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丁茶树土壤铅的形态分布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杜兵兵 罗盛旭 +2 位作者 贾振亚 罗浩瑜 闫慧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1-34,共4页
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6种冬青科(Ilex)苦丁茶树土壤中铅的形态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种冬青科苦丁茶树土壤中铅的形态分布均表现为:.残渣态>有机态>碳酸盐态>铁锰氧化态>可交换态,铅在此类土壤... 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6种冬青科(Ilex)苦丁茶树土壤中铅的形态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种冬青科苦丁茶树土壤中铅的形态分布均表现为:.残渣态>有机态>碳酸盐态>铁锰氧化态>可交换态,铅在此类土壤中主要以残渣态和有机态存在,两者总量占土壤中总铅量的90%以上,显示出生物利用性较大的Pb形态含量相应减少。从非根际土壤到根际土壤,6种茶树土壤铅的各种形态的相对含量发生了改变,其改变情况虽各有差异,但总体上呈现出生物有效性较大的碳酸盐态铅和生物有效性居中的铁锰氧化态铅、有机态铅有下降趋势,而难于被植物吸收的残渣态铅含量有上升趋势,表明冬青科苦丁茶树的根际环境具有一定的降低重金属铅污染的阻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sier 苦丁茶树土壤 铅形态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pH、Eh对土壤-苦丁茶树系统中铅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罗盛旭 杜兵兵 +3 位作者 高嵩 石立娜 贾振亚 王佰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0-33,70,共5页
以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J.Tseng)扦插苗(15个月生)进行盆栽实验,通过土施H2SO4、Ca(OH)2和复合肥,改变土壤pH和氧化还原电位(Eh),研究土壤pH、Eh条件对土壤-苦丁茶树系统中铅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土壤pH范围内,从酸... 以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J.Tseng)扦插苗(15个月生)进行盆栽实验,通过土施H2SO4、Ca(OH)2和复合肥,改变土壤pH和氧化还原电位(Eh),研究土壤pH、Eh条件对土壤-苦丁茶树系统中铅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土壤pH范围内,从酸性到碱性变化,铅在土壤中含量分布趋于减少,在苦丁茶树根、茎、叶中的含量分布趋于增多,呈现出酸性增大有利于降低铅对苦丁茶树的污染风险。随pH的变化,铅在土壤各层中含量改变较大的是中层,在苦丁茶树的根、茎、叶中含量变化较大的是根。随pH增大,苦丁茶树中铅含量增大,但铅主要被富集在茶树根部。改变土壤的Eh条件,对苦丁茶树及其土壤中铅的分布均有明显影响,其中以土壤的表层和茶树的根、叶影响较大。从减少铅污染的角度,存在适宜的土壤Eh值,如在Eh=260.5时茶树土壤将铅富集在表层,从而降低铅在茶树叶中的含量,对茶叶的安全性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冬青树 土壤 PH E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炉AAS法分析冬青科苦丁茶树系统中镉及其分布 被引量:6
3
作者 贾振亚 罗盛旭 +2 位作者 杜兵兵 闫慧 夏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3-116,共4页
采集海南大学苦丁茶种质资源库中6种冬青科(Ilex)苦丁茶树的根、茎、叶及对应土壤样品,通过试验研究,建立了高压密封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镉的方法。对植物样和土壤样分别采用硝酸-双氧水和硝酸-高氯酸-氢氟酸混酸体系... 采集海南大学苦丁茶种质资源库中6种冬青科(Ilex)苦丁茶树的根、茎、叶及对应土壤样品,通过试验研究,建立了高压密封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镉的方法。对植物样和土壤样分别采用硝酸-双氧水和硝酸-高氯酸-氢氟酸混酸体系进行消解。以磷酸二氢铵作为基体改进剂,并开启氘灯校正背景,在优化的工作条件下测定样品中镉。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300ng/mL,用于实验样品中镉的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RSD<5%,加标回收率介于94%~108%之间。用该方法对茶叶(GBW10016)和土壤(GBW-07407)标准参考物中镉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合,相对误差小于7%。冬青科苦丁茶树及其土壤中镉的分布具有特征性,主要表现为:土壤>>茶树,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吸收根>主根或茎,嫩叶>老叶>枯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高压密封消解 冬青科苦丁茶树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苦丁茶树系统中铅的GF-AAS测定及其分布特性 被引量:3
