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南渡江迈湾次生林乔木层生物量动态特征及其对河道梯度的响应
1
作者 蔡煜祺 申彦科 +5 位作者 宋理桥 梁莉 章文龙 杨泽秀 宋希强 冯雪萍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867-4877,共11页
为揭示热带低地雨林乔木层的生物量分布及变化规律,以南渡江迈湾水利枢纽段热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量估测回归模型计算目标乔木层地上生长量及增量,系统解析其在物种组成、径级、高度级及距河道距离梯度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 为揭示热带低地雨林乔木层的生物量分布及变化规律,以南渡江迈湾水利枢纽段热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量估测回归模型计算目标乔木层地上生长量及增量,系统解析其在物种组成、径级、高度级及距河道距离梯度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黄桐属(Endospermum)和白颜树属(Gironniera)为乔木层地上生物量主要贡献类群,其中黄桐属生物量占比(18.17%)及平均单株生物量储存量(427.31 kg)均居首位;(2)乔木层生物量主要分布于中径级组(13 cm≤DBH<25 cm,占比41.63%)和中层高度级组(10 m≤H<15 m,占比53.93%),但特大径级组(37 cm≤DBH)与上层高度级组乔木(20 m≤H)的地上平均单株生物量增量最大;(3)乔木层总生物量与平均单株生物量增量沿河道距离梯度呈单峰型格局,峰值出现于距河道650—950 m范围内,该区域植物群落的胸径和高度级分布范围最广,同时表现出多种径级与高度级层乔木共存的丰富性。此外,大径级(25 cm≤DBH<37 cm)与高冠层(20 m≤H)乔木的占比随河道距离增加呈梯度上升趋势,该格局可能受河岸带地下水波动影响;(4)前半年(3月至同年9月)的乔木平均单株生物量增长量普遍高于后半年(9月至次年3月)的增长量。研究结果初步揭示热带低地雨林乔木层生物量在物种组成、径级组和高度级组的分布以及对距河道距离的响应变化,为深入理解热带低地雨林固碳动态过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低地雨林 距河道距离 径级 高度级 平均单株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石碌含笑的开花生物学与繁育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莫丽文 赵莹 +3 位作者 宋希强 孟新亚 尤燕平 王亚玲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0-548,共9页
为探讨石碌含笑(Michelia shiluensis)濒危的内在原因,对花器官形态特征、开花动态、访花昆虫进行观察,并对花粉萌发率和柱头可授性、繁育系统特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开花时,石碌含笑的雄蕊群和雌蕊群自然形成空间隔离,花被片横向弯... 为探讨石碌含笑(Michelia shiluensis)濒危的内在原因,对花器官形态特征、开花动态、访花昆虫进行观察,并对花粉萌发率和柱头可授性、繁育系统特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开花时,石碌含笑的雄蕊群和雌蕊群自然形成空间隔离,花被片横向弯曲形成球形空间,保护雄蕊群;雌蕊群柄持续伸长,将雌蕊群推出雄蕊群和花被片。圃地栽培植株的主要访花昆虫和传粉昆虫为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花被片开放至最大直径50%时的Ⅵ和Ⅶ阶段柱头可授性最强;Ⅵ阶段花粉活性也最高,离体萌发率达(66.96±11.28)%。同株同花或同株异花授粉均不能结实,但异株授粉座果率为100%。可见,石碌含笑为严格的异株异花授粉植物,异交亲和,自交不亲和,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与含笑属其他种类亦有生殖隔离。石碌含笑花被片和雌蕊群的动态变化揭示了其巧妙规避自交的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碌含笑 开花生物学 繁育系统 木兰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兰科植物重点保护与优先监测策略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大程 宋希强 +3 位作者 张哲 陈枳衡 张中扬 周康 《热带生物学报》 2022年第2期136-148,F0003,共14页
为摸清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的兰科植物种质资源概况,制定合理的保育策略,笔者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范围内的野生兰科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全域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兰科植物保护紧迫性综合评价体系,分析致濒危原因,并筛选出重点保护... 为摸清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的兰科植物种质资源概况,制定合理的保育策略,笔者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范围内的野生兰科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全域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兰科植物保护紧迫性综合评价体系,分析致濒危原因,并筛选出重点保护物种。