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表能量平衡模型的海南橡胶林蒸散发研究
1
作者 程琦雯 王晶晶 +6 位作者 吴炳孙 吴志祥 叶回春 杨川 王紫璇 蔡丰政 杨珺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74-1784,共11页
蒸散发作为能量平衡和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生态系统稳定和水资源管理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更是衡量农业用水效率的关键指标。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数据可以揭示蒸散发的动态变化规律,对分析生态及水文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南... 蒸散发作为能量平衡和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生态系统稳定和水资源管理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更是衡量农业用水效率的关键指标。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数据可以揭示蒸散发的动态变化规律,对分析生态及水文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南省儋州市橡胶林为研究区域,本研究基于通量塔观测气象数据日值及对应时期的Landsat 8遥感影像10景,通过地表能量平衡模型方法(surface energy balance system,SEBS)对2022年橡胶林日蒸散发进行反演,并利用涡度相关法对反演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橡胶林日蒸散发的SEBS模拟值与涡度相关实测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88,RMSE=0.55,RE=18.95%)。研究区日均蒸散量干湿季差异明显,表现为湿季显著高于干季,其中7月31日的日均蒸散发最大为4.40mm,1月28日和3月9日的日均蒸散发值最小,均为1.38mm。由于Landsat8遥感影像反演的蒸散发受植被覆盖程度及空间异质性等的影响,距通量塔不同距离范围的橡胶林蒸散发具有不同的反演精度结果,总体表现为SEBS模型对距通量塔1.5 km区域面积的橡胶林蒸散发反演精度最高(RMSE=0.53,RE=18.08%),对距通量塔1.0km区域面积的橡胶林蒸散发反演精度最低(RMSE=0.65,RE=22.26%)。总体而言,本研究揭示了人工橡胶林蒸散发变化规律,研究结果为蒸散发数据集时空分辨率的提高提供参考,有助于橡胶林水资源合理规划与调控政策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橡胶林 SEBS 涡度相关 Landsat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一个热带兰品种在海南引种栽培的适应性及表型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军方 黄赛 +2 位作者 张浪 王景飞 陈业光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5期162-167,共6页
为研究热带兰品种在海南引种栽培的适应性与表型多样性,为丰富海南热带兰资源及育种目标亲本提供数据支撑,以210份21个品种的热带兰资源为研究对象,对9个表型性状多样性和生长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其观测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 为研究热带兰品种在海南引种栽培的适应性与表型多样性,为丰富海南热带兰资源及育种目标亲本提供数据支撑,以210份21个品种的热带兰资源为研究对象,对9个表型性状多样性和生长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其观测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在海南均生长良好,可正常开花;9个表型性状中变异系数为31%~75%,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值为2.36,冠幅多样性指数最大(5.95),说明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性状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3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1.5%,其中导致21个热带兰品种表型性状出现差异的主要性状有小花数、花序长和花枝数等花部性状。聚类分析表明:在欧式距离为10处,将供试材料分为2大类,第Ⅰ类群包括19种蝴蝶兰品种,第Ⅱ类群包括2个火焰兰品种。通过分析210份热带兰种质资源的9个表型,发现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在欧式距离4处可将9个表型性状分为6大类群,根据类群特征可为新品种培育及杂交亲本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兰 引种栽培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变异系数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密花石斛资源现状调查及居群表型多样性研究
3
作者 钟国和 王景飞 +3 位作者 蔡嘉慧 黄赛 张浪 任军方 《热带林业》 2024年第2期73-76,72,共5页
