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砂仁挥发油抗炎镇痛止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赵锦 董志 +2 位作者 朱毅 陈国彪 刘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10-1014,共5页
目的:研究海南砂仁挥发油的抗炎、镇痛及止泻作用。方法:观察不同剂量的海南砂仁挥发油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卡拉胶所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对小鼠热板法痛阈值和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的影响以及对番泻叶和蓖麻油所致小鼠腹泻的影响... 目的:研究海南砂仁挥发油的抗炎、镇痛及止泻作用。方法:观察不同剂量的海南砂仁挥发油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卡拉胶所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对小鼠热板法痛阈值和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的影响以及对番泻叶和蓖麻油所致小鼠腹泻的影响。结果:海南砂仁挥发油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卡拉胶所致大鼠足肿胀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高剂量组作用与吲哚美辛相当。海南砂仁挥发油对热致痛小鼠可延长其痛阈时间,高剂量组较为明显;对醋酸致痛小鼠,各剂量组可减少其扭体次数,其作用无显著性差异。海南砂仁挥发油对番泻叶所致腹泻有效,对蓖麻油所致腹泻无效。结论:海南砂仁挥发油有一定的抗炎、镇痛和止泻作用,可能是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砂仁 挥发油 抗炎 镇痛 止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砂仁挥发油对2,4-二硝基氯苯与乙酸诱发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朱毅 赵锦 +1 位作者 陈国彪 刘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8-394,共7页
目的观察海南砂仁挥发油(VOA)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与乙酸复合灌肠法制备UC大鼠模型。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UC组、UC+VOA(0.42,0.84和1.68g·kg-1)和UC+柳氮磺吡啶(SSZ)0.52g... 目的观察海南砂仁挥发油(VOA)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与乙酸复合灌肠法制备UC大鼠模型。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UC组、UC+VOA(0.42,0.84和1.68g·kg-1)和UC+柳氮磺吡啶(SSZ)0.52g·kg-1治疗组。正常组和UC组ig生理盐水,治疗组ig相应药物,连续给药21d后处死大鼠进行结肠大体形态和组织病理学评分。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结肠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因子-κBp65(NF-κBp65)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UC大鼠结肠组织学评分升高;结肠出现黏膜层缺损、淋巴组织增生、腺体排列紊乱以及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和血管扩张等病理变化。结肠组织SOD和GSH-Px活性明显降低,NOS显著升高,TNF-α和NF-κBp65免疫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与UC组比较,VOA0.84和1.68g·kg-1治疗后,明显降低UC大鼠结肠形态和组织学评分,减轻结肠病理变化,使UC结肠组织SOD和GSH-Px升高,NOS降低,结肠组织TNF-α和NF-κBp65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结论VOA可减轻UC大鼠结肠炎症反应和黏膜损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NF-α和NF-κBp65表达从而抑制炎症级联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仁 挥发油 结肠炎 溃疡性 肿瘤坏死因子Α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砂仁挥发油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抗氧化和抗NO自由基作用(英文)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锦 朱毅 +2 位作者 董志 陈国彪 刘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34-1338,共5页
目的:考察海南砂仁挥发油的抗氧化及抗NO作用,对海南砂仁挥发油抗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自由饮用4%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建立UC模型。生化法测定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海南砂仁挥发油高、中、低剂... 目的:考察海南砂仁挥发油的抗氧化及抗NO作用,对海南砂仁挥发油抗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自由饮用4%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建立UC模型。生化法测定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海南砂仁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及SASP阳性药对照组小鼠肠组织中SOD、MDA以及NO水平;免疫组化考察各组的iNOS表达。结果:海南砂仁挥发油中高剂量给药可以显著降低模型组肠组织中MDA水平,显著升高SOD水平,并且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NO及iNOS水平。