果:Sanger测序发现先证者和家系中2个患病成员均携带PTCH1基因9号外显子的第1 341位碱基A发生重复的移码突变(c.1341dupA),导致其编码的448位氨基酸发生移码突变(p.L448fs)。结论:PTCH1基因的检测为该家系提供分子诊断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PTCH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式阻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疗效
7
作者 陈小玲 童丽灵 +1 位作者 孙乐妹 王辉微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2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渐进式阻力训练(progressive resistance training,PRT)联合肌内效贴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6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 目的探讨渐进式阻力训练(progressive resistance training,PRT)联合肌内效贴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6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PRT组、肌内效贴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1例。在常规康复锻炼的基础上,分别给予PRT组、肌内效贴组、联合组患者PRT、肌内效贴、PRT+肌内效贴治疗,持续3个月。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淋巴水肿程度、上肢功能和生存质量。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患肢淋巴水肿程度均显著轻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臂、肩、手功能障碍(disabilities of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量表总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健康调查量表36(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总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患肢淋巴水肿程度显著轻于PRT组和肌内效贴组(均P<0.05),DASH量表总分显著低于PRT组和肌内效贴组(均P<0.05),SF-36总分显著高于PRT组和肌内效贴组(均P<0.05)。结论PRT联合肌内效贴能显著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回流,缓解淋巴水肿,促进上肢功能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式阻力训练 肌内效贴 淋巴水肿 乳腺癌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玮芳 许振胜 +3 位作者 彭大为 李建旺 黄仕思 陈琼慧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1084-1085,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CT引导下经皮植入125Ⅰ粒子治疗晚期肺癌的应用效果。方法:入组108例晚期肺癌患者在CT引导下植入125Ⅰ,术后1、3、6、12个月定期复查胸部cT,观察肿瘤大小变化评估疗效。结果:植入病例全部成功,术后16例达完全缓解(Com... 目的探讨分析CT引导下经皮植入125Ⅰ粒子治疗晚期肺癌的应用效果。方法:入组108例晚期肺癌患者在CT引导下植入125Ⅰ,术后1、3、6、12个月定期复查胸部cT,观察肿瘤大小变化评估疗效。结果:植入病例全部成功,术后16例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70例达到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2例稳定(Stable disease,SD),10例为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总有效率达到90.7%术中出现气胸4例,其中2例术中同步抽气,术后抽净气拔出穿刺针。2例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5例少量出血,其中2例肺内渗血,2例少量胸腔淤血,1例痰中带血,经对症处理均好转。结论:CT引导下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安全性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下125 Ⅰ粒子 晚期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a-miR-148a-3p通过下调DUSP1基因促进乳腺癌细胞的恶性行为 被引量:2
9
作者 许家铭 林龙 +1 位作者 陈琼慧 李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15-1524,共10页
目的通过生信分析结合体内外实验验证Hsa-miR-148a-3p调控双特异性磷酸酶1(DUSP1)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TCGA数据库下载数据并鉴定差异微小RNA(miRNA)和信使RNA(mRNA);数据库筛选差异miRNA靶基因;String和Cytoscape构建蛋... 目的通过生信分析结合体内外实验验证Hsa-miR-148a-3p调控双特异性磷酸酶1(DUSP1)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TCGA数据库下载数据并鉴定差异微小RNA(miRNA)和信使RNA(mRNA);数据库筛选差异miRNA靶基因;String和Cytoscape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及筛选TOP10 hub基因;TCGA数据库验证TOP10hub基因的表达;Cytoscape构建miRNA-TOP10hub基因网络。定量逆转录PCR(RT-qPCR)实验检测Hsa-miR-148a-3p和DUSP1在人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采用Hsa-miR-148a-3p mimic、Hsa-miR-148a-3p inhibitor及对照NC转染MCF-7细胞。分为NC组,NC mimics组,HsamiR-148a-3p mimics组,NC inhibitor组,Hsa-miR-148a-3p inhibitor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Hsa-miR-148a-3p和DUSP1的结合;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和细胞凋亡实验验证Hsa-miR-148a-3p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建立裸鼠成瘤模型,测量小鼠肿瘤质量和体积;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小鼠生存情况;免疫组化检测DUSP1的表达水平。结果获得乳腺癌差异miRNA 54个(8个下调,46个上调),差异mRNA799个(509个下调,290个上调);54个差异miRNA预测靶基因3716个,与差异mRNA取交集,得到150个交集基因;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图中的TOP10hub基因为MET,LPAR1,LAMC1,FOS,EGFR,PIK3R1,DUSP1,GNAI1,LAMA4,NR3C1,这些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均显著下调;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Hsa-miR-148a-3p能与DUSP1结合;RT-qPCR结果表明,Hsa-miR-148a-3p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显著上调(P<0.01),而DUSP1则显著下调(P<0.01)。细胞实验结果表明,Hsa-miR-148a-3p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细胞的凋亡(P<0.01)。动物实验结果表明,Hsa-miR-148a-3p促进小鼠体内肿瘤质量和体积的增长(P<0.01),缩短小鼠的存活时间(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sa-miR-148a-3p抑制DUSP1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Hsa-miR-148a-3p通过抑制DUSP1的表达而作为癌基因发挥作用,这有助于开发针对乳腺癌的新型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a-miR-148a-3p DUSP1 乳腺癌 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