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热硼酸法提取青香蕉果肉总RNA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昭 何春兰 +4 位作者 李芬芳 陈娇 李奕星 陈文学 袁德保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49-53,共5页
针对青香蕉果肉组织富含多糖、多酚类物质的特点,采用改良热硼酸法提取青香蕉果肉组织中的总RNA,探讨提取缓冲液pH值、离子浓度、CaCl_2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LiCl沉淀时间对总RNA提取质量的影响,并用异丙醇简化LiCl沉淀总RNA过程... 针对青香蕉果肉组织富含多糖、多酚类物质的特点,采用改良热硼酸法提取青香蕉果肉组织中的总RNA,探讨提取缓冲液pH值、离子浓度、CaCl_2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LiCl沉淀时间对总RNA提取质量的影响,并用异丙醇简化LiCl沉淀总RNA过程。结果表明,获得了1种快速提取青香蕉果肉组织中总RNA的方法,经逆转录PCR(RT-PCR)验证,该方法适用于黄香蕉果肉、黄香蕉果皮、香蕉花、青香蕉果肉、青香蕉果皮中总RNA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硼酸法 青香蕉 异丙醇沉淀 总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施下有机肥对香蕉生长、产量形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臧小平 云天艳 +1 位作者 马蔚红 井涛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6-152,共7页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5个不同肥料处理,分别为T0(对照):常规单施化肥;T1:常规施化肥+有机肥;T2:常规施化肥减量20%+有机肥;T3:常规施化肥减量40%+有机肥;T4:常规施化肥减量60%+有机肥。分别调查各处理的香蕉株高、茎围...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5个不同肥料处理,分别为T0(对照):常规单施化肥;T1:常规施化肥+有机肥;T2:常规施化肥减量20%+有机肥;T3:常规施化肥减量40%+有机肥;T4:常规施化肥减量60%+有机肥。分别调查各处理的香蕉株高、茎围、青叶数、叶长、叶宽、果指数、果指质量,并测定小区蕉果产量,对比分析不同处理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相比较于常规单施化肥(对照),常规施肥下增施有机肥的两季香蕉产量显著提高22.3%~23.8%。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处理T2、T3显著提高香蕉的假茎围、青叶数(p<0.05),两季香蕉产量较对照显著提高17.9%~20.1%、14.9%~19.3%。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处理T3的第2季纯收益提高42.4%~62.4%、产出投入比由(1.21~1.26)∶1上升到(1.27~1.39)∶1,综合经济效益最佳。化肥减施条件下施用有机肥可改善香蕉生长相关农艺性状,提高香蕉产量和经济效益,建议在海南蕉园推广有机肥(鸡粪+复合微生物液体肥)。化肥减量40%+鸡粪+复合微生物液体肥是适宜海南香蕉的化肥减量增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施 香蕉 有机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份海南地方木豆资源的核型分析
3
作者 程志号 孙长君 +3 位作者 郭素霞 曾学蔚 严琳玲 吴琼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45-1649,共5页
木豆(Cajanus cajan)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豆类作物,是一种集粮、饲料、药物为一体的多用途植物,同时,作为先锋植物,在水土保持、土壤改良等方面有重要功能。海南木豆种植时间长、资源多样性高,但细胞遗传学方面的报道目前较少。... 木豆(Cajanus cajan)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豆类作物,是一种集粮、饲料、药物为一体的多用途植物,同时,作为先锋植物,在水土保持、土壤改良等方面有重要功能。海南木豆种植时间长、资源多样性高,但细胞遗传学方面的报道目前较少。本研究以海南两个重要木豆产区‘保亭’和‘白沙’木豆地方资源为材料,通过核型分析发现,‘保亭’木豆核型公式为2n=2x=22=16m+6sm,其中10号染色体有一对随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L+5M2+3M1+2s,为1A型;‘白沙’木豆核型公式为2n=2x=22=20m+2sm,未发现随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L+4M2+5M1+1s,为2A型。本研究结果为木豆资源鉴定提供了新技术,也为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豆 资源 核型分析 随体 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耦合对香蕉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钟爽 臧小平 +1 位作者 曾会才 金志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30-139,共10页
