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及与骨桥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冯岚 景香香 +3 位作者 郑志昂 陶阳 袁汝亮 方丽妮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543-547,共5页
目的:分析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技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及其与骨桥蛋白表达量(OPNmRNA)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医院普外科收治的5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3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将... 目的:分析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技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及其与骨桥蛋白表达量(OPNmRNA)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医院普外科收治的5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3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将其纳入对照组。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对两组患者初歩检查后切换至ARFI下声触诊组织成像(VTI)模式与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模式,分别测量VTI面积与二维面积比值及VTQ模式下剪切波速度(SWV)值;检测两组患者甲状腺组织中OPN表达量。分析两组病灶边界、形态、内部回声、钙化及血流等指标差异性,分析VTI面积与二维面积比值及SWV值与甲状腺组织中OPNmRNA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形态多表现为边界不规则形呈毛刺样改变,结节内部低回声,纵横比>1;对照组良性结节形态多表现为边界清楚,内部呈现中高回声,大部病灶无钙化发生。观察组VTI下面积比值及VTQ下SWV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13、43.334;P<0.05);观察组OPN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8.894,P<0.05)。观察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OPNmRNA表达量与VTI下面积比值和VTQ下SWV值呈显著正相关(r=0.235、0.264;P<0.05)。结论:采用ARFI技术联合OPNmRNA表达量检测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及预后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 甲状腺癌 骨桥蛋白 超声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下甲状腺癌的临床评估以及OPN、OPNmRNA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冯岚 景香香 +4 位作者 陶阳 邢秀红 袁汝亮 方丽妮 郑福雄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971-974,978,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的临床评估及骨桥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海南省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TC)患者60例共71个病灶,所有病例均采用TI-RADS分级标准分级,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确定诊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的临床评估及骨桥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海南省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TC)患者60例共71个病灶,所有病例均采用TI-RADS分级标准分级,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确定诊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OPN水平表达,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测定OPN mRNA含量,并对声脉冲辐射力成像与OPN表达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0例TC患者中原发性甲状腺癌56例(93.33%),继发性甲状腺癌4例(6.67%);其中存在砂粒样结节钙化型37例,占61.67%;采用TI-RADS分级,3级5例(8.33%),4级37例(61.67%),5级18例(30.00%);根据病理学特征分型:甲状腺乳头性癌32例(53.33%),弥漫硬化性癌19例(31.67%),滤泡性癌9例(15.00%)。影像表现中37例钙化型甲状腺癌OPNmRNA的含量明显高于非钙化型甲状腺癌(P<0.05),且OPN表达水平升高与砂粒样钙化分布情况成正比趋势(P<0.05)。结论:甲状腺癌钙化型微粒体的分布与OPN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趋势,提示OPN表达增强可能与砂粒体的形成、结节的硬度增加、恶性度升高相关联。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对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及预测甲状腺癌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 骨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彩色超声和心肌收缩力储备及B型钠尿肽评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长期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9
3
作者 黄泽健 谢小丹 +2 位作者 杨敏 杜丽香 陈明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38-941,共4页
目的探究心脏彩色超声检查联合心肌收缩力储备(MCR)、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在评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8例,随访3年,根据是否发生心源性死亡分为存活组... 目的探究心脏彩色超声检查联合心肌收缩力储备(MCR)、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在评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8例,随访3年,根据是否发生心源性死亡分为存活组105例和死亡组33例,收集心脏彩色超声指标[左心室内径(LVD)、左心房内径(LAD)]、MCR、BNP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心脏彩色超声联合MCR、血浆BNP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38例患者中,死亡33例(23.91%)。死亡组LVD、LAD、BN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MCR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D、LAD、BNP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95%CI:1.015~3.062,P=0.044;95%CI:1.070~3.124,P=0.027;95%CI:1.054~1.417,P=0.008),而MCR是保护因素(95%CI:0.027~0.526,P=0.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VD、LAD、MCR、BNP预测长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702(95%CI:0.593~0.812)、0.767(95%CI:0.673~0.861)、0.795(95%CI:0.706~0.884)、0.857(95%CI:0.779~0.934),四项联合预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96(95%CI:0.988~1.000),明显高于LVD、LAD、MCR、BNP单项检测(P<0.05)。结论心脏彩色超声检测LVD、LAD,联合MCR、BNP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心肌收缩 心力衰竭 ROC曲线 预后 生物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