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海洋防污涂料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杨建新 董苗 +4 位作者 王雪梅 高挺军 陈俊华 卢凌彬 于文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23-1731,共9页
海洋生物污损给人类海洋生产和运输活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涂覆防污涂料是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办法。近年来大量使用的有机锡和氧化亚铜涂料,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危害。因此,研究高效、低毒、绿色的海洋防污涂料成为目前发展的主要... 海洋生物污损给人类海洋生产和运输活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涂覆防污涂料是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办法。近年来大量使用的有机锡和氧化亚铜涂料,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危害。因此,研究高效、低毒、绿色的海洋防污涂料成为目前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当前绿色环保型防污涂料的发展状况及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含氟、含硅低表面能防污涂料、天然产物防污涂料和新型无锡自抛光防污涂料的发展状况,并分析了今后绿色海洋防污涂料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污损 防污涂料 环境友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海南特色茶抗氧化活性及总多酚、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元杰 徐静 +2 位作者 刘常涛 黄锦华 岑举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4-1251,共8页
为了深入探索海南地方特色茶的抗氧化活性及总多酚、总黄酮含量的差异,本研究对7种海南特色茶(辣木茶、苦丁茶、五指山绿茶、白沙绿茶、五指山红茶、兰贵人和鹧鸪茶)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及总多酚、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 为了深入探索海南地方特色茶的抗氧化活性及总多酚、总黄酮含量的差异,本研究对7种海南特色茶(辣木茶、苦丁茶、五指山绿茶、白沙绿茶、五指山红茶、兰贵人和鹧鸪茶)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及总多酚、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叶的抗氧化活性存在差异,茶叶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与样品浓度均表现出量效关系,同时热稳定性较好。7种茶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在9.80%~22.84%和0.90%~4.67%之间,五指山绿茶的总多酚含量最高,是辣木茶的2.33倍;苦丁茶、五指山红茶、兰贵人、鹧鸪茶的总多酚含量差异不显著。五指山绿茶的总黄酮含量最高,是辣木茶的5.18倍;五指山红茶、兰贵人、鹧鸪茶总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五指山绿茶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均为7种茶叶中最高。7种茶叶提取液均具有抗氧化还原能力,并且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与自由基清除能力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辣木茶的清除ABTS能力最强,五指山红茶的清除超氧自由基能力最强,白沙绿茶整体的抗氧化效果最好,其还原能力、DPPH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7种茶叶提取液在不同温度条件和沸水孵育,其抗氧化性并未发生显著变化,说明7种茶叶提取液的热稳定性较佳。研究表明供试7种茶不仅富含总多酚和总黄酮,而且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为海南特色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特色茶 总多酚 总黄酮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纳米TiO_(2)/聚碳酸酯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3
作者 杨旭冰 张晋 +5 位作者 刘威 秦梓瑜 刘钟馨 嵇向阳 王敦 尹学琼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331,共8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为单体制备了聚丙烯酸酯(PA)乳液,将其与纳米TiO_(2)分散液混合制备了PA-T乳液,采用旋涂法以PA-T乳液对聚碳酸酯(PC)薄膜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一系列PA-纳米TiO_(2)/PC(PA-T/PC)薄膜...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为单体制备了聚丙烯酸酯(PA)乳液,将其与纳米TiO_(2)分散液混合制备了PA-T乳液,采用旋涂法以PA-T乳液对聚碳酸酯(PC)薄膜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一系列PA-纳米TiO_(2)/PC(PA-T/PC)薄膜。