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科临床保护性约束对病人及家属影响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36
1
作者 张云志 杨庆雄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421-423,共3页
目的:探讨精神科临床保护性约束对病人及家属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方法:对16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及46位病人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病人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而大多数病人则认为保护性约束不会加重病情。结论:精神... 目的:探讨精神科临床保护性约束对病人及家属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方法:对16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及46位病人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病人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而大多数病人则认为保护性约束不会加重病情。结论:精神科临床保护性约束能有效地限制病人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及防止病人伤人、自伤行为,为各种治疗手段提供帮助,达到控制精神病患者症状的目的。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并不会对病人的躯体和心理造成更多的不良影响。而临床工作人员在对病人实施保护性约束前应向家属说明约束的作用和目的,医患双方达成共识,减少误解,将约束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约束 身体的 病人 家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焦虑抑郁与血清炎性指标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王铭锐 张云志 +2 位作者 李光智 张婧 云婷婷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6-1020,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焦虑抑郁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并分析其与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焦虑抑郁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并分析其与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于海南省安宁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8例。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焦虑抑郁组34例和非焦虑抑郁组74例。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及术后第3天的血清NLR、LMR、PLR水平。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NLR、LMR、PLR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构建以NLR、LMR、PLR为变量的评估模型;以ROC曲线分析血清NLR、LMR、PLR水平对焦虑抑郁的评估价值。结果术后1个月,非焦虑抑郁组的36项简明健康调查问卷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焦虑抑郁组(P<0.01);术后第3天,焦虑抑郁组的血清NLR、PLR水平显著高于非焦虑抑郁组,LMR水平显著低于非焦虑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NLR、PLR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合并焦虑抑郁呈正相关(r=0.500,P=0.000;r=0.215,P=0.026),LMR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合并焦虑抑郁呈负相关(r=-0.474,P=0.000)。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LMR、PLR水平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高危因素(OR=6.867,95%CI:2.792~16.887,P=0.000;OR=0.180,95%CI:0.078~0.419,P=0.000;OR=1.285,95%CI:1.038~1.591,P=0.032)。ROC曲线分析显示,NLR、LMR、PLR联合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的曲线下面积为0.900(95%CI:0.827~0.949,P=0.000),敏感性为73.53%,特异性为95.95%,联合评估效能优于各指标单独评估。结论焦虑抑郁会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血清NLR、LMR、PLR水平,通过早期联合检测血清NLR、LMR、PLR水平可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是否合并焦虑抑郁提供一定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健康影响评估 焦虑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药物基因检测CYP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许勤伟 刘向来 +1 位作者 姚乾坤 郑在激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388-391,共4页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的难治性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00例非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基因检测他们的CYP系列基因CYP1A2、CYP3A4、CYP2D6,对3个基因的快代谢型概率进行比较分析;再将20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的难治性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00例非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基因检测他们的CYP系列基因CYP1A2、CYP3A4、CYP2D6,对3个基因的快代谢型概率进行比较分析;再将20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合并药物治疗组、单一药物治疗组各100例,分别于治疗的0W、4W进行药物基因检测3个基因快代谢型以及BPRS量表评分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CYP1A2、CYP3A4、CYP2D6基因快代谢型概率与非难治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4 W后合并药物治疗组CYP1A2、CYP3A4、CYP2D6基因快代谢型概率对比单一药物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BPRS量表评分合并药物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单一药物治疗组(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精神分裂症的难治性与CYP系列基因CYP1A2、CYP3A4、CYP2D6快代谢型相关。结论:CYP系列基因CYP1A2、CYP3A4、CYP2D6快代谢型是精神分裂症难治性的相关因素,抗精神病药物合并CYP酶抑制剂治疗能够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药物基因检测 CYP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娜 王天道 +1 位作者 余春柳 陈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090-2094,共5页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Prolactin,PRL)、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ofibrinoprotein,GFAP)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海南省安宁医院收治的1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治疗12个月后,分析影响精神分...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Prolactin,PRL)、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ofibrinoprotein,GFAP)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海南省安宁医院收治的1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治疗12个月后,分析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PRL、GFAP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41例患者预后不良。