结果表明:在调查到的81属230种兰科植物中,需优先监测保护的物种共98种,筛选出排名前10物种共12种(其中3种并列第10);狭域物种共14种,占已调查种数的6.09%;极危种7种、濒危种26种、易危种48种,合计占已调查种数的35.22%;受威胁兰科植物148种,占已调查种数的64.35%;共筛选出17个兰科植物热点分布区。研究区域内的兰科物种多样性较早年研究数量增多,生境破坏对兰科植物影响最大。本研究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野生兰科植物建立了优先保护监测区域,利用较少的资源保护更多的物种,对制定合理、科学和有效的保护策略提供了本底资料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兰科植物 指示种 致濒因子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钻喙兰开花物候与繁殖特性研究
4
作者 陈馷嶂 赵莹 +1 位作者 张哲 宋希强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4-453,共10页
本研究以附生兰科植物海南钻喙兰(Rhynchostylis gigantea(Lindl.)Ridl.)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海南岛自然分布7个样地内该物种为期2年的野外观察与数据统计,对其开花物候和繁育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海南钻喙兰花期为1月下旬到3月中旬... 本研究以附生兰科植物海南钻喙兰(Rhynchostylis gigantea(Lindl.)Ridl.)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海南岛自然分布7个样地内该物种为期2年的野外观察与数据统计,对其开花物候和繁育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海南钻喙兰花期为1月下旬到3月中旬,居群花期历时28~43 d,个体平均开花时间26~40 d,单花持续时间7~12 d;杂交指数(OCI)为4,表明其以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需要有效传粉媒介;开花后第2、3天的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最强;在人工控制授粉实验中,异交结实率(97.3%)高于自交结实率(83.3%),均显著高于野外自然结实率(4.2%),另外在人工套袋和去雄实验均未结实,表明其属于自交和异交混合型的繁育系统,不存在自动自花授粉与无融合生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植物 海南钻喙兰 开花物候 繁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吊罗山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识别研究
5
作者 张泽 史佑海 +1 位作者 张昌达 杜彦君 《热带生物学报(中英文)》 2025年第4期606-615,共10页
为了识别国家公园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KBAs),合理分配有限的保护资源,本研究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吊罗山核心保护区域为例,采用网格法进行植物群落调查,依据《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物种名录》确定研究区域内的优先保... 为了识别国家公园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KBAs),合理分配有限的保护资源,本研究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吊罗山核心保护区域为例,采用网格法进行植物群落调查,依据《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物种名录》确定研究区域内的优先保护植物物种,根据样地内的优先保护物种数进行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识别。结果表明:(1)在所调查的195个样地中,共记录到67种优先保护植物,占所有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植物物种的65.05%;(2)当优先保护物种≥4种时,识别为KBAs的样地占比57.44%,当优先保护物种≥5种时,识别为KBAs的样地占比40.00%,当先保护物种≥6种时,识别为KBAs样地占比25.64%;(3)白水管护辖区、新安管护辖区和南喜管护辖区具有更高的保护价值,对整体KBAs识别结果的贡献率超过70%。本研究尝试利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物种名录》进行KBAs识别,识别结果能够更加具体地指导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旨在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全面开展KBAs识别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为中国国家公园KBAs相关工作提供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 KBAs 优先保护物种名录 植物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睡莲蓝鸟瓶插过程中弯茎生理变化及转录组分析
6
作者 林秀雅 李霆格 +1 位作者 李梅儿 王健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5-367,共13页
