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种机器学习的海南热带作物产量预测
1
作者 马艺文 禹萱 +1 位作者 李振宇 李海亮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71-2286,共16页
热带作物产量对气候条件高度敏感,精准建模气象驱动机制对于提升热带农业生产效率及气候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海南省天然橡胶、芒果、菠萝和香蕉为研究对象,系统比较包括LGBM、随机森林(RF)、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自适应增... 热带作物产量对气候条件高度敏感,精准建模气象驱动机制对于提升热带农业生产效率及气候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海南省天然橡胶、芒果、菠萝和香蕉为研究对象,系统比较包括LGBM、随机森林(RF)、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自适应增强(AdaBoost)、支持向量机(SVM)与多元线性回归(MLR)6种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性能,并基于SHAP方法量化气象因子的贡献度与非线性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LGBM模型展现出最优的预测性能,测试集平均决定系数(R^(2))达0.945(橡胶、芒果、菠萝、香蕉的R^(2)分别为0.942、0.902、0.954、0.983),平均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1.436、1.150 t/hm^(2),显著优于其他模型(RF、XGBoost、AdaBoost、SVM、MLR的R^(2)分别为0.773、0.563、0.589、0.368、0.508)。(2)气象驱动机制呈显著作物差异性。橡胶产量主要受太阳辐射(贡献度为14.7%)和气温因子(月最低温和月最高温贡献度分别为14.4%、11.7%)驱动;芒果对月最高气温(贡献度为19.0%)和蒸汽压亏缺(贡献度为18.5%)高度敏感;菠萝与香蕉则分别受土壤湿度(贡献度为18.9%)和相对湿度(贡献度为23.6%)主导。基于此,提出了作物类型差异化的农艺管理建议。研究表明机器学习结合可解释性方法能有效解析热带作物气候响应机制,为区域农业精准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作物 产量预测 机器学习 气象因子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三生”空间功能异质性评价、时空演变及分区调控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乐 熊昌盛 +1 位作者 田宇 周斌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5-275,共11页
科学识别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内在相互关系,对实现国土空间优化布局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结合多源时空数据,对2000—2020年中国陆域“三生”空间功能进行异质性评价与时空演变分析,揭示了中国市域“三生... 科学识别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内在相互关系,对实现国土空间优化布局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结合多源时空数据,对2000—2020年中国陆域“三生”空间功能进行异质性评价与时空演变分析,揭示了中国市域“三生”空间的聚集性与协调性特征,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分区调控方案。结果表明:1)中国生产空间功能整体呈现“东高西低、大聚集小分散”的空间格局;生活空间功能呈现沿胡焕庸线两侧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生态空间功能呈现“腹地高沿海低”的格局。2)2000—2020年间中国市域“三生”空间功能呈现较强的聚集性分布特点,且正相关类型以集群形式出现,负相关类型多零星分布于各地。3)2000—2020年间中国市域“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度整体沿胡焕庸线呈现自西向东有序发展的格局,其时空演变具有波动特征。此外,该研究根据2020年中国市域“三生”空间聚集性及协调性特征,提出了两种针对性的分区管控方案并进行对比分析,能够为中国国土空间优化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三生”空间 空间异质性 时空演变 空间聚集性 耦合协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