基于FTIR、SEM、粒径测定、TGA和人工加速紫外老化实验,考察了纳米TiO_(2)含量(以PA单体MMA、BA、AA的总质量为基准,下同)对制备的PA-T乳液、PA-T/PC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_(2)含量0.10%的PA-T乳液(PA-T_(0.10))平均粒径93.9 nm,多分散系数为0.073,由其制备的PA-T_(0.10)/PC薄膜较为光滑平整,其表面上纳米TiO_(2)颗粒分散比较均匀;PA-T_(0.10)/PC保持了优异的高透光性能(透过率89.5%),初始分解温度为389.6℃,峰值分解温度471.2℃,水接触角22.3°;PA-T_(0.10)/PC的表面硬度(2H)最高,摩擦系数(0.02)最小,断裂伸长率(174.84%)明显高于PC薄膜(124.00%),表明PA-T_(0.10)/PC中含量0.10%的纳米TiO_(2)足以形成较有效的保护,提高了复合薄膜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能;PA-T_(0.10)/PC在人工加速紫外老化实验中,前48 h的PC分子链并未明显断裂,老化程度不明显,120 h时PA-T_(0.10)/PC的黄变指数增至2.1,其比PC薄膜表现出更强的抗黄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薄膜 纳米TiO_(2) 聚丙烯酸酯 高透明性 抗紫外性 耐磨性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AT/滑石粉复合材料及其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4
作者 吴亮 王权林 +5 位作者 朱丽莎 王梓冲 章毅鹏 徐鼐 潘莉莎 庞素娟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8,共8页
为了降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制品的成本,提升PBAT的拉伸屈服强度与拉伸弹性模量,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BAT/改性滑石粉(TALC)复合材料,研究了TALC添加量对PBAT/TAL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PBAT/TAL... 为了降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制品的成本,提升PBAT的拉伸屈服强度与拉伸弹性模量,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BAT/改性滑石粉(TALC)复合材料,研究了TALC添加量对PBAT/TAL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PBAT/TALC配比。采用挤出吹膜法制备了PBAT/TALC薄膜,研究了复合薄膜的拉伸性能、微观形貌、结晶行为等性能。结果表明,PBAT/TALC复合材料表现出稳定的吹膜成型性能;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TALC加入,PBAT/TALC复合材料及其薄膜的拉伸弹性模量和拉伸屈服强度得到显著提升,且兼具较高的断裂伸长率。纯PBAT薄膜在纵向/横向两个方向上表现出较低的拉伸弹性模量(60.21/50.97MPa)和拉伸屈服强度(7.26/7.44MPa),当TALC添加量为40份时,PBAT/TALC薄膜在纵向/横向的拉伸弹性模量可增大至246.73 MPa和171.34MPa,拉伸屈服强度提高至12.87MPa和10.42 MPa,且断裂伸长率均大于150%,表现出良好的强韧平衡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在加工流动场作用下,TALC片层在PBAT/TALC复合材料及其薄膜中呈现规则排列,这种取向结构有利于材料在特定方向上拉伸性能的提升。TALC片层对PBAT结晶行为及结晶度大小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TALC的异相成核作用,提高了PBAT熔体的结晶温度;但其片层的密集分布,却阻碍了PBAT晶核的进一步生长,导致基体结晶度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滑石粉 复合材料 薄膜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制备及吸附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治明 荣荣 +2 位作者 尹学琼 陈俊华 朱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1-727,共7页
细菌纤维素(BC)是一种由微生物发酵技术制备的纤维素,分子内存在大量的羟基,具有超细网状纳米纤维结构,比表面积高,其独特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对溶液中金属离子吸附性能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加快BC的发展及其对重金属吸附的应用,首先... 细菌纤维素(BC)是一种由微生物发酵技术制备的纤维素,分子内存在大量的羟基,具有超细网状纳米纤维结构,比表面积高,其独特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对溶液中金属离子吸附性能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加快BC的发展及其对重金属吸附的应用,首先介绍了影响细菌纤维素的制备因素,例如:菌种、常用碳源及添加助剂。其次重点介绍了BC对Cu^2+、Pb^2+、Cd^2+、Cr^6+及其他金属离子(如Pd^2+、Ag^+、Au^3+、Fe^2+、Sb^3+)等的吸附性能。然后对BC吸附金属离子机理进行了综述。最后,对BC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碳源 金属离子 吸附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绳江蓠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田华 尹学琼 +3 位作者 陈娟 覃锦敏 沈琦 杨冬云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6-551,共6页