结论:海南砂仁挥发油具有抗氧化及抗NO作用,其可通过抑制iNOS表达,减少NO过量生成,是海南砂仁挥发油发挥抗UC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砂仁 挥发油 溃疡性结肠炎 抗氧化 NO INOS DSS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产新鲜马缨丹花和嫩枝叶挥发油的GC/MS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何小稳 易国辉 +2 位作者 马寅正 薛伟玲 郭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研究海南产新鲜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花和嫩枝叶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挥发油测定器提取了海南产新鲜马缨丹花和嫩枝叶中的挥发油,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成分进行了分析,利用计算机谱图检索和峰面积归一化... 目的:研究海南产新鲜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花和嫩枝叶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挥发油测定器提取了海南产新鲜马缨丹花和嫩枝叶中的挥发油,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成分进行了分析,利用计算机谱图检索和峰面积归一化法对马缨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鉴定和定量分析。结果:海南产新鲜马缨丹花和嫩枝叶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16%和0.27%,分别鉴定出69种和85种化合物。结论:马缨丹花和嫩枝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类,其中大根香叶烯D、α-石竹烯、β-石竹烯、大根香叶烯B在马缨丹花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23.889%、18.763%、8.568%、7.154%,在马缨丹嫩枝叶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23.011%、22.052%、8.704%、6.2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缨丹 挥发油 气相色谱j质谱联用技术(GC MS) 大根香叶烯D α一石竹烯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6
5
作者 郑才成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4年第4期79-82,共4页
海南岛为我国第二大岛,地处热带北缘,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多样,药用植物种类极为丰富,但由于历史等原因,其开发利用率很低。本文从海南的自然地理条件、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开发利用的历史和现状、可供开发的类群和开发... 海南岛为我国第二大岛,地处热带北缘,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多样,药用植物种类极为丰富,但由于历史等原因,其开发利用率很低。本文从海南的自然地理条件、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开发利用的历史和现状、可供开发的类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热带 药用植物 植物资源开发 自然条件 科技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智仁挥发油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脑内纹状体和黑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黄凌 朱毅 +2 位作者 常艳波 李靖 赵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6-182,共7页
目的观察益智仁挥发油(VOA)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C57BL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帕金森病(PD)模型组、司来吉兰10mg·kg-1阳性对照组,VOA0.278,0.833和2.5mL·kg-1组。除正常对照和模型组外,各给药组分别预先ig给予VOA或司来... 目的观察益智仁挥发油(VOA)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C57BL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帕金森病(PD)模型组、司来吉兰10mg·kg-1阳性对照组,VOA0.278,0.833和2.5mL·kg-1组。除正常对照和模型组外,各给药组分别预先ig给予VOA或司来吉兰,每天1次,连续12d。第6天开始,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ip给予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30mg·kg-1,每天1次,连续7d,制备PD小鼠模型。末次给药后第2天处死小鼠,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脑内纹状体高香草酸(HVA)和5-羟色胺(5-HT)含量,比色法检测纹状体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SABC免疫组化法测定黑质致密部神经细胞内Bcl-2和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内纹状体HVA,5-HT和GSH含量显著下降,SOD活性下降,MDA含量明显升高;黑质致密部Bcl-2和caspase 3免疫阳性细胞数增加。预先给予VOA0.833和2.5mL·kg-1可明显抑制MPTP所诱导的HVA和GSH含量及SOD活性的降低,并抑制MDA含量升高,2.5mL·kg-1可明显抑制5-HT含量降低。VOA0.833和2.5mL·kg-1可增加黑质致密部Bcl-2免疫阳性细胞数,减少caspase 3免疫阳性细胞数。VOA2.5mL·kg-1的作用与司来吉兰的作用相近。结论VOA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增加脑内纹状体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以及减少黑质致密部神经元凋亡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智仁 帕金森病 纹状体 黑质 氧化性应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对大鼠Ⅲ度烧伤创面EGF和PD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廖红 董志 +3 位作者 傅洁民 朱毅 朱丽霞 刘全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75-1378,共4页
