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紫薇种质资源调查分类与应用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栋梁 吕德任 +4 位作者 翁春雨 黄赛 符瑞侃 杨珺 云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9期137-140,共4页
2016—2018年,采用线路普查、重点调查和样株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省紫薇天然种质资源和主要栽培品种开展全面调查分类,以期为海南省紫薇资源引种、培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海南已有紫薇属5个种,主要栽培品种11个,其中银薇品种群1个... 2016—2018年,采用线路普查、重点调查和样株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省紫薇天然种质资源和主要栽培品种开展全面调查分类,以期为海南省紫薇资源引种、培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海南已有紫薇属5个种,主要栽培品种11个,其中银薇品种群1个、红薇品种群7个、堇薇品种群1个和洒金品种群2个。紫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海南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薇 调查分类 应用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代茶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栋梁 符瑞侃 +1 位作者 云勇 杨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5期105-107,共3页
介绍了16种海南民间代茶植物资源的药用价值及功效,并就开发利用海南代茶植物资源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 海南 代茶植物 研究与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桑树种质资源现状调查及保护利用建议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加利 《南方农业》 2018年第27期164-165,共2页
对海南岛桑树种质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通过对桑种质资源种类、种群、开发利用现状等问题的调研,提出目前海南在桑种质资源利用与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利用建议,以期为开展海南岛桑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创新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野生及栽培桑树 种质资源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油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宣 云勇 +4 位作者 吴宇佳 戚华沙 杨立荣 陈加利 郑道君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9-668,共10页
为了解海南岛油茶(Camellia oleifera)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采用SRAP分子标记,对海南岛油茶主要分布区的31个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油茶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低,物种水平的多态性百分率(PPB)为98.30%,Nei’... 为了解海南岛油茶(Camellia oleifera)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采用SRAP分子标记,对海南岛油茶主要分布区的31个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油茶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低,物种水平的多态性百分率(PPB)为98.30%,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228,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538;居群水平的PPB=40.96%,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4096,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371,H=0.1385,I=0.2083,这与海南岛油茶丰富的表型多样性水平不一致。海南岛油茶资源遗传分化较大,居群间基因交流有限,不同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380,基因流(Nm)为0.8139<1。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有38.05%的变异存在居群间,61.95%存在于居群内。遗传距离为0.0226~0.2764,平均为0.1077,居群间的亲缘关系较近。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11处,可将31个油茶居群聚为6类,表现出明显的行政区域性,而与地理距离关系不大。因此,海南岛油茶资源遗传多样性低,亲缘关系近可能导致自交或近交不亲和,可能是海南油茶林分花量大而结实低的主要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SRAP标记 遗传多样性 居群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薇种质资源在海南的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翁春雨 李大飞 +5 位作者 李栋梁 符瑞侃 杨珺 吕德任 王景飞 云勇 《中国热带农业》 2020年第3期52-59,共8页