以海南香蕉种植区为例,研究了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水肥用量(低肥:每株香蕉施尿素400 g、磷酸二氢钾256 g、氯化钾1 024 g;高肥:每株香蕉施尿素500 g、磷酸二氢钾320 g、氯化钾1 280 g;低水:3 800 L/株,高水:4 750 L/株)对土壤线虫群... 以海南香蕉种植区为例,研究了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水肥用量(低肥:每株香蕉施尿素400 g、磷酸二氢钾256 g、氯化钾1 024 g;高肥:每株香蕉施尿素500 g、磷酸二氢钾320 g、氯化钾1 280 g;低水:3 800 L/株,高水:4 750 L/株)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4个取样时期低肥低水(A)、低肥高水(B)、高肥低水(C)和高肥高水(D)4个处理的线虫总数、食细菌线虫数量、食真菌线虫数量、植物寄生线虫数量和捕食/杂食线虫数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本试验田中共鉴定出土壤线虫22科34属,其中巴兹尔属(Basiria)和针属(Paratylenchus)为优势属。单增加施肥量显著增加了植物寄生线虫数量和捕食/杂食线虫数量,同时增加施肥量和灌水量显著增加了线虫总数、食细菌线虫数量和食真菌线虫数量。从整个生育期来看,线虫总数和4个线虫营养类群的数量在苗期均较低,抽蕾期和成熟期均较高。4个取样时期A、B、C和D4个处理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 diversity,H)、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Maturity index,MI)、通道指数(Channel ratio,NCR)、Wasilewska指数(Wasilewska index,WI)和富集指数(Enrichment index,EI)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单增加灌水量显著增加了结构指数(Structure index,SI)和EI指数,单增加施肥量显著增加了H和NCR指数,同时增加施肥量和灌水量显著增加了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plant parasite index,PPI)。从整个生育期来看,苗期的H、NCR、SI和EI指数较高,营养生长期的MI和WI指数较高,抽蕾期的优势度指数(dominance index,λ)较高,成熟期的PPI指数较高。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变化很好地反映土壤水肥的变化状况,土壤线虫可作为施肥和灌溉过程中土壤质量变化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肥料 灌水 香蕉 水肥一体化 土壤线虫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纤维酶解脱胶工艺及脱胶纤维性能 被引量:14
5
作者 盛占武 郑丽丽 +1 位作者 高锦合 王兰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77-284,共8页
香蕉纤维的开发利用是香蕉茎秆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突破口。该研究以中国主栽品种巴西蕉香蕉茎秆纤维为研究对象,采用俐迪链霉菌对其进行生物脱胶,研究其产酶和脱胶的条件并对脱胶后纤维的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俐迪链... 香蕉纤维的开发利用是香蕉茎秆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突破口。该研究以中国主栽品种巴西蕉香蕉茎秆纤维为研究对象,采用俐迪链霉菌对其进行生物脱胶,研究其产酶和脱胶的条件并对脱胶后纤维的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俐迪链霉菌在果胶和半纤维素筛选培养基中观察到明显的水解圈,具有水解果胶和半纤维素的能力;以残胶率和果胶酶活性为指标,筛选出产酶和脱胶的条件为:pH值5.0、NH4NO34 g/L、麸皮10 g、接种量9 mL,在此条件下菌体产酶活力为75μg/(mL·min),香蕉纤维残胶率4.80%,纤维得率为59.48%;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结果显示脱胶后纤维的直径和表面结构发生了改变;脱胶后纤维的强力从345.37 cN降至273.37 cN,纤维的细度由18.55 tex增加至8.91 tex;纤维中的纤维素含量增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非纤维素成分明显减少,致使脱胶后的纤维素热稳定性和结晶度都明显增加,这一结果与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分析结果一致;表明该菌株在香蕉纤维脱胶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脱胶 傅立叶红外光谱 果胶酶 俐迪链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和1-MCP处理对香蕉采后果皮色素含量及褪绿变黄的调控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伟鑫 苗红霞 +4 位作者 金志强 刘菊华 贾彩红 孙佩光 徐碧玉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51-1055,共5页
