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脑卒中后疲劳康复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兰华 郑健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9期1155-1157,1161,共4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脑卒中后疲劳康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91例脑卒中后疲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给予进氧支持、控制血糖、血压、抗凝、合理饮食、纠正...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脑卒中后疲劳康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91例脑卒中后疲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给予进氧支持、控制血糖、血压、抗凝、合理饮食、纠正机体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防并发症等西医常规基础性治疗,并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康复锻炼;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艾灸、电脑中频穴位电按摩"治疗,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脑卒中后疲劳患者进行评估。比较2组的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有效率高于治疗组,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倦怠乏力、关节痛、筋肉酸痛、多汗、纳差、眠差、头痛、情志不舒等临床症状及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的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积分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的积分治疗前有所增加,治疗组患者的评分变化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艾灸和电脑中频穴位电按摩联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脑卒中后疲劳是临床上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方向治疗神经科疾病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案,作者临床经验是,运用艾灸和电脑中频穴位电按摩能达到培元固本、理中益气,活血舒筋的效果,临床应用能有效缓解患者以疲劳乏力为主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脑卒中后疲劳康复 理中益气活血化瘀 固本培元 效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气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膈肌运动和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党辉 林夏妃 +2 位作者 陈伟荣 黎建明 杨菲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1-246,共6页
目的:探讨吸气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膈肌运动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分别进行吸气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训练组)、常规康复训练(常规训练组),各51例。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测定膈肌运动功... 目的:探讨吸气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膈肌运动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分别进行吸气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训练组)、常规康复训练(常规训练组),各51例。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测定膈肌运动功能[膈肌移动度(DD)、膈肌增厚率(DTF)、膈肌收缩速度],肺功能[肺用力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呼吸力学参数(呼吸压力、气道阻力、气道峰压),血气分析指标[动脉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pO_(2))];记录训练2周、4周、训练完成后4周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训练后,联合训练组DD、DTF、膈肌收缩速度、FVC、FEV1、PEF、PaO_(2)及SpO_(2)改善程度均大于常规训练组(P<0.05);气道峰压、呼吸压力、气道阻力及PaCO_(2)降低幅度亦大于常规训练组(P<0.05);训练2周、4周及训练完成后4周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常规训练组(P<0.05)。结论:吸气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卒中患者的膈肌运动功能和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肌训练 常规康复训练 脑卒中 膈肌运动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