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创伤性应激障碍发生与rs806377位点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朱福连 叶富跃 +1 位作者 梁培日 张创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60-106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风险模型构建及其与内源性大麻素受体(cannabinoidreceptor1,CNR1)基因rs806377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海南省老年病医院神经内科和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风险模型构建及其与内源性大麻素受体(cannabinoidreceptor1,CNR1)基因rs806377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海南省老年病医院神经内科和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15例,根据PTSD量表分为PTSD组43例(>50分)和非PTSD组172例(0~50分)。应用基因测序法检测2组CNR1基因rs806377位点多态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高血压脑出血与PTSD的易感性。选取同期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3例作为验证组,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2组年龄、家庭年收入、出血量、心理弹性评分、社会支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TSD组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非PTSD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020,95%CI:1.115~3.658)、家庭年收入(OR=1.799,95%CI:1.232~2.626)、出血量(OR=1.507,95%CI:1.243~1.826)、心理弹性评分(OR=2.059,95%CI:1.068~3.969)、社会支持评分(OR=1.664,95%CI:1.122~2.467)、rs806377TT基因型(OR=1.861,95%CI:1.485~2.331)和rs806377T等位基因(OR=3.777,95%CI:2.049~6.962)是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PTSD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验证组敏感性为69.57%,特异性为71.25%,曲线下面积为0.762(95%CI:0.708~0.813),模型存在一定准确性。结论CNR1基因rs806377位点多态性是PTSD易感性的影响因素,且rs806377TT基因型和rs806377T等位基因可预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发生PT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应激障碍 创伤性 受体 大麻酚 大麻素受体基因 rs806377位点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对社区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33
2
作者 王慧 吴惠 王素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6-281,共6页
目的:观察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对社区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2例,实施医生签约式服务;对照组64例,按常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于干预前进行基线调查,于干预后3... 目的:观察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对社区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2例,实施医生签约式服务;对照组64例,按常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于干预前进行基线调查,于干预后3个月及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Index,BI)、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BurdenScale,SPB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自我感受负担、功能恢复及心理状态等干预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6个月SPBS总分[(24.43±4.04)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干预前[(39.12±4.46)分]及对照组[(31.48±4.21)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9.82,t=9.1326,P<0.05);观察组干预后6个月SAS得分[(26.57±6.81)分]、SDS得分[(28.74±6.87)分]、mRS得分[(1.93±0.45)分]均低于干预前[(53.14±7.26)分、(52.25±9.53)分、(3.81±0.65)分]及对照组[(34.33±7.75)分、(35.55±8.38)分、(2.44±0.53)分]得分,BI评分[(68.99±8.43)分]高于干预前[(36.26±8.83)分]及对照组[(60.38±7.72)分]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对社区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干预效果良好,减轻了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改善了心理状态,且提高了日常生活能力,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 签约式服务 脑卒中 心理状态 自我感受负担 康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及核转录因子表达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水肿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慧芬 贝筝 +2 位作者 叶苗苗 郑芳昆 邢增娈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63-106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和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 mRNA表达预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水肿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ACI患者240例,根据头颅CT检查分为脑水肿组58例和对照组182例。ELISA法测血清ANGPTL2水平,RT-PCR法测...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和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 mRNA表达预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水肿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ACI患者240例,根据头颅CT检查分为脑水肿组58例和对照组182例。ELISA法测血清ANGPTL2水平,RT-PCR法测NF-κB mRNA表达。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水肿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两者预测脑水肿的价值。结果脑水肿组血清ANGPTL2和NF-κB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NGPTL2和NF-κB mRNA表达是脑水肿影响因素(P<0.05)。血清ANGPTL2和NF-κB mRNA表达预测脑水肿的ROC曲线下面积0.887、0.823,均有预测价值。结论血清ANGPTL2及单核细胞NF-κB mRNA表达是ACI患者脑水肿影响因素,可早期预测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2 NF-ΚB 脑梗死 单核细胞 RNA 信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酮通络胶囊联合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4
作者 马婷婷 张正学 +2 位作者 胡鸿炜 林慧怡 张应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75-2277,共3页
目的探讨葛酮通络胶囊联合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葛酮通络胶囊,疗程2个月。检测临床疗效、CSS评分、HAMD评分、IL⁃2、IL⁃... 目的探讨葛酮通络胶囊联合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葛酮通络胶囊,疗程2个月。检测临床疗效、CSS评分、HAMD评分、IL⁃2、IL⁃1β、TNF⁃α、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SS评分、HAMD评分、IL⁃2、IL⁃1β、TNF⁃α降低(P<0.05),前、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葛酮通络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认知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增加脑部血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酮通络胶囊 帕罗西汀 脑卒中后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属对脑卒中患者设立预先指示的态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小昙 曾德菲 +1 位作者 郑海华 史宝欣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2期18-22,共5页
通过方便取样法,抽取海口市某三级老年病专科医院脑卒中患者家属249名,使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家属对脑卒中患者设立预先指示(advance directives,AD)的态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生命终末期治疗的选择上,家属为自己选择的治疗与为... 通过方便取样法,抽取海口市某三级老年病专科医院脑卒中患者家属249名,使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家属对脑卒中患者设立预先指示(advance directives,AD)的态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生命终末期治疗的选择上,家属为自己选择的治疗与为患者选择的治疗一致性较差(Kappa=0.249,P<0.01)。家属的代理决策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是否有过住院经历、家属代理决策的结果、家属对AD的态度是影响家属对患者设立AD态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家属 预先指示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宫牛黄丸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9
6
作者 郑芳昆 龙登毅 +1 位作者 贝筝 于航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康复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疗程14 d。检测临...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康复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疗程14 d。检测临床疗效、Fugl⁃Meyer评分、NIHSS评分、血流量指标(Vm、PI)、血管内皮细胞因子(NO、ET⁃1、AngⅡ)、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ugl⁃Meyer评分、Vm、NO升高(P<0.05),NIHSS评分、PI、ET⁃1、AngⅡ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安宫牛黄丸联合常规治疗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脑血流灌注量,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宫牛黄丸 常规治疗 急性脑梗死 恢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