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环境DNA技术的海南环岛旅游公路红树林保护修复效果评估或评价
1
作者 张前进 杨海杰 +2 位作者 焦杨 郑永增 韩善剑 《海洋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5,共9页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推动了经济发展,促进了旅游业繁荣,加强了文化交流,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福利。在环岛旅游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尽可能避让红树林,但在某些不可避让的区域,不得不穿越红树林,并对其进行移植和修复。本研究引入环...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推动了经济发展,促进了旅游业繁荣,加强了文化交流,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福利。在环岛旅游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尽可能避让红树林,但在某些不可避让的区域,不得不穿越红树林,并对其进行移植和修复。本研究引入环境DNA技术,检测了海南铺头兰大桥区域天然红树林和修复红树林区的水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天然红树林区的温度、浊度和叶绿素浓度低于修复红树林区,而盐度、溶解氧和电导率等指标高于修复红树林区。环境DNA技术共检测出831种生物,其中硅藻的种类最多,共141种,占总采集物种的17%。天然红树林和修复红树林区的Alpha指数无显著差异。冗余分析表明,影响红树林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温度。本研究表明,修复红树林在生物多样性特征上与天然红树林具有一定相似性。本研究探讨了环境DNA技术在红树林修复中生物多样性监测和效果评价的可行性,为红树林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质量 生物多样性 滨海湿地 生态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红树林湿地现状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林佳 黄国宁 +2 位作者 刘治昆 席冬冬 张荣华 《热带林业》 2024年第1期71-75,共5页
2021年4月,对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红树林湿地现状进行了调查。该地现有红树林101.14hm2,红树林适宜恢复地63.00hm2;红树树种共有4种,包括白骨壤、红海榄、桐花树和秋茄树;红树林主要群落类型有白骨壤+红海榄、红海榄、白骨壤、白骨壤+... 2021年4月,对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红树林湿地现状进行了调查。该地现有红树林101.14hm2,红树林适宜恢复地63.00hm2;红树树种共有4种,包括白骨壤、红海榄、桐花树和秋茄树;红树林主要群落类型有白骨壤+红海榄、红海榄、白骨壤、白骨壤+桐花树、秋茄树、白骨壤+秋茄树、红海榄—桐花树+白骨壤等。该次调查查清了洋浦经济开发区红树林湿地本底资源,剖析了洋浦红树林湿地保护和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和修复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浦经济开发区 红树林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马占相思人工林快速转型天然林研究初报
3
作者 王少杰 严铭海 +4 位作者 黄清麟 彭文成 廖立国 黄士绮 宋磊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3,共11页
[目的]探索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27年生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 Willd.)人工林快速转型为天然林的技术措施及其实施效果,为国家公园人工林快速转型天然林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选择有代表性的马占相思... [目的]探索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27年生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 Willd.)人工林快速转型为天然林的技术措施及其实施效果,为国家公园人工林快速转型天然林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选择有代表性的马占相思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取环剥技术对马占相思人工林木(除对照样地外)进行树干环剥,设置3块监测样地,对人工林木致死和天然林木更新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林分树种组成与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1)树干环剥16个月后马占相思人工林木全部枯死并以枯立木方式直立在转型后的天然林乔木层上层,枯立木的密度分别为152、272和288株·hm^(-2);(2)转型后的天然林郁闭度均在0.85以上,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公顷株数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为10.6cm、11.8m、2264株·hm^(-2)、115.1m^(3)·hm^(-2),9.1cm、10.7m、1424株·hm^(-2)、48.5m^(3)·hm^(-2)和11.5cm、13.2m、1344株·hm^(-2)、86.5 m^(3)·hm^(-2),林木径级结构呈异龄林分布特征;(3)转型后的天然林乔木层和灌木层活立木主体均由转型前马占相思人工林中天然更新定居的乡土树种组成,胸径≥5 cm的乔木层进界木密度分别为144、224和152株·hm^(-2),树高≥150 cm的灌木层(含乔木幼树)进界木密度分别为728、1128和960株·hm^(-2);(4)树干环剥作业未造成乔木层天然林木的损伤或枯死,造成灌木层天然林木的损伤或枯死的分别为16、12和160株·hm^(-2)。