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海南石碌铁矿床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
18
1
作者
王智琳
许德如
+3 位作者
张玉泉
陈福雄
王力
吴俊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2-299,共8页
海南石碌铁矿床是我国最大的富铁矿矿床,其矿床成因一直存在着争论,其中争议之一是矿床成因除与火山-沉积变质有关外,是否还与后期构造-岩浆事件的改造富集作用有关。前人曾对石碌铁矿床铁矿石、主要赋矿围岩石碌群以及矿区周围出露的...
海南石碌铁矿床是我国最大的富铁矿矿床,其矿床成因一直存在着争论,其中争议之一是矿床成因除与火山-沉积变质有关外,是否还与后期构造-岩浆事件的改造富集作用有关。前人曾对石碌铁矿床铁矿石、主要赋矿围岩石碌群以及矿区周围出露的花岗岩类进行过多方法同位素地质定年,但迄今尚未对矿区内分布的花岗斑岩类进行相应的工作。本文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对矿区内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获得了(93±2)Ma的年龄,表明该花岗斑岩侵入时代为燕山晚期晚白垩世。结合燕山晚期华南处于拉张构造环境的认识以及石碌矿区矿床地质特征,暗示晚白垩世拉张事件使石碌矿区内的断裂重新活动从而引起花岗斑岩侵位,而花岗斑岩后期演化的热液对石碌铁矿床的富化具有改造叠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U-PB年龄
花岗闪长斑岩
地质意义
海南石碌铁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南石碌铁矿床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与铁多金属成矿富集的关系
被引量:
10
2
作者
许德如
吴俊
+4 位作者
肖勇
陈福雄
王力
刘朝露
王智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3-564,共12页
海南石碌铁矿曾被誉为"亚洲最大的富铁矿",其形成、定位与褶皱变形及伴随的剪切、塑性流动等构造密切相关。石碌矿区构造变形大致分为早期(D1)复式向斜的形成时期、晚期(D2)褶皱叠加和剪切变形时期。后者又进一步分为韧-脆性...
海南石碌铁矿曾被誉为"亚洲最大的富铁矿",其形成、定位与褶皱变形及伴随的剪切、塑性流动等构造密切相关。石碌矿区构造变形大致分为早期(D1)复式向斜的形成时期、晚期(D2)褶皱叠加和剪切变形时期。后者又进一步分为韧-脆性变形(D2a),脆-韧性变形、层间滑脱断层形成(D2b)和脆性变形、矿体破坏(D2c)3个阶段。石碌铁矿床受NW—SE向复式向斜及其与NE—NNE向褶皱叠加所形成的横跨或斜跨褶皱的严格控制;褶皱过程所伴随的剪切变形和高温塑性流动是富铁矿形成的重要机制。复式向斜轴部,尤其是2期向斜褶皱轴的叠加部位往往可发现厚大的富铁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褶皱控矿
剪切和高温塑性流动
石碌铁矿床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南石碌铁矿外围花岗岩类成因及形成的构造环境
被引量:
7
3
作者
余金杰
陈福雄
+2 位作者
王永辉
梁将
车林睿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00-1711,共12页
石碌铁矿床外围的印支期花岗岩属于昌江岩体的一部分。这些花岗岩岩性为二长花岗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变化不大,∑REE介于134.96×10-6~241.05×10-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
石碌铁矿床外围的印支期花岗岩属于昌江岩体的一部分。这些花岗岩岩性为二长花岗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变化不大,∑REE介于134.96×10-6~241.05×10-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REE/HREE变化于4.44~9.67,(La/Yb)N变化于3.95~10.69;具有中等负Eu异常(δEu=0.28~0.57),Ba、Nb(-Ta)、Ce、Sr、P、Ti具明显负异常。Ba、Sr、Eu的明显负异常表明源区有斜长石的大量残留或岩石经历了斜长石的结晶分异作用。花岗岩87Sr/86Sr初始比(ISr)主要变化于0.710 852~0.715 492(1个样品ISr值为0.706 364)。εNd(t)=–7.3~-9.1,TDM2模式年龄变化于1.5~1.9 Ga。总体来说,ISr值、εNd(t)值和TDM2值比较均匀,表明源区是均匀的,由中元古代抱板群部分熔融作用所形成。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笔者在探讨海南岛与俯冲有关的弧岩浆活动、同碰撞岩浆活动和与后碰撞有关的岩浆活动基础上,认为海南岛海西—印支期花岗岩可与北越南海西—印支期花岗岩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花岗岩
后碰撞
部分熔融
石碌矿床外围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石碌钴-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
1
4
作者
余金杰
任军平
+3 位作者
陈福雄
王永辉
梁将
车林睿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4-898,共15页
海南石碌钴-铜矿体赋存于石碌群第六层的下段,即介于铁矿体与石碌群第五层片岩之间的含钴-铜层位中,容矿岩石主要为白云岩、透辉石透闪石化白云岩。钴-铜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海底喷溢沉积期、石英-硫化物期(热液期)和表生期。海底喷溢沉积...
