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生植物对沼泽过滤系统挂膜和无机氮转化的影响
1
作者 彭昭宁 朱妍云 +1 位作者 於锋 顾志峰 《热带生物学报》 2025年第1期125-133,共9页
采用自然挂膜的形式,研究了沼泽过滤系统中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挺水植物薄荷Mentha canadensis与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浮水植物圆心萍Limnobium laevigatum和沉水植物宝塔草Limnophila sessiliflora)对水体挂膜期间,以及挂膜成熟后... 采用自然挂膜的形式,研究了沼泽过滤系统中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挺水植物薄荷Mentha canadensis与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浮水植物圆心萍Limnobium laevigatum和沉水植物宝塔草Limnophila sessiliflora)对水体挂膜期间,以及挂膜成熟后氨氮、亚硝酸盐、硝态氮的转化关系和吸收效果。结果表明:在30 d的挂膜实验期间各处理组的氨氮质量浓度在第5天时达到峰值后下降,亚硝酸盐浓度先上升后下降,硝态氮浓度逐渐上升后略微降低,各实验组硝态氮浓度均低于对照组。4种植物中,薄荷具有最大的生物量增长,鲜质量增长量(56.87±1.81)g,株高增长量(30.7±4.12)cm,根长增长量(7.70±2.52)cm,并且对无机氮转化的促进效果和对硝态氮的吸收效果都最优(在第30天时硝态氮浓度较对照组低71.1%)。在120 h的挂膜成熟后试验中,薄荷组拥有最快的氨氮清除时间(84 h),对硝态氮的去除率达到25.6%,高于其他处理组。综上所述,在本试验中薄荷对养殖水体的氮素转化和吸收有较好的效果,研究结果能够为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提供一种有效的过滤方法,为沼泽过滤系统的植物选择提供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过滤系统 鱼菜共生系统 氮素转化 循环水 水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企鹅珍珠贝游离珍珠培育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顾志峰 梁盛 王爱民 《水产养殖》 CAS 2012年第6期27-28,共2页
企鹅珍珠贝在我国广西、广东、台湾和海南都有分布,主产地为海南。企鹅珍珠贝对环境具有显著的耐受能力和适应性,生长快,个体大,具有培育直径较大珍珠的潜力。国内有少量企鹅珍珠贝培育游离珍珠的报道,但其生产实践仅限于广东徐闻... 企鹅珍珠贝在我国广西、广东、台湾和海南都有分布,主产地为海南。企鹅珍珠贝对环境具有显著的耐受能力和适应性,生长快,个体大,具有培育直径较大珍珠的潜力。国内有少量企鹅珍珠贝培育游离珍珠的报道,但其生产实践仅限于广东徐闻、海南陵水的极个别企业的小规模尝试。由于仍然沿用马氏珠母贝的插核育珠技术和养殖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鹅珍珠贝 培育技术 海南 游离 马氏珠母贝 耐受能力 管理模式 育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饵料培养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珺 冯永勤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23期185-187,共3页
根据《生物饵料培养学》课程的性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的需求,对《生物饵料培养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提高《生物饵料培养学》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 生物饵料培养学 实验教学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罗非鱼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李聪 蔡岩 +6 位作者 周永灿 袁卫 曹可 刘海天 谢珍玉 郭伟良 王世锋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40-646,共7页
2014年3—5月海南省罗非鱼主养区多个养殖场发生爆发性疾病,从患病尼罗罗非鱼不同组织中分离获得12株优势菌。经人工回归感染试验,从肝脏和脑中分离获得的HN-G-03和HN-B-02菌株具较强的致病力,HN-G-03和HN-B-02菌株对罗非鱼的的半致死... 2014年3—5月海南省罗非鱼主养区多个养殖场发生爆发性疾病,从患病尼罗罗非鱼不同组织中分离获得12株优势菌。经人工回归感染试验,从肝脏和脑中分离获得的HN-G-03和HN-B-02菌株具较强的致病力,HN-G-03和HN-B-02菌株对罗非鱼的的半致死密度分别为7.12×105cfu/尾和1.32×105cfu/尾。经16S rRNA和gyr B基因序列分析,同时结合细菌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菌株HN-G-03和HN-B-02分别被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的维氏生物型和温和生物型。体外药物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两株菌均对左氧氟沙星、强力霉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庆大霉素等5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呋喃妥因等3种药物中度敏感,对青霉素等12种药物较强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维氏气单胞菌 16S RRNA gyr B基因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在海南黎安港的生长特征 被引量:21
