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茶区茶角盲蝽形态发育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1
作者 李文惠 廖永林 +2 位作者 杨太慧 吉训聪 姚其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8-986,共9页
茶角盲蝽(Helopeltis theivora Waterhouse)属于半翅目(Hemiptera)盲蝽科(Miridae)角盲蝽属(Helopeltis),是海南热区茶园最重要的吸汁类害虫之一。茶角盲蝽主要以若虫和成虫刺吸茶梢幼嫩组织为害,形成黑斑坏死,导致茶叶产量降低、品质... 茶角盲蝽(Helopeltis theivora Waterhouse)属于半翅目(Hemiptera)盲蝽科(Miridae)角盲蝽属(Helopeltis),是海南热区茶园最重要的吸汁类害虫之一。茶角盲蝽主要以若虫和成虫刺吸茶梢幼嫩组织为害,形成黑斑坏死,导致茶叶产量降低、品质下降。针对海南茶区茶角盲蝽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本研究描述了茶角盲蝽的外部形态,重点记录卵孵化、若虫蜕皮、成虫羽化以及取食、交尾、产卵等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茶角盲蝽卵呈长椭圆形,顶端具两根长短不一的呼吸突,卵初产白色,后逐渐变橙色,临孵化为橙红色;若虫分为5龄,初孵若虫橘红色,后渐变为淡绿色至绿色;成虫头部较小,复眼为黑色,触角呈丝状,分为柄节、梗节、鞭节Ⅰ和鞭节Ⅱ,触角长度约为体长的2倍,背板以淡黄色或黑色为主,腹部呈绿色或蓝绿色。茶角盲蝽孵化过程的时长为(53.25±9.00)min,在室内条件下,卵孵化率仅为69.9%。茶角盲蝽若虫的蜕皮和成虫的羽化主要在叶片的背面,呈倒挂状态,时长分别为(6.20±0.97)min和(8.40±1.33)min;其中,临近蜕皮和羽化时,取食频率明显变少、活动变弱。茶角盲蝽喜欢吸取茶梢嫩叶和嫩茎的汁液,取食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成虫交尾则集中在9:00—10:00和17:00—18:00,每次交尾持续时间为(117.75±18.70)min,此外,当雌虫拒绝雄虫求偶要求时,一般会将腹部向身体内侧卷起。茶角盲蝽孕卵期较短,交尾完成24 h后即可产卵。雌虫产卵时,腹部拱起,头朝下,整个身体呈弯弓状态;卵主要产在嫩茎表皮内,少部分在叶柄和叶脉,卵期为6~8 d。本研究结果为海南茶区茶角盲蝽的形态鉴定与行为生态学相关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角盲蝽 茶树 形态发育 生物学 行为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对樱桃番茄3种主要病虫害的防控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璘璘 吴智 +4 位作者 曾向萍 符美英 罗激光 王会芳 严婉荣 《中国热带农业》 2022年第6期51-57,共7页
为了筛选出有效防治樱桃番茄灰霉病、青枯病、烟粉虱的药剂,研究了不同药剂对樱桃番茄这3种主要病虫害的药剂的防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复配药剂30%啶酰菌胺·咯菌腈SC 0.08g/m^(2)对樱桃番茄灰霉病发防控效果最好,末次药后7d对叶... 为了筛选出有效防治樱桃番茄灰霉病、青枯病、烟粉虱的药剂,研究了不同药剂对樱桃番茄这3种主要病虫害的药剂的防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复配药剂30%啶酰菌胺·咯菌腈SC 0.08g/m^(2)对樱桃番茄灰霉病发防控效果最好,末次药后7d对叶片和果实的防效分别达到83.96%和85.89%;50%啶酰菌胺WG 0.08g/m^(2)和50%腐霉利WP 0.15g/m^(2)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也均高于78.00%,对樱桃番茄灰霉病表现了较好的防控效果。22.4%螺虫乙酯WP 0.05mL/m^(2)樱桃番茄烟粉虱防控效果最好,药后7d防效达83.38%,其次为50g/L双丙环虫酯DC 0.02mL/m^(2),防效为80.03%。生防菌剂50亿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0.3g/m^(2)对樱桃番茄青枯病的防效较好,防效为53.51%。本研究筛选出了对樱桃番茄灰霉病、青枯病和烟粉虱具有较好防控效果的的药剂,对樱桃番茄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青枯病 烟粉虱 灰霉病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榴莲在中国适生区
3
作者 黄伟康 秦伟红 +4 位作者 贾静静 吉训聪 林珠凤 冯学杰 冯青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05,共6页
榴莲Durio zibethinus Murr.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热带果树。为了研究榴莲在我国的适生区分布及其主要限制环境因子,为榴莲试种与扩种提供参考,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我国榴莲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通过分布点位去自相关、气候因子筛... 榴莲Durio zibethinus Murr.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热带果树。为了研究榴莲在我国的适生区分布及其主要限制环境因子,为榴莲试种与扩种提供参考,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我国榴莲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通过分布点位去自相关、气候因子筛选优化模型,使用刀切法及环境变量响应曲线对影响榴莲分布的气候因子进行评估,确定其适生区。结果表明,在我国影响榴莲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温度季节性变动系数,贡献率高达47.67%;其次为年降水,贡献率为19.44%;影响最小的环境变量为最热季降水量,贡献率仅为3.68%。我国99.54%地区均不适宜种植榴莲;0.40%地区低度适合榴莲生长,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部地区、福建省沿海一带、台湾岛东面沿海地区,累计面积3.8万km^(2);0.06%地区中度适合榴莲生长,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南部地区的三亚市、陵水县、乐东县、保亭县,累计面积0.5万km^(2);仅0.001%地区高度适合榴莲生长,主要分布在海南部分岛屿,面积仅0.01万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莲 MaxEnt模型 适生区 气候因子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孢杆菌Ya-1的定殖特性及其对辣椒根际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4