海南石碌钴-铜矿体赋存于石碌群第六层的下段,即介于铁矿体与石碌群第五层片岩之间的含钴-铜层位中,容矿岩石主要为白云岩、透辉石透闪石化白云岩。钴-铜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海底喷溢沉积期、石英-硫化物期(热液期)和表生期。海底喷溢沉积期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12~205℃,多集中在130~205℃;盐度w(NaCleq)为1.74%~6.59%;密度变化于0.88~0.95 g/cm3。温度范围与很多古代沉积喷流矿床及正在活动的海底热液成矿作用的温度相似,盐度低于曾报道的多数沉积喷流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盐度值,但与那些同为低密度成矿流体的喷流沉积矿床极为相近。海底喷溢沉积期形成的硬石膏δ34S值为+21.4‰^+21.8‰,平均值为+21.6‰,强烈富集重硫,硬石膏δ34S值代表着新元古代石碌群沉积时海水的δ34S值。石英-硫化物期石英、白云石和方解石均一温度多集中在170~270℃;盐度w(NaCleq)为1%~7%;密度变化于0.88~0.95 g/cm3。成矿流体属于中温低盐度流体。石英-硫化物期成矿流体δD值为-63‰^-83‰,成矿流体δ18O水值变化于1.3‰~6.8‰之间,指示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成矿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石英-硫化物期硫化物δ34S值为+8.1‰^+21.2‰,硫源来源于石碌群中蒸发岩的溶解作用。石碌钴-铜矿床属中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与矿床周围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钴-铜矿床成因
石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南石碌铁矿床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
18
1
作者
王智琳
许德如
张玉泉
陈福雄
王力
吴俊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石油天然气与矿产资源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海南矿业联合有限公司
出处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2-299,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3017)资助
文摘
海南石碌铁矿床是我国最大的富铁矿矿床,其矿床成因一直存在着争论,其中争议之一是矿床成因除与火山-沉积变质有关外,是否还与后期构造-岩浆事件的改造富集作用有关。前人曾对石碌铁矿床铁矿石、主要赋矿围岩石碌群以及矿区周围出露的花岗岩类进行过多方法同位素地质定年,但迄今尚未对矿区内分布的花岗斑岩类进行相应的工作。本文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对矿区内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获得了(93±2)Ma的年龄,表明该花岗斑岩侵入时代为燕山晚期晚白垩世。结合燕山晚期华南处于拉张构造环境的认识以及石碌矿区矿床地质特征,暗示晚白垩世拉张事件使石碌矿区内的断裂重新活动从而引起花岗斑岩侵位,而花岗斑岩后期演化的热液对石碌铁矿床的富化具有改造叠加作用。
关键词
LA-ICP-MS
U-PB年龄
花岗闪长斑岩
地质意义
海南石碌铁矿床
Keywords
LA-1CP-MS U-Pb age
granodiorite porphyry
geological implication
Shilu iron ore deposit, Hainan ProvinceProvince
分类号
P597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南石碌铁矿床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与铁多金属成矿富集的关系
被引量:
10
2
作者
许德如
吴俊
肖勇
陈福雄
王力
刘朝露
王智琳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石油天然气与矿产资源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海南
省地质勘查局资源环境调查院
海南矿业联合有限公司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3-564,共12页
基金
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编号:20064609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773017)
文摘
海南石碌铁矿曾被誉为"亚洲最大的富铁矿",其形成、定位与褶皱变形及伴随的剪切、塑性流动等构造密切相关。石碌矿区构造变形大致分为早期(D1)复式向斜的形成时期、晚期(D2)褶皱叠加和剪切变形时期。后者又进一步分为韧-脆性变形(D2a),脆-韧性变形、层间滑脱断层形成(D2b)和脆性变形、矿体破坏(D2c)3个阶段。石碌铁矿床受NW—SE向复式向斜及其与NE—NNE向褶皱叠加所形成的横跨或斜跨褶皱的严格控制;褶皱过程所伴随的剪切变形和高温塑性流动是富铁矿形成的重要机制。复式向斜轴部,尤其是2期向斜褶皱轴的叠加部位往往可发现厚大的富铁矿体。
关键词
构造变形
褶皱控矿
剪切和高温塑性流动
石碌铁矿床
海南省
Keywords
structural deformation
fold-controlled ore body
shear and high-temperature plastic flow deformation
Shilu iron ore deposit
Hainan Province of southern China
分类号
P618.31 [天文地球—矿床学]
P55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南石碌铁矿外围花岗岩类成因及形成的构造环境
被引量:
7
3
作者
余金杰
陈福雄
王永辉
梁将
