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景观+经济”模式的矿区生态修复与人居环境建设研究:以陕西省府谷县三道沟煤矿沉陷区为例
1
作者 郅三占 白清才 +5 位作者 于欢 王丹 魏天兴 范德卉 李世杰 谢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4-111,共8页
煤炭高强度开采造成地表沉陷及地质灾害频发,而传统的煤矿沉陷区生态治理模式成本高、实施阻力大、生态效益差,难以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当前,矿区生态修复亟需探索可行的生态修复未来模式和实施路径,通过模式创新,... 煤炭高强度开采造成地表沉陷及地质灾害频发,而传统的煤矿沉陷区生态治理模式成本高、实施阻力大、生态效益差,难以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当前,矿区生态修复亟需探索可行的生态修复未来模式和实施路径,通过模式创新,实现矿区生态修复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陕西省府谷县三道沟煤矿沉陷区的生态修复案例为实例,围绕“现状-问题-对策-效果”的逻辑链,通过实地调研,系统分析沉陷区生态治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对沉陷区的生态修复路径、模式与技术进行多层次剖析,并客观评价基于“生态+景观+经济”模式下的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三道沟煤矿沉陷区在治理实践中采取精细化分区策略,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原则,重点推进林业复垦和农业复垦工程,成功建成沉陷区生态林和农田示范区,实现了该区生态系统的结构修复和功能重建,有效促进了该区自然和乡村人居环境的协同发展。本实例证明,在以“生态+景观+经济”为核心的矿区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模式中,能显著提升生态效益,对同类型煤矿沉陷区的生态治理具有推广意义,可为实现矿区地质环境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统一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矿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参考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沉陷区 修复路径 绿色矿山 生态产品 生态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