5
作者 顾志峰 王清印 +3 位作者 方建光 石耀华 王嫣 王爱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3-429,共7页
对海南黎安港的企鹅珍珠贝养殖群体的生长进行了20个月的观察,每月测量其壳高(SH)、最大对角线长(MDL)、绞合线长(HL)和总重(TW)四个生长指标,并用模型y=y∞/(1+e-k(t-a)+d sin (2п/365.25)(t-b))分别拟合这四个指标的生长曲线。结果表... 对海南黎安港的企鹅珍珠贝养殖群体的生长进行了20个月的观察,每月测量其壳高(SH)、最大对角线长(MDL)、绞合线长(HL)和总重(TW)四个生长指标,并用模型y=y∞/(1+e-k(t-a)+d sin (2п/365.25)(t-b))分别拟合这四个指标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三个长度指标中MDL生长速度最快,其理论最大值约为112mm;HL的生长在初期快于SH,但到养殖实验结束时两者接近,理论最大值都在85mm左右;总重的增长在实验的前半段非常缓慢,但到后半段呈加速增长趋势,其理论最大值约为115g。企鹅珍珠贝的生长特征表现为初期长度增长迅速,经过大约一年左右,长度的增长减缓,而重量的增长开始加快,符合双壳贝一般的增长模式。研究也表明,在海南黎安港,降雨季节与快速生长季节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暗示了降雨可能是导致生长出现季节性特征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鹅珍珠贝 养殖 海南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碎鱼肉酶解液的脱腥技术及其机理探讨 被引量:27
6
作者 段振华 易美华 +1 位作者 汪菊兰 王志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5-67,共3页
对罗非鱼加工产生的碎鱼肉酶解液进行了脱腥研究。以罗非鱼冻鱼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鱼肉为原料,经过生物酶复合降解后,首次采用腥气和腥味双重指标,研究了生物转化、分子包埋和物理吸附等方法对酶解液的脱腥效果。结果表明,以2.5%酵母,... 对罗非鱼加工产生的碎鱼肉酶解液进行了脱腥研究。以罗非鱼冻鱼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鱼肉为原料,经过生物酶复合降解后,首次采用腥气和腥味双重指标,研究了生物转化、分子包埋和物理吸附等方法对酶解液的脱腥效果。结果表明,以2.5%酵母,在35℃条件下发酵30min;然后,加入2.5%β-CD,在65℃反应30min处理的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经过调配制得一种无腥味、金黄色透明、氨基酸含量为3.12%,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33%的氨基酸营养液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酶解液 脱腥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寨港红树林小型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刘均玲 黄勃 梁志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7-192,共6页
2012年2月对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滩涂沉积物小型底栖动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树林中有六大类小型底栖动物,包括自由生活线虫、桡足类、涡虫、多毛类、寡毛类、海螨。在种类组成上,自由生活线虫为优势类群,在4个采样站位中,分别占小型底... 2012年2月对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滩涂沉积物小型底栖动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树林中有六大类小型底栖动物,包括自由生活线虫、桡足类、涡虫、多毛类、寡毛类、海螨。在种类组成上,自由生活线虫为优势类群,在4个采样站位中,分别占小型底栖动物总数量的95.30%,97.02%,96.45%,90.53%。东寨港红树林小型底栖动物的总栖息密度为(1 082.23±563.76)个/(10cm2),总生物量为(764.06±511.63)μg/(10cm2)。4个采样站位平均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26、0.17、0.20、0.45,平均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13、0.09、0.10、0.23。最小显著极差法(LSR)进行多重比较分析表明,4个采样点小型底栖动物差异明显。海洋线虫与桡足类的数量之比(N/C)显示东寨港红树林受到了有机质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寨港红树林 小型底栖动物 密度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糙海参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冯永勤 翁文明 +4 位作者 方再光 王怀洪 王世锋 廖经球 周永灿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50-756,共7页