车林睿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海南矿业联合有限公司
中国地质大学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00-1711,共12页
基金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我国典型金属矿科学基地研究"(200911007-24)资助
文摘
石碌铁矿床外围的印支期花岗岩属于昌江岩体的一部分。这些花岗岩岩性为二长花岗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变化不大,∑REE介于134.96×10-6~241.05×10-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REE/HREE变化于4.44~9.67,(La/Yb)N变化于3.95~10.69;具有中等负Eu异常(δEu=0.28~0.57),Ba、Nb(-Ta)、Ce、Sr、P、Ti具明显负异常。Ba、Sr、Eu的明显负异常表明源区有斜长石的大量残留或岩石经历了斜长石的结晶分异作用。花岗岩87Sr/86Sr初始比(ISr)主要变化于0.710 852~0.715 492(1个样品ISr值为0.706 364)。εNd(t)=–7.3~-9.1,TDM2模式年龄变化于1.5~1.9 Ga。总体来说,ISr值、εNd(t)值和TDM2值比较均匀,表明源区是均匀的,由中元古代抱板群部分熔融作用所形成。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笔者在探讨海南岛与俯冲有关的弧岩浆活动、同碰撞岩浆活动和与后碰撞有关的岩浆活动基础上,认为海南岛海西—印支期花岗岩可与北越南海西—印支期花岗岩进行对比。
关键词
印支期花岗岩
后碰撞
部分熔融
石碌矿床外围
海南岛
Keywords
Indosinian granites
post-orogenic environment
partial melting
periphery of the Shilu deposit
Hainan Island
分类号
P588.121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石碌钴-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
1
4
作者
余金杰
任军平
陈福雄
王永辉
梁将
车林睿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海南矿业联合有限公司
中国地质大学
出处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4-898,共15页
基金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我国典型金属矿科学基地研究(编号:200911007-2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2012CB416803)联合资助
文摘
海南石碌钴-铜矿体赋存于石碌群第六层的下段,即介于铁矿体与石碌群第五层片岩之间的含钴-铜层位中,容矿岩石主要为白云岩、透辉石透闪石化白云岩。钴-铜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海底喷溢沉积期、石英-硫化物期(热液期)和表生期。海底喷溢沉积期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12~205℃,多集中在130~205℃;盐度w(NaCleq)为1.74%~6.59%;密度变化于0.88~0.95 g/cm3。温度范围与很多古代沉积喷流矿床及正在活动的海底热液成矿作用的温度相似,盐度低于曾报道的多数沉积喷流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盐度值,但与那些同为低密度成矿流体的喷流沉积矿床极为相近。海底喷溢沉积期形成的硬石膏δ34S值为+21.4‰^+21.8‰,平均值为+21.6‰,强烈富集重硫,硬石膏δ34S值代表着新元古代石碌群沉积时海水的δ34S值。石英-硫化物期石英、白云石和方解石均一温度多集中在170~270℃;盐度w(NaCleq)为1%~7%;密度变化于0.88~0.95 g/cm3。成矿流体属于中温低盐度流体。石英-硫化物期成矿流体δD值为-63‰^-83‰,成矿流体δ18O水值变化于1.3‰~6.8‰之间,指示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成矿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石英-硫化物期硫化物δ34S值为+8.1‰^+21.2‰,硫源来源于石碌群中蒸发岩的溶解作用。石碌钴-铜矿床属中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与矿床周围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钴-铜矿床成因
石碌
Keywords
geochemistry
fluid inclusions
stable isotopes
origin of the Co-Cu deposit
Shilu
分类号
P618.62 [天文地球—矿床学]
P618.4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海南石碌铁矿床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地质意义
王智琳
许德如
张玉泉
陈福雄
王力
吴俊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海南石碌铁矿床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与铁多金属成矿富集的关系
许德如
吴俊
肖勇
陈福雄
王力
刘朝露
王智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海南石碌铁矿外围花岗岩类成因及形成的构造环境
余金杰
陈福雄
王永辉
梁将
车林睿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石碌钴-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成因
余金杰
任军平
陈福雄
王永辉
梁将
车林睿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