本文采用NaOH水溶液对海南绳江蓠进行超声浸提制备绳江蓠粗多糖(GCP),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得出GCP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NaOH溶液质量浓度1.5%,提取温度70℃,液料比1∶40,提取时间水浴4h,超声1h,提取率为20.01%,总糖含量为26.00... 本文采用NaOH水溶液对海南绳江蓠进行超声浸提制备绳江蓠粗多糖(GCP),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得出GCP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NaOH溶液质量浓度1.5%,提取温度70℃,液料比1∶40,提取时间水浴4h,超声1h,提取率为20.01%,总糖含量为26.00%。对绳江蓠粗多糖进行乙醇沉降分级纯化,得到3种多糖组分GCP20、GCP40、GCP50,凝胶渗透色谱结果表明三种组分数均分子量分别为117kDa、116kDa和113kDa。电子自旋共振法测试GCP20、GCP40、GCP50对·OH的清除活性,三种组分均有很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20mg·mL-1GCP20的羟基清除率达81.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734nm波长下测试GCP20、GCP40、GCP50对ABTS+·的清除活性,浓度为20mg·mL-1时,三种组分对ABTS+·清除率均接近100%,表明这三种组分均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绳江蓠 多糖提取 分级纯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chmann反应合成4-甲基香豆素及光谱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建新 刘红艳 尹学琼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1期5-7,共3页
以取代苯酚和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对甲基苯磺酸为催化剂,采用Pechmann反应合成了5个4-甲基香豆素衍生物,采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测定了它们的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等性能。
关键词 4-甲基香豆素 Pechmann反应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渣生物降解制备可溶性糖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芳 劳邦盛 +3 位作者 吉立 尹学琼 林叶挺 林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93-94,109,共3页
以生物降解剂对甘蔗渣进行降解处理,制备低分子量可溶性糖,考察降解条件对水溶性、酸溶性和碱溶性低聚糖含量的影响,并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总糖含量。结果表明,N源用量、水分含量、菌液用量及发酵时间均对低聚糖产量存在影响,在发酵后... 以生物降解剂对甘蔗渣进行降解处理,制备低分子量可溶性糖,考察降解条件对水溶性、酸溶性和碱溶性低聚糖含量的影响,并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总糖含量。结果表明,N源用量、水分含量、菌液用量及发酵时间均对低聚糖产量存在影响,在发酵后的甘蔗渣中,碱溶性低聚糖含量最多,可达2.96%;水溶性低聚糖含量最高,为1.21%;酸溶性低聚糖的含量相对偏少,最高可达0.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 生物降解 低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放线菌生物多样性及其抗菌活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徐静 邹仁健 +1 位作者 陈红军 温珍昌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3-152,共10页
【目的】综述红树林来源放线菌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代谢的抗菌活性产物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为红树林放线菌资源以及抗生素类先导物的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在阐述红树林来源放线菌的生物多样性及其抗菌活性代谢产物的基础上,综述... 【目的】综述红树林来源放线菌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代谢的抗菌活性产物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为红树林放线菌资源以及抗生素类先导物的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在阐述红树林来源放线菌的生物多样性及其抗菌活性代谢产物的基础上,综述红树林放线菌的来源、鉴定方法、分布科属、优势菌属,并概括了红树林放线菌来源抗菌活性成分的结构类型、抗菌活性谱、最小抑菌浓度和产业应用前景。【结果】红树林地处热带和亚热带陆地与海洋之间的过渡地区,微生物资源极其丰富,2014年以来分离出上千株放线菌绝大多数来自于土壤,分布于35科96属,其中链霉菌和小单孢菌属为优势菌属,描述化合物73个,结构类型涉及生物碱、大环内脂类、萜类、酚类、黄酮类、肽类,其中34个是自2014年以来发现的并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策略提出了建议。【结论】红树林放线菌在医药、农业及食品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获得新型抗生素类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放线菌 生物多样性 抗菌活性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红树林内生真菌Endomelanconiopsis endophytica次级代谢产物及其体外生物活性
10
作者 吴杰 陈丹丹 +2 位作者 邓小林 徐志勇 徐静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33,共7页
