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现状调查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苏庆杰 陈琳 +6 位作者 李鹏翔 龙发青 曾超胜 吴映曼 吴海荣 周经霞 吴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058-1060,共3页
目的调查海南省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现况及原因分析。方法收集我省18家医院(二级医院12家,三级医院6家)28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疗过程。结果2860例患者中,发病〈3h到医院就诊199例(7.0%),发病3~6h到医院就诊302例(10.6%),发... 目的调查海南省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现况及原因分析。方法收集我省18家医院(二级医院12家,三级医院6家)28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疗过程。结果2860例患者中,发病〈3h到医院就诊199例(7.0%),发病3~6h到医院就诊302例(10.6%),发病〉6h到医院2359例(82.5%)。发病时间〉6h就诊患者中,三级医院明显高于二级医院(89.0%vs 78.1%,P=0.000)。2860例患者中,进行溶栓治疗27例,总溶栓率0.94%。有溶栓指征380例患者中,三级医院83例进行溶栓治疗21例,占25.3%,二级医院297例进行了溶栓治疗6例,占2.0%(P=0.000)。未进行溶栓治疗的主要原因为:患者及家属拒绝259例,占73.4%,医院未进行94例,占26.6%,二级医院由于院方原因未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比较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6%vs 12.9%,P=0.007)。结论对公众的脑卒中知识教育亟待加强,二级医院相关医师的溶栓治疗知识培训也极为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龙发青 苏庆杰 +6 位作者 蔡毅 曾超胜 吴海荣 李鹏翔 万忠琴 王德生 张余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28-830,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入选海南省10家综合性医院再次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00例,调查患者入院时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状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资料进行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入选海南省10家综合性医院再次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00例,调查患者入院时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状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知晓率为60.4%,治疗率为4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教育程度、医疗保险、健康教育是患者服用抗血小板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治疗现状令人堪忧,临床医师需提高认识,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建议患者长期服药,提高脑卒中后抗血小板治疗的知晓率及治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阿司匹林 教育程度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血脂调控现状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鹏翔 苏庆杰 +5 位作者 蔡毅 曾超胜 吴海荣 吴映曼 龙发青 周经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7期3173-3174,共2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血脂调控现况。方法 2010年5月—2011年1月选择在我院住院的17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问卷方式对其血脂调控认识情况进行调查,并比较农村患者及城镇患者的血脂调控的知晓率、基本治疗率及有效控制...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血脂调控现况。方法 2010年5月—2011年1月选择在我院住院的17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问卷方式对其血脂调控认识情况进行调查,并比较农村患者及城镇患者的血脂调控的知晓率、基本治疗率及有效控制率。结果 176例患者的总知晓率为18.2%(32/176),总基本治疗率为5.1%(9/176),总有效控制率为0.6%(1/176)。农村组患者血脂调控的知晓率及基本治疗率与城镇组患者(12.9%与25.3%,2.0%与9.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效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血脂调控的认识严重不足,特别是农村患者,应加强血脂异常的防治,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脂异常 二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曾超胜 苏庆杰 +3 位作者 蔡毅 龙发青 李鹏翔 黄佳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862-864,共3页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在治疗急性脑梗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塞的患者随机分为银杏达莫治疗(治疗组)42例和灯盏花素治疗(对照组)38例,疗程均为15d,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临床评分和血液指标观察。结果:本组患者80例,...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在治疗急性脑梗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塞的患者随机分为银杏达莫治疗(治疗组)42例和灯盏花素治疗(对照组)38例,疗程均为15d,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临床评分和血液指标观察。结果:本组患者80例,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临床评分和血液指标均有改善,银杏达莫组改善程度优于灯盏花素组。结论: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明显,且安全,值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达莫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及IL-6和IL-8水平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吴映曼 蔡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3738-3740,共3页
目的观察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在阿尔茨海默病(AD)和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中的表达。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AD患者(AD组)和MCI患者(MCI组)的血清及脑脊液中TNF-α、IL-... 目的观察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在阿尔茨海默病(AD)和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中的表达。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AD患者(AD组)和MCI患者(MCI组)的血清及脑脊液中TNF-α、IL-6、IL-8水平,应用直线相关分析分析AD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TNF-α、IL-6、IL-8水平的关系,同时选取19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TNF-α水平:AD组患者脑脊液中TNF-α水平〔(149.4±12.5)ng/ml〕明显高于MCI组〔(118.6±19.4)ng/ml〕及对照组〔(109.3±27.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水平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L-6水平:AD组、MCI组患者脑脊液及血清中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3)IL-8水平:AD组、MCI组患者脑脊液及血清中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4)AD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脑脊液中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72,P<0.05)。结论 TNF-α、IL-6和IL-8在AD患者脑脊液中异常增高,加剧免疫炎症反应,可能起到神经毒性作用,造成神经细胞损伤死亡及小胶质细胞增生,进一步促使认知障碍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陈斌 龙发青 +6 位作者 苏庆杰 吴映曼 代鸣明 王德生 张余辉 王布飞 万忠琴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以指南培训为干预手段,考评海南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状况改善情况。方法调查2011年1月~2012年3月在海南省10家二级或三级综合性医院再次住院的13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情况;10家医院参... 目的以指南培训为干预手段,考评海南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状况改善情况。方法调查2011年1月~2012年3月在海南省10家二级或三级综合性医院再次住院的13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情况;10家医院参与课题研究并对相关医师进行技术培训;2015年再次对该群患者1279例(脱落21例)对比调查、评估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状况;分析干预前后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的知晓率和治疗率均显著提高,2011年知晓率60.4%,治疗率49.2%,2015年知晓率86.5%,治疗率76.9%(P<0.01)。使用剂量过小和中断服药的比例显著降低,2011年剂量过小20.1%,中断服药5.3%,2015年剂量过小2.7%,中断服药3.5%(P<0.05,P<0.01)。10家医院神经内科医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知识测试评分显著提高,2011年为(55.6±10.7)分,2015年为(78.2±15.5)分(P<0.01)。2015年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差异消失(r=0.092,P=0.405)。结论课题研究和指南培训改善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现状,缩小了不同级别医院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干预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联合药物治疗对重度颈内动脉狭窄者脑血流灌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闫丽敏 代鸣明 于航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7-112,共6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联合药物治疗对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参数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联合药物治疗对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参数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颈内动脉支架置术后联合药物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脑血流灌注参数、认知功能、不良事件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相对达峰时间(rTTP)、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闭塞、血管再狭窄、新发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1.61%vs 11.29%,4.84%vs 19.35%,1.61%vs 14.52%,4.84%vs 17.74,P<0.05)。【结论】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联合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提高认知功能,预防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颈内动脉狭窄 颈内动脉支架置入 药物治疗 脑血流灌注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