通过对15份不同紫薇种质资源进行栽培对比试验,包括繁殖特性、观赏性状、抗逆性和管理等4方面的试验,观测分析出苗率、移栽成活率、花期早晚、花期天数、花色及花形、花量、耐热性、抗病性及管理频度等9个方面的性状与数据,利用数量评... 通过对15份不同紫薇种质资源进行栽培对比试验,包括繁殖特性、观赏性状、抗逆性和管理等4方面的试验,观测分析出苗率、移栽成活率、花期早晚、花期天数、花色及花形、花量、耐热性、抗病性及管理频度等9个方面的性状与数据,利用数量评价的方法定量地制定出栽培适应性评价标准。综合评价得知,红火箭、红火球、多花紫薇各方面表现都比较优良,适于大量在海南推广使用,为紫薇的栽培和园林应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薇 繁殖特性 观赏特性 抗逆性 管理频度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种质资源中醇腈裂解酶基因12G132600编码区终止突变及频率的研究
6
作者 周新成 陈新 +5 位作者 卢诚 廖明馨 王海燕 唐清杰 任军方 王文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769-2776,共8页
木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块根中含有的氰苷及其产生的氢氰酸严重影响木薯的食用品质,增加加工成本。α-醇腈裂解酶(alpha-hydroxynitrilelyase,HNL)是植物催化醇腈裂解产生氢氰酸的关键酶。重测序数据显示,‘华南8号’木薯品种中HNL编... 木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块根中含有的氰苷及其产生的氢氰酸严重影响木薯的食用品质,增加加工成本。α-醇腈裂解酶(alpha-hydroxynitrilelyase,HNL)是植物催化醇腈裂解产生氢氰酸的关键酶。重测序数据显示,‘华南8号’木薯品种中HNL编码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12G132600在编码区内部发生了终止突变,导致基因编码区变短。本研究对国内外251份木薯种质资源的重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共发现60份材料醇腈裂解酶基因12G132600存在相同的终止突变,该60份材料全部是终止突变与非终止突变的杂合基因型,且全部为栽培类型木薯。说明该突变是木薯由野生型驯化为栽培型以后发生的。通过对木薯品种‘华南9号’该基因的克隆测序以及与已发表的木薯品种‘TME3’基因组序列的比对分析,证实了该突变在木薯品种中真实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氢氰酸 醇腈裂解酶 种质资源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特种稻在海南中部山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栋梁 严小微 +3 位作者 唐清杰 王效宁 孟卫东 云勇 《中国稻米》 2018年第5期118-120,共3页
海南中部山区是重要的旅游聚集地,主要粮食作物为常规水稻和山栏稻米,限于市场价格和产量瓶颈,种粮效益低下。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引种符合当地食用习惯、经济价值和产量相对较高的优质特种稻新品种,在海南省保亭县和五指山市等中部山区开... 海南中部山区是重要的旅游聚集地,主要粮食作物为常规水稻和山栏稻米,限于市场价格和产量瓶颈,种粮效益低下。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引种符合当地食用习惯、经济价值和产量相对较高的优质特种稻新品种,在海南省保亭县和五指山市等中部山区开展优质特种稻品种筛选和栽培技术改良,对其在海南中部山区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摸索,总结出一套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中部山区 特种优质稻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海南龙血树的种群结构与动态 被引量:43
8
作者 杨立荣 张治礼 +5 位作者 云勇 严武平 陈宣 张浪 郑道君 陈加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802-2815,共14页
了解种群的生存现状与动态趋势对濒危植物的保护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保护濒危海南龙血树种群,对海南岛不同生境的11个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种群进行了调查;并利用个体基径数据建立各种群的年龄结构和静态生命表,得到种群年... 了解种群的生存现状与动态趋势对濒危植物的保护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保护濒危海南龙血树种群,对海南岛不同生境的11个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种群进行了调查;并利用个体基径数据建立各种群的年龄结构和静态生命表,得到种群年龄结构动态指数,绘制种群存活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从而获得海南龙血树的种群结构与动态。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种群年龄结构与种群所处的生境关系密切,海边的NS和YL种群结构为衰退型,LN和CH居群为稳定型,而非海边种群为增长型,没有老龄个体;11个种群中,EXL种群显示出最高的增长趋势和最好的种群稳定性,NS和YL种群稳定性最差,种群抗干扰能力极低;11个种群的存活曲线均属于Deevey-Ⅰ型,但生存函数分析显示海南龙血树种群生活史早期和晚期脆弱,中期稳定,这表明海南龙血树种群所处的生境更适合成年个体生存,现有的生境对幼龄个体的环境筛作用较强。海南龙血树属于退偿物种,针对其种群的生存现状,应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护与复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年龄结构 种群动态指数 存活曲线 生存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海南龙血树种子休眠机理及其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郑道君 杨立荣 +4 位作者 云勇 陈加利 陈宣 姜殿强 张治礼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51-1559,共9页