【目的】为了揭示香蕉采后果皮色素代谢及褪绿变黄的生理机制,【方法】以‘巴西’蕉(MusaacuminateL.AAAgroup‘Brazilian’)果皮为试材,通过自然后熟、乙烯、1-MCP3种不同处理,分析果皮褪绿变黄与各种色素含量变化的相关关系。... 【目的】为了揭示香蕉采后果皮色素代谢及褪绿变黄的生理机制,【方法】以‘巴西’蕉(MusaacuminateL.AAAgroup‘Brazilian’)果皮为试材,通过自然后熟、乙烯、1-MCP3种不同处理,分析果皮褪绿变黄与各种色素含量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在自然后熟过程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上升;乙烯处理后0~12d,总叶绿素含量由32μg·g-1下降到2μg·g-1,同时类胡萝卜素迅速合成;1-MCP处理延缓了果皮叶绿素含量降解和类胡萝h素含量积累。相关性分析表明,在自然后熟和乙烯处理后,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与叶绿素卜含量变化分别达到显著、极显著负相关;而1-MCP处理后类胡萝h素含量变化与叶绿素卜相关性不显著。【结论】香蕉采后果皮褪绿变黄过程可能主要涉及到叶绿素卜含量的下降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果皮 色素代谢 褪绿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遗传分析与分子鉴别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佩光 奚如春 +3 位作者 李俊成 欧阳昆唏 钟燕梅 陈晓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88,共6页
【目的】为油茶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奠定理论基础,为油茶优良品种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SRAP分子标记对来源于江西省的2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进行遗传分析与分子鉴别.【结果和结论】11对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47个位点,其... 【目的】为油茶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奠定理论基础,为油茶优良品种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SRAP分子标记对来源于江西省的2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进行遗传分析与分子鉴别.【结果和结论】11对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47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32个,多态性位点占比为95.6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遗传距离介于0.2556~0.7384,平均遗传距离为0.5999,表明这些油茶无性系的地理来源相近.在遗传距离为0.5280处,可以将2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分为5组.利用筛选出的引物构建了2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DNA指纹图谱,每一对引物构建的指纹图谱均可以用于25个优良无性系的分子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优良无性系 SRAP 遗传分析 分子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山竹果实不同部位多酚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乙酰胆碱酯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谭琳 周兆禧 +2 位作者 王甲水 马伏宁 康由发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期102-107,共6页
了解海南山竹果皮和果肉的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为引导消费、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以采自海南五指山的山竹果实为材料,用95%的乙醇提取山竹果皮和果肉多酚,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总酚含量。... 了解海南山竹果皮和果肉的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为引导消费、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以采自海南五指山的山竹果实为材料,用95%的乙醇提取山竹果皮和果肉多酚,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总酚含量。对获得的山竹果皮和果肉多酚提取物进行羟自由基(·OH)、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以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山竹果皮多酚含量很高,达21.36mg/g(干重),对·OH、DPPH自由基和ABTS+·均具有良好的清除活性,且呈现浓度依赖性,IC50分别为37.39、41.34、41.37μg/mL;山竹果皮多酚对乙酰胆碱酯酶和α-葡萄糖苷酶也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且呈现浓度依赖性,IC50分别为29.46、7μg/mL;山竹果肉多酚含量较低,为0.388mg/g(干重),清除DPPH自由基、ABTS+·和·OH活性较弱,但表现出浓度依赖效应。山竹果肉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中等程度的抑制活性(IC50为2.24mg/mL),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较弱。山竹果皮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山竹果肉多酚具有中等程度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一定的抗氧化性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竹 果实多酚 抗氧化活性 自由基清除活性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不同香蕉抗病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及产量初步比较 被引量:9