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踏查等方法对海南密花石斛种质资源进行调查,以收集到的10个居群材料为研究对象,利用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获取的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2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在4... 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踏查等方法对海南密花石斛种质资源进行调查,以收集到的10个居群材料为研究对象,利用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获取的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2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在4.5%~25%之间,在居群间大于居群内变异;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其变异主要来自花序长、茎粗和唇瓣长;Pearson相关分析则表明小花数同唇瓣长相关性最大,为0.8087;根据Q型聚类分析结果,在欧式距离为20处,将供试材料分为2大类。该研究结果可在密花石斛品种选育和保护利用时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密花石斛 保护利用 居群 表型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阳蝶引种海南省适宜栽培基质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立荣 姜殿强 +1 位作者 云勇 陈加利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7期161-162,共2页
剑阳蝶是莲瓣兰的一个优良品种,系云南精品兰花。为了将剑阳蝶成功引种到海南省,本文对其栽培基质进行筛选研究。选用粗树皮、细树皮、花生壳、陶粒、珍珠岩、绿沸石6种常用的栽培基质按照不同的体积配比配成6种不同的栽培基质,测定基... 剑阳蝶是莲瓣兰的一个优良品种,系云南精品兰花。为了将剑阳蝶成功引种到海南省,本文对其栽培基质进行筛选研究。选用粗树皮、细树皮、花生壳、陶粒、珍珠岩、绿沸石6种常用的栽培基质按照不同的体积配比配成6种不同的栽培基质,测定基质的理化性质,并对不同栽培基质对兰苗生长的影响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质1(细树皮∶陶粒∶珍珠岩∶绿沸石=4∶2∶1∶1)栽培的剑阳蝶各项生长指标均最高,其中新芽增殖率为41.22%,叶面积为8.04 cm2,根长为13.07 cm,这3项指标与其他栽培基质有显著性差异。可见,海南省引种剑阳蝶适宜的基质是基质1(细树皮∶陶粒∶珍珠岩∶绿沸石=4∶2∶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阳蝶 引种 栽培基质 理化性质 生长指标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南药海南苏铁野生资源调查与分析
5
作者 符瑞侃 戚华沙 +3 位作者 梁定民 黄赛 全彬 杨珺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9期41-44,共4页
为掌握海南岛海南苏铁(Cycas hainanensis C.J.Chen)野生资源的地理分布、居群分布特征和生境现状,以期为海南苏铁野生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性发展提出指导性建议。采用文献查阅、现场踏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苏铁分布区开展详... 为掌握海南岛海南苏铁(Cycas hainanensis C.J.Chen)野生资源的地理分布、居群分布特征和生境现状,以期为海南苏铁野生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性发展提出指导性建议。采用文献查阅、现场踏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苏铁分布区开展详细调查,记录现存居群生长状况,分析其水平和垂直分布范围、坡度范围、生境、植株长势、伴生植物等。结果表明,有8个市县现存野生海南苏铁资源,包括26个海南苏铁居群共595株海南苏铁植株。说明海南苏铁野生居群数量极为有限,生长环境恶劣,种群更新较慢,种群结构老化,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苏铁 野生资源 调查研究 濒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瓜海南农家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郑道君 云天海 +2 位作者 张治礼 邓长智 谢良商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9-877,共9页
为系统评价中国南瓜海南农家品种资源,通过表型变异结合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南瓜海南农家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表型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观察的农艺性状中,除蔓性、生长势、果柄、果肉质地等4个性状外,其他性状... 为系统评价中国南瓜海南农家品种资源,通过表型变异结合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南瓜海南农家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表型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观察的农艺性状中,除蔓性、生长势、果柄、果肉质地等4个性状外,其他性状在不同品种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平均变异系数为34.88%,其中果形的变异最大,部分农艺性状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使用UPGMA法聚类分析可依据叶片大小、叶色和叶尖将28份材料划分为2个类群。ISSR标记和SRAP标记所揭示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基本一致,均表明供试品种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基于ISSR标记,所有供试品种间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943,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为62.90%;基于SRAP标记,H=0.2258,PPB=61.50%;2种标记的UPGMA聚类结果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均可将供试品种分为5类,但是其聚类结果与表型分析结果之间相关性较低。综合2种标记的扩增结果,各品种间的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GS值为0.7741,海13和海17亲缘关系最近,而海30与海18遗传基础差异最大。供试中国南瓜海南农家品种间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变异,ISSR和SRAP标记均能有效应用于中国南瓜海南农家品种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研究结果为中国南瓜海南农家品种保护和创新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瓜 海南农家品种 表型变异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安诺兰菌根表面消毒方法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宣 王丹萍 +2 位作者 杨珺 任军方 云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3期179-180,183,共3页
