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录因子Oct-4在皮肤鳞状细胞癌、脂溢性角化病的组织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毓阳 戴永江 +3 位作者 邓斌 粱雄安 谢志杰 陈海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7-918,共2页
目的检测干细胞转录因子Oct-4皮肤鳞状细胞癌(SCC)、脂溢性角化病(SK)的组织表达,分析其表达差异及与肿瘤干细胞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ct-4在35例SCC、21例SK及15例正常对照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Oct-4在正常皮肤组... 目的检测干细胞转录因子Oct-4皮肤鳞状细胞癌(SCC)、脂溢性角化病(SK)的组织表达,分析其表达差异及与肿瘤干细胞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ct-4在35例SCC、21例SK及15例正常对照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Oct-4在正常皮肤组织表达为阴性,在SCC、SK之间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间接反映SCC、SK的恶性程度不同。结论 SCC、SK中表达Oct-4基因的细胞很可能是SCC、SK的干细胞,这将为其最终分离和鉴定人SCC、SK干细胞提供重要基础,将有助于揭示SCC、SK的肿瘤起始细胞,从而对预防和治疗SCC、SK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4 皮肤鳞状细胞癌 脂溢性角化病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毓阳 谢志杰 +1 位作者 陈海富 郑志昂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1-551,共1页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神经性皮炎患者89例,男性34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30.27±10.35)岁,平均病程(8.87±4.8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中神经性皮炎的诊断标准。皮损主要分布在颈、项、四肢及躯干。其中...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神经性皮炎患者89例,男性34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30.27±10.35)岁,平均病程(8.87±4.8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中神经性皮炎的诊断标准。皮损主要分布在颈、项、四肢及躯干。其中局发型57例,泛发型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45例(局发型29例,泛发型16例)和对照组44例(局发型28例,泛发型16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皮损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神经性皮炎 疗效评价 《临床皮肤病学》 患者年龄 皮损严重 泛发型 平均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银解毒汤治疗前后脓疱型银屑病血清中TGF-β1、MMP-9、TIMP-1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韩科 戴永江 +5 位作者 李毓阳 邓斌 曾慧明 谢志杰 潘钦惠 邢怡雄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1140-1142,1145,共4页
目的:探讨化银解毒汤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正常对照组系正常体检健康人30例。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组口服化银解毒汤,对照组口服阿维A治疗,在健康组体检前及两组治疗前后4、8周... 目的:探讨化银解毒汤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正常对照组系正常体检健康人30例。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组口服化银解毒汤,对照组口服阿维A治疗,在健康组体检前及两组治疗前后4、8周抽血检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并讨论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两组治疗前和健康对照组比较,TGF-β1、MMP-9、TIMP-1的血清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中TGF-β1、MMP-9、TIMP-1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比较,观察组在临床疗效,降低患者PASI积分,降低血清TGF-β1、MMP-9、TIMP-1方面均较优,尤其在8周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银解毒汤通过影响TGF-β1、MMP-9、TIMP-1来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疗效优于阿维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银解毒汤 脓疱型银屑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CD25^+T细胞的表达及损伤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毓阳 戴永江 +3 位作者 邓斌 粱雄安 谢志杰 陈海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85-1286,共2页
目的研究复方甘草酸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作用机制及其对SLE器官损害的远期疗效。方法将2008~2010年住院及门诊的SLE患者68例,随机分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34例(A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组34例(B组);正常健康组21例(C组),用流式细... 目的研究复方甘草酸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作用机制及其对SLE器官损害的远期疗效。方法将2008~2010年住院及门诊的SLE患者68例,随机分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34例(A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组34例(B组);正常健康组21例(C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LE患者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CD4+CD25+T细胞阳性率,评定SLE损伤指数。结果 A、B两组治疗前CD4+CD25+T细胞阳性率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A、B两组阳性率均有明显升高,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A组与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LE损伤指数积分显示A组比较稳定,B组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对SLE患者的CD4+CD25+T有明显升高作用,并对SLE的器官损害有明显的保护与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复方甘草酸苷 T细胞 损伤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匹多莫德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白介素-13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毓阳 戴永江 +3 位作者 邓斌 粱雄安 谢志杰 陈海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评价匹多莫德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介素-13(IL-13)水平的影响。方法:RGH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采用阿昔洛韦和匹多莫德治疗;RGH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单用阿昔洛韦治疗;21例正常健康人为正常组。应用ELISA法... 目的:评价匹多莫德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介素-13(IL-13)水平的影响。方法:RGH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采用阿昔洛韦和匹多莫德治疗;RGH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单用阿昔洛韦治疗;21例正常健康人为正常组。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L-13水平,观察治疗后复发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RGH患者血清IL-13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3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23.3%)明显低于对照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L-13参与了RGH的免疫过程,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人体后激发的免疫应答Th2占优势,不能诱导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清除病毒;匹多莫德能提高RGH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匹多莫德 白介素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UVB对急性寻常型白癜风患者血清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毓阳 戴永江 +3 位作者 邓斌 粱雄安 谢志杰 陈海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1198-1199,共2页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急性寻常型白癜风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急性寻常型白癜风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采用NB-UVB进行治疗,另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急性寻常型白癜风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急性寻常型白癜风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采用NB-UVB进行治疗,另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后和健康体检者血清中ICAM-1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CAM-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近正常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NB-UVB对急性寻常型白癜风患者作用机制可能是产生对抗ICAM-1的因子,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白癜风 窄谱中波紫外线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