【目的】探究蓝鸟睡莲切花在瓶插过程中的花茎生理变化并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为揭示睡莲在瓶插过程中花茎弯曲的分子机制及培育抗茎秆弯曲睡莲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蓝鸟睡莲为试验材料进行切花瓶插,每天固定时间测定瓶插睡莲的... 【目的】探究蓝鸟睡莲切花在瓶插过程中的花茎生理变化并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为揭示睡莲在瓶插过程中花茎弯曲的分子机制及培育抗茎秆弯曲睡莲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蓝鸟睡莲为试验材料进行切花瓶插,每天固定时间测定瓶插睡莲的生理指标,根据睡莲弯茎程度分为4个时期,截取花茎4个时期弯茎样本(分别标记为Dor‐sal_1、Dorsal_2、Dorsal_3和Dorsal_4),测定不同样本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对DEGs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和K-means分析,挖掘导致睡莲切花弯茎的关键代谢通路及关键基因,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基因相对表达量与转录组数据的一致性。【结果】睡莲的吸水量、失水量、水分平衡值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睡莲花茎的平均伸长量为4.45 cm,占原始长度的17.8%。Dorsal_1和Dorsal_2样本中淀粉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二者均显著高于Dorsal_3和Dorsal_4(P<0.05,下同),且Dorsal_3样本中淀粉含量显著高于Dorsal_4。Dorsal_1 vs Dorsal_2组、Dorsal_1 vs Dorsal_3组、Dorsal_1 vs Dorsal_4组、Dorsal_2 vs Dorsal_3组、Dorsal_3 vs Dorsal_4组DEGs数分别为5149、6903、5483、2456和269个,其中下调表达基因分别为2826、3822、3068、1313和113个,上调表达基因分别为2323、3081、2415、1143和156个。4个不同弯茎时期样本间共有112个DEGs。GO功能注释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睡莲弯茎中DEGs主要富集在与光合作用、细胞壁合成和植物激素与信号转导等相关的生物途径中。K-means分析结果显示,DEGs被聚类为9类(Class 1~Class 9),通过Class 1与Venn图共筛选出25个DEGs,Class 5筛选到19个调控睡莲弯茎相关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显示,DEGs相对表达量与转录组数据基因表达基本一致。【结论】水分、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光照响应、植物激素、细胞壁形成与分解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导致睡莲弯茎。推测与生长素及细胞壁结构相关的基因是影响睡莲弯茎的关键基因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睡莲 弯茎 生理指标 转录组 DE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睡莲叶片胎生苗的生长机理
7
作者 李清雪 黎洁 +5 位作者 许慧娴 潘庆龙 林秀雅 赵莹 史佑海 王健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7-416,共10页
为了解睡莲胎生苗的生长机理,对具有强胎生能力的‘蓝鸟’睡莲(Nymphaea‘Blue Bird’)叶片胎生点进行转录组、激素靶向代谢检测,挖掘睡莲叶片胎点发育成胎生苗过程中的关键差异基因和主要影响激素。结果表明,睡莲胎生的3个发育时期共... 为了解睡莲胎生苗的生长机理,对具有强胎生能力的‘蓝鸟’睡莲(Nymphaea‘Blue Bird’)叶片胎生点进行转录组、激素靶向代谢检测,挖掘睡莲叶片胎点发育成胎生苗过程中的关键差异基因和主要影响激素。结果表明,睡莲胎生的3个发育时期共检测出4714个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出19个与胎生发育相关的关键差异基因,在胎生发育过程中,其表达量呈现逐步递增的趋势,主要集中在激素合成、碳水化合物代谢和光反应3类代谢途径。代谢组检测出的激素类化合物有脱落酸类2种、生长素类11种、细胞分裂素类11种、乙烯类1种、赤霉素1种、茉莉酸类6种和水杨酸类2种,其中筛选出16个关键差异代谢物,主要为生长素(TRP、ICAld、IAA-Asp、ICA)、赤霉素(GA3)、细胞分裂素(2MeScZR、IP、cZR、cZROG、tZOG),这些激素水平随胎生点发育而增高。这为睡莲胎生苗的繁育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莲 转录组学 代谢组学 胎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资源的莲子形态多样性及其变异分析
8
作者 罗佳琳 傅阳阳 +6 位作者 刘青青 吴砚农 张文丽 郑福军 杨帆 王健 田代科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7-610,共14页