采用75%乙醇、次氯酸钠溶液浸泡和无菌水洗涤的方法,对海南安诺兰的菌根进行表面消毒,以消毒强度逐步递减的方式,确定最佳分离植物内生真菌的表面消毒强度;同时设置漂洗液无菌检测和组织印迹无菌检测2种对照处理,确保适度的表面消毒强度... 采用75%乙醇、次氯酸钠溶液浸泡和无菌水洗涤的方法,对海南安诺兰的菌根进行表面消毒,以消毒强度逐步递减的方式,确定最佳分离植物内生真菌的表面消毒强度;同时设置漂洗液无菌检测和组织印迹无菌检测2种对照处理,确保适度的表面消毒强度,然后采用不同浓度的培养基分离培养内生真菌。结果表明,先用75%乙醇浸泡材料30 s,再用3.0%次氯酸钠浓度浸泡5 min处理,是海南安诺兰菌根内生真菌最佳的表面消毒方法,使用20%PDA双抗培养基、于25℃恒温条件下培养,能最大限度地分离所有植物内生真菌,分离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安诺兰 菌根 表面消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雷公笋的SCoT-PCR体系优化及有效引物筛选 被引量:1
8
作者 孙秀秀 王春梅 +3 位作者 陈加利 夏腾飞 冯依欣 郑道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95-99,共5页
[目的]分析DNA、引物,dNTPs、Taq DNA聚合酶4种因素对雷公笋SCoT-PCR扩增结果的影响,通过最优的SCoT-PCR反应体系筛选多态性引物,为雷公笋种质资源分子标记研究提供条件。[方法]以海南雷公笋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结果... [目的]分析DNA、引物,dNTPs、Taq DNA聚合酶4种因素对雷公笋SCoT-PCR扩增结果的影响,通过最优的SCoT-PCR反应体系筛选多态性引物,为雷公笋种质资源分子标记研究提供条件。[方法]以海南雷公笋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结果]Taq酶对雷公笋SCoT-PCR扩增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模板DNA和dNTPs,最后是引物;最优反应体系为20μL体系中40 ng DNA,0.30μmol/L引物,0.25 mmol/L dNTPs,3.00 U Taq酶。经验证,该体系获得的扩增产物清晰稳定;应用该体系从40条SCoT引物筛选出8条多态性好,且适合雷公笋扩增的引物,多态性条带占62.64%。[结论]该研究为使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雷公笋开展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笋 SCoT 反应体系优化 有效性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紫薇种质资源调查分类与应用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栋梁 吕德任 +4 位作者 翁春雨 黄赛 符瑞侃 杨珺 云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9期137-140,共4页
2016—2018年,采用线路普查、重点调查和样株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省紫薇天然种质资源和主要栽培品种开展全面调查分类,以期为海南省紫薇资源引种、培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海南已有紫薇属5个种,主要栽培品种11个,其中银薇品种群1个... 2016—2018年,采用线路普查、重点调查和样株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省紫薇天然种质资源和主要栽培品种开展全面调查分类,以期为海南省紫薇资源引种、培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海南已有紫薇属5个种,主要栽培品种11个,其中银薇品种群1个、红薇品种群7个、堇薇品种群1个和洒金品种群2个。紫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海南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薇 调查分类 应用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代茶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栋梁 符瑞侃 +1 位作者 云勇 杨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5期105-107,共3页
介绍了16种海南民间代茶植物资源的药用价值及功效,并就开发利用海南代茶植物资源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 海南 代茶植物 研究与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茶园土壤及茶树叶片养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雯婷 林夏 +4 位作者 周颖怡 符传良 汤适 李栋梁 王新超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14-220,共7页
