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奥会前后北京市细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及来源
1
作者 黄子烨 胡伟 +11 位作者 靳蕊 侯升杰 李萍 毕凯 何昌华 王亚杰 段沛敏 刘頔 吴礼彬 邓君俊 孙业乐 傅平青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344-5356,共13页
为评估环境空气质量管控措施对北京市PM_(2.5)化学组成的影响,于2022年冬奥会前后在北京城区及西北方向山区背景站点同时开展观测,分析PM_(2.5)样品中水溶性无机离子及碳质组分浓度变化.结果显示,城区与山区PM_(2.5)中碳质组分差异明显... 为评估环境空气质量管控措施对北京市PM_(2.5)化学组成的影响,于2022年冬奥会前后在北京城区及西北方向山区背景站点同时开展观测,分析PM_(2.5)样品中水溶性无机离子及碳质组分浓度变化.结果显示,城区与山区PM_(2.5)中碳质组分差异明显.山区PM_(2.5)中有机碳(OC)及元素碳(EC)的平均质量浓度比值为28.99,水溶性有机碳(WSOC)占OC的平均比例为77%,均显著高于城区(OC:EC=12.93,WSOC:OC=48%).观测期间,京津冀地区及辽东半岛是城区PM_(2.5)各组分(Ca^(2+)除外)的主要潜在源区;而山区既受京津冀地区排放影响,还受来自河套平原方向的传输影响.随时间推移,城区有机物(OM)在PM_(2.5)中的占比由22.7%上升至31.7%,山区由27.7%上升至34.9%,可能指示观测后期气温上升、太阳辐射增强促进了二次有机物生成,或指示排放源发生变化.冬奥期间,城区硝酸盐质量浓度及其在PM_(2.5)中的占比下降、硫酸盐的占比上升,体现了交通限行措施的效果.城区PM_(2.5)中,阴阳离子当量比由0.96逐步上升至1.20,酸性逐渐增强,可能反映了管控措施放松后NO_(x)排放的快速反弹.观测期间,燃烧源及二次源对两站点PM_(2.5)质量浓度的总贡献率均超过70%,反映了人为源颗粒物对北京市PM_(2.5)的显著贡献.另一方面,与冬奥前相比,冬奥期间城区站点的该贡献率降低8.7%,表明严格的管控措施总体上抑制了人为源排放.相较于往年同期,冬奥期间北京城区PM_(2.5)主要组分的质量浓度均明显下降.虽然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但空气质量管控措施仍使冬奥期间北京市空气质量达到近年来的同期最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化学组成 潜在源区 冬奥会 管控措施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