为明确濒危植物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种子的休眠机理,该文对海南龙血树休眠类型及破解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海南龙血树的生境条件,对海南龙血树种子休眠的生态学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种皮吸水性良好,40 ... 为明确濒危植物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种子的休眠机理,该文对海南龙血树休眠类型及破解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海南龙血树的生境条件,对海南龙血树种子休眠的生态学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种皮吸水性良好,40 h内达到萌发所需含水量;种胚发育完全,离体胚2 d开始萌发,萌发率达100%;去珠孔端组织种子的萌发情况与离体胚的一致,质密珠孔端组织的机械束缚是种子萌发障碍的直接原因;种子含有萌发抑制物质,其清水粗提物对白菜种子萌发率和幼苗根生长存在显著抑制作用;低温贮藏和快速脱水均能有效解除海南龙血树种子休眠,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整齐度,萌发率可达到100%。分析认为抑制物质的存在致使种胚生长势弱而无法打破质密珠孔端组织的机械束缚,导致海南龙血树种子休眠,属生理休眠;海南龙血树种子休眠特性使其种子萌发或幼苗生长适应生境条件的季节变化,保证种群得以延续与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种子休眠机理 休眠类型 休眠破解 生态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雷公笋的SCoT-PCR体系优化及有效引物筛选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秀秀 王春梅 +3 位作者 陈加利 夏腾飞 冯依欣 郑道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95-99,共5页
[目的]分析DNA、引物,dNTPs、Taq DNA聚合酶4种因素对雷公笋SCoT-PCR扩增结果的影响,通过最优的SCoT-PCR反应体系筛选多态性引物,为雷公笋种质资源分子标记研究提供条件。[方法]以海南雷公笋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结果... [目的]分析DNA、引物,dNTPs、Taq DNA聚合酶4种因素对雷公笋SCoT-PCR扩增结果的影响,通过最优的SCoT-PCR反应体系筛选多态性引物,为雷公笋种质资源分子标记研究提供条件。[方法]以海南雷公笋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结果]Taq酶对雷公笋SCoT-PCR扩增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模板DNA和dNTPs,最后是引物;最优反应体系为20μL体系中40 ng DNA,0.30μmol/L引物,0.25 mmol/L dNTPs,3.00 U Taq酶。经验证,该体系获得的扩增产物清晰稳定;应用该体系从40条SCoT引物筛选出8条多态性好,且适合雷公笋扩增的引物,多态性条带占62.64%。[结论]该研究为使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雷公笋开展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笋 SCoT 反应体系优化 有效性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特有极小种群植物文昌锥的SCoT-PCR体系建立及有效引物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立荣 孙秀秀 +3 位作者 陈加利 云勇 陈宣 郑道君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6-72,共7页
为了应用SCoT分子标记研究文昌锥种质资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2种方法,分析DNA、引物、dNTPs、Taq DNA聚合酶这4种因素对文昌锥SCoT-PCR扩增结果的影响,优化建立文昌锥SCoT-PCR体系,并对文昌锥SCoT标记引物进行有效性评价。结果表... 为了应用SCoT分子标记研究文昌锥种质资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2种方法,分析DNA、引物、dNTPs、Taq DNA聚合酶这4种因素对文昌锥SCoT-PCR扩增结果的影响,优化建立文昌锥SCoT-PCR体系,并对文昌锥SCoT标记引物进行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各个因子对SCoT-PCR扩增影响大小依次为:DNA>d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最优反应体系为:总体系为20μL,DNA含量为2.5 ng,引物浓度为0.8μmol·L-1,dNTPs浓度为0.2 mmol·L-1,Taq DNA聚合酶的含量1 U;经验证,该体系获得的扩增产物清晰、稳定;应用该体系筛选出15条多态性好且适合文昌锥扩增的引物,为今后利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文昌锥及其他壳斗科植物进行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锥 SCoT 反应体系优化 有效性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种质资源离体繁殖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栋梁 王景飞 +4 位作者 周颖怡 陈业光 张雯婷 戚华沙 陈宣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85-90,共6页