(5)转型后天然林乔木层树种(包括乔木和灌木树种)丰富度分别为51、41和34,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4.96、3.95和3.63,均匀度分别为0.87、0.74和0.71;常绿乔木树种均占绝对优势,其重要值分别为78.1%、84.4%和78.9%,林木株数占比分别为80.6%、85.4%和86.9%;灌木层树种(包括乔木和灌木树种)丰富度分别为73、86和93,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3.59、4.53和3.90,均匀度分别为0.58、0.71和0.60;常绿乔木种均占优势,其重要值分别为49.2%、49.9%和41.2%,株数占比分别为33.4%、42.3%和32.5%。[结论]树干环剥16个月后,27年生马占相思人工林木全部枯死,马占相思人工林已成功转型为地带性植被类型的天然林,其物种多样性丰富,具有特征明显的异龄林结构,且林分中含有相当数量珍贵或高价值树种。树干环剥技术是促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人工林快速转型为天然林的可推广应用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环剥 马占相思人工林 乡土树种 天然林转型 树种组成与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大叶种茶散茶发花工艺研究初报
4
作者 张何信 王辉 +2 位作者 张志辉 伍曾利 陈怀中 《中国茶叶》 2025年第1期80-85,共6页
以海南大叶种为原料,对其发花工艺进行了参数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项试验参数中,氧气浓度对茶叶中冠突散囊菌数量、杂菌污染面积影响最大,各因素对孢子数影响的大小依次为茶坯规格及含氧量>茶坯湿度>环境湿度>环境温度;环... 以海南大叶种为原料,对其发花工艺进行了参数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项试验参数中,氧气浓度对茶叶中冠突散囊菌数量、杂菌污染面积影响最大,各因素对孢子数影响的大小依次为茶坯规格及含氧量>茶坯湿度>环境湿度>环境温度;环境适宜时,茶叶中的冠突散囊菌能在2 d内进入生殖生长期,不适宜时,杂菌会在1 d内成为优势种群;在室内温度28℃、室内湿度55%、茶坯温度31℃以下、茶坯湿度26%、辅以通氧措施的条件下,发酵后的茶叶金花茂盛金黄、颗粒饱满,发酵15 d时茶叶内孢子数达到58.8×10^(4)CFU/g,并且污染面积占比在0.1%以下。基于试验结果,在后续的生产质量管理中应当为冠突散囊菌的生长创造适宜条件,在发酵过程中可以以孢子数、茶坯温度作为主要指标,茶坯湿度作为次要指标进行监测和调控。此外,当污染面积占比超过5%时,说明发酵条件恶化,若不及时制止,则发醇基本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大叶种 黑茶 冠突散囊菌 金花菌 茶叶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加勒比松与杉木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研究
5
作者 王小燕 杨佳 廖立国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4期79-83,共5页
通过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加勒比松人工林与杉木人工林固定样地的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明确近自然恢复样地和人工辅助近自然恢复样地内植物多样性的差异,以期为国家公园森林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加勒比松人工林近自然恢... 通过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加勒比松人工林与杉木人工林固定样地的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明确近自然恢复样地和人工辅助近自然恢复样地内植物多样性的差异,以期为国家公园森林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加勒比松人工林近自然恢复样地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其次为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恢复样地,加勒比松人工林人工辅助近自然恢复样地和杉木人工林人工辅助近自然恢复样地较低;加勒比松人工林人工辅助近自然恢复样地Simpson指数最高,其次为加勒比松人工林近自然恢复样地,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恢复样地和杉木人工林人工辅助恢复样地较低;加勒比松人工林近自然恢复样地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其次为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恢复样地,加勒比松人工林人工辅助恢复样地和杉木人工林人工辅助近自然恢复样地较低。该调查研究可为海南热带雨林可持续经营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植物多样性 加勒比松 杉木 人工林 近自然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鸟类罕见分布记录——白腰燕鸥
6
作者 黎越 程成 +2 位作者 周志琴 任荣霞 卢刚 《热带林业》 2025年第1期111-112,共2页