9
作者 林妃 孙佩光 +6 位作者 丁哲利 何应对 李敬阳 王丽霞 黄东梅 唐粉玲 王必尊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28-2332,共5页
香蕉枯萎病是引起香蕉产业全球毁灭性的病害,目前尚未有有效、彻底的根治方法,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枯萎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对3个香蕉抗病新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调查了其生物学特性、农艺性状、产量及发病率。结果表明,‘南天黄... 香蕉枯萎病是引起香蕉产业全球毁灭性的病害,目前尚未有有效、彻底的根治方法,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枯萎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对3个香蕉抗病新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调查了其生物学特性、农艺性状、产量及发病率。结果表明,‘南天黄’和‘桂抗2号’之间差异不显著,与‘中蕉9号’差异显著。‘南天黄’的生育期最短为383 d、‘桂抗2号’为393 d、‘中蕉9号’生育期最长,达447 d;‘南天黄’和‘桂抗2号’的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株型较矮,平均假茎高度分别为285 cm和298 cm,‘中蕉9号’假茎高平均为340 cm;‘南天黄’和‘桂抗2号’的果指数为21个左右,果型类似‘巴西蕉’且大小适中,‘中蕉9号’果指数为16个,果型直、大;‘中蕉9号’产量最高,平均单穗重24.9 kg,‘南天黄’株单穗重接近‘桂抗2号’,分别为23.5 kg和23.2 kg;试验中,‘南天黄’没有发病,发病率为0,‘桂抗2号’发病率为0.6%,‘中蕉9号’发病率为4.7%。综上所述,‘南天黄’和‘桂抗2号’更适合作为抗病品种(系),可进一步展开大面积示范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抗病品种 农艺性状 产量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3个Tau类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卓 徐碧玉 +4 位作者 贾彩红 张建斌 刘菊华 苗红霞 金志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76-1681,共6页
为了获得香蕉抗逆相关基因,通过随机克隆测序和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的方法从香蕉根系cDNA文库中获得3个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命名为MaGSTU1、MaGSTU2和MaGSTU3(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C261934、KC261935和KC261936)... 为了获得香蕉抗逆相关基因,通过随机克隆测序和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的方法从香蕉根系cDNA文库中获得3个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命名为MaGSTU1、MaGSTU2和MaGSTU3(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C261934、KC261935和KC261936)。经5′RACE获得3个GST基因全长,分别包含1个627、675和699 bp的最大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分别编码208、224和23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蛋白质序列同源比对发现其含有完整的GST_N_Tau和GST_C_Tau结构域。系统发育树显示所有Tau类GST基因聚成一大支,充分说明本研究克隆的3个基因为Tau类GST基因。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分析该类基因的功能和今后香蕉抗逆分子育种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对香蕉根区土壤养分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丽霞 井涛 +4 位作者 殷晓敏 苏璐 王必尊 李敬阳 何应对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0-86,89,共8页