目的研究壳聚糖对大鼠Ⅲ度烧伤创面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方法W istar大鼠分为1%壳聚糖组(W/V)、2%壳聚糖组(W/V)、4%壳聚糖组(W/V)、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剂)组(阳性对照组)、自然愈合组(模型组)... 目的研究壳聚糖对大鼠Ⅲ度烧伤创面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方法W istar大鼠分为1%壳聚糖组(W/V)、2%壳聚糖组(W/V)、4%壳聚糖组(W/V)、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剂)组(阳性对照组)、自然愈合组(模型组),制备成大鼠Ⅲ度烧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原位杂交法及图像分析法检测大鼠Ⅲ度烧伤创面EGF和EGFmRNA的表达;PDGF的活性用L929细胞生物法测定。结果4%壳聚糖组(W/V)对烧伤后7、14 d创面EGF的表达、对烧伤后3、7 d创面EG-FmRNA的表达有明显的提高;对烧伤后3、7、14 d创面PDGF的活性有明显的提高,与自然愈合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壳聚糖对大鼠Ⅲ度烧伤创面的EGF表达和PDGF活性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表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烧伤 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黄皮根乙醇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及其急性毒性的实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可云 朱毅 +5 位作者 董志 陈国彪 赵毓梅 李备 刘春 李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目的:研究水黄皮根乙醇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及其急性毒性。方法: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及大鼠棉球肉芽肿法;镇痛实验采用小鼠热板和醋酸扭体实验;采用B liss法测定了其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PRE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 目的:研究水黄皮根乙醇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及其急性毒性。方法: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及大鼠棉球肉芽肿法;镇痛实验采用小鼠热板和醋酸扭体实验;采用B liss法测定了其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PRE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的肿胀度,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增长;可明显对抗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增加,提高热板所致小鼠的痛阈值;其LD50为6.371 8 g/kg,LD50的95%平均可信限为5.408 4-7.723 2 g/kg。结论:水黄皮根乙醇提取物具有明显抗炎镇痛作用,并且其急性毒性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黄皮根 抗炎 镇痛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MS/MS法同时测定枫蓼肠胃康合剂、胶囊中10种成分 被引量:5
9
作者 梁颖 许文佳 +1 位作者 符策奕 陈国彪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83-987,共5页
目的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枫蓼肠胃康合剂、胶囊(辣蓼、牛耳枫)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芦丁、金丝桃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槲皮苷、槲皮素、芹菜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的含有量。方法 2种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Luna C_8色谱柱... 目的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枫蓼肠胃康合剂、胶囊(辣蓼、牛耳枫)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芦丁、金丝桃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槲皮苷、槲皮素、芹菜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的含有量。方法 2种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Luna C_8色谱柱(2 mm×100 mm,3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1%乙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35℃。结果 10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95.4%~104.0%,RSD 3.5%~8.9%。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高效,可用于枫蓼肠胃康合剂、胶囊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蓼肠胃康合剂 枫蓼肠胃康胶囊 化学成分 H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对大鼠Ⅲ度烧伤创面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廖红 董志 +2 位作者 朱毅 刘全 王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47-950,共4页