4
作者 杜兵兵 罗盛旭 +2 位作者 李辉 吴良 贾振亚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0-314,共5页
采集不同苦丁茶树的根、茎、叶及对应的土壤样品,经过清洗、烘干、研磨等预处理后,采用高压密封罐加热消解,加入磷酸氢二铵作为基体改进剂,通过氘灯扣除背景,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样品中的铅,铅浓度在0.000—60.000ng.ml-... 采集不同苦丁茶树的根、茎、叶及对应的土壤样品,经过清洗、烘干、研磨等预处理后,采用高压密封罐加热消解,加入磷酸氢二铵作为基体改进剂,通过氘灯扣除背景,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样品中的铅,铅浓度在0.000—60.000ng.ml-1时与吸光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检出限为0.200ng.ml-1,方法精密度RSD<5%,回收率93%—107%.用上述方法研究土壤-苦丁茶树系统中铅的分布表明,各种苦丁茶树及土壤中铅的分布具有类似规律,即土壤中铅含量远高于茶树中,茶树的地下部分含量分布为:吸收根>主根,地上部分为:枯叶>茎>老叶>嫩叶,其中嫩叶中铅含量远低于限量指标(Pb≤5.0μg.g-1),对茶叶服用的安全性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树 土壤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铈比对FCC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小鹏 张永明 +3 位作者 王立成 刘晶晶 于帅 邹江文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0-415,共6页
用不同镧铈比改性由原位晶化合成的Y型分子筛,探索了其在离子交换和焙烧过程中的影响。利用XRD、微反活性评价、固定流化床反应性能评价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对FCC催化剂反应活性、产品分布、选择性和抗镍钒污染... 用不同镧铈比改性由原位晶化合成的Y型分子筛,探索了其在离子交换和焙烧过程中的影响。利用XRD、微反活性评价、固定流化床反应性能评价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对FCC催化剂反应活性、产品分布、选择性和抗镍钒污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镧铈改性有利于提高Y型分子筛结构的稳定性,其中低稀土时,镧铈比为0∶1的作用更明显;而高温或水蒸气氛围焙烧时,镧铈比为1∶1和1∶0的作用更明显;经镧铈比为1∶1和1∶0改性的FCC催化剂转化率和液体产品收率较高,而经镧铈比为0∶1改性的FCC催化剂汽油和重油收率较高。不同镧铈比改性的FCC催化剂在抗镍钒重金属污染实验中都能保留较高的微反活性,其中镧铈比为1∶0的FCC催化剂抗镍钒重金属污染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和铈 Y型分子筛 催化裂化催化剂 反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乌海煤矸石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铝粉体 被引量:6
6
作者 王韵金 李宁宁 +3 位作者 张永明 王立成 刘小鹏 王佰华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59,共5页
以乌海煤矸石为原料,进行了煤矸石盐酸浸出液的萃取除铁工艺研究,并制备出高纯氧化铝粉体。首先用盐酸浸取煤矸石,即得杂质铁较高的含铝浸出液,再以磷酸三丁酯为萃取剂、石油醚为稀释剂,对浸出夜进行萃取除铁工艺研究考及条件优化。结... 以乌海煤矸石为原料,进行了煤矸石盐酸浸出液的萃取除铁工艺研究,并制备出高纯氧化铝粉体。首先用盐酸浸取煤矸石,即得杂质铁较高的含铝浸出液,再以磷酸三丁酯为萃取剂、石油醚为稀释剂,对浸出夜进行萃取除铁工艺研究考及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对无机相的组成为Al 35.0 g/L、Fe 0.6232 g/L,有机相中萃取剂为40%(体积分数)的萃取体系,采用萃取相比O/A(体积比)为1∶1、温度为30℃、时间20 min的萃取条件,仅用单级萃取,就可使除铁率高达99.82%,铁铝分离系数高达1.386×104。并进行了载铁有机相的再生利用工艺研究,结果表明,以纯水为反萃剂,在相比A/O为1:1、温度为60℃、时间为20 min的反萃条件下,铁离子的单级反萃率达98.85%,反萃后的贫铁有机相可直接循环使用。最后以除铁后的含铝液为中间原料,制备出纯度99.99 wt%,中位径3.09 um的γ-Al2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海煤矸石 萃取除铁 高纯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铈改性FCC催化剂及其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小鹏 王立成 +2 位作者 张永明 于帅 刘晶晶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21,共4页