为有效增殖糙海参资源,2014年6月—2015年5月,以采自海南陵水沿海的天然糙海参为亲参,通过探索糙海参亲参运输、培育、诱导精卵排放以及幼体和稚幼参培育等技术,建立糙海参苗种规模化繁育关键技术体系。试验结果显示,采用薄膜袋充氧干... 为有效增殖糙海参资源,2014年6月—2015年5月,以采自海南陵水沿海的天然糙海参为亲参,通过探索糙海参亲参运输、培育、诱导精卵排放以及幼体和稚幼参培育等技术,建立糙海参苗种规模化繁育关键技术体系。试验结果显示,采用薄膜袋充氧干运法运输糙海参,亲参成活率可达99.8%;亲参培育成活率达97.1%以上;采用阴干与流水相结合诱导亲参排放精卵,成功率达93.3%。以培育的亲参进行了12批次初耳幼体和稚幼苗培育试验,共放养初耳幼体5474万个,培育出体长1.0~5.5 cm幼参445.9万头,初耳幼体培育总成苗率8.1%。初步实现了糙海参苗种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海参 苗种 规模化 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地区溶藻弧菌耐药性及其质粒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吴学贵 周永灿 +3 位作者 欧阳吉隆 戴小连 王世锋 谢珍玉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0-54,共5页
调查了海南省的30株溶藻弧菌环境菌株对24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并对菌株携带质粒及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所有菌株对洁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万古霉素、氯洁霉素、制霉菌素5种抗生素完全耐药,对2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20.8%~66.7%,表明该... 调查了海南省的30株溶藻弧菌环境菌株对24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并对菌株携带质粒及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所有菌株对洁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万古霉素、氯洁霉素、制霉菌素5种抗生素完全耐药,对2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20.8%~66.7%,表明该地区溶藻弧菌具有严重的多重耐药性;30株溶藻弧菌中有22株不携带质粒,8株携带1~3个质粒,质粒为1.20~12.5kb;8株携带质粒的菌株共形成了7种类型的质粒指纹图谱。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溶藻弧菌的耐药性与其是否携带质粒无明显关系。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可能主要是由染色体相关基因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耐药性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风螺生物学及养殖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尹绍武 廖经球 +1 位作者 黄海 高磊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32-636,共5页
关键词 东风螺 生物学 养殖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地区溶藻弧菌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欧阳吉隆 周永灿 +3 位作者 吴学贵 戴小连 王世锋 谢珍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0-36,共7页
以来源于泰国的菌株TG06003作对照,对采自海南地区的27株溶藻孤菌(Vibrio alginolyticus)环境菌株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分析,其中6株为毒力菌株,另外22株为非毒力菌株。实验共得到70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PP1... 以来源于泰国的菌株TG06003作对照,对采自海南地区的27株溶藻孤菌(Vibrio alginolyticus)环境菌株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分析,其中6株为毒力菌株,另外22株为非毒力菌株。实验共得到70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PP13)为98.6%。基因多样度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分别为0.922和0.4544,Shannon’s信息指数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分别为0.1391和0.1713。遗传相似度为0.4429-0.8857,遗传距离为0.1214-0.7520。将溶藻弧菌分为毒力菌株和非毒力菌株两个类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毒力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它们的基因多样度和Shannon’s信息指数明显高于非毒力菌株;毒力菌株HN08811、HN08155、HN08809、HN08813明显聚为一类,另外2株毒力菌株分别与非毒力菌株HN08304和HN08803聚为一类,溶藻弧菌毒力菌株存在多种遗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RAPD 毒力菌株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的加工技术 被引量:20
12