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研究香蕉间作假花生、韭菜、行间稻草覆盖处理等不同种植模式对香蕉根区土壤养分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香蕉根区土壤养分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其中,间作和... 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研究香蕉间作假花生、韭菜、行间稻草覆盖处理等不同种植模式对香蕉根区土壤养分及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香蕉根区土壤养分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其中,间作和稻草覆盖处理的香蕉根区土壤有机质、pH值、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单作模式,最大增加比例分别为44.18%、12.59%、58.42%、19.15%和101.52%,速效钾的涨幅最大;间作韭菜、假花生和覆盖稻草处理显著提高了香蕉根区土壤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了尖孢镰刀菌数量;但覆盖稻草处理可能增加香蕉枯萎病发生的风险。因此,相对于单一香蕉的栽培模式,蕉园间作假花生和韭菜有利于改善蕉园土壤理化状况及根区微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间作 稻草覆盖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牛樟在海南引种栽培及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邢文婷 许奕 +2 位作者 陈培 杜丽敏 陈显臻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0-634,共5页
为了在海南成功引种台湾牛樟,以获得适合当地种植、推广的优势树和栽培技术,对半年生台湾牛樟幼苗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研究台湾牛樟幼苗在3种不同郁闭度(郁闭度0、0.3、0.8)和3种基质类型(酸性砖红壤,椰糠+红壤,河沙+红壤)下的成活情况... 为了在海南成功引种台湾牛樟,以获得适合当地种植、推广的优势树和栽培技术,对半年生台湾牛樟幼苗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研究台湾牛樟幼苗在3种不同郁闭度(郁闭度0、0.3、0.8)和3种基质类型(酸性砖红壤,椰糠+红壤,河沙+红壤)下的成活情况、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台湾牛樟一年3~4次抽稍,属中期生长型,嫩叶与新梢颜色呈棕红、浅绿相间,树体主干分叉生长。在郁闭度0.3条件下,幼苗成活率、保存率为最大值,分别是100%和93.3%;郁闭度0和0.3条件下,2年生台湾牛樟树高、地径、冠幅的总生长量较高,引种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郁闭度0.8黄桐林下套种表现最差;3种基质类型中幼苗成活保存率以"椰糠+红壤"基质最高。说明郁闭度是影响台湾牛樟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栽培基质具有促进其生长发育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牛樟 引种 海南 生长特性 郁闭度 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抗坏血酸对香蕉常温后熟期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娇 李芬芳 +1 位作者 李奕星 袁德保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6-60,共5页
为探究外源抗坏血酸对香蕉果实常温后熟期品质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以"巴西"香蕉为材料,用0.5%(质量体积百分比W/V)的抗坏血酸浸泡处理,以清水为对照,0.03 mm厚聚乙烯打孔薄膜袋包装后,于常温(25±2)℃、相对湿度85%~95%的... 为探究外源抗坏血酸对香蕉果实常温后熟期品质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以"巴西"香蕉为材料,用0.5%(质量体积百分比W/V)的抗坏血酸浸泡处理,以清水为对照,0.03 mm厚聚乙烯打孔薄膜袋包装后,于常温(25±2)℃、相对湿度85%~95%的环境中贮藏。研究结果表明,抗坏血酸处理有效抑制了香蕉果实常温后熟期呼吸和乙烯释放速率,保持果实的硬度和色度,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的减少,同时有效抑制电导率的上升和丙二醛的积累。可见,抗坏血酸能够有效延缓香蕉的衰老进程,保持香蕉果实品质,抑制采后香蕉果实膜脂过氧化的发生,从而延长香蕉果实贮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抗坏血酸 后熟 衰老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乙烯利浓度及贮藏温度对“南天黄”香蕉果实后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芬芳 李奕星 +2 位作者 袁德保 洪克前 陈娇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2-77,83,共7页
