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佳西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初报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焕强 陈庆 赵少思 《热带林业》 2010年第4期49-51,共3页
对佳西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植物进行野外调查表明,共有野生珍稀濒危植物140种,隶属于49科105属。其中属于1987年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2种。佳西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面临的威胁主要有毁林开荒、盗伐、盗挖和偷猎。... 对佳西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植物进行野外调查表明,共有野生珍稀濒危植物140种,隶属于49科105属。其中属于1987年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2种。佳西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面临的威胁主要有毁林开荒、盗伐、盗挖和偷猎。针对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和受到的威胁,提出了应加强保护的对策和建议,供保护管理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保护 佳西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什岭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 被引量:5
2
作者 洪小江 陈焕强 +2 位作者 陈庆 梁昌强 王华伟 《热带林业》 2008年第3期49-52,共4页
甘什岭是我国最南端的一个森林保护区,自然地理环境优越,植被主要以龙脑香科的无翼坡垒Hopea reliculata和青梅Vatica mangachapai为建群种组成的热带低地雨林、灌丛和草坡等3种植被类型。
关键词 甘什岭 自然保护区 植被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湾自然保护区鼠类群落结构分析
3
作者 李艳红 江海声 +1 位作者 苏文拔 张剑锋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8年第4期84-88,共5页
应用线路样方铗日法,调查海南省南湾保护区的鼠类群落,采用ShannanWiener群落的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性指数和Whitaker指数相似,分析南湾旱、雨季和不同栖息地(居民区、旅游区、灌林、次生季雨林)... 应用线路样方铗日法,调查海南省南湾保护区的鼠类群落,采用ShannanWiener群落的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性指数和Whitaker指数相似,分析南湾旱、雨季和不同栖息地(居民区、旅游区、灌林、次生季雨林)的鼠类群落结构.结果表明:①旱、雨季对鼠类组成结构的影响不显著,其中,群落间相似系数为844%,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36和133,均匀度指数069和068;②4种生境可分为居民区类型、过渡类型(旅游区)和林区类型(灌林、次生季雨林)3种类型,其中过渡类型更接近于林区类型,与灌林、次生季雨林的相似性指数分别为573%和6389%,而与居民区的是2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湾保护区 鼠类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霸王岭保护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现状与保护措施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小成 孙湘来 +1 位作者 蔡笃磊 刘志伟 《热带林业》 2016年第2期37-40,共4页
基于国内外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霸王岭保护区内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主要措施,为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行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野生植物 植物种群 分布现状 保护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霸王岭棕榈植物对热带低地雨林树木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丁易 臧润国 +3 位作者 杨世彬 蔡笃磊 王进强 周照骊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23,共6页
调查海南霸王岭热带低地雨林群落学特征,研究林下棕榈植物对树木幼苗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hm2热带低地雨林样地中,共记录到5种棕榈植物1288株,其中大白藤的个体数占棕榈个体总数的82.7%;不同棕榈物种的平均个体冠幅面积存在差异,大... 调查海南霸王岭热带低地雨林群落学特征,研究林下棕榈植物对树木幼苗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hm2热带低地雨林样地中,共记录到5种棕榈植物1288株,其中大白藤的个体数占棕榈个体总数的82.7%;不同棕榈物种的平均个体冠幅面积存在差异,大叶蒲葵显著大于其他4个物种;小样方棕榈植物多度在群落中呈显著的正态分布;小样方中棕榈多度与胸径<10cm树木个体数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大树数量与棕榈数量无显著的相关性;小样方中大幼苗、幼树和小树物种丰富度随棕榈多度增加而减小,而小幼苗和大树的物种丰富度与棕榈多度无相关性;棕榈个体覆盖降低了更新幼苗的密度,仅有18%的幼苗(包括小幼苗和大幼苗)分布于棕榈树冠之下;在棕榈覆盖下小幼苗的个体比例低于大幼苗;53%的幼苗物种能够在棕榈覆盖下更新,97%的幼苗物种能够在无棕榈覆盖下更新;短寿命先锋种幼苗主要分布于无棕榈覆盖生境中,11.6%的长寿命先锋种分布于棕榈覆盖下的生境中,而19.8%的后期种能够在棕榈覆盖的生境中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低地雨林 功能群 补充限制性 棕榈 幼苗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霸王岭壳斗科植物优势的山地雨林群落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吕晓波 杨立荣 +4 位作者 杨小波 李东海 陶楚 万春红 杨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9期14300-14303,共4页