作者 赵志祥 李道敏 +3 位作者 谭诗梦 严婉荣 王宝 肖彤斌 《南方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46-3357,共12页
【目的】研究芽孢杆菌Ya-1(简称Ya-1)在辣椒根际、根和叶中的定殖特性及其对辣椒根际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为微生态调控防治辣椒枯萎病及芽孢杆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自然土+蛭石(Ns)和灭菌土+蛭石(Ss)2组基质盆栽辣椒为试... 【目的】研究芽孢杆菌Ya-1(简称Ya-1)在辣椒根际、根和叶中的定殖特性及其对辣椒根际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为微生态调控防治辣椒枯萎病及芽孢杆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自然土+蛭石(Ns)和灭菌土+蛭石(Ss)2组基质盆栽辣椒为试验材料,采用利福平标记法,分别对2组基质设接种无菌水(A)、接种抗200μg/mL利福平的Ya-1突变株(Ya-1-200)发酵液(B)、接种辣椒枯萎病菌SMPLJLD-1孢子悬浮液(C)和接种Ya-1-200发酵液+辣椒枯萎病菌SMPLJLD-1孢子悬浮液(D)4个处理,接种后0、1、2、3、7、10和20 d,测定Ya-1在根际、根和叶片的定殖量的,并结合绝对定量PCR验证Ya-1的定殖规律。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接种0、10、20 d根际细菌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稀释分离法检测Ya-1在辣椒植株及根际中的定殖情况结果显示,接种3 d后,B、D处理下根际和叶中Ya-1的定殖量逐渐下降,20 d后趋于稳定,定殖量均大于1×10^(4) CFU/g。绝对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B、D处理后,辣椒根际、根和叶中Ya-1单位样本拷贝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接种3 d后达到峰值,并在20 d后稳定在1.0×10^(5) copies/g以上。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Ns组接种10 d与接种20 d相比,B处理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降低(P<0.05,下同),而C和D处理2个指数显著升高。辣椒根际细菌群落中相对丰度大于4%的优势菌门包括放线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芽单胞菌门和变形菌门。接种10 d时,C处理辣椒根际细菌群落中芽单胞菌门相对丰度最低(4.07%),B处理该菌门的相对丰度最高(6.77%)。与A处理相比,B处理在接种10和20 d时贪铜菌属、Aquicella、Trinickia、Crenobacter、产碱杆菌属、戴氏菌属、假单胞菌属、Pseudogulbenkiania、芽孢杆菌属、罗河杆菌属和Vogesella均明显富集;接种10 d后,与A处理相比,B处理鞘氨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升高,Gp6、假甲基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降低。【结论】Ya-1可在辣椒根际、根和叶中有效定殖,接种该菌后能改变辣椒根际细菌Alpha多样性指数,提高辣椒根际中具有抗病促生和改善辣椒品质等相关功能细菌的相对丰度。推测Ya-1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利福平标记 绝对定量PCR 定殖 根际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叶螨对加州新小绥螨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5
作者 贾静静 符悦冠 +2 位作者 吉训聪 林珠凤 陈俊谕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8-574,共7页
为明确以橡胶3种不同叶螨为食物对加州新小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探讨其释放于橡胶园建立种群的可能性,在室内27℃±1℃、RH 75%±5%和光周期12L:12D条件下,采用特定时间生命表研究方法对以东方真叶螨、比哈小爪螨和六点始... 为明确以橡胶3种不同叶螨为食物对加州新小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探讨其释放于橡胶园建立种群的可能性,在室内27℃±1℃、RH 75%±5%和光周期12L:12D条件下,采用特定时间生命表研究方法对以东方真叶螨、比哈小爪螨和六点始叶螨为食物时的加州新小绥螨试验种群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其种群特征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以东方真叶螨、比哈小爪螨和六点始叶螨为食物,加州新小绥螨的世代发育历期分别为6.88d、8.03d和13.16d,三者之间差异显著;其存活率分别为100%、100%和82.98%。