2024年4月,在海南东方和临高离岸海域拍摄到燕鸥类个体,经鉴定为白腰燕鸥,这一发现被认定为海南鸟类的罕见分布记录。该次记录的白腰燕鸥为中国的最南分布记录,对研究该物种的迁徙路线和地理分布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白腰燕鸥 海南 罕见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潮沟海陆蛙种群数量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尔辉 罗战 +5 位作者 朱萧文 施雪岩 梁笑 杨卓 吴庭天 王力军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0-587,共8页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潮沟海陆蛙(Fejervarya cancrivora)种群数量及其动态变化,2020—2022年,在保护区不同片区潮沟内共设置34条样线,对海陆蛙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和监测,分析保护区海陆蛙种群的致危因素,并...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潮沟海陆蛙(Fejervarya cancrivora)种群数量及其动态变化,2020—2022年,在保护区不同片区潮沟内共设置34条样线,对海陆蛙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和监测,分析保护区海陆蛙种群的致危因素,并提出保护和管理建议。调查表明:海陆蛙主要分布在管理局、道学和三江片区,而塔市和博度片区海陆蛙分布基本处于空白状态;3个年度海陆蛙种群密度基本一致,由高到低依次为三江、道学和管理局;2020年度三江种群密度为221.6只/hm^(2)、道学164.7只/hm^(2)和管理局137.4只/hm^(2),明显高于2022年度(三江151.2只/hm^(2)、道学144.8只/hm^(2)和管理局116.3只/hm^(2))和2021年度(三江113.2只/hm^(2)、道学99.6只/hm^(2)和管理局51.9只/hm^(2));2020—2022年三江、道学和管理局片区总的海陆蛙种群数量分别为6498、3357、4847只。盐度高、水体污染、牡蛎附生和潮汐裸滩面积少等是导致海陆蛙在塔市和博度分布缺失的主要因素。非法捕捉、周边养殖塘包围及其导致的繁殖生境减少和污染是影响海陆蛙种群的致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蛙 红树林 潮沟 种群数量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UCC和景观格局变化的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动态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吴庭天 丁山 +3 位作者 陈宗铸 雷金睿 陈小花 李苑菱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4-162,共9页
[目的]探究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动态变化,为推进红树林湿地保护、海岸带修复、退塘还湿等重大生态措施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从景观格局和土地利用两个层面描述东寨港地区红树林湿地的动态变化特征,通过结合土地利用/覆... [目的]探究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动态变化,为推进红树林湿地保护、海岸带修复、退塘还湿等重大生态措施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从景观格局和土地利用两个层面描述东寨港地区红树林湿地的动态变化特征,通过结合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和景观生态指数2种方法,探究红树林湿地动态变化。[结果](1)从土地利用的角度看,1988—2016年间,研究区域养殖水面和建筑面积大比例增长,分别从占总面积的1.6%和1.86%,上升到11.89%和9.39%;林地和耕地面积相对减少,占比分别从17.61%和38.89%,下降到11.83%和27.06%;(2)从景观角度看,斑块密度和数量的上升、平均斑块面积的下降、面积加权平均形状破碎化指数的高位稳定等景观指标状态都显示东寨港地区在研究区间内景观破碎化程度正在逐渐加大;(3)景观破碎化指数与各景观类型面积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耕地面积的减少加上建筑用地和养殖水面面积的增加促使景观破碎化的加重;(4)红树林在整个研究区间内总面积未出现明显波动,与其它地类间的互动主要表现在耕地、养殖水面和水域之间的转换。[结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在近30年间,发生了养殖水面和建筑面积的增长以及林地和耕地面积的减少等土地利用变化,而耕地面积的减少,建筑用地和养殖水面面积的增加促使景观破碎化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CC 景观格局 东寨港 红树林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宿少锋 林之盼 +2 位作者 王小燕 雷湘龄 薛杨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4-60,共7页
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按照红树林湿地退化的因果逻辑关系,构建了海南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海南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现状与特点,筛选出23个评价指标,并选择海南3处典型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进行退化程... 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按照红树林湿地退化的因果逻辑关系,构建了海南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海南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现状与特点,筛选出23个评价指标,并选择海南3处典型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进行退化程度评价。结果表明:海南3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东寨港红树林和八门湾红树林处于轻度退化,而花场湾红树林处于中度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退化等级 PSR模型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红树林现状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方发之 黎肇家 桂慧颖 《热带林业》 2022年第1期42-49,共8页