目的研究壳聚糖对烧伤创面成纤维细胞(FB)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分为1%壳聚糖组(W/V)、2%壳聚糖组(W/V)、4%壳聚糖组(W/V)、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剂)组(阳性对照组)、自然愈合组(模型组),制备成大鼠Ⅲ度烧伤模型,记录创... 目的研究壳聚糖对烧伤创面成纤维细胞(FB)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分为1%壳聚糖组(W/V)、2%壳聚糖组(W/V)、4%壳聚糖组(W/V)、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剂)组(阳性对照组)、自然愈合组(模型组),制备成大鼠Ⅲ度烧伤模型,记录创面愈合时间,计算创面愈合率,用生化法测定各时相点羟脯氨酸(HOP),流式细胞术检测真皮组织中FB细胞周期,TUNEL法检测FB凋亡。结果4%壳聚糖组(W/V)各个时间点创面愈合率都明显高于自然愈合组(P<0.01);2%壳聚糖组、4%壳聚糖组创面愈合时间较自然愈合组缩短(P<0.05);2%壳聚糖组、4%壳聚糖组烧伤后7 d HOP就达最高值,且其值比自然愈合组最高值大;4%壳聚糖组进入S期的成纤维细胞数明显高于自然愈合组(P<0.05,P<0.01),创面凋亡细胞数量低于自然愈合组(P<0.05,P<0.01)。结论壳聚糖能增加烧伤创面修复细胞FB的增殖,凋亡减少,胶原合成增多,可能是壳聚糖促进大鼠Ⅲ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烧伤 创面愈合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黄皮根总黄酮抗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靖 朱毅 +3 位作者 陈国彪 陈恩斌 黄凌 赵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水黄皮根总黄酮(PRF)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产生的溃疡性结肠炎(UC)的干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由饮用4%DSS水溶液制备UC小鼠模型,以柳氮磺胺吡啶(SASP)作对照,观察各组小鼠的临床症状...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水黄皮根总黄酮(PRF)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产生的溃疡性结肠炎(UC)的干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由饮用4%DSS水溶液制备UC小鼠模型,以柳氮磺胺吡啶(SASP)作对照,观察各组小鼠的临床症状及结肠黏膜损伤情况,同时检测结肠组织中T-AOC、MDA、NO及NOS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PRF高、中剂量组可不同程度的改善UC小鼠的临床症状,减轻结肠黏膜损伤,降低结肠组织中MDA、NO、NOS的含量或活性和升高T-AOC水平(P<0.05,P<0.01),且PRF高剂量组作用与SASP相似(P>0.05)。结论:PRF对DSS诱导的UC小鼠作用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自由基生成、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增强抗氧化能力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黄皮根总黄酮 DSS 溃疡性结肠炎 T—AOC MDA NO N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切除术后肝脏再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2
作者 赵晓彪 明玉玲 陈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0-74,共5页
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各种肝脏良恶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扩大性肝切除术后易出现肝衰竭,其治疗仍是世界性难题。虽然肝移植是有效治疗途径,但供体严重不足限制了肝移植的广泛开展。现有的生物人工肝技术仍不能完全替代肝脏功能,肝细胞移植... 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各种肝脏良恶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扩大性肝切除术后易出现肝衰竭,其治疗仍是世界性难题。虽然肝移植是有效治疗途径,但供体严重不足限制了肝移植的广泛开展。现有的生物人工肝技术仍不能完全替代肝脏功能,肝细胞移植体内后增殖有限,也限制了其治疗效果。肝脏与其他器官不同,具有巨大的潜在再生能力。肝切除术后,剩余肝脏内实质细胞、非实质细胞及体内各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还有各类肝干细胞等能够迅速做出回应,并很快使肝脏体积恢复至原来大小,肝功能恢复正常。肝脏再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启动阶段、增殖阶段、终止阶段。肝脏再生的各个阶段机制复杂,影响因素多,至今仍未完全明了。探索肝细胞再生机制可为临床促进肝再生、防治肝衰竭奠定理论基础。肝切除术后肝脏再生已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肝切除术后肝脏再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肝再生 肝细胞 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黄皮根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映淑 朱毅 +1 位作者 董志 陈国彪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2-724,共3页
目的确定水黄皮根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设计试验优选水黄皮根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水黄皮素为对照,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量。结果水黄皮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每1 g药材粗粉加... 目的确定水黄皮根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设计试验优选水黄皮根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水黄皮素为对照,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量。结果水黄皮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每1 g药材粗粉加入20倍量60%乙醇,于80℃回流提取3次,每次1.0 h。结论本实验设计合理、可行,实验结果重复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黄皮 总黄酮 提取工艺 单因素试验 正交设计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黄皮根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大鼠乙醇型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英文)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可云 朱毅 +3 位作者 董志 李靖 黄凌 陈国彪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76-481,共6页