【目的】研究源自海南红树林植物角果木(Ceriops tagal)内生真菌Endomelanconiopsis endophytica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体外生物活性。【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ODS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分... 【目的】研究源自海南红树林植物角果木(Ceriops tagal)内生真菌Endomelanconiopsis endophytica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体外生物活性。【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ODS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方法,对该菌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浸膏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综合利用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等波谱学技术以及与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化合物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和免疫抑制活性评价。【结果】从内生真菌Endomelanconiopsis endophytica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4E,8E)-2-N-(2-hydroxypalmitoyl)-1-O-(β-D-glucopyranosyl)-9-methyl-4,8-sphingadienine(Ⅰ)、2-(1-hydroxyethyl)quinazolin-4(3H)-one(Ⅱ)、uridine(Ⅲ)、citreoisocoumarinol(Ⅳ)、5-hydroxymellein(Ⅴ)、roccellatol(Ⅵ)、dibutylphthalate(Ⅶ)、p-hydroxybenzoic acid(Ⅷ)、daucosterol(Ⅸ);化合物Ⅱ、Ⅵ、Ⅷ、Ⅸ对人肿瘤细胞A549和HepG2具有一定的体外抗增殖活性,其中化合物Ⅸ对人肝癌细胞HepG2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IC_(50)值为(0.87±0.41)μmol/L;化合物Ⅰ~Ⅸ均无免疫抑制活性。【结论】化合物Ⅰ、Ⅸ为首次从Endomelanconiopsis属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Ⅸ具有显著的体外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内生真菌 Endomelanconiopsis endophytica 次级代谢产物 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干燥法制备柠檬醛微胶囊及微胶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邱碧宁 周游 +3 位作者 尹学琼 陈俊华 尹雅芝 朱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90-195,共6页
以甲基纤维素(MC)、羧甲基壳聚糖(CMCTS)和海藻酸钠(Alg)为复合壁材,通过层层自组装法,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柠檬醛微胶囊,研究了壁材组成对微胶囊的柠檬醛含量、形态、吸水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以柠檬醛含量为指标确定柠檬醛微胶囊的最佳... 以甲基纤维素(MC)、羧甲基壳聚糖(CMCTS)和海藻酸钠(Alg)为复合壁材,通过层层自组装法,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柠檬醛微胶囊,研究了壁材组成对微胶囊的柠檬醛含量、形态、吸水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以柠檬醛含量为指标确定柠檬醛微胶囊的最佳壁材组成及工艺条件为:甲基纤维素(内层)0.8g/50mLH_2O、羧甲基壳聚糖1.0g/30mLH_2O、海藻酸钠6.0g/180mLH_2O、甲基纤维素(外层)0.8g/50mLH_2O,柠檬醛含量为4.54%。添加双亲性MC作为内层壁材使柠檬醛含量提高了3.12%。以MC作为外层壁材使柠檬醛含量提高了0.23%,90d内微胶囊的吸水量降低了0.42%,提高了微胶囊在贮存过程中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醛 微胶囊 喷雾干燥法 甲基纤维素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结构对其性能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袁靖喆 杜治光 +4 位作者 潘莉莎 张德拉 徐鼐 庞素娟 林强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5-110,共6页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在分子尺度的结构变化即可导致其分散性、保水性、增强作用、与水泥适应性等性能的变化,然而如何实现其结构控制制备仍面临巨大的挑战。从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分子结构包括主链、侧链及形态对性能影响的角度出发,综...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在分子尺度的结构变化即可导致其分散性、保水性、增强作用、与水泥适应性等性能的变化,然而如何实现其结构控制制备仍面临巨大的挑战。从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分子结构包括主链、侧链及形态对性能影响的角度出发,综述了近10余年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结构控制合成上的基本思路和实现途径,以期为后期新型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制备与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 减水剂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1-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玥 杨嫒 +3 位作者 刘冬东 王爱明 林强 杨建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45-1150,共6页