为明确海南省主产区茶园土壤及茶树叶片养分丰缺状况,为海南茶园土肥管理及茶叶提质增效提供科学依据,收集了海南省白沙、五指山、琼中、定安及保亭等5个主要产茶区土壤样品和茶树叶片样品各121份,检测pH值、有机质、N、P、K、Zn、Se等... 为明确海南省主产区茶园土壤及茶树叶片养分丰缺状况,为海南茶园土肥管理及茶叶提质增效提供科学依据,收集了海南省白沙、五指山、琼中、定安及保亭等5个主要产茶区土壤样品和茶树叶片样品各121份,检测pH值、有机质、N、P、K、Zn、Se等7个土壤营养指标和茶树叶片N、P、K、Zn、Se等5个营养指标,分析了土壤样品和茶叶样品的养分含量及养分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海南省茶园土壤呈弱酸性,pH值平均为5.16,有机质含量整体较高,土壤中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整体处于中上等水平,有效钾含量偏低。茶园土壤肥力质量总体水平良好,大量元素上建议增施钾肥;锌、硒含量总体水平适中,部分地区土壤锌、硒含量丰富,少部分地区茶树叶片可达富锌、富硒茶标准,有开发锌硒茶的潜力;海南省茶树叶片氮、钾含量适当,但缺磷现象较多;土壤指标与茶叶中的N、P、K无显著相关性;土壤锌、硒含量与茶叶锌、硒含量之间均具有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茶园 土壤肥力 有效养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越南油茶种质CdS-RNase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多样性分析
12
作者 任家乐 郑道君 +10 位作者 姚雨彤 刘祖琪 孙秀秀 王春梅 申帅帅 陈业光 戚华沙 陈加利 梁恒 陈健妙 夏腾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3-145,共13页
【目的】为了分析海南岛本地越南油茶种质中CdS-RNase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多样性,探索CdSRNase蛋白类型与越南油茶自交坐果率之间的关系,为依据CdS-RNase蛋白类型合理搭配越南油茶田间种质和提高越南油茶坐果率,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 【目的】为了分析海南岛本地越南油茶种质中CdS-RNase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多样性,探索CdSRNase蛋白类型与越南油茶自交坐果率之间的关系,为依据CdS-RNase蛋白类型合理搭配越南油茶田间种质和提高越南油茶坐果率,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60份海南岛本地越南油茶种质,以其花柱c DNA为模板,RT-RCR特异扩增CdS-RNase基因序列。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和切胶回收CdS-RNase基因特异性扩增条带,并把特异性扩增条带连接到平末端测序载体上。将测序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用带有卡那霉素抗性的LB固体培养基筛选阳性单克隆,测序得到CdS-RNase基因序列。随后,60份越南油茶种质与“CV1”~“CV18”的CdS-RNase基因序列一起用于基因单体型划分、单体型聚类分析、获得CdS-RNase蛋白氨基酸序列、CdSRNase蛋白分型、CdS-RNase蛋白二级结构预测等。最后,根据越南油茶种质中Cd S-RNase蛋白类型,把越南油茶种质划分为三类:类型Ⅰ,只检测到正常CdS-RNase蛋白;类型Ⅱ,同时检测到正常CdS-RNase和突变CdSm-RNase蛋白;类型Ⅲ,只检测到CdSm-RNase蛋白。每类越南油茶种质挑选5份,开展自交坐果率统计试验。【结果】78份海南岛本地越南油茶种质中共鉴定到171个CdS-RNase基因单体型(Hap1~Hap171),编码35种正常CdS-RNase蛋白(CdS1-RNase~CdS35-RNase)和22种突变CdSm-RNase蛋白(CdSm1-RNase~CdSm22-RNase)。正常CdS-RNase蛋白和突变CdSm-RNase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比例差异不显著,但是突变CdSmRNase蛋白二级结构中β-转角和β-折叠的比例极显著或显著高于正常CdS-RNase蛋白,无规则卷曲比例显著低于正常CdS-RNase蛋白。类型Ⅰ越南油茶种质自交坐果率显著低于类型Ⅱ,类型Ⅱ越南油茶种质自交坐果率显著低于类型Ⅲ。【结论】海南岛本地越南油茶种质CdS-RNase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多样性丰富,突变CdSmRNase蛋白可能通过增加其二级结构中β-转角和β-折叠的比例减少无规则卷曲比例影响其蛋白功能的发挥,突变CdSm-RNase蛋白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越南油茶自交坐果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越南油茶 自交不亲和 CdS-RNase基因 CdS-RNase蛋白 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地区果桑优良品种引种栽培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宣 王景飞 +3 位作者 梁振儒 陈业光 林夏 云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21期90-92,99,共4页
选择6个果桑优良品种在海南进行试验栽培,对其植物学特性、果实形态特征、桑果产量和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除了红果2号表现一般外,其余5个品种综合表现均较好,在海南地区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总体比国内其他地区早熟。其中:无籽... 选择6个果桑优良品种在海南进行试验栽培,对其植物学特性、果实形态特征、桑果产量和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除了红果2号表现一般外,其余5个品种综合表现均较好,在海南地区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总体比国内其他地区早熟。其中:无籽大十、台湾胖果、长果桑3个品种果型较大,表现出优良的商品性,更适合鲜食采摘,是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优良品种;四季果桑、富士红产量较高,但果味偏酸,适合用于果酒、果汁等加工。建议根据产业发展实际要求,选择适当的果桑品种进行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桑 引种栽培 海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梅茎段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宣 侯辛辛 +3 位作者 符瑞侃 王景飞 桑利娜 杨珺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7期40-42,共3页