为探究海南现有红树林资源种类面积及分布状况。采用室内区划、外业实地调查方式对海南现有红树林资源进行调查,调查包含沿海各市县红树林种类、面积、分布特点、保护程度。调查显示,海南现有成片红树林面积为6092.6325hm^(2),比2010年... 为探究海南现有红树林资源种类面积及分布状况。采用室内区划、外业实地调查方式对海南现有红树林资源进行调查,调查包含沿海各市县红树林种类、面积、分布特点、保护程度。调查显示,海南现有成片红树林面积为6092.6325hm^(2),比2010年有所增加。红树林植物共计20科38种,优势种群21个,17个小面积种群。海南红树林主要集中生长在沿海岸内港湾。天然红树林面积较大,主要生长于保护区内,受到人为干扰程度低。昌江至澄迈区域红树林植物矮化为灌木状。海南西北部和北部优势群丛为红海榄和白骨壤,东北部至东部优势群丛为海莲,南部优势群丛为杯萼海桑,西部优势群丛为白骨壤和拉关木。海南红树林面积得到明显增加,种类提高,地理位置分布不均匀,红树林生长和分布受气温影响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种类调查 现有面积 树种分布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临高县红树林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薛杨 雷湘龄 +2 位作者 王小燕 林之盼 宿少锋 《热带林业》 2021年第1期62-64,69,共4页
该研究对临高县博厚镇红牌湾海滩的10hm2红树林和新盈镇和贵村6.67hm2红树林进行区域生态修复,分别将其划分为3个和11个小班区,选用适合当地生长的海南本土红树植物红海榄、榄李和白骨壤在修复区种植。通过总结该次临高县近海岸红树林... 该研究对临高县博厚镇红牌湾海滩的10hm2红树林和新盈镇和贵村6.67hm2红树林进行区域生态修复,分别将其划分为3个和11个小班区,选用适合当地生长的海南本土红树植物红海榄、榄李和白骨壤在修复区种植。通过总结该次临高县近海岸红树林种植修复关键技术,为后期其他区域的红树林生态修复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生态修复 关键技术 博厚镇红牌湾海滩 新盈镇和贵村 临高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东方市红树林生境选择及修复潜力评估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巧 吴庭天 +3 位作者 陈宗铸 雷金睿 陈小花 李苑菱 《热带林业》 2023年第2期59-64,共6页
为定量评估环境因子对红树林分布的影响,探索红树林适宜生境选择及修复潜力空间分布特征,该研究基于环境背景数据,结合最大熵模型和GIS平台评估了海南省东方市红树林适宜生境分布及修复潜力。结果表明,影响红树林分布的环境因子主要有... 为定量评估环境因子对红树林分布的影响,探索红树林适宜生境选择及修复潜力空间分布特征,该研究基于环境背景数据,结合最大熵模型和GIS平台评估了海南省东方市红树林适宜生境分布及修复潜力。结果表明,影响红树林分布的环境因子主要有海表水流速、土地利用类型、pH、与岸线距离;红树林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四更镇旦园村、四必村、四而村,八所镇田庄村、益兴村、昌义村,新龙镇下通天村、新村周边;从空缺分析情况看,东方市约有325.9 hm2的生态修复空间,可优先选择四更镇旦园村、八所镇益兴村、田庄村,新龙镇下通天村及其周边地区开展红树林修复和和恢复工作。研究结论可为海南西部地区及全省的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借鉴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适宜生境 修复潜力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林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思路
13
作者 谭杨新 《热带林业》 2024年第3期112-115,共4页
在总结“十三五”期间海南省林业建设成效的基础上,梳理存在问题,立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这一最大实际,从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热带雨林资源、重要的生态文明建设使命出发,以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实施重大... 在总结“十三五”期间海南省林业建设成效的基础上,梳理存在问题,立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这一最大实际,从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热带雨林资源、重要的生态文明建设使命出发,以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实施重大战略、完善重大制度、推进重大工程、深化重大改革为抓手,推动林业建设进入新时代,将海南建设成为“最佳生态、四季花园”的热带岛,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和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做表率,谱写美丽中国的海南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概况 建设成效 存在问题 规划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寨港不同退塘还林模式红树林群落特征比较
14
作者 田蜜 钟才荣 +2 位作者 吕晓波 方赞山 黄丹慜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5,共8页