作者 段振华 易美华 +1 位作者 王志国 陈国华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50-251,255,共3页
本文针对我国罗非鱼加工产品品种单一、加工水平不高的现状,重点介绍了几种罗非鱼鱼肉的加工新技术,同时简要介绍了罗非鱼加工的下脚料如内脏、鱼骨等的加工利用技术。
关键词 罗非鱼 鱼肉 下脚料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水处理技术在对虾养殖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鲁春雨 赖秋明 +1 位作者 陈金玲 苏树叶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1-33,共3页
随着我国对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精养程度的逐年提升,对虾养殖的自我污染和病害的传播蔓延也日益加剧,严重危及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探索和开发可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的养殖水质综合调控技术,通过优化和改善池塘养殖环境,... 随着我国对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精养程度的逐年提升,对虾养殖的自我污染和病害的传播蔓延也日益加剧,严重危及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探索和开发可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的养殖水质综合调控技术,通过优化和改善池塘养殖环境,减少对虾养殖废水的排放,提高对虾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推动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能快速分解水中有机物,杀菌力较强。臭氧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可通过其氧化反应起到灭菌、分解有机物和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养殖业 养殖生产 水处理技术 臭氧 应用 水中有机物 快速分解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海洋生物源蛋白制备活性肽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胡文婷 张凯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88,共6页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储库。辽阔的海洋生长着十几万种海洋动植物,从海洋获取的鱼、虾、贝、藻等,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海洋蛋白资源,是人类的蛋白类食物及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现在人们直接和间接食用的动物蛋白质,约有四分之...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储库。辽阔的海洋生长着十几万种海洋动植物,从海洋获取的鱼、虾、贝、藻等,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海洋蛋白资源,是人类的蛋白类食物及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现在人们直接和间接食用的动物蛋白质,约有四分之一来自海洋。海洋生物源蛋白无论在种类还是数量上都远远大于陆地生物源蛋白。并且海洋牛物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和陆地生物相比也有较大的差别,其中蕴藏着许多功能特异、结构新颖的多肽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资源 生物源 海洋 活性肽 蛋白质结构 制备 酶解 生物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磷水平对虎龙杂交斑生长、骨矿化及肝脏、血液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15
作者 周智愚 邓银生 +2 位作者 张金枫 梁程锦 吴小易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7,共11页
本文旨在探究饲料不同磷(P)水平对虎龙杂交斑生长、骨矿化及肝脏、血液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计了7组以干物质计,其等能(以每100 g计)、等蛋白、等脂分别为1421.2 kJ、47%、8%的实验饲料,饲料中磷的实测值分别为1.05%、1.10%、... 本文旨在探究饲料不同磷(P)水平对虎龙杂交斑生长、骨矿化及肝脏、血液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计了7组以干物质计,其等能(以每100 g计)、等蛋白、等脂分别为1421.2 kJ、47%、8%的实验饲料,饲料中磷的实测值分别为1.05%、1.10%、1.20%、1.37%、1.52%、1.59%和1.70%,相应缩写为P1.05、P1.10、P1.20、P1.37、P1.52、P1.59及P1.70,每组3个平行。实验鱼[初始体质量(12.14±0.05)g]每日表观饱食投喂两次(8:00和16:30),养殖周期为6周。分析结果显示,P1.05组体质量增长率(WG)、特定生长率(SGR)和肥满度(CF)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1),蛋白质增长值(PPV)在P1.05和P1.10组高于其他实验组,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料磷水平升高,P1.05组血浆及肝脏碱性磷酸酶(ALP)、甘油三酯(TG)含量高于其他实验组,而全鱼灰分以及血浆、肝脏总胆固醇(TC)含量呈现相反趋势。