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杨素通过抑制铁死亡减轻脑出血后神经损伤
1
作者 郭大闯 邵哲 +1 位作者 冯基高 彭浩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177,共9页
目的:探讨白杨素在大鼠脑出血模型中以铁死亡作为药物靶点对脑出血后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ICH组(脑出血模型组)和ICH+Chrysin组(脑出血模型+白杨素组),每组22只。将大鼠... 目的:探讨白杨素在大鼠脑出血模型中以铁死亡作为药物靶点对脑出血后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ICH组(脑出血模型组)和ICH+Chrysin组(脑出血模型+白杨素组),每组22只。将大鼠自体尾静脉血注入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Sham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自体尾静脉血。模型建立后6 h进行Z-longa评分,ICH+Chrysin组连续灌胃给药3 d,Sham组与ICH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用HE、Nissl染色以及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和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变化;试剂盒检测Fe^(2+)、GSH、MDA、SOD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ACSL4、GPX4、FTL、IL-1β和TNF-α的表达。结果:(1)与Sham组比较,ICH组Z-longa评分明显升高,脑组织和海马神经元明显损伤,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活细胞比率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CH+Chrysin组较ICH组脑组织和海马神经元损伤减轻,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活细胞比率增加,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Sham组比较,ICH组Fe^(2+)、MDA、ACSL4、IL-1β和TNF-α表达明显增高,GSH、SOD、GPX4和FTL表达明显下降,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CH+Chrysin组较ICH组Fe^(2+)、MDA、ACSL4、IL-1β、TNF-α、GSH、SOD、GPX4和FTL表达逆转,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杨素通过抑制铁死亡减轻大鼠脑出血后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铁死亡 白杨素 氧化应激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