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斯过程回归在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绝缘纸老化状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元 张文博 +2 位作者 陈晓琳 李含 张冠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073-3078,共6页
绝缘纸的老化状态决定了油浸式变压器的剩余寿命,对绝缘纸的老化状态进行快速有效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聚合度是表征纤维素绝缘纸老化程度最直接可靠的参量,在实验室中通过粘度法检测获得,但该方法需要获得设备纸样,不但检测耗时长,还... 绝缘纸的老化状态决定了油浸式变压器的剩余寿命,对绝缘纸的老化状态进行快速有效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聚合度是表征纤维素绝缘纸老化程度最直接可靠的参量,在实验室中通过粘度法检测获得,但该方法需要获得设备纸样,不但检测耗时长,还会对变压器类设备的绝缘造成破坏。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快速有效测定物质中的组分含量,检测过程非侵入、对绝缘无损,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多个领域,有望成为替代传统聚合度检测的新方法。然而,现有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方法尚不能满足绝缘纸聚合度的预测精度需求,建立了基于高斯过程回归(GPR)的绝缘纸老化状态定量评估方法。构建了不同老化程度绝缘纸样本—近红外光谱数据库,使用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算法对光谱数据进行平滑处理以提高信噪比;研究了不同核函数GPR模型并开展了模型预测精度分析与参数敏感性检验。结果显示,Exp核模型泛化性能较差,Matern32核、Matern52核以及RQ核模型对参数敏感性较高、模型稳定性较差,最终选择了SE核GPR模型作为最优模型。将SE核GPR模型与近红外分析领域常用的PLS,SVR与BPNN模型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GPR模型对校正集以及验证集样本的预测误差均最小(RMSE分别为65.5与70.6),且预测结果与粘度法结果相关系数最高(r分别为0.94与0.93)。与其他三种模型相比,GPR模型的RMSE比PLS,SVR与BPNN模型低54.1%,58.8%和12.9%,显示GPR模型在绝缘纸近红外光谱老化评估领域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纸绝缘 近红外光谱 老化状态 定量分析 高斯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级式单相变频器超高次谐波发射机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天楚 容斌 +1 位作者 伍智鹏 黄珏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随着各类变流器、开关电源等电力电子设备的规模化接入电网,配电网超高次谐波含量快速增加,由此产生的电能质量问题愈发严重。基于此,选取常见的两级式单相变频电路,对超高次谐波发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首先采用开关函数法推导出网侧谐... 随着各类变流器、开关电源等电力电子设备的规模化接入电网,配电网超高次谐波含量快速增加,由此产生的电能质量问题愈发严重。基于此,选取常见的两级式单相变频电路,对超高次谐波发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首先采用开关函数法推导出网侧谐波电流的傅里叶级数表达式,然后计算超高次谐波含有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最后通过仿真和实测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配电网超高次谐波的量化、检测和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变频器 开关函数 超高次谐波 发射机理 谐波含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SWT——SSAEs的配电网内部过电压自动提取与分类识别 被引量:7
3
作者 陈钦柱 张涵 +3 位作者 赵海龙 袁涛 姚冬 司马文霞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6-172,共7页
过电压是造成电网绝缘损坏的主要原因,对电气设备绝缘可靠性、系统绝缘配合、继电保护以及运行控制均产生重要影响。研究配电网过电压的特征提取与分类识别对于电网运行事故溯源以及设备绝缘风险评估等均具有难以替代的现实意义。文中... 过电压是造成电网绝缘损坏的主要原因,对电气设备绝缘可靠性、系统绝缘配合、继电保护以及运行控制均产生重要影响。研究配电网过电压的特征提取与分类识别对于电网运行事故溯源以及设备绝缘风险评估等均具有难以替代的现实意义。文中基于频率切片小波变换(FSWT)时频分析方法构建过电压时频分布九宫图,完成实测过电压整体与细节信息的完全提取;改进多层稀疏自编码算法(SSAEs),实现实测过电压特征的自动提取与分类识别;分析改进多层稀疏自编码网络中关键参数(卷积块大小、卷积特征数量以及稀疏性参数)的影响,确定最优参数,实现最佳分类识别效果。结果表明,过电压时频分布九宫图与改进多层稀疏自编码算法相结合能够高效的自动提取和分类实测过电压波形,分类精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测过电压 时频分布图 九宫图 多层稀疏自编码 分类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发热特征的复合绝缘子老化原因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欣然 黄齐林 +4 位作者 陈晓琳 符小桃 耿江海 刘云鹏 张思敏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0-107,共8页
