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凡纳对虾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被引量:
225
1
作者
刘小林
吴长功
+5 位作者
张志怀
黄皓
李斌
张愚夫
孙成波
相建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57-862,共6页
选择 6月龄凡纳对虾 176只 ,测定了体长、头胸甲长、胸宽、胸高、额剑上刺数、额剑下刺数、尾长和上市体重共 8个性状 ,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 ,剔除了与体长及头胸甲长有共线性的自变量尾长 ,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
选择 6月龄凡纳对虾 176只 ,测定了体长、头胸甲长、胸宽、胸高、额剑上刺数、额剑下刺数、尾长和上市体重共 8个性状 ,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 ,剔除了与体长及头胸甲长有共线性的自变量尾长 ,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 ,定量地分析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 ,凡纳对虾 5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 (P<0 .0 1) ;通径分析揭示了多元分析中多个自变量与依变量的真实关系 ,体长、头胸甲长、胸宽、额剑下缘刺数目对体重的通经系数达到显著水平 ,它们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 ,其中体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0 .4 2 8* * )最大 ,是影响体重的最主要因素 ,其次为头胸甲长 (0 .2 90 * * )和胸宽 (0 .2 4 5 * * ) ,额剑下缘刺数对体重的直接影响(0 .0 70 * )较小 ;胸高与体重的相关程度很大 (0 .792 3) ,但它与额剑上缘刺数对体重的直接影响都非常小 ,主要通过其他性状间接影响活体重 ,是影响体重的次要因素 ,均被剔除 ;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 ;所选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为 R2 =0 .92 13,说明影响体重的主要自变量指标已经找到 ;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体长 (X1 )、头胸甲长 (X2 )、胸宽(X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形态性状
生产性能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位池养殖对虾携带白斑综合症病毒变化
被引量:
11
2
作者
孙成波
李婷
+3 位作者
王平
李咏
黎子兰
何建国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6-120,共5页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6口高位池塘斑节对虾和凡纳滨对虾携带WSSV变化,结果表明:养殖过程中凡纳滨对虾WSSV携带量最高为9.7×105拷贝/g;斑节对虾最高携带量为9.5×105拷贝/g。凡纳滨对虾WSSV感染率分别为:苗种没有携带WSS...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6口高位池塘斑节对虾和凡纳滨对虾携带WSSV变化,结果表明:养殖过程中凡纳滨对虾WSSV携带量最高为9.7×105拷贝/g;斑节对虾最高携带量为9.5×105拷贝/g。凡纳滨对虾WSSV感染率分别为:苗种没有携带WSSV;30d为80.0%;60d为90.0%;90d为90.0%;120d为93.3%,斑节对虾潜伏感染率分别为:苗种没有携带WSSV;30d为73.3%;60d为83.3%;90d为90.0%;120d为9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
凡纳滨对虾
白斑综合症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沙滤对白斑综合症病毒和细菌的过滤效果
被引量:
6
3
作者
孙成波
黎子兰
何建国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0-73,共4页
研究了沙滤对游离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spotsyndromevirus,WSSV)和细菌的过滤效果。以凡纳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作为感染对象,用游离病毒2 4×105拷贝 mL浸泡感染对虾(感染初期投喂人工配合饲料),17d内死亡率100%,第1尾对虾死亡...
研究了沙滤对游离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spotsyndromevirus,WSSV)和细菌的过滤效果。以凡纳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作为感染对象,用游离病毒2 4×105拷贝 mL浸泡感染对虾(感染初期投喂人工配合饲料),17d内死亡率100%,第1尾对虾死亡时间为36 5h,最后1尾死亡时间为402h,平均死亡时间124h;相同浓度的游离病毒经沙滤后人工浸泡感染对虾,16d内死亡率100%,第1尾受感染对虾60h死亡,最后1尾死亡时间为374h,平均死亡时间168 6h;病毒沙滤后平均死亡时间延长26 8%。1 2×104拷贝 mL游离病毒浸泡感染对虾,18d内受感染对虾死亡率100%,第1尾死亡时间为111h,最后1尾死亡时间为415h,平均死亡时间274 7h;相同浓度游离病毒经沙滤后浸泡感染组养殖18d,仅1尾死亡,时间为448h。1 2×103拷贝 mL病毒组和1 2×102拷贝 mL病毒组直接感染和沙滤后感染养殖20d,均未出现死亡。对细菌沙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从2003年8月11日—12月28日连续27次检测,细菌过滤率最低为30%,最高为98 14%,平均为63 33%;其中弧菌最低为5 26%,最高为97 2%,平均为66 46%。研究结果认为沙滤对游离病毒和细菌过滤有一定的作用。为防止对虾从海区海水污染感染病毒病和细菌病,建议对虾养殖过程中,外海水采用沙滤加蓄水池中间沉淀消毒以保证养殖用水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滤
白斑综合症病毒
细菌
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凡纳对虾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被引量:
225
1
作者
刘小林
吴长功
张志怀
黄皓
李斌
张愚夫
孙成波
相建海
机构
中国科学院
海洋
研究所实验
海洋生物
学开放实验室
海南
省
莺歌
海洋生物
技术
有限公司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57-862,共6页
基金
国家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资助项目~~