【目的】建立槟榔离体繁殖技术体系,为保护和保存槟榔优良种质资源及资源创新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成熟健康的槟榔果实为材料,探索不同消毒时间、不同激素浓度的MS培养基对芽的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将成熟健康的槟... 【目的】建立槟榔离体繁殖技术体系,为保护和保存槟榔优良种质资源及资源创新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成熟健康的槟榔果实为材料,探索不同消毒时间、不同激素浓度的MS培养基对芽的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将成熟健康的槟榔果实浸泡在100 mg/L IAA 24 h后,去皮取种子置于0.1%HgCl_(2)浸泡10 min消毒效果最佳,污染率为10%,萌芽率达94.75%;槟榔芽诱导最优激素组合培养基为MS+3.00 mg/L 6-BA+0.5 mg/L NAA,萌芽率最高达95.67%;将出芽材料转接于MS+1.0 mg/L NAA培养基中诱导生根,生根率和生根数分别达95.33%和7.33条。【结论】建立的槟榔种质资源离体繁殖技术操作性强、可行性高,为槟榔离体资源库的建立与开发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种质资源 外植体 离体培养 消毒效果 萌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果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秀秀 林夏 +3 位作者 王景飞 翁春雨 张永豪 陈宣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5期73-78,共6页
为探索果桑种质之间的亲缘关系,选取适宜海南地区生长的34份果桑资源,通过可靠的SRA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果桑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00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获得16对扩增多态性高的引物组合,共扩增清晰的条带108条,其中... 为探索果桑种质之间的亲缘关系,选取适宜海南地区生长的34份果桑资源,通过可靠的SRA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果桑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00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获得16对扩增多态性高的引物组合,共扩增清晰的条带108条,其中多态性条带93条,平均多态性比率为84.96%,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6.75条。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为1.870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200,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022,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为0.4510。遗传相似系数为0.49~0.95,表明34份果桑种质之间遗传多样性比较高。根据UPGMA聚类树状图,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32处,供试34份果桑种质可归属为五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27份,占79.41%,包括大部分果桑供试材料;第Ⅱ类群3份种质,占8.82%,分别为嘉陵30号、云桑2号、本地桑HNQZ01(采自海南琼中);第Ⅲ类群和第Ⅳ类群各1份种质,分别为红宝石和长果桑,均占到2.94%;第Ⅴ类群包括2份种质,分别为香金葚、长相思,占5.88%。本研究结果可为果桑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桑 SRAP标记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阳蝶引种海南省适宜栽培基质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立荣 姜殿强 +1 位作者 云勇 陈加利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7期161-162,共2页
剑阳蝶是莲瓣兰的一个优良品种,系云南精品兰花。为了将剑阳蝶成功引种到海南省,本文对其栽培基质进行筛选研究。选用粗树皮、细树皮、花生壳、陶粒、珍珠岩、绿沸石6种常用的栽培基质按照不同的体积配比配成6种不同的栽培基质,测定基... 剑阳蝶是莲瓣兰的一个优良品种,系云南精品兰花。为了将剑阳蝶成功引种到海南省,本文对其栽培基质进行筛选研究。选用粗树皮、细树皮、花生壳、陶粒、珍珠岩、绿沸石6种常用的栽培基质按照不同的体积配比配成6种不同的栽培基质,测定基质的理化性质,并对不同栽培基质对兰苗生长的影响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质1(细树皮∶陶粒∶珍珠岩∶绿沸石=4∶2∶1∶1)栽培的剑阳蝶各项生长指标均最高,其中新芽增殖率为41.22%,叶面积为8.04 cm2,根长为13.07 cm,这3项指标与其他栽培基质有显著性差异。可见,海南省引种剑阳蝶适宜的基质是基质1(细树皮∶陶粒∶珍珠岩∶绿沸石=4∶2∶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阳蝶 引种 栽培基质 理化性质 生长指标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母生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伟文 蔡嘉慧 +2 位作者 王景飞 张浪 任军方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9期126-129,133,共5页