为了解不同资源的莲子形态多样性及变异程度,以81份来自不同地点的成熟干莲子(包括59个野生居群,15个栽培居群,7个子莲品种)为材料进行形态学测量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81份莲子资源形态变异幅度大。其中纵径变化幅度为12.03... 为了解不同资源的莲子形态多样性及变异程度,以81份来自不同地点的成熟干莲子(包括59个野生居群,15个栽培居群,7个子莲品种)为材料进行形态学测量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81份莲子资源形态变异幅度大。其中纵径变化幅度为12.03~19.58 mm,横径变化幅度为7.93~15.72 mm,纵横径比变化幅度为1.01~1.97,单粒重变化幅度为0.41~2.26 g。(2)不同来源的莲子形态存在差异。美洲莲莲子平均纵径、横径、纵横径比与单粒重分别为13.97 mm、11.98 mm、1.17、1.13 g;野生(型)亚洲莲莲子平均纵径、横径、纵横径比与单粒重分别为16.52 mm、10.51 mm、1.58、0.98 g;15个栽培亚洲莲居群平均纵径、横径、纵横径比与单粒重分别为15.81 mm、11.18 mm、1.42、1.07 g;7个子莲品种平均纵径、横径、纵横径比与单粒重分别为16.71 mm、13.20 mm、1.27、1.53 g。(3)相关性分析表明,莲子单粒重与纵径、横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纵横径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但不同居群来源存在差异。经纬度与美洲莲莲子形态指标相关性均不显著;经度与亚洲莲莲子纵径和纵横径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横径和单粒重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纬度与亚洲莲莲子纵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纵横径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横径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单粒重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4)莲子形态的系统聚类分析表明,59份野生莲莲子材料可分为2~5个分支。所有的美洲莲和泰国清迈居群莲子聚为一类,剩余的亚洲莲聚为一类。(5)不同年份采摘的莲子形态指标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莲资源保护和辅助鉴定、种质创新、莲子生产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子 种质资源 形态性状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黎药血叶兰组培苗驯化移栽基质优化研究
9
作者 陈耀丽 李奕佳 +3 位作者 钟云芳 杨泽秀 吴智彪 王亚沉 《中国热带农业》 2025年第4期56-62,28,共8页
血叶兰[Ludisia discolor(Ker-Gawl.)A.Rich]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隶属兰科血叶兰属,兼具药用、食用及观赏等多重价值,尤其在药食同源等保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组培快繁是血叶兰种苗生产的主要途径,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后... 血叶兰[Ludisia discolor(Ker-Gawl.)A.Rich]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隶属兰科血叶兰属,兼具药用、食用及观赏等多重价值,尤其在药食同源等保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组培快繁是血叶兰种苗生产的主要途径,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后期生长状况是检验组培苗生产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而移栽基质则是影响移栽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以泥炭土、珍珠岩和河沙3种基质配制不同的混合基质进行炼苗筛选,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血叶兰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150d后,血叶兰在基质配比为泥炭土∶珍珠岩∶河沙=3∶1∶1下的成活率为(90.00±0.37)%,该处理株高159.67±24.10mm,茎粗6.39±0.97mm,叶数3.87±1.09片,叶宽22.29±3.09mm,叶长50.78±11.20mm,节间距32.78±3.49mm,鲜重生物量4.03±0.19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研究结果可为血叶兰组培苗的产业化栽培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叶兰 组培苗 驯化移栽 基质 成活率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油茶花期观赏特性动态分析
10
作者 蔡煜祺 冯纪福 +2 位作者 宋希强 李奇 冯雪萍 《热带林业》 2025年第1期45-49,44,共6页