目的研究水黄皮根乙酸乙酯萃取物(PREA)对乙醇致胃黏膜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乙醇致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通过观察胃组织病理学改变、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检测胃黏膜组织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评价... 目的研究水黄皮根乙酸乙酯萃取物(PREA)对乙醇致胃黏膜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乙醇致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通过观察胃组织病理学改变、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检测胃黏膜组织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评价PREA对乙醇型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幽门结扎模型,观察PREA对大鼠胃液分泌和胃黏液分泌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PREA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乙醇所致胃黏膜损伤指数,明显改善胃黏膜损伤的病理变化,抑制乙醇引起的胃黏膜MDA含量升高及NO水平和SOD活性降低,并显著减少胃酸分泌、抑制游离胃酸酸度和总酸度,对胃蛋白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另外,可显著抑制幽门结扎模型大鼠胃腔游离黏液以及胃壁结合黏液的分泌。结论PREA对乙醇型胃黏膜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提示PREA可能成为预防或治疗乙醇所致胃损伤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黄皮根 乙酸乙酯 乙醇 胃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藻素通过线粒体通路和氧化应激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国平 常秀亭 +3 位作者 罗小菊 赵映淑 王为服 康新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3-959,共7页
目的旨在探讨褐藻素(Fx)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相应的试剂盒检测PC-3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荧光探针染色检测PC-3细胞中的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形态和线粒体超氧化物。同时采用相应的试剂盒检测PC-3细胞... 目的旨在探讨褐藻素(Fx)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相应的试剂盒检测PC-3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荧光探针染色检测PC-3细胞中的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形态和线粒体超氧化物。同时采用相应的试剂盒检测PC-3细胞中三磷酸腺苷、过氧化氢、丙二醛和超氧化物的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C-3细胞中Bcl-2、Bax和细胞色素c蛋白的表达。采用相应的试剂盒检测PC-3细胞中caspase-9和caspase-3/7活性。结果 Fx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抑制PC-3细胞活力,呈剂量依赖性地诱导PC-3细胞凋亡(P<0.05)。经Fx处理后,PC-3细胞中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降低,线粒体碎片化,线粒体超氧化物水平升高(P<0.05),且Fx的作用效果成剂量依赖性。Fx剂量依赖性地降低PC-3细胞中的三磷酸腺苷水平和总抗氧化能力,剂量依赖性地增加过氧化氢、丙二醛和超氧化物的含量(P<0.05)。经Fx处理后,PC-3细胞中Bax和细胞质中细胞色素c的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C-3细胞中Bcl-2和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的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结论 Fx通过引发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氧化应激和激活线粒体介导的凋亡信号通路诱导PC-3细胞凋亡,提示Fx有望成为治疗前列腺癌的潜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素 前列腺癌 细胞凋亡 线粒体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呋辛钠有色杂质的HPTLC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兆坤 胡昌勤 沈永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12-313,共2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适合的HPTLC展开系统以直观分析头孢呋辛钠的有色杂质。方法:运用经典展开剂理论,参照PRISMA优化模型。结果:以氯仿-甲醇-水-甲酸(80∶20∶10∶1)3℃放置过夜后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对降解时间内的杂质均能检出。结论:...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适合的HPTLC展开系统以直观分析头孢呋辛钠的有色杂质。方法:运用经典展开剂理论,参照PRISMA优化模型。结果:以氯仿-甲醇-水-甲酸(80∶20∶10∶1)3℃放置过夜后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对降解时间内的杂质均能检出。