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黎族人群12个红细胞稀有血型系统抗原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符小玲 蔡兴权 +5 位作者 杨时平 吴斌 吴丽妮 赵兴丹 翁艾罕 夏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7-923,共7页
目的:探索海南省黎族人群Duffy、Diego、Kidd、Dombrock、MNS、Lutheran、Kell、Colton、Scianna、Yt、Knops和Indian等12个红细胞血型系统主要抗原基因频率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对214名海南... 目的:探索海南省黎族人群Duffy、Diego、Kidd、Dombrock、MNS、Lutheran、Kell、Colton、Scianna、Yt、Knops和Indian等12个红细胞血型系统主要抗原基因频率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对214名海南省黎族人群12个红细胞稀有血型系统抗原基因进行分型和多态性分析。结果:海南省黎族人群12个红细胞血型系统抗原基因频率为:Duffy血型系统基因频率:Fya=0.9556,Fyb=0.0444;Diego血型系统基因频率:Dia=0.0678,Dib=0.9322;Kidd血型系统基因频率:Jka=0.4533,Jkb=0.5467;Dombrock血型系统基因频率:Doa=0.1051,Dob=0.8949;MNS血型系统基因频率:M=0.8131,N=0.1869,S=0.0327,s=0.9673,Mur+=0.5748,Mur-=0.4252;Lutheran血型系统基因频率:Aua=0.8318,Aub=0.1682;Kell、Colton,Scianna、Yt、Knops、Indian血型系统抗原基因不具有多态性,基因型分别是kk,CoaCoa,Sc1Sc1,YtaYta,KnaKna,InbInb。海南省黎族人群12个稀有血型系统基因型分布的观察值和期望值基本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规律,Kidd血型系统基因型的观察值与期望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7.1946,P=0.0002)。结论:海南省黎族人群12个红细胞血型系统稀有血型基因频率分布、遗传状况保持相对稳定,Duffy、Diego、Kidd、Drombrock、MNS、Lutheran血型系统基因呈多态性分布,与其他地区不同民族相比具有独特的分布特点;Kell、Colton、Scianna、Yt、Knops、Indian血型系统抗原基因呈单态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稀有血型 基因多态性 黎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黎族人群5个血型系统基因筛检及稀有血型库的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符小玲 蔡兴权 夏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0期1526-1532,1539,共8页
目的:对海南黎族人群Duffy、Lutheran、Kidd、Diego、Dombrock血型系统基因进行筛检,为本地区稀有血型资料库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PCR-SSP的方法对300份海南黎族人群志愿者Duffy、Lutheran、Kidd、Diego、Dombrock血型系统等位基... 目的:对海南黎族人群Duffy、Lutheran、Kidd、Diego、Dombrock血型系统基因进行筛检,为本地区稀有血型资料库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PCR-SSP的方法对300份海南黎族人群志愿者Duffy、Lutheran、Kidd、Diego、Dombrock血型系统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和多态性分析。结果:海南黎族人群Duffy、Lutheran、Kidd、Diego、Dombrock血型系统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Fy^(a)=0.9583、Fy^(b)=0.0417;Au^(a)=0.8350、Au^(b)=0.1650;Jk^(a)=0.4500、Jk^(b)=0.5500;Di^(a)=0.0667、Di^(b)=0.9333;Do^(a)=0.1017、Do^(b)=0.8983。Duffy、Lutheran、Kidd、Diego、Dombrock血型系统等位基因对偶抗原Fy^(a)/Fy^(b)、Au^(a)/Au^(b)、Jk^(a)/Jk^(b)、Di^(a)/Di^(b)、Do^(a)/Do^(b)的不配合率分别为:7.67%、23.76%、37.25%、11.67%、16.60%。结论:海南黎族人群的Duffy、Lutheran、Kidd、Diego、Dombrock血型系统基因频率分布呈现多态性,等位基因对偶抗原不配合率较高,与我国其他不同民族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独特的民族分布特征,对本地区稀有血型库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基因 基因频率 稀有血型库 黎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胆红素水平结合高风险因素构建ABO新生儿溶血病发生高胆红素血症风险的预测模型与效能验证 被引量:15
3
作者 符小玲 赵兴丹 +3 位作者 王亚洲 曹祥 张林静 陈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658-2663,共6页