为明确“南天黄”香蕉果实的催熟浓度、温度等条件,为生产上催熟提供技术参考。以“南天黄”香蕉果实为试材,比较1、0.8、0.5 g/L乙烯利处理后,14、18、22℃贮藏对果实后熟进程、果皮色度、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变化的影响。结... 为明确“南天黄”香蕉果实的催熟浓度、温度等条件,为生产上催熟提供技术参考。以“南天黄”香蕉果实为试材,比较1、0.8、0.5 g/L乙烯利处理后,14、18、22℃贮藏对果实后熟进程、果皮色度、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乙烯利浓度及贮藏温度提高,香蕉果实色差H值和硬度下降速度及可溶性糖含量增加速度加快,后熟进程加快。贮藏温度对果实后熟品质的影响明显,14、18和22℃贮藏的香蕉,分别在10、5和3 d达到可供上市的成熟度。另外,1 g/L乙烯利处理的香蕉18℃贮藏7 d后再转入14℃贮藏能较好地保持果实品质13 d。建议根据“南天黄”果实上市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催熟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南天黄” 催熟 乙烯利 后熟 可溶性固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多酚氧化酶基因编码序列的电子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谭琳 陈娇 +5 位作者 李奕星 李芬芳 郑晓燕 郑丽丽 臧小平 袁德保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12-116,共5页
用电子克隆方法获得香蕉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基因编码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此序列编码的蛋白质从氨基酸组成、理化性质、疏水性/亲水性、亚细胞定位、高级结构及功能域等方面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香蕉PPO... 用电子克隆方法获得香蕉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基因编码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此序列编码的蛋白质从氨基酸组成、理化性质、疏水性/亲水性、亚细胞定位、高级结构及功能域等方面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香蕉PPO基因编码序列全长1 602 bp,包含1 602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含有PPO功能域和酪氨酸酶功能域,在序列组成、高级结构及活性位点等方面,与小麦等其他植物的PPO基因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多酚氧化酶基因编码序列 电子克隆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多酚氧化酶的纯化、酶学性质及活性抑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袁德保 杨昭 +5 位作者 李芬芳 谭琳 李奕星 陈娇 郑晓燕 郑丽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30-335,共6页
多酚氧化酶(PPO)是引起香蕉酶促褐变的关键酶。在香蕉采后及加工过程中,PPO与香蕉的品质有重要关系。本文综述香蕉PPO的分离纯化、酶学性质以及活性抑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香蕉加工科研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香蕉多酚氧化酶 纯化 特性 活性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香蕉发展现状及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甲水 徐碧玉 +3 位作者 李敬阳 刘菊华 卢加举 金志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44-45,48,共3页
贵州黔西南等地区地处我国南亚热带地区,近年来热带果树香蕉已成为该低热河谷地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并形成了黔西南、桂西北山地香蕉特色产业带。概述了国内香蕉产业现状,分析了贵州香蕉生产情况、种植特点和经营模式等,并结合我... 贵州黔西南等地区地处我国南亚热带地区,近年来热带果树香蕉已成为该低热河谷地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并形成了黔西南、桂西北山地香蕉特色产业带。概述了国内香蕉产业现状,分析了贵州香蕉生产情况、种植特点和经营模式等,并结合我国当前香蕉产业发展状况,对贵州香蕉生产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香蕉 产业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香蕉多酚氧化酶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昭 王军 +5 位作者 仇厚援 谭琳 李芬芳 李奕星 袁德保 陈文学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2-96,100,共6页
基于青香蕉组织致密性及多酚氧化酶(PPO)存在形式与成熟香蕉差别较大的特点,以PPO比活力为考察指标,研究缓冲液种类、离子强度、pH值、液料比、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吐温-80(Tween 80)、浸提时间、提取次数对PPO提取效果的影响。获... 基于青香蕉组织致密性及多酚氧化酶(PPO)存在形式与成熟香蕉差别较大的特点,以PPO比活力为考察指标,研究缓冲液种类、离子强度、pH值、液料比、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吐温-80(Tween 80)、浸提时间、提取次数对PPO提取效果的影响。获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0.05 mol/L、pH 6.0的磷酸缓冲液,内含5%的PVPP和1%的Tween 80,液料比1.5∶1(V/W),10 000 r/min匀浆机打浆20 s,4℃以10 000 r/min离心30 min,残渣重复提取1次,上清液即为粗酶液,酶比活力为1 574.06 U/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香蕉 多酚氧化酶 提取 比酶活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17 a宿根巴西蕉园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土壤pH周年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素霞 程志号 +3 位作者 孙佩光 孙长君 郭刚 吴琼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13-2421,共9页