以三角梅茎段为外植体,通过调整不同阶段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种类和浓度,建立三角梅快繁体系。结果表明,三角梅茎段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6-苄氨基嘌呤)0.5 mg/L+IBA(吲哚丁酸)0.1 mg/L,诱导率为80%,7 d左右即可萌发;最适... 以三角梅茎段为外植体,通过调整不同阶段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种类和浓度,建立三角梅快繁体系。结果表明,三角梅茎段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6-苄氨基嘌呤)0.5 mg/L+IBA(吲哚丁酸)0.1 mg/L,诱导率为80%,7 d左右即可萌发;最适增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萘乙酸)0.2 mg/L,30 d增殖系数为5.28;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1.5mg/L,生根率为87.3%,平均生根条数为5.6;炼苗后移栽在珍珠岩∶椰糠=1∶1的基质中,成活率为92%。本研究建立了以茎段为外植体的三角梅组织培养快繁体系,为三角梅多倍体育种和遗传转化等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梅 茎段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对海南龙血树幼苗表型可塑性及生态适应性的影响
15
作者 孙秀秀 郑道君 +3 位作者 王春梅 陈加利 梁振儒 陈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92-95,120,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濒危植物海南龙血树幼苗对水分响应的表型可塑性,分析其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幼苗对水分的响应主要在形态指标和生物量方面,除了比叶面积、叶片长宽比和株高外,其他指标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生物量分...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濒危植物海南龙血树幼苗对水分响应的表型可塑性,分析其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幼苗对水分的响应主要在形态指标和生物量方面,除了比叶面积、叶片长宽比和株高外,其他指标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生物量分配主要与根部性状相关,幼苗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海南龙血树幼苗能够充分利用水分资源,在雨季快速生长,并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给根部,有利于度过雨季后严峻的干旱季节。海南龙血树幼苗对水分响应的生存策略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幼苗 水分 表型可塑性 生态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油茶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6
16
作者 郑道君 潘孝忠 +4 位作者 张冬明 谢良商 曾建华 张治礼 叶航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0-135,169,共7页
对海南油茶资源分布与林分进行了实地调查,摸清了海南油茶资源分布与储量,明确了海南油茶林分现状。结果表明:海南油茶包括野生资源与栽培种,主要分布在9个市县38个乡镇,总面积约1 167.3hm^2。定安、澄迈、屯昌和琼海的部分地区保存有... 对海南油茶资源分布与林分进行了实地调查,摸清了海南油茶资源分布与储量,明确了海南油茶林分现状。结果表明:海南油茶包括野生资源与栽培种,主要分布在9个市县38个乡镇,总面积约1 167.3hm^2。定安、澄迈、屯昌和琼海的部分地区保存有林龄较长的油茶林,其中澄迈县现有老的油茶林最多,最大植株地径达150cm。经初步鉴定,海南油茶资源为越南油茶、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属于"寒露籽"型品种。15a以上林分调查结果表明:海南油茶主要散生于橡胶、槟榔或次生灌木丛林下和林缘,较少为坡地纯林;绝大部分的油茶林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同一林分不同植株间存在多样的叶片和果实形态,地径和产量也参差不一。分析认为,海南油茶资源丰富且存在特异性,这为海南选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高产品种提供了良好的遗传物质基础;林分五花八门,没有进行抚育管理是海南油茶产量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油茶资源 分布与储量 林分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及其环境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郑道君 吴宇佳 +3 位作者 云勇 姜殿强 陈宣 张治礼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9,共9页