海南油茶作为中国南方地区独特的木本油料树种,提供优质食用油源,产出丰富的经济和自然生态价值的同时,其所具有的观赏价值却常常被忽视。海南油茶是热带城市植物景观营造的重要乡土资源,花期持久,观赏性十足。然而,当前对其园林价值的... 海南油茶作为中国南方地区独特的木本油料树种,提供优质食用油源,产出丰富的经济和自然生态价值的同时,其所具有的观赏价值却常常被忽视。海南油茶是热带城市植物景观营造的重要乡土资源,花期持久,观赏性十足。然而,当前对其园林价值的观赏评价仍存在不足。研究通过计算调查范围内的海南油茶的花期长度、开花同步性、花朵数量动态与开花峰值特征等花期观赏指标,结果表明花期中呈现“开花量集中爆发与个体长时期延续并存”的观赏特征,群体花期跨越10月下旬至次年1月上旬,显著长于内陆普通油茶产区,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及潜力。基于AHP层次分析法构建的花期观赏特性评价体系,通过整合开花总时长、开花强度峰值与盛花持续期三个核心指标,成功筛选出具有高开花强度和盛花时间持久特征的高分单株44株,综合评分X在0.40~0.78(含)的区间中,共占比2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观花植物 层次分析法 盛花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野生延药睡莲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亚茹 云英英 +2 位作者 范秋云 王健 史佑海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75-1381,共7页
延药睡莲(Nymphaea nouchali Burm. f.)是海南原产的睡莲属原生种和珍稀水生花卉,具有重要的观赏、生态价值及一定的药用和食用价值,也是开展热带睡莲新品种培育的良好材料。为了全面了解海南岛延药睡莲的资源分布及保护现状,为其科学... 延药睡莲(Nymphaea nouchali Burm. f.)是海南原产的睡莲属原生种和珍稀水生花卉,具有重要的观赏、生态价值及一定的药用和食用价值,也是开展热带睡莲新品种培育的良好材料。为了全面了解海南岛延药睡莲的资源分布及保护现状,为其科学保护和有序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对延药睡莲资源进行多次野外调查,记录观测延药睡莲分布、生境条件及生存状况。结果表明:延药睡莲在海口、万宁、昌江、三亚、乐东等市县有自然分布,各分布点野生植株数量及生长势不一,其中三亚甘什岭分布点延药睡莲的生长状况较好,而乐东球港村分布点的植株数量最多;延药睡莲主要生长于水深0.2~1.6 m的静态水体中,对水质和水位等生活环境的要求较高,极易因环境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种群规模减少乃至消失;延药睡莲的自然分布点大多处于未保护状态,受外来生物入侵和人为因素干扰严重,野生数量稀少,已处于濒危状态,亟待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药睡莲 种质资源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特有兰科植物华石斛潜在适宜生境预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宁瑶 昌秋霞 +1 位作者 张哲 赵莹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9-788,共10页
为探明华石斛(Dendrobium sinense)潜在适宜分布范围,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MaxEnt模型,基于25个野外调查的分布数据,以气候变量和地形变量为环境预测因子,对华石斛当前及未来时期的适宜生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华石斛在海南岛内的... 为探明华石斛(Dendrobium sinense)潜在适宜分布范围,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MaxEnt模型,基于25个野外调查的分布数据,以气候变量和地形变量为环境预测因子,对华石斛当前及未来时期的适宜生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华石斛在海南岛内的潜在适宜生境面积约为403.4 km^(2),占海南岛总面积的1.1%,主要分布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分局、鹦哥岭分局、尖峰岭分局、吊罗山分局以及五指山分局管辖区域,零星分布于黎母山分局管辖区、五指山市南部、琼中县、万宁市、保亭县和三亚市等地。华石斛适宜分布区域极其狭窄,适宜生境斑块化,呈现较为严重的破碎化。海拔、降水量季节性变异系数、最湿季降水量及最暖月最高温是影响华石斛种群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华石斛的最适宜生境条件为海拔1070~1600 m,降水量季节性变异系数0.80~0.88,最湿季降水量1700~2266 mm,最暖月最高温18℃~25℃。相比于当前,2050年在RCP4.5、RCP8.5气候情景下,华石斛的潜在适宜生境分别减少19.1%和19.5%,2070年减少19.7%和19.8%。预测模型的3个评估指标(AUC=0.997±0.003,Kappa系数=0.990±0.03,TSS=0.990±0.03)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目前华石斛种群主要分布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需加强就地保护,同时兼顾对其附生宿主树的保护;猕猴岭东北部及南部、鹦哥岭南部存在大片非常适宜和高度适宜生境,可作为华石斛未知种群调查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适生区预测 特有种 华石斛 附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花卉产业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与对策 被引量:4
13
作者 昌秋霞 李霖明 +1 位作者 张哲 钟云芳 《热带林业》 2022年第1期58-62,67,共6页