为了掌握海南岛母生种质资源的分布、数量和种群特征,为今后母生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采用踏踩、线路调查等方法对海南岛18个市县(除三沙市外)进行了母生种质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母生主要在海南岛南部及西南部分布,且较为密集,特别... 为了掌握海南岛母生种质资源的分布、数量和种群特征,为今后母生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采用踏踩、线路调查等方法对海南岛18个市县(除三沙市外)进行了母生种质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母生主要在海南岛南部及西南部分布,且较为密集,特别是低海拔的沿海区域。乐东县的母生储量为全岛最高,达45680棵。母生古树以在昌江县霸王岭保存为最好,古树树高主要分布在21~30 m,胸径集中在20~60 cm的范围,但存在人为砍伐的现象。母生优势种群总平均树高为21.76 m,总平均胸径为34.76 cm,总平均冠幅为4.36 m×4.4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生 种质资源调查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对海南龙血树幼苗表型可塑性及生态适应性的影响
16
作者 孙秀秀 郑道君 +3 位作者 王春梅 陈加利 梁振儒 陈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92-95,120,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濒危植物海南龙血树幼苗对水分响应的表型可塑性,分析其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幼苗对水分的响应主要在形态指标和生物量方面,除了比叶面积、叶片长宽比和株高外,其他指标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生物量分...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濒危植物海南龙血树幼苗对水分响应的表型可塑性,分析其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幼苗对水分的响应主要在形态指标和生物量方面,除了比叶面积、叶片长宽比和株高外,其他指标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生物量分配主要与根部性状相关,幼苗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海南龙血树幼苗能够充分利用水分资源,在雨季快速生长,并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给根部,有利于度过雨季后严峻的干旱季节。海南龙血树幼苗对水分响应的生存策略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幼苗 水分 表型可塑性 生态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油茶种实数量性状多样性评价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立荣 张治礼 +3 位作者 陈加利 陈宣 吉清妹 郑道君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9-76,共8页
为给海南省油茶资源分类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以分布于海南省9个县(市)20个乡镇的21个老油茶林分为研究对象,对其油茶种实的10个数量性状指标进行了观测,并对其种实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性、相关性及多样性指数进行了分析。... 为给海南省油茶资源分类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以分布于海南省9个县(市)20个乡镇的21个老油茶林分为研究对象,对其油茶种实的10个数量性状指标进行了观测,并对其种实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性、相关性及多样性指数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海南油茶的平均单果质量为42.46 g,最大单果质量为156.87 g,其单果质量较集中分布于28.21~39.07 g这一等级内,其平均鲜出籽率为32.87%,最高可达52.00%,大部分在25.45%~39.61%的范围内;海南油茶种实数量性状变异大,大多数性状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10个种实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9.36%,而其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和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0%;其种实数量性状类型丰富且均匀度较高,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749 9。分析结果表明:部分海南油茶种实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海南油茶资源在果实性状方面与高州油茶Camellia vietnamensis较为接近,海南油茶可能是高州油茶适应海南环境的生态型;海南油茶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这是海南油茶良种选育的良好种质资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资源 种实数量性状 多样性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不同油茶主产区油茶籽油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9
