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空热处理与谷蛋白添加对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家会 房佳琪 +1 位作者 杨维 夏光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3,共9页
为探索真空热处理与谷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凝胶性能的影响,实验以罗非鱼MP为原料,以质构、持水、分子间作用力等为指标研究了真空热处理与谷蛋白添加对罗非鱼MP凝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浴条件下,加入0.7%的... 为探索真空热处理与谷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凝胶性能的影响,实验以罗非鱼MP为原料,以质构、持水、分子间作用力等为指标研究了真空热处理与谷蛋白添加对罗非鱼MP凝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浴条件下,加入0.7%的谷蛋白显著提高了MP的硬度、凝胶强度。微观结构结果表明谷蛋白使MP凝胶网络趋于平整,孔洞减小,有利于凝胶的形成。与水浴加热相比,经过一段式真空热处理1 h后,MP凝胶的内聚性、弹性、凝胶强度显著提高,真空热处理2 h后,MP凝胶的内聚性与凝胶强度进一步提高。另外,真空热处理和谷蛋白添加改善了MP凝胶的水分状态,T22固定水的含量下降,同时T22固定水与T23自由水的迁移受到限制,使凝胶内水分趋于稳定。分子间作用力结果显示,离子键与疏水相互作用增强,促进了MP的凝胶化。综上所述,真空加工和谷蛋白添加促使MP结构伸展,形成更加致密的三维凝胶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肌原纤维蛋白 凝胶 真空热处理 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ε-聚赖氨酸的细菌纤维素壳聚糖微凝胶的制备及抑菌活性分析
2
作者 王晓庆 窦荷影 +6 位作者 廖文莹 刘晓丽 冯安琪 孙欣 孙田雨 杨维 于沛沛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3-70,共8页
为制备具有负载ε-聚赖氨酸(ε-Polylysine,PL)的微凝胶,本研究以壳聚糖(Chitosan,CS)和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为基材,采用简单、温和的制备工艺,明确了微凝胶(PL-BC/CSM)的主要工艺参数,并对其微观形态、结构特性、热稳... 为制备具有负载ε-聚赖氨酸(ε-Polylysine,PL)的微凝胶,本研究以壳聚糖(Chitosan,CS)和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为基材,采用简单、温和的制备工艺,明确了微凝胶(PL-BC/CSM)的主要工艺参数,并对其微观形态、结构特性、热稳定性、抑菌活性和缓释性能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在BC与CS复合体积比为10:90,ST添加量为2%,PL含量为0.4 mg/mL、均质转速为10000 r/min,时间2 min的制备条件下,可获得包封率为48.23%,粒径为1423 nm,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为0.25和Zeta电位为33.26 mV的微凝胶。与不添加交联剂的物理复合组(BC/CSM)相比,SEM和TEM的结果显示PL-BC/CSM组具有良好的表面形态结构和热稳定性,FTIR分析表明PL分子成功负载到聚合物网络中,PL-BC/CSM的形成能促使PL进行缓释,有利于提高其利用率,对S.aureus的MIC和MBC分别为26和52μg/mL,对E.coli的MIC和MBC分别为52和104μg/mL,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本研究结果以期为此类微凝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壳聚糖 Ε-聚赖氨酸 微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螯合硒对牡蛎肽免疫活性的影响
3
作者 杨君扬 张烘煜 +7 位作者 陈忠琴 谭明堂 林海生 高加龙 郑惠娜 曹文红 杨维 陈忆宾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7,共12页
【目的】通过螯合结构优化实现牡蛎肽硒复合物免疫活性功能的提升。【方法】借助Capto Q离子交换层析对牡蛎肽及其硒螯合物进行分离纯化,筛选出易与硒结合的肽;通过红外和圆二色光谱对比螯合前后官能团的变化确定硒的结合位点;运用液相... 【目的】通过螯合结构优化实现牡蛎肽硒复合物免疫活性功能的提升。【方法】借助Capto Q离子交换层析对牡蛎肽及其硒螯合物进行分离纯化,筛选出易与硒结合的肽;通过红外和圆二色光谱对比螯合前后官能团的变化确定硒的结合位点;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MS/MS)和分子对接对硒螯合肽结构特征及结合位点进行分析;以RAW264.7巨噬细胞为实验对象,对比牡蛎肽及其硒螯合物洗脱组分(P2和F2)的细胞免疫应答变化。【结果】波谱和分子对接结果均表明,肽链上的氨基、羧基、羰基等均参与硒离子螯合过程的共价反应,且螯合反应使肽链的二级结构从无规则趋向规则的折叠、转角结构;LC-MS/MS结果表明,在所检测出的螯合物中,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碱性氨基酸占比和等电点(PI)值越高的肽链具有更强的硒螯合能力。体外细胞实验表明,F2能显著提高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NO)、活性氧(R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的分泌;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促进免疫相关蛋白COX-2和iNOS的表达,且效果显著优于P2。【结论】牡蛎肽在与硒螯合后结构发生变化,PI值越大的肽更易于与硒发生螯合,螯合后免疫活性得到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肽 硒螯合物 特征肽 RAW264.7细胞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H和NaCl浓度对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及功能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张子越 陆姗姗 +5 位作者 张龙腾 王怀杰 刘栋银 杨俊 杨维 李川 《食品工业科技》 2025年第18期110-117,共8页
本研究以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和热处理肌原纤维蛋白(heated myofibrillar protein,HMP)为对象,深入探究不同pH和NaCl浓度对其二级结构、蛋白质组成与丰度、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溶解性和乳化特性的作用效果... 本研究以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和热处理肌原纤维蛋白(heated myofibrillar protein,HMP)为对象,深入探究不同pH和NaCl浓度对其二级结构、蛋白质组成与丰度、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溶解性和乳化特性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溶解度方面,MP在pH5.0时呈现最低值,而在pH11.0时溶解度达到最大(86.78%),且NaCl浓度为1.0 mol/L时,MP与HMP溶解度分别为93.31%和74.60%。经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随着pH和NaCl浓度的增大,HMP位于100~200 kDa和35~48 kDa处蛋白丰度较高。对于乳化特性,随着NaCl浓度增大,HMP的乳化活性(Emulsifying Activity Index,EAI)及乳化稳定性(Emulsifying Stability Index,ESI)先上升后下降,当NaCl浓度高于0.6 mol/L时,HMP的EAI由119.66 m^(2)/g降至93.59 m^(2)/g。MP与HMP的巯基含量均随pH和NaCl浓度增大而升高,二者表面疏水性变化规律相似,即pH升高时表面疏水性降低,如pH11.0时,MP相对稳定,表面疏水性下降至最小值76.16μg,HMP表面疏水性从303μg降至97.75μg,且NaCl浓度增加会使表面疏水性增大。综上所述,pH和NaCl浓度对MP及HMP的结构与功能特性具有显著影响。通过系统研究相关理化指标,剖析蛋白结构变化与功能特性间的内在联系,可为罗非鱼热加工参数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与数据支撑,有助于提升罗非鱼产品质量,提高其加工产业的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原纤维蛋白 pH NaCl 浓度 蛋白质功能特性 蛋白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