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斑点分离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呋辛/分析 头孢菌素类 色谱法 薄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的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红谦 董伍爱 +1 位作者 袁干军 周毓惠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4期427-428,共2页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稳定性。方法经影响因素实验、加速实验、长期实验,考察注射用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外观、pH值、水分、含量、降解产物等变化。结果注射用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稳定性较好,暂定有效期为2 a。结论该方法...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稳定性。方法经影响因素实验、加速实验、长期实验,考察注射用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外观、pH值、水分、含量、降解产物等变化。结果注射用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稳定性较好,暂定有效期为2 a。结论该方法结果可靠,可用于注射用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的有效期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他影他唑巴坦钠 稳定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麻黄属的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历波 李栎 +2 位作者 秦明艳 林维健 欧武英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7-403,共7页
为验证DNA条形码序列在物种鉴定方面及物种的系统发育方面的广适性,本研究以黎药植物木麻黄为研究对象,收集木麻黄及其近缘种和混伪品22份样本,采用4对引物(ITS,ITS2,trnH-psbA,rbcL)分别进行PCR扩增,产物进行双向测序。利用CodonCode A... 为验证DNA条形码序列在物种鉴定方面及物种的系统发育方面的广适性,本研究以黎药植物木麻黄为研究对象,收集木麻黄及其近缘种和混伪品22份样本,采用4对引物(ITS,ITS2,trnH-psbA,rbcL)分别进行PCR扩增,产物进行双向测序。利用CodonCode Aligner软件进行序列的拼接,采用MEGA5.1进行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利用ITS/ITS2可以区分木麻黄与其近缘种以及混伪品,样品的psbA-trnH,rbcL和ITS/ITS2 4个序列中,ITS/ITS2序列具有明显的DNA gap。基于ITS/ITS2序列构建的NJ树结果表明,木麻黄属所有样品聚为一类,呈现明显的单系性,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是藤黄科。因此,ITS/ITS2序列可以准确鉴定黎药的基原植物。并能从分子水平揭示木麻黄的系统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ITS ITS2 物种鉴定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香黄檀的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唐历波 李栎 +4 位作者 林维键 黄瑶 秦明艳 冯敏 蓝翠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47-1152,共6页
DNA条形码技术是利用基因组中一段短的标准序列进行物种鉴定及探索其亲缘进化关系的方法。本研究对采自海南不同地区降香黄檀5个居群24份样品的psbA-trnH、rbcL、核ITS及ITS2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比较各序列扩增和测序效率。采用BLAST... DNA条形码技术是利用基因组中一段短的标准序列进行物种鉴定及探索其亲缘进化关系的方法。本研究对采自海南不同地区降香黄檀5个居群24份样品的psbA-trnH、rbcL、核ITS及ITS2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比较各序列扩增和测序效率。采用BLAST1和邻接(NJ)法构建系统聚类树方法评价不同序列的鉴定能力。结果表明ITS2在所研究的材料中具有最高的扩增和测序效率,而ITS扩增效率较低。ITS2完整序列在区分黄檀属不同种间差异具有较大优势。因此可利用ITS2从分子水平区分降香黄檀与其他混伪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黄檀 DNA条形码 ITS2 种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溴己新阿莫西林胶囊的一般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小青 郑霞 刘维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205-208,共4页
目的 :探讨盐酸溴己新阿莫西林胶囊对动物神经、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影响及毒性。方法 :小鼠一次性口服 (ig)药物后 ,测定其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和耐受性 ;腹腔注射 (ip)测其LD50;记录给猫灌药后不同时间的心电图和呼吸变化 ;大鼠按不同剂量... 目的 :探讨盐酸溴己新阿莫西林胶囊对动物神经、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影响及毒性。方法 :小鼠一次性口服 (ig)药物后 ,测定其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和耐受性 ;腹腔注射 (ip)测其LD50;记录给猫灌药后不同时间的心电图和呼吸变化 ;大鼠按不同剂量ig2个月作长期毒性研究。结果 :本品对小鼠的自主活动无影响 ,与安钠咖和戊巴比妥钠均无协同作用和抑制作用 ;对猫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均无影响 ;小鼠ig的最大耐受量大于24g/kg;ip的LD50 为3842.82mg/kg;给大鼠ig2个月 ,对动物的各项检查指标均无影响。结论 :本品对动物的神经、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均无影响 ,长期服用本品无明显毒副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溴己新 阿莫西林 药理学 毒理学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