以吲哚和脂肪醇为原料设计合成了6种吲哚-1-甲酸酯类化合物,采用IR,1HNMR,EA及HRMS分析确定了产物结构。测试了该化合物对球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舟型藻三种海洋藻类的生长抑制作用,目标化合物对舟型藻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强,球等鞭金藻... 以吲哚和脂肪醇为原料设计合成了6种吲哚-1-甲酸酯类化合物,采用IR,1HNMR,EA及HRMS分析确定了产物结构。测试了该化合物对球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舟型藻三种海洋藻类的生长抑制作用,目标化合物对舟型藻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强,球等鞭金藻较弱;研究了其对藤壶幼虫的抑制性能,化合物侧链上连接的碳链越长,抑制活性越强;浅海挂板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能有效地抑制海洋生物的附着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 甲酸酯 藻类 藤壶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Heck反应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寅 毛玉荣 +1 位作者 林强 杨建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2-135,共4页
以高比表面积椰壳活性炭为载体,柠檬酸钠为还原剂,在100℃条件下对H2PdCl。溶液进行还原负载,制备了直径在3~10rim的Pd/C催化剂。控制柠檬酸钠与HzPdCl。的量,制备了6个不同粒径Pd粒子负载的Pd/C催化剂,制备条件温和。该催化剂... 以高比表面积椰壳活性炭为载体,柠檬酸钠为还原剂,在100℃条件下对H2PdCl。溶液进行还原负载,制备了直径在3~10rim的Pd/C催化剂。控制柠檬酸钠与HzPdCl。的量,制备了6个不同粒径Pd粒子负载的Pd/C催化剂,制备条件温和。该催化剂能够高效催化Heck反应的进行,反应无需无水无氧条件,无需配体的参与,重复利用次数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Pd C催化剂 制备 HECK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化椰壳炭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酯化反应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骞骞 董培桢 +2 位作者 王璇 陈俊华 杨建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1-184,189,共5页
以海南椰壳纤维为原料,采用浸渍法活化、管式炉炭化等过程制备椰壳活性炭,然后以浓硫酸为磺化剂,磺化制备了具有多孔特征的椰壳炭固体酸。并对制得的椰壳炭固体酸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对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测试... 以海南椰壳纤维为原料,采用浸渍法活化、管式炉炭化等过程制备椰壳活性炭,然后以浓硫酸为磺化剂,磺化制备了具有多孔特征的椰壳炭固体酸。并对制得的椰壳炭固体酸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对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测试,考察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物料比、灼烧温度、炭化时间、磺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椰壳纤维原料与活化剂氢氧化钾的质量配合比为1∶1,炭化温度为450℃,炭化时间为2h,椰壳活性炭与磺化剂投量配合比为1g∶20mL,磺化时间为2h条件下,制得的磺化椰壳固体酸的催化性能最好,并在催化乙酸与正丁醇的酯化反应中2h转化率达到9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壳纤维 活性炭 固体酸催化剂 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聚氨酯疏水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孔繁荣 陈玉环 +3 位作者 潘莉莎 徐鼐 庞素娟 林强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65,共5页
采用相分离法以聚乳酸(PLA)、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为原料制备疏水聚氨酯薄膜。通过调节原料配比,改变溶液处理温度、处理时间等条件,研究薄膜疏水性的制备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PLA与TPU的质量比在1∶3至1∶4之间时,聚合物... 采用相分离法以聚乳酸(PLA)、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为原料制备疏水聚氨酯薄膜。通过调节原料配比,改变溶液处理温度、处理时间等条件,研究薄膜疏水性的制备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PLA与TPU的质量比在1∶3至1∶4之间时,聚合物的充分溶解时间为45min;丙酮的处理时间为80min,处理温度为45℃时得到的薄膜疏水性较优,接触角可以达到142.5°,薄膜降解性能良好;在磷酸缓冲液中第9d的降解率可达9.14%,且薄膜具有多孔鸟巢状微观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薄膜 降解 相分离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苯并异噻唑啉-3-酮-2-甲酸苯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防污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婕 王旭裕 +4 位作者 陈华勇 王向辉 林强 王爱民 杨建新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19,共5页