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寿命和产卵量以3种不同叶螨为食物时差异显著,以东方真叶螨为食物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寿命最长,产卵量最高,分别为34.59 d和42.38粒/雌;其次为比哈小爪螨,分别为26.01 d和29.19粒/雌;而以六点始叶螨为食物不利于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的存活和产卵,其雌成螨寿命和产卵量分别仅为13.60 d和1.47粒/雌。以东方真叶螨为食物,加州新小绥螨的净增殖率和内禀增长率最大,分别为28.700和0.273;其次为比哈小爪螨,分别为19.661和0.231;而以六点始叶螨为食物其内禀增长率为-0.013。综上,东方真叶螨最利于加州新小绥螨的种群增长,其次为比哈小爪螨,而六点始叶螨单一发生的条件下加州新小绥螨的种群无法维持,但以3种不同叶螨同时为食物时加州新小绥螨的种群增长还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州新小绥螨 东方真叶螨 比哈小爪螨 六点始叶螨 橡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甲腹茧蜂触角行为反应及其感受器数量观察
6
作者 蔡秋旧 贾静静 +4 位作者 黄伟康 林珠凤 冯青 姚其 吉训聪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19-1925,共7页
台湾甲腹茧蜂(Chelonusformosanus)是鳞翅目夜蛾科害虫重要的寄生性天敌。为明确切除不同比例触角对台湾甲腹茧蜂行为反应以及触角不同感受器数量的影响,利用行为学观察切除不同比例触角对台湾甲腹茧蜂寻找蜜源、寄主、雌雄蜂寿命、雌... 台湾甲腹茧蜂(Chelonusformosanus)是鳞翅目夜蛾科害虫重要的寄生性天敌。为明确切除不同比例触角对台湾甲腹茧蜂行为反应以及触角不同感受器数量的影响,利用行为学观察切除不同比例触角对台湾甲腹茧蜂寻找蜜源、寄主、雌雄蜂寿命、雌蜂寄生率和寄主子代孵化率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不同处理的雌雄蜂触角感受器数量。结果表明:雌雄蜂对蜜源的搜寻时间均以切除1/3鞭节处理组最快,雌蜂为(79.59±23.22)s,雄蜂为(106.52±26.71)s;而对照组雌蜂对寄主的搜寻时间最快,为(204.38±24.01)s;而完整切除触角和完整切除鞭节处理组均无法找到寄主;切除不同比例触角对雌雄蜂寿命以及雌蜂寄生率和子代孵化率均无显著影响。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不同处理组间的雌雄蜂触角毛形感受器、板形感受器、锥形感受器、鳞形感受器数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证实切除触角比例越高,对雌雄蜂找到蜜源以及雌蜂找到寄主的影响越大,说明触角感受器在台湾甲腹茧蜂搜寻蜜源和寄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甲腹茧蜂 触角 行为观察 感受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香果茎基腐病病原鉴定及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圆 赵志祥 +2 位作者 严婉荣 王海洪 吉训聪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0-94,共5页
茎基腐病是百香果毁灭性病害之一,结合症状观察、病原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和分子鉴定等方法,对海南省澄迈县百香果茎基腐病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250 g/L丙环唑乳油等6种药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初... 茎基腐病是百香果毁灭性病害之一,结合症状观察、病原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和分子鉴定等方法,对海南省澄迈县百香果茎基腐病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250 g/L丙环唑乳油等6种药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初步筛选防控药剂。结果表明,分离鉴定海南省澄迈县百香果茎基腐病原菌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供试6种药剂中,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明显,EC_(50)为0.3372 mg/L,其次是450 g/L咪鲜胺水乳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EC_(50)分别为0.4749 mg/L和0.7172 mg/L。分生孢子萌发试验中,450 g/L咪鲜胺水乳剂浓度为9 mg/L时相对抑制率最高,为74.78%,其4.5 mg/L的相对抑制率次之,为61.44%;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400 mg/L和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250 mg/L相对抑制率较大,分别为58.89%和33.67%;30%噁霉灵水剂效果最差,37.5~600 mg/L相对抑制率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茎基腐病 镰刀菌 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毒力测定 EC_(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常用杀虫剂对台湾甲腹茧蜂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余姿蓉 林珠凤 +2 位作者 贾静静 秦双 吉训聪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63-1670,共8页