红外温升检测是筛查故障复合绝缘子的有效手段,但导致复合绝缘子异常发热的原因多种多样,并不是所有原因都会演变为恶性故障,因此区分不同原因引起的异常发热对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尤为重要。本文对两支存在不同发热特征的220kV退运复... 红外温升检测是筛查故障复合绝缘子的有效手段,但导致复合绝缘子异常发热的原因多种多样,并不是所有原因都会演变为恶性故障,因此区分不同原因引起的异常发热对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尤为重要。本文对两支存在不同发热特征的220kV退运复合绝缘子进行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等理化特性研究,同时对其介电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不同异常温升现象的原因不同,其中发热部位集中在高压端端部、温升值低于5℃的复合绝缘子,其发热处芯棒的环氧树脂无明显降解现象,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也无明显增加,而其护套出现孔洞和较浅的微裂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发热部位延伸至多片伞裙、温升值达到40℃的复合绝缘子,其芯棒的环氧树脂有明显降解现象,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分别为正常部位的3.67倍和79.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绝缘子 温升 红外检测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绝缘材料用连续玄武岩纤维老化特性及机理 被引量:3
5
作者 刘云鹏 张铭嘉 +3 位作者 于红 马龙 符小桃 刘贺晨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98-3606,共9页
探究连续玄武岩纤维在各类介质环境下的稳定性对于拓展其在复合绝缘材料上的应用至关重要。为此,文中比对了10组不同产地的连续玄武岩纤维与无碱玻璃纤维在酸性环境、碱性环境、富盐环境以及高温富盐环境下的老化特征差异,分析了连续玄... 探究连续玄武岩纤维在各类介质环境下的稳定性对于拓展其在复合绝缘材料上的应用至关重要。为此,文中比对了10组不同产地的连续玄武岩纤维与无碱玻璃纤维在酸性环境、碱性环境、富盐环境以及高温富盐环境下的老化特征差异,分析了连续玄武岩纤维的老化机理,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明确了构成玄武岩纤维耐候性的关键成分。结果表明:超过50%的玄武岩纤维样本拥有优于无碱玻璃纤维的耐盐碱环境的能力;碱性环境下,Si、Al、B元素与OH−的反应性造成两类纤维损伤,其中玄纤由于内部高含量的Ca、Mg,更易形成氢氧化物附着于纤维表面,降低了损伤程度;富盐环境下纤维表层的Ca、Na、K等元素扩散至溶液,导致了纤维表层结构疏松,且在介质渗透溶胀的作用下形成缺陷,致使两类纤维强度同步下降,但在老化周期内玄武岩纤维仍呈现出更高的力学特征。综上,玄武岩纤维更适于应用在盐碱重污秽地区的中低压复合绝缘产品或高力学需求的电工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无碱玻璃纤维 关联分析 老化 性能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弛豫时间分布函数的油纸绝缘老化状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荣伦 吴佳穗 +3 位作者 管紫璇 吴坤和 王强 郭涛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91,共10页
为减小基于扩展Debye模型的老化状态评估方法对描述套管油纸绝缘劣化过程和解释老化机理时存在的误差,本文测试分析了不同老化程度油纸绝缘样品的极化-去极化(PDC)曲线,建立了考虑弛豫支路呈概率分布的分布式Debye模型,并通过正则化方... 为减小基于扩展Debye模型的老化状态评估方法对描述套管油纸绝缘劣化过程和解释老化机理时存在的误差,本文测试分析了不同老化程度油纸绝缘样品的极化-去极化(PDC)曲线,建立了考虑弛豫支路呈概率分布的分布式Debye模型,并通过正则化方法进行求解,最终提出了油纸绝缘套管老化状态的精确评估方法。结果表明:随老化程度的增加,极化电流整体向去极化电流增大、弛豫时间减小的方向移动,曲线达到稳定值的时间缩短;分布式Debye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老化油纸绝缘样品的多弛豫过程,正则化方法则能够较好地解决求解病态线性方程组时遇到的系统不适定问题;随着老化程度的增加,样品弛豫主峰所对应的弛豫时间分布函数概率密度增大,最可几弛豫时间常数逐渐减小;本文构建的老化状态评估模型具有较高的评估精度,误差均小于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 油纸绝缘 时域介电谱 老化 弛豫时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性碳纳米材料的SF_(6)放电分解气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雷添翔 律方成 +2 位作者 刘教民 冯佳豪 张瑞恩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7-143,共7页
