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兰科植物研究杂记(Ⅲ)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明忠 王毅 +3 位作者 王清隆 李仕宁 谌振 杨光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03-706,共4页
本文报道了兰科植物1个中国新记录:越南火炬兰[Grosourdya vietnamica(Aver.)Kumar&S.W.Gale],并修订了唇瓣背胼胝体形态的相关描述;同时报道了5个海南兰科植物新记录,分别为弄岗虾脊兰(Calanthe longgangensis Y.S.Huang&Y.Liu... 本文报道了兰科植物1个中国新记录:越南火炬兰[Grosourdya vietnamica(Aver.)Kumar&S.W.Gale],并修订了唇瓣背胼胝体形态的相关描述;同时报道了5个海南兰科植物新记录,分别为弄岗虾脊兰(Calanthe longgangensis Y.S.Huang&Y.Liu)、少叶硬叶兰(Cymbidium paucifolium Z.J.Liu&S.C.Chen)、麻栗坡绒兰[Dendrolirium malipoense(Z.J.Liu&S.C.Chen)H.Jiang]、垦丁虎舌兰(Epipogium kentingense T.P.Lin&ShuH.Wu)和勐海天麻(Gastrodia menghaiensis Z.H.Tsi&S.C.Chen),其中垦丁虎舌兰原记录为台湾省特有。上述类群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海南兰科植物的分类、分布的数据,也为今后的分类学修订提供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植物 新记录 海南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石斛‘三亚阳光’中苗低温胁迫生理响应研究及耐寒指标筛选 被引量:8
2
作者 陆顺教 何嘉琦 +4 位作者 易双双 廖易 李克烈 尹俊梅 杨光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6-122,共7页
对秋石斛‘三亚阳光’中苗进行15、10和5℃胁迫处理,测定各处理样品的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叶绿素含量、恢复生长之后的落叶率等耐寒生理指标,分析这些耐寒指标在胁迫下的变化规律,筛选出有效的耐寒评价... 对秋石斛‘三亚阳光’中苗进行15、10和5℃胁迫处理,测定各处理样品的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叶绿素含量、恢复生长之后的落叶率等耐寒生理指标,分析这些耐寒指标在胁迫下的变化规律,筛选出有效的耐寒评价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电导率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落叶率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上升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则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发现,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叶绿素含量和落叶率都与半致死温度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表明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叶绿素含量和落叶率可作为秋石斛‘三亚阳光’耐寒性综合评价的有效评价指标。研究结果可以为秋石斛种质资源的耐寒性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石斛 低温胁迫 生理响应 耐寒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石斛DenTFL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3
作者 莫顺金 李政锜 +3 位作者 于晓云 陆顺教 廖易 易双双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8-806,共9页
TFL1基因属于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hosphatidylethanolamine-binding protein,PEBP)家族成员,与植物开花调控密切相关。为探究秋石斛中TFL1基因的功能,本研究基于花序发育转录组数据库克隆了1个秋石斛TFL1同源基因DenTFL1,并对其进行... TFL1基因属于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hosphatidylethanolamine-binding protein,PEBP)家族成员,与植物开花调控密切相关。为探究秋石斛中TFL1基因的功能,本研究基于花序发育转录组数据库克隆了1个秋石斛TFL1同源基因DenTFL1,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蛋白结构和亚细胞定位预测以及表达模式的分析。结果表明:秋石斛DenTFL1基因cDNA全长522 bp,编码173个氨基酸;DenTFL1蛋白分子式为C_(870)H_(1354)N_(246)O_(249)S_(6),分子量为19.43 kDa,理论等电点(pI)为7.82,蛋白具有亲水性,结构稳定;DenTFL1蛋白不含有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预测该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其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占比61.85%,还含有23.70%的延伸链,14.45%的α-螺旋,三维结构模型与二级结构基本一致。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结果显示,DenTFL1含有PEBP保守结构域。根据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DenTFL1基因与金钗石斛、球花石斛中的同源基因亲缘关系较近且蛋白序列的一致性较高,进化较为保守。蛋白质互作网络预测结果显示,秋石斛DenTFL1蛋白主要与AT5G63440、LFY、SOC1、AGL24、AGL8等蛋白发生互作。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DenTFL1基因在秋石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各个组织部位均有表达,其中在幼苗和成熟株的茎以及花柄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幼苗的根以及中苗的叶片和根中的表达量则相对较低;在花序发育的不同阶段均有较高的表达量(除了长度为3.0 cm的花序之外),在发育后期的花苞和成熟花各轮花器官中高表达,而在发育早期的各轮花器官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TFL1基因在秋石斛中花期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石斛 DenTFL1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秋石斛‘三亚阳光’成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莫顺金 何嘉琦 +3 位作者 陆顺教 张志群 尹俊梅 徐诗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7-325,共9页