通过取代苯酚与苯并异噻唑啉酮(BIT)反应,合成了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1,2-苯并异噻唑啉-3-酮-2-甲酸苯酯类化合物作为一类新型防污剂,研究了合成化合物对藤壶二期无节幼虫的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藤壶幼虫均有良好的毒杀... 通过取代苯酚与苯并异噻唑啉酮(BIT)反应,合成了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1,2-苯并异噻唑啉-3-酮-2-甲酸苯酯类化合物作为一类新型防污剂,研究了合成化合物对藤壶二期无节幼虫的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藤壶幼虫均有良好的毒杀作用;活性最优者,24 h半数致死浓度仅为0.47 mg/L。浅海挂板90 d防污效果良好,未见明显污损生物附着。引入具有杀菌活性的酚类基团后,1,2-苯并异噻唑啉-3-酮-2-甲酸苯酯类化合物比BIT具有更优良的防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异噻唑啉酮 藤壶 毒性 浅海挂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改性HY分子筛的制备及催化芳烃苄基化反应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征 陆美环 +1 位作者 陈俊华 杨建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630-2634,2640,共6页
研究了K改性的HY分子筛的制备及催化芳烃与苯甲醇的苄基化反应的性能。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K负载量的HY分子筛KHY_(1.0),KHY_(2.0),KHY_(3.0),KHY_(4.0)和KHY_(5.0),并将其应用于催化芳烃和苯甲醇苄基化合成二苯甲烷。制... 研究了K改性的HY分子筛的制备及催化芳烃与苯甲醇的苄基化反应的性能。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K负载量的HY分子筛KHY_(1.0),KHY_(2.0),KHY_(3.0),KHY_(4.0)和KHY_(5.0),并将其应用于催化芳烃和苯甲醇苄基化合成二苯甲烷。制备的分子筛通过XRD、SEM、EDS、Py-IR和N_(2)吸附/脱附分析方法进行表征。将芳烃和苯甲醇在373 K下用KHYX催化反应4 h,用气相色谱监测反应进程。结果表明,K离子作为活性组分均匀地分布在分子筛表面,并且K离子的加入并不会破坏HY分子筛的结构。KHY_(2.0)是催化芳烃苄基化反应的最优催化剂,且该类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在重复使用5次后,催化效果几乎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分子筛 改性 芳烃 苄基化 二苯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改性HY分子筛的制备及催化芳烃和苯甲醇的苄基化反应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陆美环 刘征 +1 位作者 陈俊华 杨建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8-132,共5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uO改性的HY分子筛催化剂,通过XRD、N2吸附-脱附、NH3-TPD、Py-IR等手段对改性HY分子筛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金属活性组分的引入能够有效地调变分子筛的酸性。在温度为100℃、反应时间4 h条件下,考察了...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uO改性的HY分子筛催化剂,通过XRD、N2吸附-脱附、NH3-TPD、Py-IR等手段对改性HY分子筛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金属活性组分的引入能够有效地调变分子筛的酸性。在温度为100℃、反应时间4 h条件下,考察了不同CuO负载量的CuO/HY对芳烃和苯甲醇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最优负载量催化剂为2%CuO/HY,在甲苯和苯甲醇的Friedel-Crafts苄基化反应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15 min的条件下,苯甲醇的转化率和二苯甲烷(DPM)选择性均达到100%,其性能远远优于HY分子筛本身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分子筛 改性 芳烃 苄基化 二苯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异噻唑啉酮甲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海洋防污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婕 王旭裕 +3 位作者 王向辉 林强 王爱民 杨建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03-205,217,共4页
以取代苯胺为原料合成了9个苯并异噻唑啉酮类衍生物,并研究了合成化合物对藤壶二期无节幼虫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藤壶幼虫均有良好的毒杀作用,活性最优者,其半数致死浓度仅为0.8mg/L。选择其中对藤壶幼虫毒杀作用较突... 以取代苯胺为原料合成了9个苯并异噻唑啉酮类衍生物,并研究了合成化合物对藤壶二期无节幼虫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藤壶幼虫均有良好的毒杀作用,活性最优者,其半数致死浓度仅为0.8mg/L。选择其中对藤壶幼虫毒杀作用较突出的5个化合物进行浅海挂板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添加量为0.1%时,其90d防污效果基本可以达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异噻唑啉酮 藤壶 浅海挂板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