为了解决本征碳纳米管在SF_(6)气体传感检测方面存在局限性的问题,研究了基于空气等离子体改性的本征碳纳米管气体传感器对SF_(6)分解气体中重要特征组分的气敏特性。利用空气等离子体对本征碳纳米管进行改性,引入空气等离子体预处理碳... 为了解决本征碳纳米管在SF_(6)气体传感检测方面存在局限性的问题,研究了基于空气等离子体改性的本征碳纳米管气体传感器对SF_(6)分解气体中重要特征组分的气敏特性。利用空气等离子体对本征碳纳米管进行改性,引入空气等离子体预处理碳纳米管表面,研究改性碳纳米管在检测SF_(6)气体分解组分时的气体传感响应特性。结果表明:与本征碳纳米管相比,经空气等离子体改性的碳纳米管气体传感器对H_(2)S气体的电阻变化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响应时间短,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经空气等离子体改性的碳纳米管对SO_(2)气体电阻变化率的敏感性明显降低;不同掺杂比例的碳纳米管气体传感器对SOF_(2)和SO_(2)F_(2)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基于空气等离子体改性的本征碳纳米管气体传感器能准确反映SF_(6)气体的放电分解情况,可为准确检测SF_(6)气体的分解成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工材料 改性碳纳米管 SF_(6)分解 气敏反应特性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域介电谱的油纸绝缘套管局部受潮诊断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陈晓琳 符小桃 +3 位作者 吴乾东 赵浩翔 李元 穆海宝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9-155,共7页
套管受潮初期多为局部受潮,因此局部受潮的有效诊断可避免套管受潮过程的进一步发展。文中采用频域介电谱(FDS)对套管局部受潮诊断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制备梯度含水量油纸绝缘样品,组合形成局部受潮等效试样,并获得其FDS特性。结果表明,... 套管受潮初期多为局部受潮,因此局部受潮的有效诊断可避免套管受潮过程的进一步发展。文中采用频域介电谱(FDS)对套管局部受潮诊断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制备梯度含水量油纸绝缘样品,组合形成局部受潮等效试样,并获得其FDS特性。结果表明,局部受潮会形成不同含水量油纸绝缘界面,在FDS曲线中产生界面松弛极化损耗峰,径向局部受潮程度越大,损耗峰幅值越大,并向高频方向移动,因此基于界面松弛极化损耗峰特性可对套管局部受潮进行诊断。利用变压器套管仿真模型验证了文中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为变压器套管早期故障预警与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纸绝缘 高压套管 局部受潮 频域介电谱(FDS) 界面松弛极化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掺杂MoS_(2)对SO_(2)F_(2)和H_(2)S气体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瑞恩 陈林聪 +4 位作者 李欣然 赵海龙 符小桃 范晓舟 雷添翔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8-306,共9页
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探讨了Ru掺杂的单层MoS_(2)(Ru-MoS_(2))的结构及其对SF_(6)绝缘设备中的两种主要分解气体SO_(2)F_(2)和H_(2)S的传感和吸附行为。Ru原子进入硫空位从而产生Ru-MoS_(2),结果表明,Ru-MoS_(2)对SO_(2)F_(2)和H_(2)S气... 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探讨了Ru掺杂的单层MoS_(2)(Ru-MoS_(2))的结构及其对SF_(6)绝缘设备中的两种主要分解气体SO_(2)F_(2)和H_(2)S的传感和吸附行为。Ru原子进入硫空位从而产生Ru-MoS_(2),结果表明,Ru-MoS_(2)对SO_(2)F_(2)和H_(2)S气体的吸附能(E_(ad))分别为-1.52和-2.11 eV,属于化学吸附。通过能带分析(BS)和态密度(DOS)分析进一步证明了两个体系的吸附性能,并阐述了Ru-MoS_(2)用于电阻式气体传感器时的气体吸附传感机制。除此之外,本文在理论上探索了不同温度下Ru-MoS_(2)解吸附SO_(2)F_(2)和H_(2)S的恢复时间,在598 K温度下,SO_(2)F_(2)吸附体系的恢复时间为6.40 s,展示出该新型材料在高温下对气体的可恢复性。本文研究内容为Ru-MoS_(2)检测SF_(6)绝缘设备中的两种主要分解气体SO_(2)F_(2)和H_(2)S提供理论基础,从而促进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MoS_(2) 第一性原理 SF_(6)分解气体 气体传感器 吸附 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掺杂SnP_(3)单层对SF_(6)分解组分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瑞恩 陈林聪 +1 位作者 赵海龙 范晓舟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01-1808,共8页