P1.05组血浆钙(Ca)含量在各实验组中最高,而磷含量最低,脊椎骨Ca、P含量在P1.05组均低于其他实验组。P1.05组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w=1.05%饲料磷水平已满足虎龙杂交斑幼鱼生长的需要,过高磷水平则会导致实验鱼生长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龙杂交斑 饲料磷水平 生长 骨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wo-stage GAM模型探究万泉河口须鳗虾虎鱼和真吻虾虎鱼仔鱼分布格局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16
作者 李政 王硕 +6 位作者 杨羽睿 罗金萍 王智豪 程飞 谢松光 宋一清 蔡杏伟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183,共12页
分析海南岛万泉河口2种虾虎鱼仔鱼的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为制定热带河口鱼类资源保护与栖息地管理策略提供科学基础。2021—2022年在万泉河口7个站位采集须鳗虾虎鱼(Taenioidescirratus)和真吻虾虎鱼(Rhinogobius similis)仔... 分析海南岛万泉河口2种虾虎鱼仔鱼的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为制定热带河口鱼类资源保护与栖息地管理策略提供科学基础。2021—2022年在万泉河口7个站位采集须鳗虾虎鱼(Taenioidescirratus)和真吻虾虎鱼(Rhinogobius similis)仔鱼样品并收集环境因子,利用两阶段广义加性模型(two-stage GAM)研究2种仔鱼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显示,2种仔鱼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和空间异质性。须鳗虾虎鱼仔鱼丰度在雨季(5—10月)显著高于旱季,其中8月达到最高值,主要分布在潟湖内部的红树林边缘区域;真吻虾虎鱼仔鱼丰度在旱季(12—翌年4月)明显高于雨季,其中2月达到最高值,主要分布在河口近岸的砂质底质区域。GAM模型结果表明,须鳗虾虎鱼的出现概率主要受溶解氧、总氮和pH影响(累计解释率68.3%),丰度则受温度、盐度和叶绿素a调控(累计解释率68.7%);真吻虾虎鱼的出现概率主要受温度和溶解氧影响(累计解释率57.5%),其丰度则受溶解氧、总氮、叶绿素a和pH影响(累计解释率75.4%)。研究表明两阶段广义加性模型可有效解决数据中的零膨胀与非线性问题,为仔鱼分布格局与环境响应机制提供更高精度的量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鱼 须鳗虾虎鱼 真吻虾虎鱼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两阶段广义加性模型 万泉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密度对玫瑰鱼比脂鲤生长、摄食及养殖水环境的影响
17
作者 廖睿 孔德璇 +4 位作者 朱妍云 Hebert Ely VASQUEZ 郑兴 於锋 顾志峰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1期56-64,共9页
为探究养殖密度对玫瑰鱼比脂鲤生长、摄食及养殖水体的影响,将体质量为(0.63±0.17)g、体长为(29.41±2.23)mm的玫瑰鱼比脂鲤放于水族缸中,分别设置1500、2250、3000、3750、4500、5250、6000尾/m37个养殖密度(D1~D7组),观测其... 为探究养殖密度对玫瑰鱼比脂鲤生长、摄食及养殖水体的影响,将体质量为(0.63±0.17)g、体长为(29.41±2.23)mm的玫瑰鱼比脂鲤放于水族缸中,分别设置1500、2250、3000、3750、4500、5250、6000尾/m37个养殖密度(D1~D7组),观测其生长及水质指标,试验周期为30 d。结果显示:试验过程中D6组和D7组玫瑰鱼比脂鲤的存活率分别在第12天和第9天低于60%,因此停止后续试验。试验结束,D5组存活率为(97.78±1.11)%,其他组均为100%。经30 d养殖,D2组的体质量相对增长率(WGR)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分别为(59.91±16.79)%和(1.55±0.35)%/d,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5组的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最低,为(0.36±0.09)%/d。饲料系数随养殖密度的提高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D2组饲料系数最低,为1.96±0.55,D5组的饲料系数(10.17±2.64)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水质指标受养殖密度影响明显较大,试验最后,随养殖密度的增加,氨氮质量浓度呈上升趋势,亚硝酸盐氮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试验结束时,D5组硝酸盐氮质量浓度[(33.95±4.61)mg/L]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2组的硝酸盐氮质量浓度最低,为(13.66±4.14)mg/L。研究表明,养殖密度对玫瑰鱼比脂鲤的生长性能、摄食状态以及水质有显著影响,其最适的养殖密度为D2(2250尾/m^(3)),最适养殖密度下的体长(L)和体质量(W)的回归方程为W_(D2)=1.61×10^(-5)×L_(D2)^(3.13)(R^(2)=0.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鱼比脂鲤 养殖密度 生长 摄食量 养殖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料和植物对古法鱼缸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