香蕉是全球性的大宗经济水果,我国是香蕉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但产量和品质不能满足需求,每年仍需大量进口。香蕉枯萎病是影响我国香蕉产能的主要因素。巴西蕉在我国曾广泛种植,但易感香蕉枯萎病,罕有宿根蕉园。宿根蕉园栽培模式在成... 香蕉是全球性的大宗经济水果,我国是香蕉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但产量和品质不能满足需求,每年仍需大量进口。香蕉枯萎病是影响我国香蕉产能的主要因素。巴西蕉在我国曾广泛种植,但易感香蕉枯萎病,罕有宿根蕉园。宿根蕉园栽培模式在成本控制、产期调节、环境友好等方面有巨大优势。前期研究结果显示,土壤pH以及土壤菌群与香蕉枯萎病的发生有紧密联系。本文以海南临高皇桐镇的17 a宿根巴西蕉园为样本,对该宿根蕉园、附近轮作蕉园及新开垦蕉园全生育期土壤pH及香蕉枯萎病孢子数量进行动态监测,结合土壤菌群宏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对土壤中的菌群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宿根蕉园土壤pH高于轮作蕉园和新开垦蕉园,其pH周年变化幅度低于轮作蕉园和新开垦蕉园;宿根蕉园土壤中香蕉枯萎病孢子数目低于轮作蕉园和新开垦蕉园;在土壤细菌和真菌的菌群多样性和丰度方面,宿根蕉园均高于轮作蕉园和新开垦蕉园;宿根蕉园在全营养菌门、农杆菌门、毛霉亚门等11个细菌门级和6个真菌门级分类单位上与轮作和新垦蕉园存在显著差异;宿根蕉园在微单孢菌、芽胞杆菌、角菌根菌等土壤特征种群方面显著不同于其他2个蕉园;功能丰度热图显示,宿根蕉园土壤细菌和真菌与轮作蕉园、新开垦蕉园均有显著差异。代谢通路基因丰度分析方面显示,轮作蕉园和新垦蕉园土壤细菌在生物合成和次级代谢、转录、碳代谢、膜转运等通路明显活跃,宿根蕉园土壤真菌在细胞迁移、细胞生长和死亡、信号传导、核酸代谢、蛋白折叠储运和降解等通路显著活跃。本研究结果为阐明香蕉宿根栽培模式的内部机理奠定基础,也为废弃蕉园改造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蕉 宿根蕉园 土壤菌群特征 香蕉枯萎病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香蕉品种的果实淀粉形状与含量及风味物质比较 被引量:8
20
作者 苗红霞 金志强 +3 位作者 孙佩光 刘伟鑫 魏守兴 徐碧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0-564,共5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巴西蕉、宝岛蕉、红香蕉3个品种(AAA基因型)的淀粉颗粒形状及大小进行观察,并测定果实中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风味物质的含量,以揭示不同品种间香蕉果实品质差异的内在机理。结果显示:(1)巴西蕉、...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巴西蕉、宝岛蕉、红香蕉3个品种(AAA基因型)的淀粉颗粒形状及大小进行观察,并测定果实中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风味物质的含量,以揭示不同品种间香蕉果实品质差异的内在机理。结果显示:(1)巴西蕉、宝岛蕉、红香蕉淀粉颗粒的形状分别为不规则三角形、圆形、棒形,大小分别为8.20~35.70μm、6.90~29.80μm、5.47~23.80μm。(2)巴西蕉、宝岛蕉、红香蕉总淀粉含量分别为(66.93±2.48)%、(90.38±2.46)%、(48.91±2.49)%;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为(20.48±1.09)%、(21.48±1.08)%、(14.67±1.10)%;支链淀粉含量分别为(46.45±1.85)%、(68.90±1.25)%、(34.24±1.45)%;且3个品种总淀粉、支链淀粉及直链淀粉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3)巴西蕉、宝岛蕉、红香蕉Vc含量分别为(15.54±1.10)、(17.63±1.14)、(16.76±1.03)mg/100gF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5.50±0.22)%、(15.67±0.30)%和(16.17±0.30)%;糖/酸比分别为2.75:1、2.74:1、3.15:1;差异显著性分析发现,3个品种Vc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分别达到极显著、显著水平;巴西蕉和宝岛蕉糖/酸比差异不显著。研究认为,同~基因型(AAA)不同品种香蕉果实的淀粉形状、大小、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以及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为解释不同品种间香蕉果实品质差异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果实 淀粉颗粒 淀粉含量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