18
作者 夏腾飞 陈加利 +6 位作者 熊子君 孙秀秀 马光耀 王春梅 梁振儒 冯依欣 郑道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98,共8页
海南岛油茶籽油品质独特,为促进海南岛油茶资源开发利用并为油茶籽油品质性状育种提供参考依据,选取海南岛不同油茶主产区的油茶籽,对油茶种仁含油率及油茶籽油理化指标、无机元素含量、脂肪酸组成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并对考察... 海南岛油茶籽油品质独特,为促进海南岛油茶资源开发利用并为油茶籽油品质性状育种提供参考依据,选取海南岛不同油茶主产区的油茶籽,对油茶种仁含油率及油茶籽油理化指标、无机元素含量、脂肪酸组成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并对考察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品质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油茶籽种仁平均含油率为49.13%;油茶籽油无机元素含量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左右,角鲨烯含量为78.33~96.23 mg/kg,茶多酚含量为64.78~77.36 mg/kg,维生素E含量为430.7~484.4 mg/kg;某些考察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定安和海口产油茶籽油综合得分较高,琼海油茶籽油综合得分最低;通过聚类分析,海南岛油茶籽油主产区可分为3类,其中定安为一类,屯昌、琼海、澄迈、临高为一类,海南中部山区、海口为一类。综上,海南岛油茶籽油品质较高,各油茶主产区油茶籽油有其自身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油茶籽油 营养成分 品质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环境对海南龙血树幼苗表型可塑性及生存策略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宣 张治礼 +3 位作者 杨立荣 云勇 陈加利 郑道君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0-156,共7页
为了解光照对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光照环境下海南龙血树幼苗形态、生理特性和生物量分配的变化,并分析了其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幼苗的形态、生理和生物量分配指标在不同光照强度间存... 为了解光照对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光照环境下海南龙血树幼苗形态、生理特性和生物量分配的变化,并分析了其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幼苗的形态、生理和生物量分配指标在不同光照强度间存在显著差异,各指标的可塑性指数为0.08~0.86,其中根茎叶及总生物量的可塑性指数普遍较高(0.67~0.86),表明海南龙血树幼苗有较好的光照适应性,其策略主要是通过调整根茎叶生物量的分配来适应光照的变化。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海南龙血树幼苗的比叶面积、叶根比呈现显著增大趋势,表明幼苗可通过增加单株叶面积比例,扩大光合作用面积,有效调节自身生物量配置。37.3%自然光照(L2)是海南龙血树幼苗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现存海南龙血树生境改变,生境缺少林荫以致光照强度过大,不利于幼苗根系生长,难以度过干旱季节,可能是海南龙血树自然更新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光环境 幼苗生长 生物量分配 表型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海南油茶扦插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加利 杨立荣 +2 位作者 陈宣 王春梅 郑道君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1期134-136,共3页
研究了不同生长调节剂ABT-1号生根粉、ABT-3号生根粉、萘乙酸(NNA)、美兰生根粉和国光生根粉对海南油茶插穗扦插效果的影响,以筛选出提高海南油茶扦插成活率和生根率的适宜生根剂浓度。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海南油茶扦插效果... 研究了不同生长调节剂ABT-1号生根粉、ABT-3号生根粉、萘乙酸(NNA)、美兰生根粉和国光生根粉对海南油茶插穗扦插效果的影响,以筛选出提高海南油茶扦插成活率和生根率的适宜生根剂浓度。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海南油茶扦插效果的影响明显,在5种供试的生根粉中,除生根率外,其他各指标均高于清水对照,以国光生根粉效果最好,其次是ABT-3号和美兰生根粉;ABT-1号、NAA效果最差;不同处理浓度的生根粉对海南油茶的扦插生根效果也明显不同,综合分析生根率及愈伤组织产生率等指标,认为国光生根粉600倍液处理效果最优,生根率达53.33%(对照为0);其次是国光生根粉900倍液及美兰生根粉50倍液,生根率为40%;而1.0 g/L NAA、国光300倍液及0.125 g/L ABT-1号处理不生根,效果较差;另外,对处理插穗愈伤组织产生部位进行统计分析表明,海南油茶生根方式为混合生根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调节剂 油茶 扦插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