18
作者 梁城 孔德璇 +4 位作者 彭昭宁 VASQUEZ Hebert Ely 郑兴 於锋 顾志峰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3期180-189,共10页
为研究滤料和漂浮植物对古法鱼缸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用分别配置火山石、细菌环、槐叶萍(Salvinia natans)+火山石和大薸(Pistia stratiotes)+火山石的4组古法鱼缸(简称火山石组、细菌环组、槐叶萍组和大薸组)开展了28 d的观背青鳉(Oryz... 为研究滤料和漂浮植物对古法鱼缸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用分别配置火山石、细菌环、槐叶萍(Salvinia natans)+火山石和大薸(Pistia stratiotes)+火山石的4组古法鱼缸(简称火山石组、细菌环组、槐叶萍组和大薸组)开展了28 d的观背青鳉(Oryzias latipes)饲养试验,以无滤料无植物的古法鱼缸作对照,监测了各组养殖水体的氨氮(NH_(3)^(-)N)、亚硝酸盐(NO_(2)^(-)-N)、硝酸盐(NO_(3)^(-)-N)、溶解氧(DO)、酸碱度(pH)、总氮(TN)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变化,并测量了缸内生物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槐叶萍组、火山石组和细菌环组观背青鳉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大薸组和对照组(P<0.05),而大薸组的存活率最低,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整个试验周期,火山石组氨氮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细菌环组和对照组(P<0.05),而混合组(槐叶萍组和大薸组)氨氮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且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试验开始后4~12 d,槐叶萍组亚硝酸盐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大薸组和火山石组(P<0.05),随后降为较低水平,而12 d后,大薸组的亚硝酸盐质量浓度才反超槐叶萍组,于第24天时攀升到最高值(0.83±0.13)mg/L,之后急速下降;火山石组和细菌环组的亚硝酸盐质量浓度分别在第20天和第24天达到最高浓度,但2个组之间除第20天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最高值均低于0.1 mg/L。试验期间,只有槐叶萍组在4~16 d硝酸盐质量浓度有变化,其余各组硝酸盐均无检出。试验结束时,槐叶萍组和大薸组的TN和COD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但2个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火山石组的TN和COD则显著低于细菌环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火山石对氮的吸附效果较好,加入槐叶萍能有效改善鱼缸的水质,配置槐叶萍+火山石组合的古法鱼缸,养殖水质能较快达到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法鱼缸 滤料 漂浮植物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鹅珍珠贝游离有核珍珠培育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冯永勤 梁盛 +4 位作者 梁晓春 梁青 王世锋 王怀洪 范雪亭 《水产科技情报》 2016年第1期10-14,共5页
2007~2011年,借鉴马氏珠母贝游离有核珍珠植核方法,根据企鹅珍珠贝生理机能特性以及植核部位的组织构造特点,摸索出企鹅珍珠贝术前处理、栓口、植核施术、术后休养和育珠期管养等系统性的植核育珠技术。5年间,共植核企鹅珍珠贝245710个... 2007~2011年,借鉴马氏珠母贝游离有核珍珠植核方法,根据企鹅珍珠贝生理机能特性以及植核部位的组织构造特点,摸索出企鹅珍珠贝术前处理、栓口、植核施术、术后休养和育珠期管养等系统性的植核育珠技术。5年间,共植核企鹅珍珠贝245710个,植核贝经过60 d的休养,成活率为91.3%~96.0%,平均休养期成活率为94.0%;植核贝再经过16~22个月的育珠期后,成活率为90.3%~96.3%,平均育珠期成活率为94.3%;共收获游离有核珍珠69 158颗,成珠率为27.5%~33.8%,平均成珠率为30.7%,其中共收获商品珠54 825颗,商品珠率为68.5%~83.8%,平均商品珠率为7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鹅珍珠贝 游离有核珍珠 植核 休养期 育珠期 成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塘鳢Oxyeleotris养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20
作者 范小勇 王茜 +1 位作者 王小刚 尹绍武 《现代渔业信息》 2009年第3期3-5,16,共4页
综述了尖塘鳢养殖生物学研究现状与进展,为尖塘鳢在我国的繁育、养殖及研究推广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尖塘鳢 Oxyeleotris 生物学 繁殖 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