利用气敏传感器检测SF 6分解组分信息可评估GIS设备运行状态,及早发现绝缘缺陷。金属掺杂的SnP_(3)单层有着良好的吸附性能,在气体检测领域具有应用前景。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并分析了Pd-SnP_(3)单层吸附SO_(2)、H_(2)S、SOF_(2)和SO... 利用气敏传感器检测SF 6分解组分信息可评估GIS设备运行状态,及早发现绝缘缺陷。金属掺杂的SnP_(3)单层有着良好的吸附性能,在气体检测领域具有应用前景。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并分析了Pd-SnP_(3)单层吸附SO_(2)、H_(2)S、SOF_(2)和SO_(2)F_(2)后体系的吸附能、态密度、能隙与解吸时间等参数,探讨其用于气体传感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吸附性能方面,Pd-SnP_(3)单层仅对SO_(2)F_(2)发生了化学吸附,且结合态密度、差分电荷密度与转移电荷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材料对SO_(2)F_(2)的吸附效果明显优于SO_(2)、H_(2)S和SOF_(2);在传感特性方面,仅有SO_(2)F_(2)的吸附使体系的能隙发生了明显变化,且该气体可在398 K及以上温度下从Pd-SnP_(3)单层表面快速脱吸附。综合分析,Pd-SnP_(3)单层对SO_(2)F_(2)具有高选择性和检测性。因此,Pd-SnP_(3)单层具有成为检测SO_(2)F_(2)气敏材料的潜质。本研究为Pd-SnP_(3)单层在气敏材料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Pd-SnP_(3)单层 气体吸附 气敏传感器 SF_(6)分解组分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Mo_(3)N_(2)晶体对SF_(6)分解组分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瑞恩 李欣然 +2 位作者 陈林聪 李天楚 范晓舟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4-89,共6页
对SF_(6)分解组分进行检测是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评估,以确保设备能安全稳定工作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仿真软件Materials Studio对SF6的两种特征分解组分气体在Mo3N2表面上的吸附过程进行理论计算。从吸附能、吸附距... 对SF_(6)分解组分进行检测是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评估,以确保设备能安全稳定工作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仿真软件Materials Studio对SF6的两种特征分解组分气体在Mo3N2表面上的吸附过程进行理论计算。从吸附能、吸附距离、转移电荷、带隙、能态密度图等方面对其在传感器领域的可行性做了评估。结果表明,Mo_(3)N_(2)上对H_(2)S,SO_(2)F_(2)的吸附能均大于0.800 eV,且SO_(2)F_(2)气体分子在吸附后发生形变裂解,Mo_(3)N_(2)基底的原子排布些许错位,均为化学吸附。Mo_(3)N_(2)吸附两种气体后带隙降为0,转变为金属性。本文的所有理论计算研究对检测与清除SF_(6)分解组分气体的材料选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_(6)分解组分检测 第一性原理 气敏传感器 Mo_(3)N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行波精确定位方法 被引量:29
12
作者 赵海龙 陈钦柱 +1 位作者 梁亚峰 庞松岭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85-93,共9页
针对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定位中行波波头难以检测的问题,并且对于当前检测方法中希尔伯特黄检测方法中存在模态混叠、计算效率不高和小波检测方法中小波基选择困难和计算量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 针对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定位中行波波头难以检测的问题,并且对于当前检测方法中希尔伯特黄检测方法中存在模态混叠、计算效率不高和小波检测方法中小波基选择困难和计算量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和Teager 能量算子(Teager Energy Operator, TEO)的单端行波测距方法。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检测行波波头,并且能大大降低计算复杂度。通过设置对故障测距定位的影响因素,在ATP-EMTP 与Matlab 综合仿真下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仿真研究表明此方法进行线路测距定位可靠性好、准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线路 单端行波测距 VMD 行波检测 TE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rsen推理的电压暂降下工业过程负荷损失率评估方法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天楚 伍智鹏 +1 位作者 方铭 李科得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5-153,共9页