目的构建基于脐血胆红素水平结合临床危险因素预测ABO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生高胆红素血症风险的预测模型并进行效能验证。方法选择500例ABO-HDN患儿作为建模集,100例ABOHDN患儿作为验证集,根据是否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分为高胆红素... 目的构建基于脐血胆红素水平结合临床危险因素预测ABO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生高胆红素血症风险的预测模型并进行效能验证。方法选择500例ABO-HDN患儿作为建模集,100例ABOHDN患儿作为验证集,根据是否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分为高胆红素血症组(NHB)和非高胆红素血症组(Non-HB),检测其脐血胆红素水平,并收集患儿和产妇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ROC曲线,评价脐血胆红素水平结合临床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对ABO-HDN发生NHB风险的预测效能。结果建模集500例ABO-HND患者中,发生NHB者有225例,发生率为45%。单因素分析显示的影响因素有:母亲年龄,胎膜早破,妊娠期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及贫血,宫内窘迫,头颅血肿,感染,胎龄,新生儿窒息,喂养方式,低出生体重,颅内出血和呼吸窘迫(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新生儿窒息、感染、G-6-PD缺乏、颅内出血和呼吸窘迫为独立的危险因素(OR=2.377,7.457,54.438,45.487,2.788,5.407,P<0.05)。脐血胆红素水平、临床危险因素、脐血胆红素水平结合临床危险因素3种模型预测ABO-HDN发生NHB的风险,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17(95%CI:0.776~0.859),0.876(95%CI:0.845~0.907),0.944(95%CI:0.921~0.966),均P<0.05。将验证集100例ABO-HDN患者资料代入脐血胆红素水平结合临床危险因素的预测模型进行效能验证,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51(95%CI:0.776~0.859),P<0.05。结论脐血胆红素水平结合临床危险因素预测模型能准确的预测ABO-HDN发生NHB的风险,可为ABO-HDN发生NHB的预防、诊疗和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ABO新生儿溶血病 脐血胆红素 预测模型 效能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孩孕妇Rh血型抗原及不规则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符小玲 赵兴丹 +3 位作者 翁艾罕 李素皎 王雪玉 杨凯年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585-589,共5页
目的:探讨二孩孕妇Rh血型系统5个抗原的表型分布和Rh血型不规则抗体特异性情况,分析二孩孕妇Rh血型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的关系,为Rh新生儿溶血病(Rh-HDN)的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二孩孕妇... 目的:探讨二孩孕妇Rh血型系统5个抗原的表型分布和Rh血型不规则抗体特异性情况,分析二孩孕妇Rh血型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的关系,为Rh新生儿溶血病(Rh-HDN)的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二孩孕妇500例作为研究组,初次妊娠孕妇500例作为对照组(均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一体化产科门诊进行产检的孕妇),检测两组标本的Rh血型抗原(D、C、c、E、e五个抗原)、不规则抗体检测、抗体特异性鉴定和效价测定,跟踪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500例二孩孕妇中共有12种Rh血型表型,分别为:CCDee(152例,30.4%),CcDEe(136例,27.2%),CcDee(84例,16.8%),ccDEE(30例,6%),ccDee(31例,6.2%),CCDEe(14例,2.8%),ccDEe(9例,1.8%),ccdee(18例,3.6%),CCDEE(2例,0.4%),CcdEe(12例,2.4%),Ccdee(6例,1.2%),CCdee(6例,1.2%),其中RhD阴性的二孩孕妇共42例,比例为8.4%。对照组500例初次妊娠孕妇,共有11种Rh血型表型,分别为:CCDee(144例,28.8%),CcDEe(138例,27.6%),CcDee(90例,18%),ccDEE(42例,8.4%),ccDee(28例,5.6%),CCDEe(10例,2%),ccDEe(8例,1.6%),ccdee(19例,3.8%),CCDEE(1例,0.2%),CcdEe(11例,2.2%),Ccdee(9例,1.8%),其中RhD阴性的初次妊娠孕妇共39例,比例为7.8%。研究组二孩孕妇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为4.0%(20/500),Rh血型抗体的特异性分别为:抗-E 1.8%(9/500),抗-D 1.4%(7/500),抗-C 0.4%(2/500),抗-Ec 0.4%(2/500);对照组初次妊娠孕妇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为0。二孩孕妇与初次妊娠孕妇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孩孕妇中共有10例分娩的新生儿发生Rh新生儿溶血病,占2%(10/500),且孕期Rh抗体效价均大于32;初次妊娠孕妇分娩的的新生儿未发生Rh新生儿溶血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刺激可增加孕妇产生不规则抗体的概率,Rh血型不规则抗体容易引起Rh-HDN,应重视孕妇产检期间Rh血型5个抗原和不规则抗体的常规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Rh血型不规则抗体及评估胎儿或者新生儿发生Rh-HDN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抗原 孕妇 不规则抗体检测 HD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