“全域旅游”的提出使中国旅游业迈向产业融合及共建共享的发展道路。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的战略实施过程中,热带花卉文旅产业依托其丰富的种质资源以及深厚的花卉文化内涵,在旅游市场上广受欢迎。文章在分析国内外花卉产... “全域旅游”的提出使中国旅游业迈向产业融合及共建共享的发展道路。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的战略实施过程中,热带花卉文旅产业依托其丰富的种质资源以及深厚的花卉文化内涵,在旅游市场上广受欢迎。文章在分析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概况及文旅融合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探讨二者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提出海南热带花卉文旅产业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以期为今后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花卉 文旅融合 全域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文昌高种椰子种质资源调查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奋 韩学倩 +6 位作者 黄允 柯亚丽 陈丽 李智虓 杨琦 李梓华 周韬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69,共6页
椰子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高种椰子的品种选育,我们对文昌市的高种椰子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共调查记录了高种椰子种质资源189份,椰子预估年产量变异系数为21.99%,预估年产量与生长密度显著... 椰子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高种椰子的品种选育,我们对文昌市的高种椰子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共调查记录了高种椰子种质资源189份,椰子预估年产量变异系数为21.99%,预估年产量与生长密度显著负相关,与株高、胸径、树龄、叶长和叶片数相关性都不显著;发现了一些高产、长叶、抗风和黄皮果实等特异种质资源,可以为高种椰子的品种选育提供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 高种椰子 变异系数 株高 特异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海南杜鹃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 被引量:2
15
作者 云英英 范秋云 史佑海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1039,共9页
海南杜鹃(Rhododendron hainanense Merr.)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研究其生态需求和适生范围,对于海南杜鹃的保护与栽培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基于海南杜鹃现有地理分布信... 海南杜鹃(Rhododendron hainanense Merr.)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研究其生态需求和适生范围,对于海南杜鹃的保护与栽培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基于海南杜鹃现有地理分布信息和气候因子,模拟海南杜鹃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并具体分析影响海南杜鹃潜在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及适宜阈值。结果表明:在当代气候情景下(1970—2000年),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海南杜鹃适生区进行模拟的准确度较高,气温和降水对海南杜鹃的影响较大,其中影响海南杜鹃潜在分布的主导因子为最暖季降水量(bio18)和平均气温日较差(bio2)。平均气温日较差(bio2)在5~7℃区间、最暖季降水量(bio18)在610~3990 mm区间的气候环境有利于海南杜鹃生长,在一定范围内海南杜鹃的出现概率会随着降水量的增大而增大。在中国区域,海南杜鹃比较适应海南、广西、广东、台湾地区、四川东部、重庆以及贵州等地的气候环境,当代气候情景下总适生区面积为132.36×10^(4) km^(2),总适生区范围整体上会随着未来气候的变化而有所增大。本研究旨在为海南杜鹃的保护与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杜鹃 最大熵模型 气候响应 潜在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6—2020年海南岛极端降雨气候及旱雨季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邝伟桦 史佑海 +2 位作者 靳雅雯 孙连鹏 栾军伟 《热带林业》 2024年第1期86-94,共9页