通过对霸王岭地区壳斗科植物优势的山地雨林群落的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249种,分属于84科,166属,其中蕨类植物12科18属25种,裸子植物3科4属5种,被子植物69科144属219种,表现了该群落的物种丰富程度;在种子植物... 通过对霸王岭地区壳斗科植物优势的山地雨林群落的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249种,分属于84科,166属,其中蕨类植物12科18属25种,裸子植物3科4属5种,被子植物69科144属219种,表现了该群落的物种丰富程度;在种子植物的地理区系分布方面,该类型群落的种子植物的科和属的地理区系分布类型都有10种,总体而言都是以热带区域的分布类型为主,具有强烈的热带性特征;根据Raunkiaer的生活型划分原则,群落中的植物以高位芽的生活型为主,尤其是中高位芽生活型种类最多;群落中植物的叶的特征是以革质、全缘、单叶、中型叶为主,体现了该地区群落的气候和水热条件相适应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山地雨林 区系类型 生活型 叶级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霸王岭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调查初报 被引量:5
7
作者 许洋瑜 罗文 +1 位作者 韩文涛 彭慧 《热带林业》 2014年第2期32-36,共5页
根据已有文献资料分析统计,霸王岭地区有分布记录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17种,通过对17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调查,初步了解霸王岭地区极小种群的分布资源状况,并分析极小种群的分布与海拔、坡向、坡度、植被等生境因子的相关性以及所面临的... 根据已有文献资料分析统计,霸王岭地区有分布记录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17种,通过对17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调查,初步了解霸王岭地区极小种群的分布资源状况,并分析极小种群的分布与海拔、坡向、坡度、植被等生境因子的相关性以及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据此可知霸王岭保护区的极小种群植物资源已处于亟待保护的危险状态,并提出了一些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 现状分析 霸王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霸王岭长臂猿栖息地植被恢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升华 杨世彬 《热带林业》 2006年第4期10-12,7,共4页
通过对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长臂猿栖息地植被现状、猿食植物种类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东干线公路“生态走廊”的建设和低地森林(主要包括次生林、灌草丛和松林)植被恢复改造等为主要方式来促进森林植被的恢复,并初步拟... 通过对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长臂猿栖息地植被现状、猿食植物种类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东干线公路“生态走廊”的建设和低地森林(主要包括次生林、灌草丛和松林)植被恢复改造等为主要方式来促进森林植被的恢复,并初步拟定167种用于“生态走廊”和12种用于低地森林植被恢复的乡土树种。预期森林植被恢复后可为长臂猿生活区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森林环境,以期实现长臂猿栖息环境及其周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初步恢复和形成可以向顶级群落发展的热带雨林群落,为实现保护区总体目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王岭 长臂猿 栖息地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霸王岭睑虎种群及数量状况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齐旭明 田蜜 +3 位作者 李小成 周照骊 杨世彬 杨民 《热带林业》 2011年第1期47-49,共3页
通过对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霸王岭睑虎的栖息地状况、分布情况、种群数量等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表明:霸王岭睑虎仅分布于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内的东一、东六和雅加三个地点,其分布海拔介于500~800m之间;霸王岭睑虎的种群数量极小... 通过对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霸王岭睑虎的栖息地状况、分布情况、种群数量等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表明:霸王岭睑虎仅分布于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内的东一、东六和雅加三个地点,其分布海拔介于500~800m之间;霸王岭睑虎的种群数量极小,主要原因为栖息地的破碎化;最后提出了保护霸王岭睑虎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王岭睑虎 霸王岭自然保护区 种群分布 种群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俄贤岭地区兰科植物报告 被引量:3
