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干预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林康 陈明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618-620,共3页
目的:对老年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进行抑郁干预治疗,探讨抑郁干预治疗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对入选的40例老年性缺血性脑卒中抑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0例,于治疗前、治疗后10周... 目的:对老年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进行抑郁干预治疗,探讨抑郁干预治疗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对入选的40例老年性缺血性脑卒中抑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0例,于治疗前、治疗后10周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DNF)评定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1次,于治疗2、10周末各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作用1次,进行疗效及副作用评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DNF和HAMD评分的减分率均较高(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老年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康复与抑郁症改善两者之间并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TESS评定结果显示治疗后2周末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0周末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SD患者给予抑郁干预治疗能够促进其神经功能的康复,同时也对卒中后抑郁症状的改善有明显疗效,副作用呈一过性,耐受性好,值得在脑卒中康复的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恢复 抑郁 百忧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星形胶质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景 何超明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8期1002-1006,共5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过氧化氢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星形胶质细胞传代培养,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以正常培养液培养),模型对照组(100μmol·L-1的过氧化氢作用12 h),RES小剂量组(20μmol·L-1RES...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过氧化氢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星形胶质细胞传代培养,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以正常培养液培养),模型对照组(100μmol·L-1的过氧化氢作用12 h),RES小剂量组(20μmol·L-1RES孵育24 h后,加入过氧化氢作用12 h)和RES大剂量组(40μmol·L-1RES孵育24 h后,加入过氧化氢作用12 h)。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Hochest33258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比色法检测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及caspase-9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5,10,20,40μmol·L-1RES孵育24 h后细胞活性分别为(100.46±3.17)%,(101.33±3.14)%,(101.33±1.30)%,(99.67±2.62)%,与阴性对照组(98.33±2.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RES对星形胶质细胞活性无影响。用20及40μmol·L-1RES处理后,星形胶质细胞在过氧化氢作用12 h后引起损伤,其活性分别提高到(54.67±4.11)%和(70.33±2.6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7.13,P<0.01)。RES可以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细胞活性的下降。流式细胞计数结果显示用20,40μmol·L-1RES处理后,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率分别下降到(35.51±3.56)%和(14.12±3.19)%,与模型对照组(46.31±4.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6.33 P<0.01)。Hochest33258染色结果显示RES可以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细胞凋亡。此外,RES还可以减少过氧化氢所致星形胶质细胞内caspase-3及caspase-9的表达,并且伴随RES作用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呈下降趋势。结论 RES通过抑制caspase-3及caspase-9的表达有效抑制了过氧化氢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从而为其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星形胶质细胞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全脑血管造影3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庞明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15-2216,2218,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对38例诊断为SAH的患者行DSA检查,并对所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8例SAH患者DSA病因诊断阳性率为86.8%,其中动脉瘤28例(73.7%),动静脉畸形2例(5...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对38例诊断为SAH的患者行DSA检查,并对所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8例SAH患者DSA病因诊断阳性率为86.8%,其中动脉瘤28例(73.7%),动静脉畸形2例(5.3%),烟雾病2例(5.3%),动脉炎1例(2.6%)。动脉瘤主要发生在颈内动脉(35.7%),其次是后交通动脉和前交通动脉(21.4%,17.8%)。中型动脉瘤占绝大多数(57.1%),其次是小型动脉瘤(21.4%),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较少见。28例动脉瘤经介入治疗后有19例治愈(67.9%),好转5例(17.8%),4例因再次出血而死亡(14.3%)。结论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SAH的主要病因,DSA能明确动脉瘤的部位和大小,对于SAH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 脑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血管超声、CT血管成像及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10
4
作者 李婷 林雁潮 +2 位作者 王瑶 吴建 陈明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05-2009,共5页
目的对比颈部血管超声(CVUS)、CT血管成像(CTA)及磁共振成像(MR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于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数字减影... 目的对比颈部血管超声(CVUS)、CT血管成像(CTA)及磁共振成像(MR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于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VUS、CTA与MRI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对比各组检查颈动脉狭窄的准确率。结果以DSA为检查金标准,CVUS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的准确率分别为52.94%(9/17)、72.00%(18/25)、74.07%(20/27)、0%(0/2);CTA分别为70.59%(12/17)、80.00%(20/25)、81.48%(22/27)、50.00%(1/2);MRI分别为88.24%(15/17)、92.00%(23/25)、92.59%(25/27)、50.00%(1/2),Kappa值分别为0.503、0.670、0.853。结论 CVUS、CTA与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判断均具有重要作用,其中MRI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CVUS与CTA检查,具有独特优势,可作为临床检查首选诊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血管超声 CT血管成像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