四川凉山地区的稀土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因其铈含量过高,导致稀土企业链失衡,急需为"过剩"的铈寻求新的应用领域。通过铈改性FCC催化剂的研究,发现当稀土含量较低时铈的稳定作用优于镧,但在铈含量较高时其稳定作用略弱于镧;... 四川凉山地区的稀土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因其铈含量过高,导致稀土企业链失衡,急需为"过剩"的铈寻求新的应用领域。通过铈改性FCC催化剂的研究,发现当稀土含量较低时铈的稳定作用优于镧,但在铈含量较高时其稳定作用略弱于镧;适量铈改性催化剂的优点是干气少、焦炭收率低、汽油和柴油收率高,但其液化气偏低,其内在原因可能是Ce4+更有利于形成更多的固体强酸。稀土铈可用于制备FCC催化剂,铈改性FCC催化剂更适合于具有更高汽油收率和更低焦炭需求的催化裂化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催化剂 裂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茂名高岭土为原料制备亚微米级α-Al_2O_3粉体
8
作者 李宁宁 王韵金 +2 位作者 张永明 王立成 刘小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72,共3页
研制粒度分布集中、颗粒圆度好的亚微米α-Al2O3粉体材料是超细氧化铝材料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分析了以茂名水洗高岭土的化学组成,并以此高岭土为原料,以酸法制备氧化铝的q-间产物硫酸铝铵为铝源,采用尿素沉淀法,进行超细α-Al... 研制粒度分布集中、颗粒圆度好的亚微米α-Al2O3粉体材料是超细氧化铝材料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分析了以茂名水洗高岭土的化学组成,并以此高岭土为原料,以酸法制备氧化铝的q-间产物硫酸铝铵为铝源,采用尿素沉淀法,进行超细α-Al2O3粉体的制备研究。结果表明,茂名水洗土Al2O3含量高达40%,可用该原料制备出硫酸铝铵;该硫酸铝铵经尿素水解法沉淀,得到前驱体Al(0H)3,前驱体经分散干燥和高温焙烧,得到粒径分布范围在50~170nm之间、粒子形状为球形的亚微米级粉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名高岭土 均匀沉淀 亚微米 α-Al2O3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粉煤灰为原料制备高纯单分散球形纳米氧化铝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智伟 田昂 +4 位作者 王宗凡 张永明 徐树英 徐凯 李家飞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2-818,共7页
以循环流化床(CFB)粉煤灰为初始铝源,进行了高纯单分散球形纳米氧化铝的制备研究。对CFB粉煤灰的组成与结构进行分析及提取Al2O3的浸取条件进行优化;采用盐析及重结晶联合法对浸取铝盐进行除杂研究;除杂产物采用分散剂GUMA辅助均匀沉淀... 以循环流化床(CFB)粉煤灰为初始铝源,进行了高纯单分散球形纳米氧化铝的制备研究。对CFB粉煤灰的组成与结构进行分析及提取Al2O3的浸取条件进行优化;采用盐析及重结晶联合法对浸取铝盐进行除杂研究;除杂产物采用分散剂GUMA辅助均匀沉淀法制备球形单分散纳米α-Al2O3。结果表明,以CFB粉煤灰为初级铝源,可制备出纯度达99.99%,粒径为200 nm,且分散性高、球形圆度好、粒径分布窄的α-Al2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粉煤灰 球形α-Al2O3 酸浸法 分散剂 单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熔融反应法从钛铁矿中提取钛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科云 张德拉 +1 位作者 张永明 徐树英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13,共3页
以海南万宁的钛铁矿和硫酸铵为主要原料,通过熔融反应法使钛铁矿中的钛转化为易溶于稀酸的硫酸氧钛,用稀硫酸浸取,达到提高钛浸取率的目的。考察了硫酸铵加入量、焦硫酸钾加入量、反应温度、稀硫酸浸取浓度对钛浸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以海南万宁的钛铁矿和硫酸铵为主要原料,通过熔融反应法使钛铁矿中的钛转化为易溶于稀酸的硫酸氧钛,用稀硫酸浸取,达到提高钛浸取率的目的。考察了硫酸铵加入量、焦硫酸钾加入量、反应温度、稀硫酸浸取浓度对钛浸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硫酸铵和焦硫酸钾的加入量、反应温度对钛浸取率的影响较大。提高钛浸取率的最佳条件为:m(钛铁矿)∶m(硫酸铵)∶m(焦硫酸钾)=1∶6∶0.5,反应温度为450℃,保温时间为30 min,稀硫酸浸取浓度为2.32 mol/L,在此条件下钛的浸取率达到96.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铁矿 二氧化钛 硫酸铵 浸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