从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等角度,以周边天然红树林为参照,对海南东寨港人工退塘还林、人工辅助退塘还林和自然修复3种修复模式的修复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为退塘还林工程提供参考与数据支撑。经过25年的修复,研究区调查到红树植... 从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等角度,以周边天然红树林为参照,对海南东寨港人工退塘还林、人工辅助退塘还林和自然修复3种修复模式的修复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为退塘还林工程提供参考与数据支撑。经过25年的修复,研究区调查到红树植物16种,人工退塘还林修复模式群落的红树林物种数量最多。各修复模式的群落结构发育良好,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和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为区域分布优势种,其中桐花树和海莲为旺盛增长种群、更新潜力大。退塘还林生态修复区域将向着以海莲、桐花树等自然更新树种为主的方向演替,逐渐达到乡土红树植物的生态恢复。从物种多样性指数来看,人工退塘还林模式和人工辅助退塘还林模式的群落复杂程度及物种均匀度一定程度高于自然修复模式和天然林,适当的人为干扰在早期可以增加红树林修复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退塘还林工程中可综合考虑立地条件、成本费用等因素,优先选择人工辅助退塘还林方式,促进红树林植被恢复、增加群落物种多样性,以快速重建良好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寨港 红树林 退塘还林 群落特征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古榕树资源与生长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玲 陈飞飞 +2 位作者 黄川腾 洪文君 张孟文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1-127,共7页
采用文献分析和野外植物调查法,对海南省古榕树(Ficus microcarpa)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分析古榕树的资源现状、分布格局和生长特征,构建树龄-树高模型,揭示海南省古榕树的衰老机制,为古榕树的日常养护管理和复壮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采用文献分析和野外植物调查法,对海南省古榕树(Ficus microcarpa)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分析古榕树的资源现状、分布格局和生长特征,构建树龄-树高模型,揭示海南省古榕树的衰老机制,为古榕树的日常养护管理和复壮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此次调查共记录到海南省古榕树3715株,呈集群分布,海口市和临高县分布株数较多,占总株数的48.7%;乡村是海南省古榕树的主要分布地点,占总株数的92.84%。大部分海南省古榕树生长状况和立地条件良好,树龄、胸径及树高结构均呈正态分布,拟合结果表明,逻辑斯蒂模型y=1.369/(1+7.053e-2.852x)(R2=0.998)适用于表示海南省古榕树的树龄与树高间的关系。叶片生理检测结果显示:古榕树正常株的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均高于衰弱株,但MDA含量低于衰弱株。这表明植物的叶绿素含量、SOD活性、MDA含量可作为判断古榕树衰老的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古榕树 资源特征 生长特征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林长制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艺玲 《热带林业》 2024年第2期117-120,116,共5页
林长制是以严格保护管理森林等资源,维护生态系统稳定为目标,以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属地管理责任为核心,构建属地负责、党政同责、部门协同、全域覆盖、源头治理的保护发展森林等资源的长效机制,是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又一大制度创新。海南... 林长制是以严格保护管理森林等资源,维护生态系统稳定为目标,以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属地管理责任为核心,构建属地负责、党政同责、部门协同、全域覆盖、源头治理的保护发展森林等资源的长效机制,是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又一大制度创新。海南省自2020年实施林长制以来,全面建立了林长制责任体系、初步建立了制度体系、逐步完善了多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五绿”成效明显,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海南省推行落实林长制工作仍存在诸多不足。对此,该文分析了海南省林长制运行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长制 运行现状 问题 对策建议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密花石斛资源现状调查及居群表型多样性研究
17
作者 钟国和 王景飞 +3 位作者 蔡嘉慧 黄赛 张浪 任军方 《热带林业》 2024年第2期73-76,72,共5页
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踏查等方法对海南密花石斛种质资源进行调查,以收集到的10个居群材料为研究对象,利用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获取的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2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在4... 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踏查等方法对海南密花石斛种质资源进行调查,以收集到的10个居群材料为研究对象,利用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获取的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2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在4.5%~25%之间,在居群间大于居群内变异;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其变异主要来自花序长、茎粗和唇瓣长;Pearson相关分析则表明小花数同唇瓣长相关性最大,为0.8087;根据Q型聚类分析结果,在欧式距离为20处,将供试材料分为2大类。该研究结果可在密花石斛品种选育和保护利用时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密花石斛 保护利用 居群 表型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降香黄檀人工林资源现状与立地条件分析