明确电压暂降对工业过程的影响程度,是进行暂降损失估计、提供治理方案的前提。考虑了工业过程设备级/过程级的电压暂降耐受能力,提出了一种负荷损失率的评估方法,以量化电压暂降对工业过程造成的危害。首先,为解决过程参数难以获取、... 明确电压暂降对工业过程的影响程度,是进行暂降损失估计、提供治理方案的前提。考虑了工业过程设备级/过程级的电压暂降耐受能力,提出了一种负荷损失率的评估方法,以量化电压暂降对工业过程造成的危害。首先,为解决过程参数难以获取、精度低的问题,建立了基于物理结构的过程参数等值响应模型。将过程级的非电量过程参数值等效为电压值,以输入电压暂降特征量刻画设备和工业过程的耐受特性。然后,提出了基于Larsen推理的负荷损失率评估方法,以暂降特征量为推理前件、以负荷损失率为推理后件,构建了前件、后件的隶属度函数。实现了基于监测数据的过程负荷损失率的推理评估,减小评估结果对精确信息的依赖性。最后,应用该方法评估海南省某石化企业的电压暂降下负荷损失率,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正确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电压暂降 电压耐受曲线 负荷损失率 模糊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IMD和Hilbert变换的高压输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方法 被引量:16
14
作者 赵海龙 王鑫红 高昌龙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77-82,89,共7页
针对传统高压输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精度差且易受行波波速影响等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快速本征模态分解算法(Fast Intrinsic Mode Decomposition,FIMD)和希尔伯特(Hilbert)变换的高压输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采用FIMD对... 针对传统高压输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精度差且易受行波波速影响等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快速本征模态分解算法(Fast Intrinsic Mode Decomposition,FIMD)和希尔伯特(Hilbert)变换的高压输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采用FIMD对暂态行波信号进行分解以提取固有模态分量,并利用Hilbert变换对其进行频谱分析,进而实现对行波波头的检测。在此基础上,结合行波的传播路径及其测距原理,提出高压输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新算法。最后,在PSCAD/EMTDC中搭建某实际500 kV双端输电线路模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LBERT变换 行波波头 行波测距 故障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ausdorff距离与OPTICS聚类的电压暂降同源识别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天楚 伍智鹏 刘红岩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0-116,172,共8页
为合理评估、治理电压暂降问题,电网公司大量安装电能质量监测终端,实现电压暂降监测和感知,但同时造成暂降事件被不同监测终端重复记录的数据冗余问题。为此,该文提出基于Hausdorff距离的电压暂降波形相似度计算方法。将波形相似度和... 为合理评估、治理电压暂降问题,电网公司大量安装电能质量监测终端,实现电压暂降监测和感知,但同时造成暂降事件被不同监测终端重复记录的数据冗余问题。为此,该文提出基于Hausdorff距离的电压暂降波形相似度计算方法。将波形相似度和持续时间作为同源识别特征,构建电压暂降同源识别特征矩阵;提出基于多维尺度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DS)算法的同源识别矩阵数据降维方法,保证识别准确度,提高计算效率。提出基于OPTICS聚类算法的电压暂降同源识别方法,通过聚类可达图得到同源识别结果。最后,选取我国中部某地区电网的实测数据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暂降 数据冗余 同源识别 HAUSDORFF距离 多维尺度分析算法 OPTICS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环境下复合绝缘子伞裙老化快速检测及评价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林聪 蔡夫鸿 +4 位作者 陈晓琳 李欣然 符小桃 张瑞恩 林震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93,共6页