为了解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濒危的机制,研究了果皮、温度、水分和光照强度等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并分析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的环境适应性.结果表明,果皮对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去除果皮且用果皮浸泡液浇灌可... 为了解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濒危的机制,研究了果皮、温度、水分和光照强度等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并分析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的环境适应性.结果表明,果皮对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去除果皮且用果皮浸泡液浇灌可以显著促进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对温度极为敏感,25℃是种子萌发适宜的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均不能萌发,变温处理对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需要较高的遮荫度,光照强度对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种子萌发对基质的水分含量不敏感,在含水量为9.09%-20.00%的河沙基质中,种子的萌发率、萌发速率指数、萌发时滞和萌发指数均无显著差异.因此,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对果皮、温度、光照强度等微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原有生境破坏导致种子萌发微环境改变可能是海南龙血树居群有性生殖失败,海南龙血树处于濒危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环境适应性 种子萌发 濒危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山组织培养的多因子正交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景飞 戚华莎 +2 位作者 潘梅 黄赛 吕德任 《园艺与种苗》 CAS 2015年第11期7-8,21,共3页
[目的]以淮山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淮山的离体快速繁殖研究。[方法]按L9(34)正交试验表,选用MS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GA3、6-BA、NAA和活性碳,分析比较不同培养成分对淮山茎段分化和增殖的影响;选用不同浓度的MS无机盐浓度、NAA、活性碳... [目的]以淮山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淮山的离体快速繁殖研究。[方法]按L9(34)正交试验表,选用MS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GA3、6-BA、NAA和活性碳,分析比较不同培养成分对淮山茎段分化和增殖的影响;选用不同浓度的MS无机盐浓度、NAA、活性碳和蔗糖,比较了不同培养基对淮山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培养基MS+GA30.25 mg/L+6-BA1.0 mg/L+NAA 0.2 mg/L+活性炭0.5 g/L,对淮山茎段分化和增殖的效果最好;最佳节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NAA0.5 mg/L+活性炭0.5 g/L+蔗糖30 g/L。[结论]建立起桂淮5号的组培快繁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山 正交试验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遮荫度对硬叶兰组培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邢艳冰 黄赛 +2 位作者 陈宣 云勇 任军方 《热带林业》 2025年第1期39-41,44,共4页
该实验以2年硬叶兰组培苗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遮荫处理,为全光照(CK)、30%(B)、50%(C)、75%(D)、90%(E),研究不同遮荫强度对硬叶兰2年组培苗生长状态、光合特性的影响。实验研究结论如下:30%、50%和75%三种遮荫处理可以促进硬叶兰幼苗的... 该实验以2年硬叶兰组培苗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遮荫处理,为全光照(CK)、30%(B)、50%(C)、75%(D)、90%(E),研究不同遮荫强度对硬叶兰2年组培苗生长状态、光合特性的影响。实验研究结论如下:30%、50%和75%三种遮荫处理可以促进硬叶兰幼苗的株高、冠幅、叶片厚度和叶绿素指数生长,90%处理的遮荫度会导致硬叶兰上述指标生长受到抑制。生长形态指标综合分析后,各实验处理中幼苗生长状况从优到差的排序结果:C>D>B>C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叶兰 遮荫度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种质资源中醇腈裂解酶基因12G132600编码区终止突变及频率的研究
20
作者 周新成 陈新 +5 位作者 卢诚 廖明馨 王海燕 唐清杰 任军方 王文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769-2776,共8页
木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块根中含有的氰苷及其产生的氢氰酸严重影响木薯的食用品质,增加加工成本。α-醇腈裂解酶(alpha-hydroxynitrilelyase,HNL)是植物催化醇腈裂解产生氢氰酸的关键酶。重测序数据显示,‘华南8号’木薯品种中HNL编... 木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块根中含有的氰苷及其产生的氢氰酸严重影响木薯的食用品质,增加加工成本。α-醇腈裂解酶(alpha-hydroxynitrilelyase,HNL)是植物催化醇腈裂解产生氢氰酸的关键酶。重测序数据显示,‘华南8号’木薯品种中HNL编码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12G132600在编码区内部发生了终止突变,导致基因编码区变短。本研究对国内外251份木薯种质资源的重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共发现60份材料醇腈裂解酶基因12G132600存在相同的终止突变,该60份材料全部是终止突变与非终止突变的杂合基因型,且全部为栽培类型木薯。说明该突变是木薯由野生型驯化为栽培型以后发生的。通过对木薯品种‘华南9号’该基因的克隆测序以及与已发表的木薯品种‘TME3’基因组序列的比对分析,证实了该突变在木薯品种中真实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氢氰酸 醇腈裂解酶 种质资源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