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氧磷酶1基因多态性与海南地区颈动脉斑块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晖 符杨湘 +3 位作者 罗鸿晖 李海燕 黄大刚 吴昌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4期1061-1064,1069,共5页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1(PON1)基因遗传多态性与海南地区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合并脑梗死的关系,为脑梗死预警体系的构建提供数据。方法:选择2015~2018年12月在海南某院进行体检的海南地区颈动脉斑块合并脑梗死患者277例作为实验组,363例未发生...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1(PON1)基因遗传多态性与海南地区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合并脑梗死的关系,为脑梗死预警体系的构建提供数据。方法:选择2015~2018年12月在海南某院进行体检的海南地区颈动脉斑块合并脑梗死患者277例作为实验组,363例未发生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临床资料,采集两组患者外周血DNA,利用飞行质谱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rs3917538可检测出AA、AG、GG三种基因型,对照组中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AA、AG、GG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为97(26.7%)、175(48.2%)、91(25.1%),在实验组中的分布频率为76(27.4%)、136(49.1%)、65(23.5%),共显性模型、显性模型、隐性模型3种检测方法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A、G的组间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氧磷酶1基因rs3917538多态性与海南地区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及脑梗死无明显关系,需补充样本量,增加更多的SNP研究位点进行深入研究,有望进一步揭示PON1与海南地区颈动脉斑块合并脑梗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氧磷酶1 基因多态性 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患者同侧颅外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晖 苏娅 黄大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792-796,共5页
目的:观察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同侧颅外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探讨颅外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对预测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价值,以提高检出率和准确性。方法:对经TCD检测、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证实存在单侧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或... 目的:观察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同侧颅外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探讨颅外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对预测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价值,以提高检出率和准确性。方法:对经TCD检测、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证实存在单侧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的83例患者进行多普勒超声颅外颈动脉检查,分析其颅内外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其患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颅外段(ICA)呈低流速高阻力血流信号改变。颈内动脉颅外段阻力指数PI(ICA)、颈内动脉颅外段舒张末期平均流速Vm(ICA)有一定意义,颈动脉阻力指数(PI)差值、颈内动脉颅外段舒张末期血液流速Vd(ICA)可较敏感地评估MCA狭窄,其中CCA的PI差值为0.13、ICA的PI差值为0.15、Vd(ICA)为13.8 cm/s时是诊断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最佳界值,获得最大约登指数分别为0.709、0.710、0.601,敏感度分别为80.49%、78.05%、80.49%,特异度分别为90.48%、92.86%、78.5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20%、91.42%、78.5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60%、81.25%、80.48%。结论: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其患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呈低流速高阻力血流信号改变,综合颈动脉阻力指数差值、Vd(ICA)、PI(ICA)、Vm(ICA)可对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进行评估,为及早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大脑中动脉 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