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OR=3.931,95%CI:1.618~9.555)、神经生长因子(NGF)(OR=3.861,95%CI:1.589~9.384)、血清催乳素(PRL)(OR=3.666,95%CI:1.508~8.909)、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OR=4.297,95%CI:1.768~10.444)水平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PRL、GFAP及二者联合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灵敏度分别为70.73%(95%CI:54.26%~83.35%)、73.17%(95%CI:56.79%~85.25%)、80.49%(95%CI:64.63%~90.63%),特异度分别为75.86%(95%CI:65.28%~84.12%)、73.56%(95%CI:62.83%~82.18%)、87.36%(95%CI:78.09%~93.22%),AUC分别为0.743(95%CI:0.643~0.843)、0.739(95%CI:0.633~0.845)、0.884(95%CI:0.816~0.952)。结论 PRL联合GFAP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催乳素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激活对精神分裂模型大鼠前额皮质中突触结构和DISC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潘婵媛 张婧 +2 位作者 王新源 冯菲菲 冯琳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95-1700,共6页
目的研究脂多糖(LPS)诱导的免疫系统活化对精神分裂模型大鼠前额皮质中突触结构和精神分裂症破坏蛋白1(DISC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PBS组、PBS+MK-801组、LPS组、LPS+MK-801组。取LPS组与LPS+MK-801组大鼠... 目的研究脂多糖(LPS)诱导的免疫系统活化对精神分裂模型大鼠前额皮质中突触结构和精神分裂症破坏蛋白1(DISC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PBS组、PBS+MK-801组、LPS组、LPS+MK-801组。取LPS组与LPS+MK-801组大鼠,腹腔注射LPS溶液(0.2 mg/kg,1周2次),PBS组与PBS+MK-801组注射等剂量PBS溶液,共6次。第3次注射时,取PBS+MK-801组与LPS+MK-801组大鼠,腹腔注射MK-801溶液(0.5 mg/kg,1周2次),PBS组与LPS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共4次。最后1次注射后2 h,对各组大鼠进行摇头行为评估与旷场实验检测;将大鼠处死,取其脑组织备测;运用RT-qPCR、高尔基染色、免疫组化和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前额皮质中DISC1基因表达、树突棘状态、小胶质细胞活化与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结果与PBS组比较,PBS+MK-801组大鼠DISC1基因表达升高(P<0.01),摇头评分增加(P<0.01),旷场位移距离增加(P<0.0001);与LPS组比较,LPS+MK-801组大鼠DISC1基因表达,摇头评分与旷场位移距离都明显增加(P<0.0001);与PBS+MK-801组比较,LPS+MK-801组大鼠DISC1基因表达,摇头评分与旷场位移距离进一步增加(P<0.0001)。与此同时,与PBS组和PBS+MK-801组比较,LPS组与LPS+MK-801组大鼠前额皮质中iba1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明显提高(P<0.05),树突棘长度与密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LPS诱发的免疫系统活化能够增加精神分裂模型易感性,其可能的机制是协同MK-801提高DISC1基因表达,最终导致大鼠精神行为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激活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破坏蛋白1 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复方解郁汤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周俊 丁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0-84,共5页
目的 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复方解郁汤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精神科收治青少年抑郁症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所有患者均予以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对... 目的 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复方解郁汤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精神科收治青少年抑郁症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所有患者均予以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对照组予以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复方解郁汤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抑郁情况评分、睡眠质量评分、自杀态度评分,观察并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BDNF水平较高,IL-1β、IL-6、TNF-α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治疗后试验组BDNF水平较高,IL-1β、IL-6、TNF-α水平较低(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NE、5-HT、DA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治疗后试验组NE、5-HT、DA水平较高(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HAMA及PSQI评分降低;与对照组比,治疗后试验组HAMA及PSQI评分较低(P<0.05)。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自杀意念QSA评分较高;与对照组比,治疗后试验组自杀意念QSA评分较高(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复方解郁汤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能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睡眠质量及自杀意念,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复方解郁汤 青少年抑郁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性抑郁症基于低频振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潘梦洁 陈峰 +5 位作者 林明方 康延海 姚乾坤 李长清 许琴 李建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1-176,共6页
目的观察重性抑郁症患者静息态fMRI(rs-fMRI)特点,并探讨其可能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基于低频振幅(ALFF)的rs-f MRI对24例重性抑郁症患者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匹配的2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各脑区mALFF值与汉... 目的观察重性抑郁症患者静息态fMRI(rs-fMRI)特点,并探讨其可能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基于低频振幅(ALFF)的rs-f MRI对24例重性抑郁症患者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匹配的2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各脑区mALFF值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者相比,重性抑郁症患者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右侧眶部额上回、右侧颞下回、左侧岛盖部额下回、左侧内侧额上回、左侧直回mALFF值升高(均P<0.05,AlphaSim校正),双侧补充运动区、右侧后扣带回、右侧楔前叶、左侧舌回mALFF值降低(均P<0.05,AlphaSim校正)。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重性抑郁症患者各脑区mALFF值与HAMD-17评分无关联性(均P>0.05)。结论重性抑郁症患者静息态下神经功能损害主要集中于脑默认网络和边缘系统等多个脑区,提示其可能存在特征性神经功能改变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