现有的复合绝缘子检测评价技术以离线方式为主,难以对大规模运行中绝缘子的老化程度开展快速、便捷的判断。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高光谱技术的复合绝缘子表面老化程度快速检测及评级方法。首先通过比较老化复合绝缘子伞裙和基体的Si-O-Si、S... 现有的复合绝缘子检测评价技术以离线方式为主,难以对大规模运行中绝缘子的老化程度开展快速、便捷的判断。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高光谱技术的复合绝缘子表面老化程度快速检测及评级方法。首先通过比较老化复合绝缘子伞裙和基体的Si-O-Si、Si-CH_(3)傅里叶红外光谱吸收峰对老化程度进行分级,然后利用高光谱数据并结合SVM算法模型对绝缘子老化程度进行分类。结果表明:“轻度、中度、重度”老化分类的准确度为71.8%,“轻度、重度”分类的准确度为97.3%。通过强度阈值分割方法,可以从复合绝缘子图像中剔除污损区域,抽取出老化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绝缘子 老化分级 高光谱技术 快速检测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缘计算的风电群非故意发射超高次谐波抑制策略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天楚 容斌 +4 位作者 伍智鹏 黄珏 黄开来 杨刚 易杨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0-206,215,共8页
针对风电群并网点非故意发射超高次谐波问题,提出了一种风电群并网点非故意发射超高次谐波的抑制机理和基于边缘计算的载波相位优化控制策略。建立了风电网侧变换器的超高次谐波发射模型,分析了考虑汇集线路Bergeron分布参数模型的超高... 针对风电群并网点非故意发射超高次谐波问题,提出了一种风电群并网点非故意发射超高次谐波的抑制机理和基于边缘计算的载波相位优化控制策略。建立了风电网侧变换器的超高次谐波发射模型,分析了考虑汇集线路Bergeron分布参数模型的超高次谐波传播特性。综合考虑风机有功、载波相位等参数对超高次谐波相位的影响,分析了载波相位与风机向并网点注入的超高次谐波相位的量化关系,构建了并网风电系统非故意发射的超高次谐波相位调节模型,提出了通过控制超高次谐波相位对超高次谐波抑制方法。利用边缘计算模式在数据计算及决策方面的低延迟优势,将风电群载波相位优化控制算法部署在风机侧,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风电群非故意发射超高次谐波抑制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超高次谐波抑制机理和控制策略可以显著抑制风电群并网点的特定次超高次谐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超高次谐波 超高次谐波相位 超高次谐波抑制 边缘计算 载波相位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证据理论的敞开式断路器局部放电检测技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录亮 李炳康 +2 位作者 吴育毅 徐钟祝 李岩 《广东电力》 2023年第7期77-83,共7页
敞开式断路器的典型故障是由内部填充的绝缘硅脂性能下降而导致的真空灭弧室闪络,该故障早期会引发沿瓷套表面的沿面局部放电,对该局部放电的检测易受到外界噪音信号干扰,降低故障诊断精度。针对敞开式断路器这种放电类型明确而干扰信... 敞开式断路器的典型故障是由内部填充的绝缘硅脂性能下降而导致的真空灭弧室闪络,该故障早期会引发沿瓷套表面的沿面局部放电,对该局部放电的检测易受到外界噪音信号干扰,降低故障诊断精度。针对敞开式断路器这种放电类型明确而干扰信号不明的特点,提出基于非监督学习的敞开式断路器异常局部放电检测方法,解决传统监督学习样本不均衡且难获取的问题。该方法以4种局部放电图谱为对象,使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自编码器对输入图谱进行重构分析,将重构输出和原始输入之间的差异最小化作为学习目标,使模型学习局部放电特征。学习完成后,当新的放电图谱重构误差大于设定的阈值时,放电被认定为异常干扰。为进一步提升检测效果,采用D-S证据理论对4种局部放电图谱的结果进行融合。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对断路器内部放电和干扰信号的区分准确率。所提方法可用于实时高效辨识敞开式断路器瓷套内部局部放电,剔除电晕干扰,为该设备的带电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路器 局部放电 异常检测 重构误差 非监督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的分布式光伏极限容量计算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桃贝 庞松岭 +2 位作者 陈希 钱欣 蔡昌春 《广东电力》 2019年第3期74-80,共7页
大量分布式光伏系统的接入致使配电网电能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的极限容量计算方法亟待解决。为此,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各种约束的分布式光伏极限容量计算模型,以接入光伏容量最大为目标,综合考虑电压偏差、线路... 大量分布式光伏系统的接入致使配电网电能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的极限容量计算方法亟待解决。为此,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各种约束的分布式光伏极限容量计算模型,以接入光伏容量最大为目标,综合考虑电压偏差、线路载流、主变压器功率倒送、断面潮流以及电能质量等约束条件,利用基于鱼群算法的混合粒子群算法进行模型求解,该混合算法结合鱼群和粒子群算法的优点,将鱼群算法的聚群行为和追尾行为与粒子群算法的粒子速度和位置更新相结合,提高算法的收敛性。通过IEEE-33节点系统分析可知,提出的方法在满足配电网系统运行约束的前提下,能够提高分布式光伏系统的并网极限容量,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 配电网 极限容量 混合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