18
作者 张孟文 陈飞飞 +3 位作者 黄川腾 林玲 董晓娜 陈琳 《热带林业》 2024年第2期52-57,共6页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踏查等方法,调查并分析海南省降香黄檀资源分布特征和产业发展现状,为科学制定海南省降香黄檀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海南省降香黄檀人工林分布总面积为6331.35hm^(2),总个体数为9 817 619棵,总蓄积量为1...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踏查等方法,调查并分析海南省降香黄檀资源分布特征和产业发展现状,为科学制定海南省降香黄檀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海南省降香黄檀人工林分布总面积为6331.35hm^(2),总个体数为9 817 619棵,总蓄积量为123598.62m^(3)。(2)海南岛18个市县均有降香黄檀人工林分布,各市县分布面积相差较大,其中分布面积最大的是东方市,面积约为1745.05hm^(2),占比为27.56%,远远高于其它市县。(3)人工林个体树木胸径和树高分别集中于0≤D<10cm和5m≤H<10m。(4)海南省降香黄檀人工林分布的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和土壤厚度分别以平原与台地、砖红壤和薄土层为主;在坡向、坡度与坡位指标上,则分别以无坡向、平地、平坡为主。建议加大新品种选育工作力度、创新栽培技术体系及突破产业链结构升级等措施,以推动降香黄檀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黄檀 人工林 资源分布 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基于国土“三调”底图的国家级公益林优化
19
作者 张艺玲 《热带林业》 2024年第1期28-32,共5页
为充分发挥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一“底版”的作用,根据国家和海南省的工作部署和相关要求,海南省以国土“三调”数据和全省“多规合一”成果为底版,遵照《森林法》和《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等有关规定,全面... 为充分发挥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一“底版”的作用,根据国家和海南省的工作部署和相关要求,海南省以国土“三调”数据和全省“多规合一”成果为底版,遵照《森林法》和《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等有关规定,全面优化落实了国家级公益林范围边界,海南省国家级公益林总体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整体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并与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为海南省今后国家级公益林精准规范化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三调” 国家级公益林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杉木半天然林树干环剥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少杰 严铭海 +4 位作者 黄清麟 彭文成 廖立国 黄士绮 宋磊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96-3005,共10页
为研究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杉木半天然林树干环剥16个月后效果,探索人工林快速转型天然林生态修复技术,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选择有代表性的3片32年生杉木半天然林为试验林分,环剥林分内所有杉木人工林木(除对照样地外),... 为研究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杉木半天然林树干环剥16个月后效果,探索人工林快速转型天然林生态修复技术,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选择有代表性的3片32年生杉木半天然林为试验林分,环剥林分内所有杉木人工林木(除对照样地外),采用主要测树因子、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标分析树种组成与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3片半天然林树干环剥16个月后90%杉木人工林木枯死变为枯立木。环剥后的林分乔木层和灌木层活立木主体均由环剥前杉木半天然林中的乡土树种天然更新林木组成,乔木层进界木分别为128株/hm、220株/hm^(2)和85株/hm^(2),灌木层进界木分别为416株/hm^(2)、115株/hm^(2)和115株/hm^(2);树干环剥作业未造成乔木层天然林木损伤或枯死,造成灌木层天然林木损伤或枯死较少。乔木层树种丰富度分别为82、77和56,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5.68、5.27和5.07,杉木人工林木重要值小于10%,天然更新乡土树种中常绿乔木树种重要值分别为69.0%、67.9%和68.3%;灌木层树种丰富度分别为169、112和99,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4.84、5.36和5.63,其中常绿乔木树种重要值分别为42.0%、54.8%和62.8%。杉木人工林木树干环剥16个月后,杉木半天然林已成功转型为地带性植被类型的天然林,转型后的天然林树种多样性极其丰富、含有相当数量珍贵或高价值树种,是海南热带雨林人工林转型为天然林的典型案例。树干环剥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将具备条件的人工林快速转型为天然林的重要生态修复技术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环剥 杉木半天然林 人工林转型天然林 树种组成与多样性 生态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