文摘
选择 6月龄凡纳对虾 176只 ,测定了体长、头胸甲长、胸宽、胸高、额剑上刺数、额剑下刺数、尾长和上市体重共 8个性状 ,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 ,剔除了与体长及头胸甲长有共线性的自变量尾长 ,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 ,定量地分析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 ,凡纳对虾 5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 (P<0 .0 1) ;通径分析揭示了多元分析中多个自变量与依变量的真实关系 ,体长、头胸甲长、胸宽、额剑下缘刺数目对体重的通经系数达到显著水平 ,它们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 ,其中体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0 .4 2 8* * )最大 ,是影响体重的最主要因素 ,其次为头胸甲长 (0 .2 90 * * )和胸宽 (0 .2 4 5 * * ) ,额剑下缘刺数对体重的直接影响(0 .0 70 * )较小 ;胸高与体重的相关程度很大 (0 .792 3) ,但它与额剑上缘刺数对体重的直接影响都非常小 ,主要通过其他性状间接影响活体重 ,是影响体重的次要因素 ,均被剔除 ;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 ;所选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为 R2 =0 .92 13,说明影响体重的主要自变量指标已经找到 ;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体长 (X1 )、头胸甲长 (X2 )、胸宽(X3)、
关键词
凡纳对虾
形态性状
生产性能
相关分析
Keywords
Penaeus vannamei
morphometric attribute
correlation analysis
分类号
S917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位池养殖对虾携带白斑综合症病毒变化
被引量:
11
2
作者
孙成波
李婷
王平
李咏
黎子兰
何建国
机构
广东
海洋
大学水产学院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海南莺歌海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基金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G19990120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670577)
国家863项目(2003AA603120)
文摘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6口高位池塘斑节对虾和凡纳滨对虾携带WSSV变化,结果表明:养殖过程中凡纳滨对虾WSSV携带量最高为9.7×105拷贝/g;斑节对虾最高携带量为9.5×105拷贝/g。凡纳滨对虾WSSV感染率分别为:苗种没有携带WSSV;30d为80.0%;60d为90.0%;90d为90.0%;120d为93.3%,斑节对虾潜伏感染率分别为:苗种没有携带WSSV;30d为73.3%;60d为83.3%;90d为90.0%;120d为96.7%。
关键词
斑节对虾
凡纳滨对虾
白斑综合症病毒
Keywords
Penaeus monodon
Litopenaeus vannamei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分类号
Q178.53 [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沙滤对白斑综合症病毒和细菌的过滤效果
被引量:
6
3
作者
孙成波
黎子兰
何建国
机构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海南莺歌海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0-73,共4页
基金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G19990120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670577)
+1 种基金
国家863资助项目(2003AA603120)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研究了沙滤对游离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spotsyndromevirus,WSSV)和细菌的过滤效果。以凡纳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作为感染对象,用游离病毒2 4×105拷贝 mL浸泡感染对虾(感染初期投喂人工配合饲料),17d内死亡率100%,第1尾对虾死亡时间为36 5h,最后1尾死亡时间为402h,平均死亡时间124h;相同浓度的游离病毒经沙滤后人工浸泡感染对虾,16d内死亡率100%,第1尾受感染对虾60h死亡,最后1尾死亡时间为374h,平均死亡时间168 6h;病毒沙滤后平均死亡时间延长26 8%。1 2×104拷贝 mL游离病毒浸泡感染对虾,18d内受感染对虾死亡率100%,第1尾死亡时间为111h,最后1尾死亡时间为415h,平均死亡时间274 7h;相同浓度游离病毒经沙滤后浸泡感染组养殖18d,仅1尾死亡,时间为448h。1 2×103拷贝 mL病毒组和1 2×102拷贝 mL病毒组直接感染和沙滤后感染养殖20d,均未出现死亡。对细菌沙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从2003年8月11日—12月28日连续27次检测,细菌过滤率最低为30%,最高为98 14%,平均为63 33%;其中弧菌最低为5 26%,最高为97 2%,平均为66 46%。研究结果认为沙滤对游离病毒和细菌过滤有一定的作用。为防止对虾从海区海水污染感染病毒病和细菌病,建议对虾养殖过程中,外海水采用沙滤加蓄水池中间沉淀消毒以保证养殖用水的安全。
关键词
沙滤
白斑综合症病毒
细菌
弧菌
Keywords
sand filtering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bacteria
分类号
S968.22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凡纳对虾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刘小林
吴长功
张志怀
黄皓
李斌
张愚夫
孙成波
相建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2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位池养殖对虾携带白斑综合症病毒变化
孙成波
李婷
王平
李咏
黎子兰
何建国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沙滤对白斑综合症病毒和细菌的过滤效果
孙成波
黎子兰
何建国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