研究围绕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56—2020年海南岛5个气象站点的日降雨数据,通过气候要素倾向率法、累计距平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诊断其变化特征,并着重检验了旱季(12月—来年3月)与雨季(4月—11月)分界线,以及4月和11... 研究围绕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56—2020年海南岛5个气象站点的日降雨数据,通过气候要素倾向率法、累计距平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诊断其变化特征,并着重检验了旱季(12月—来年3月)与雨季(4月—11月)分界线,以及4月和11月的降雨年际变化。结果表明,海南岛近65年极端降雨量与极端降雨频次都呈现上升趋势,极端降雨事件主要集中在雨季并具有逐年连续性;旱季最长无有效降雨天数呈上升趋势,降雨量增加趋势极小,旱季干旱程度在逐年加剧。4月降雨量呈现上升趋势,11月降雨量呈现下降趋势,旱雨季均呈现前移趋势,即提前到来、提前结束的趋势。对比筛选极端降雨事件前后的4月和11月降雨量,极端降雨对旱雨季划分影响极小。此外,总体降雨量呈上升趋势且增加量集中在雨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势变化 极端气候 气候变化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北地区“三生”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探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卫 周金星 +5 位作者 何荣晓 陈宗铸 陈毅青 王韫镭 钟云芳 雷金睿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17-1328,共12页
科学评估“三生”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系统保护至关重要。以海南岛北部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生”空间分类系统,运用当量因子法、空间自相关理论和地理探测器,探究2010-2020年海南岛北... 科学评估“三生”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系统保护至关重要。以海南岛北部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生”空间分类系统,运用当量因子法、空间自相关理论和地理探测器,探究2010-2020年海南岛北部“三生”空间ESV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20年,琼北地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面积分别为3.00×10^(3)、405和4.53×10^(3) km^(2),较2010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分别增加了15.4、97.0 km^(2),生态空间减少了111 km^(2);生产、生活空间增加面积主要来自生态空间转移。2)琼北地区ESV由2010年的378亿元下降至2020年的371亿元,其中,生态、生产空间的ESV分别减少了6.05、0.82亿元,是导致总体ESV降低的主要原因。3)琼北地区ESV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正向自相关性,且聚集性逐期增强,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海口市东部、澄迈县、文昌市和定安县中部,以生态空间为主;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澄迈东部、海口文昌和定安北部,以生产、生活空间为主。4)土地利用程度是影响琼北地区ESV空间异质性的主导因子,其中,土地利用程度和NDVI指数的交互作用解释力为71.9%,是造成海南岛北部ESV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 海南岛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D光质对铁皮石斛试管苗生理生化及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18
作者 林琼瑜 郑礼方 +3 位作者 孟新亚 王江宁 符秋暖 宋希强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6,共11页
为探究不同LED光质对铁皮石斛试管苗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及营养成分积累的影响,以铁皮石斛试管苗为材料,设置6种不同的光质处理[100%红光(R)、100%蓝光(B)、80%红光+20%蓝光(8R∶2B)、70%红光+30%蓝光(7R∶3B)、50%红光+50%蓝光(5R∶5B)... 为探究不同LED光质对铁皮石斛试管苗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及营养成分积累的影响,以铁皮石斛试管苗为材料,设置6种不同的光质处理[100%红光(R)、100%蓝光(B)、80%红光+20%蓝光(8R∶2B)、70%红光+30%蓝光(7R∶3B)、50%红光+50%蓝光(5R∶5B),以白色荧光灯为对照(CK)],在处理90 d后测定生长指标(株高、叶片数、叶长、茎粗、鲜质量、干质量)、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光合指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a+b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荧光指标(Fv/Fm、Φ_(PSⅡ)、ETRⅡ、qN、qP、Fv/Fo)及营养成分(氨基酸、生物碱、多糖)含量。结果表明,8R∶2B处理有利于铁皮石斛试管苗株高伸长、叶片生长及茎粗增加。叶片数、qN均以B处理为最高,分别达7.846、0.861。抗氧化指标整体上以5R∶5B处理最优,试管苗干质量、鲜质量、营养物质和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等指标亦整体上以5R∶5B处理最优。生长指标、抗氧化酶指标、营养指标、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R∶5B处理铁皮石斛试管苗生理生长及营养物质积累最优,综合得分达3.12。综上,铁皮石斛试管苗处于5R∶5B LED光质环境时,最利于其生长发育及营养成分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LED 光质 生理生化 营养物质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自生植物多样性与组成特征