秋石斛(Dendrobium spp.)是一类原产于热带地区的观赏植物,适合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栽培,易受到低温胁迫。为探究秋石斛成苗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寒性,本研究以秋石斛‘三亚阳光’成苗为试验材料,观察及测定在15、10、5℃低温胁迫处理1... 秋石斛(Dendrobium spp.)是一类原产于热带地区的观赏植物,适合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栽培,易受到低温胁迫。为探究秋石斛成苗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寒性,本研究以秋石斛‘三亚阳光’成苗为试验材料,观察及测定在15、10、5℃低温胁迫处理1、2、4、8 h和1、2、4、8、16 d后的外部形态变化和生理指标,统计各处理材料恢复生长后的落叶率,分析各处理材料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和叶绿素含量,以及电导率等抗寒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并根据不同温度处理的相对电导率,拟合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进行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和抗寒生理指标相关性分析,探究不同低温环境下秋石斛成苗形态及生理响应特性,了解其生长发育的规律。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导致秋石斛‘三亚阳光’成苗的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及落叶率均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明显增长,且处于较高水平;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不断波动,处于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状态;而叶绿素含量则逐渐减少,经5℃处理16 d后的叶绿素含量降到最低,含量为0.2534 mg/g。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落叶率均与半致死温度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叶绿素含量与半致死温度呈显著相关性,推测这些生理指标含量可作为‘三亚阳光’成苗耐寒性鉴定的主要指标。本研究结果为确定秋石斛‘三亚阳光’成苗耐寒鉴定指标和处理秋石斛冷害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秋石斛对低温损伤的抗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石斛 成苗 低温胁迫 生理特性 耐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头兰属--中国兰科一新记录属
5
作者 奚良 徐世松 +7 位作者 杨虎彪 王清隆 袁浪兴 杨光穗 王祝年 刘震 王家保 黄明忠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9-921,共3页
本研究报道了中国西藏墨脱发现的兰科(Orchidaceae)一新记录属——短头兰属(Trachoma Garay),该属与管唇兰属(Tuberolabium Yamamoto)相近,区别在于前者花朵簇生于短的花序上,短寿,分批开放,花粉团为完整的球形或具不明显的沟纹;后者花... 本研究报道了中国西藏墨脱发现的兰科(Orchidaceae)一新记录属——短头兰属(Trachoma Garay),该属与管唇兰属(Tuberolabium Yamamoto)相近,区别在于前者花朵簇生于短的花序上,短寿,分批开放,花粉团为完整的球形或具不明显的沟纹;后者花朵着生于长的花序上,花期较长,同时开放,花粉团深裂,由透明膜隔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头兰属 西藏短头兰 中国 新记录属 兰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石斛‘三亚阳光’Actin的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
6
作者 辛瑶 陆顺教 +2 位作者 李崇晖 杨光穗 尹俊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07-2214,共8页
本研究克隆了秋石斛‘三亚阳光’(Dendrobium ‘Sonia Hiasakul’)肌动蛋白基因(DenActin)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了DenActin进化地位和表达模式的分析。通过克隆获得的DenActin cDNA序列的全长为1 596 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1 134 bp,编码37... 本研究克隆了秋石斛‘三亚阳光’(Dendrobium ‘Sonia Hiasakul’)肌动蛋白基因(DenActin)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了DenActin进化地位和表达模式的分析。通过克隆获得的DenActin cDNA序列的全长为1 596 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1 134 bp,编码377个氨基酸,同时通过gDNA克隆获得了DenActin 3′端的一段包含一个内含子的403 bp的片段。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该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注册的其他植物Actin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在85%以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7%以上。通过最大似然法构建其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DenActin与黄石斛Actin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并与其他兰科植物归为一大类。半定量PCR分析表明,DenActin在幼苗叶片和中苗茎尖、根、叶片以及成熟植株的茎、根、叶片、花柄、1 mm花苞、3 mm花苞、5 mm花苞、9 mm花苞中均稳定表达。秋石斛DenActin的克隆和表达模式分析为秋石斛功能基因的表达分析提供了候选的内参基因,而3′端包含内含子的gDNA片段的克隆为避免实时定量分析中的gDNA污染提供了引物设计的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石斛'三亚阳光’ ACTIN 克隆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