10
作者 卢刚 陈庆 《热带林业》 2007年第S1期19-21,共3页
俄贤岭是海南岛最大片的石灰岩区,区内森林保存完好,植被类型多样,兰科植物也很丰富。经过近年的多次调查,在俄贤岭及邻近地区记录到兰科植物39属,85种;其中不乏海南蝴蝶兰(Phalaenopsis hainanensis)、五唇兰(Doritispulcherrima)、独... 俄贤岭是海南岛最大片的石灰岩区,区内森林保存完好,植被类型多样,兰科植物也很丰富。经过近年的多次调查,在俄贤岭及邻近地区记录到兰科植物39属,85种;其中不乏海南蝴蝶兰(Phalaenopsis hainanensis)、五唇兰(Doritispulcherrima)、独占春(Cymbdium eburneum)等珍稀种类。调查表明俄贤岭兰科植物极具保护价值,但人为干扰严重,有必要尽快成立保护区以保存当地丰富珍贵的兰花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俄贤岭 石灰岩 兰科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长臂猿保护发展对策 被引量:11
11
作者 周亚东 张剑锋 《热带林业》 2003年第2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海南 长臂猿 灵长目 长臂猿科 种群分布 濒危状况 生态廊道 监测力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俄贤岭地区陆生脊椎动物简报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辈乐 陈庆 王形清 《热带林业》 2007年第S1期22-23,21,共3页
俄贤岭是海南岛面积最大片、垂直落差最大的石灰岩喀斯特地区,林相高大茂密,是海南最为典型、保存得最好的热带石灰岩原始林区。由于位处偏僻,过往对当地动植物了解不多,随着近年的深入调查,发现植物和无脊椎动物非常丰富,特有物种繁多... 俄贤岭是海南岛面积最大片、垂直落差最大的石灰岩喀斯特地区,林相高大茂密,是海南最为典型、保存得最好的热带石灰岩原始林区。由于位处偏僻,过往对当地动植物了解不多,随着近年的深入调查,发现植物和无脊椎动物非常丰富,特有物种繁多。但是对俄贤岭及邻近地区的陆生脊椎动物所知极少,我们在2004~2006年间对俄贤岭及邻近地区进行多次简短考察,并在2007年3月进行了一次大型考察,记录到陆生脊椎动物(不含翼手目及鸟类)共12目21科32属33种;其中不乏国家保护动物如水鹿Cervus unicolor、珍稀物种如马来豪猪 Hystriix brachyura 及海南特有种如霸王睑虎Goniu-rosaurus bawanglingensis等。就我们简短的调查结果表明,虽然盗伐偷猎行为并未完全禁绝,俄贤岭仍保留了较丰富的脊椎动物资源,极具保护价值,有必要尽快加大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俄贤岭 石灰岩 脊椎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黑冠长臂猿主要摄食植物的区系分布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林家怡 莫罗坚 +3 位作者 庄雪影 陈庆 陈升华 张剑锋 《热带林业》 2006年第3期21-24,20,共5页
通过跟踪观察和区系分析方法,对海南黑冠长臂猿的摄食植物进行了整理汇总,分析了其地理分布特征,建议加速恢复其栖息地低地雨林,恢复栖息地低地雨林时优先考虑营养较全面的榕树。
关键词 海南黑冠长臂猿 撮食植物 区系 分布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长臂猿的猿食植物及主要种群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升华 杨世彬 +3 位作者 许涵 李意德 丁易 臧润国 《广东林业科技》 2009年第6期45-51,共7页
海南长臂猿主要觅食植物(猿食植物)已知有35科68种,以乔木树种为主,其中尤以桑科(Mora-ceae)和樟科(Lauraceae)树种为多。大部分猿食植物出现在海拔400~1 200 m之间,海拔超过1 200 m几乎很少有猿食植物出现,海拔低于400 m的猿食植物种... 海南长臂猿主要觅食植物(猿食植物)已知有35科68种,以乔木树种为主,其中尤以桑科(Mora-ceae)和樟科(Lauraceae)树种为多。大部分猿食植物出现在海拔400~1 200 m之间,海拔超过1 200 m几乎很少有猿食植物出现,海拔低于400 m的猿食植物种类也较少。根据固定样地调查结果,原始林中的猿食植物种类最多,而退化地次生植被中则很少,不适合海南长臂猿的生存,必须对这类植被进行改造。对6个主要猿食植物的种群龄级结构分析,表明受人类干扰较大的物种呈不稳定的种群结构,而主要分布在原始林中的物种则呈正常增长型的种群结构。在退化地上人工种植猿食植物、恢复森林生态系统是保护和扩大海南长臂猿种群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长臂猿 猿食植物 种群结构 海南岛霸王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特色香稻百合香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15
作者 谢蔚 孙湘来 +1 位作者 何志军 黄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6期45-45,64,共2页
百合香特色香稻是三亚金稻谷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常规香稻,从播种、育秧、栽植、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香稻 百合香 特征特性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