本研究测定了防治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的常用药剂对台湾甲腹茧蜂(Chelonusformosanus)成虫的室内杀虫活性、蛹的羽化率、处理蛹后羽化成虫寿命和寄生率的影响,为草地贪夜蛾的化学与生物协同防治中药剂的选择提供依据。在... 本研究测定了防治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的常用药剂对台湾甲腹茧蜂(Chelonusformosanus)成虫的室内杀虫活性、蛹的羽化率、处理蛹后羽化成虫寿命和寄生率的影响,为草地贪夜蛾的化学与生物协同防治中药剂的选择提供依据。在室内条件下用药膜法和喷雾法测定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30%茚虫威EC、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10%虫螨腈SC和5.7%氯氟氰菊酯EW 5种常用杀虫剂对台湾甲腹茧蜂成蜂的LR50,及其推荐浓度对台湾甲腹茧蜂寄生率、蛹的羽化率及羽化后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杀虫剂药膜法处理台湾甲腹茧蜂成蜂后,LR50由高到低为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氯氟氰菊酯>虫螨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对台湾甲腹茧蜂成蜂风险系数HQ=1.55,有较高风险,其余药剂风险系数均<1,风险较低。喷雾处理蜂蛹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80mg/L处理对羽化率无显著影响;虫螨腈1000mg/L处理的羽化率最低(63.33%);氯虫苯甲酰胺60mg/L处理显著降低蜂蛹羽化后成虫寿命,茚虫威180 mg/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80、90 mg/L处理无显著影响。茚虫威180 mg/L和虫螨腈1000 mg/L处理下成蜂的寄生率分别下降5.50%和4.98%,影响较小。综上所述,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在配合台湾甲腹茧蜂对草地贪夜蛾进行综合防治具有应用潜力,30%茚虫威EC及10%虫螨腈SC在适当的剂量下仍需完善应用规范,避免过量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甲腹茧蜂 草地贪夜蛾 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菌剂防治油茶炭疽病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肖开杰 肖彤斌 +1 位作者 严婉荣 赵志祥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期78-81,共4页
为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本研究结合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5种杀菌剂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室内毒力测定中,25%吡唑醚菌酯乳油表现最好,其EC50为0.005 0 mg/L;其次为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和10%苯醚甲环唑... 为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本研究结合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5种杀菌剂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室内毒力测定中,25%吡唑醚菌酯乳油表现最好,其EC50为0.005 0 mg/L;其次为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其EC50分别为0.097 3、2.068 1 mg/L。在田间小区试验中,25%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防效最好,为85.02%;其后依次为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效分别为83.07%、80.11%、75.24%和55.57%。可见,上述5种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小区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在生产上可作为油茶炭疽病的防治药剂交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炭疽病 室内毒力 防效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因子对台湾甲腹茧蜂交配的影响
10
作者 王录超 林珠凤 +2 位作者 贾静静 余姿蓉 吉训聪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4-781,共8页
台湾甲腹茧蜂Chelonus formosanus Sonan是多种鳞翅目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对害虫的生物防治具有较大利用价值。为探明不同因子对台湾甲腹茧蜂交配率的影响,以提高其雌蜂的比例,从而提升室内扩繁效果,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营养、雌... 台湾甲腹茧蜂Chelonus formosanus Sonan是多种鳞翅目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对害虫的生物防治具有较大利用价值。为探明不同因子对台湾甲腹茧蜂交配率的影响,以提高其雌蜂的比例,从而提升室内扩繁效果,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营养、雌雄比、配对时间及空间大小对台湾甲腹茧蜂交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交配率逐渐上升,32℃最高为45.0%。不同营养对交配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雌雄比为1♀:1♂时,交配率最低,仅为7.5%,当1♀:7♂时,交配率最高,为80.0%。随着配对时间的延长,交配率呈上升趋势,当配对时间为5d时,交配率最高,为75.0%。随着空间的体积大小从348cm^(3)逐渐增大到1920 cm^(3),交配率逐渐下降,最低为5.0%。综上,最佳因子下台湾甲腹茧蜂交配率为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甲腹茧蜂 交配 配对时间 雌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