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微卫星标记分析卵形鲳鲹两个繁育群体的遗传结构
1
作者 鲁翠云 罗鸣 +4 位作者 郑先虎 刘龙龙 张国庆 刘天奇 陈有铭 《水产学杂志》 2024年第5期28-36,44,共10页
为了解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海南省主要繁育群体的遗传组成及制订科学的繁殖配组方案,利用30个微卫星标记分析6龄、体质量10~15 kg的海南省青利水产繁殖有限公司(QL)和海南省蓝海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LH)的繁育群体的遗传结构。... 为了解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海南省主要繁育群体的遗传组成及制订科学的繁殖配组方案,利用30个微卫星标记分析6龄、体质量10~15 kg的海南省青利水产繁殖有限公司(QL)和海南省蓝海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LH)的繁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在96个样本中共检测到275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041~0.950,平均为0.570,其中19个位点高度多态(PIC≥0.5)。QL群体和LH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o)分别为6.433和8.60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591和4.215;观测杂合度(Ho)为0.600和0.593;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44和0.573。LH群体的No极显著高于QL群体(P<0.05),而Ne、Ho、PIC在群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遗传结构评估结果表明,两个群体均处于高度多态水平(PIC≥0.5),具备进一步选育优良品系、持续繁育苗种的遗传基础。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两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199,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小(Fst<0.05)。遗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两个繁育群体主要原始亲本来源相似。本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利用卵形鲳鲹苗种繁育群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微卫星 繁育群体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工厂化育苗水体理化因子分析
2
作者 吴廷昌 冯煜 +3 位作者 骆剑 刘扬溪 黄飞 陈国华 《热带生物学报》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以斜带石斑鱼育苗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碎屑食物链为基础的工厂化育苗方法,研究了育苗期间水体中氨氮、硝酸氮、亚硝酸氮、pH、光照和溶氧等理化因子的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进一步完善斜带石斑鱼育苗的方法。结果表明,随着育苗... 以斜带石斑鱼育苗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碎屑食物链为基础的工厂化育苗方法,研究了育苗期间水体中氨氮、硝酸氮、亚硝酸氮、pH、光照和溶氧等理化因子的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进一步完善斜带石斑鱼育苗的方法。结果表明,随着育苗时间的增加,水体中硝酸氮和亚硝酸氮的质量浓度均表现出增加趋势,且呈现明显的线性变化关系:y=4.3854x0.287,R2=0.8625,水体的溶氧质量浓度均在5.7mg·L-1以上,pH变化范围为7.15~7.92。育苗后期氨氮质量浓度维持在5mg·L-1以上,温度变化范围为27~29℃,盐度变化范围为30~34,光照强度平均值变化范围为1075~2320lx,一天中水面直射光照射面积和时间也呈现一定的线性变化关系:y=0.0177x2-0.1878x+0.5243,R2=0.9799。育苗期间池底水的氨氮、硝酸氮、亚硝酸氮、溶氧和pH与表层、中层差异显著,鱼苗生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育苗方法 理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池塘育苗水体中桡足类的变化规律
3
作者 杨薇 王永波 +3 位作者 骆剑 符书源 陈国华 刘青利 《水产科技情报》 2020年第2期94-99,共6页
为了解桡足类在池塘育苗模式下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了在斜带石斑鱼池塘育苗生态系统中浮游桡足类的种群增长情况、生产率和呼吸率。试验结果:2口试验池塘中的桡足类主要有7种,其中矮拟哲水蚤(Paracalanus nanus)、小拟哲水蚤(P.parvus)... 为了解桡足类在池塘育苗模式下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了在斜带石斑鱼池塘育苗生态系统中浮游桡足类的种群增长情况、生产率和呼吸率。试验结果:2口试验池塘中的桡足类主要有7种,其中矮拟哲水蚤(Paracalanus nanus)、小拟哲水蚤(P.parvus)这两种小型桡足类为优势种;育苗期间,桡足类的生物量呈现出前10天逐渐升高、第10 d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降低的特点;育苗池中桡足类的平均世代时间为42.312 h,平均生产率为4. 560 mg/(L·d),平均日P/B系数为0. 723 5;育苗全过程桡足类的呼吸率为0.074 4 mg/(L·d),单只桡足类的平均呼吸率为4.055×10^-5mg/(L·d)。结果表明,到育苗后期,自然增长的桡足类远不能满足鱼苗摄食的需要,需每天向池塘增加投放桡足类及轮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池塘育苗 桡足类 种群增长 生物量 生产率 呼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池塘育苗水体水质因子变化分析
4
作者 杨薇 王永波 +3 位作者 骆剑 符书源 陈国华 刘青利 《水产科技情报》 2020年第5期277-282,共6页
为了解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des)池塘育苗过程中育苗水体水环境理化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定点取样的方法对水质指标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育苗池塘的水温变化范围为29.5~34.7℃,盐度变化范围在28~32,溶解氧变化... 为了解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des)池塘育苗过程中育苗水体水环境理化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定点取样的方法对水质指标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育苗池塘的水温变化范围为29.5~34.7℃,盐度变化范围在28~32,溶解氧变化范围在4.32~11.56 mg/L,pH的变化范围在7.93~8.78,氨氮的变化范围在0.04~0.38 mg/L,硝酸盐氮的变化范围在0.30~1.00 mg/L,亚硝酸盐氮的变化范围在0.001~0.003 mg/L,总氮的变化范围在0.30~1.50 mg/L,活性磷酸盐的变化范围在0.03~0.11 mg/L,总磷的变化范围在0.12~0.52 mg/L,COD变化范围在2.1~3.8 mg/L。试验表明,在斜带石斑鱼池塘育苗周期内保持育苗水体水质指标稳定对提高育苗成活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池塘育苗 水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