19
作者 马一川 茆桐凤 史佑海 《热带林业》 2025年第1期33-38,共6页
自生植物不仅能在城市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强化城市植物的地域性特色,尤为重要的是这些植物可以在低人工管理强度的条件下自我更新演替,极大地节省人力物力,推进城市园林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聚焦于海口市城区和郊区分布的自生维管植物,... 自生植物不仅能在城市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强化城市植物的地域性特色,尤为重要的是这些植物可以在低人工管理强度的条件下自我更新演替,极大地节省人力物力,推进城市园林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聚焦于海口市城区和郊区分布的自生维管植物,基于网格布样法和城/郊3∶1双密度分层随机抽样法共得到40个样方。对样方内分布的自生植物进行实地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区内共有自生植物343种,隶属于89科265属。其中,本地种、逸生种、归化种和外来入侵种各有289种、8种、3种和43种,分别占自生植物总数的84.26%、2.23%、0.87%和12.54%,以豆科、禾本科和菊科等为优势科;260个属中,世界广布属、热带属和温带属各有21属、232属和12属,各占7.92%、87.55%和4.53%,热带成分占据绝对优势。研究结果表明,自生植物在保护城市自然本底、丰富植物多样性、构筑城市区域景观特色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因而在今后的城市植物规划中,应合理选用自生植物,提高乡土植物比例,促进城市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植物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海口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柔毛罗勒精油累积关键MYB的鉴定与挖掘
20
作者 唐诗淇 蔡诗曼 +1 位作者 王佳 钮俊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63-2075,共13页
MYB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信号传导和次生代谢调控等过程。本研究基于疏柔毛罗勒2+3转录组数据,通过生信手段系统鉴定疏柔毛罗勒的MYB(ObMYB)家族并挖掘与精油累积相关的成员。首先,通过MYB保守结构域... MYB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信号传导和次生代谢调控等过程。本研究基于疏柔毛罗勒2+3转录组数据,通过生信手段系统鉴定疏柔毛罗勒的MYB(ObMYB)家族并挖掘与精油累积相关的成员。首先,通过MYB保守结构域同源比对筛选ObMYB家族成员,预测其完整的开发阅读框并分析其基本理化性质;采用MEGA 7.0软件通过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合MEME、Batch CD-Search软件解析蛋白保守结构域特征;随后,结合前期疏柔毛罗勒miRNA组学数据,通过TargetFinder软件预测与ObMYB基因互补的靶向miRNA;最后,运用TBtools软件进行基因差异表达与热图可视化分析,基于茎叶不同发育期的精油数据,通过SPSS 25软件进行差异基因表达量与精油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可能参与精油合成累积的关键ObMYB,并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其蛋白互作(PPI)网络以解析可能参与的代谢通路。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77个ObMYB成员,分别命名为ObMYB-1~ObMYB-77,系统进化分析将其划分为8个亚家族(classⅠ~Ⅷ),各亚族含6~14个成员;ObMYB具有典型亲水特性(平均等电点为7.11,平均亲疏水指数为-0.69),多数呈现结构稳定性;5个miRNA可靶向调控4个ObMYB基因;43个ObMYB基因显示差异表达,其中ObMYB-4、ObMYB-9、ObMYB-27、ObMYB-34、ObMYB-42、ObMYB-46及ObMYB-69的表达量与精油积累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表明,ObMYB-4、ObMYB-9、ObMYB-34、ObMYB-36、ObMYB-46和ObMYB-69可能涉及黄酮类生物合成和次生代谢物合成调控。本研究系统鉴定ObMYB家族成员并分析其与精油累积的关系,揭示多个与精油合成和积累显著相关的ObMYB基因,为深入理解疏柔毛罗勒精油代谢调控机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并为植物次生代谢研究和芳香植物品质改良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柔毛罗勒 精油 MYB转录因子 黄酮类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