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依恋对旅游者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1
作者 何彪 杨小倩 谢灯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9-146,共8页
培育和引导旅游者自发地实施亲环境行为,是助推旅游业实现绿色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可行路径之一。论文基于“情感—行为”理论框架、相互依赖理论和自我意识理论,构建地方依恋(高VS低)为自变量,环境承诺为中介变量,自我意识状态(主体V... 培育和引导旅游者自发地实施亲环境行为,是助推旅游业实现绿色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可行路径之一。论文基于“情感—行为”理论框架、相互依赖理论和自我意识理论,构建地方依恋(高VS低)为自变量,环境承诺为中介变量,自我意识状态(主体VS客体)为调节变量,亲环境行为为结果变量的整合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和两个情景模拟实验对该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方依恋对亲环境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承诺在地方依恋对亲环境行为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自我意识状态在地方依恋对环境承诺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且进一步调节了环境承诺在地方依恋与亲环境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最后提出从情感管理视角推进旅游地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行为”理论 亲环境行为 地方依恋 环境承诺 自我意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照片呈现图式对旅游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基于存在本真性的中介作用和社交媒体强度的调节作用
2
作者 武慧慧 何彪 +1 位作者 胡涛 谢灯明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74,共17页
分享旅游照片是一种普遍的游后行为,是游客自我景观化呈现的方式之一。但鲜有文献探究旅游照片分享对旅游幸福感的影响。文章以自我知觉理论为指导,旨在探讨游客在社交媒体分享的风景图式和自我景观化图式旅游照片如何通过存在本真性的... 分享旅游照片是一种普遍的游后行为,是游客自我景观化呈现的方式之一。但鲜有文献探究旅游照片分享对旅游幸福感的影响。文章以自我知觉理论为指导,旨在探讨游客在社交媒体分享的风景图式和自我景观化图式旅游照片如何通过存在本真性的中介作用影响旅游幸福感(享乐主义和实现主义幸福感),以及社交媒体强度的调节作用。文章设计了3个实验,揭示了内省框架下不同游客照片呈现图式对旅游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风景图式会带来更好的享乐主义幸福感,自我景观化图式预示着更高的实现主义幸福感,存在本真性在以上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社交媒体强度调节上述两条中介路径。文章深化了自我知觉理论,丰富了旅游照片呈现和社交媒体支持对旅游体验影响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景观化 存在本真性 旅游幸福感 社交媒体强度 自我知觉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旅游视野下的水利遗产内涵、属性与价值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海鹰 李向明 +1 位作者 李鹏 李周顺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1-147,共7页
水利遗产主要由物质形态、行为和制度形态、精神形态三个层面的内容构成,各形态水利遗产之间存在紧密互动联系。以不同形态水利遗产为载体,可分别开展相应形式的文化旅游体验。水利遗产是人水关系的足迹,是人类水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具... 水利遗产主要由物质形态、行为和制度形态、精神形态三个层面的内容构成,各形态水利遗产之间存在紧密互动联系。以不同形态水利遗产为载体,可分别开展相应形式的文化旅游体验。水利遗产是人水关系的足迹,是人类水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具有水文化浓厚性、时空联系广泛性、社会功能延续性等基本特征,其价值体现在文化、社会、经济、科学等多方面。以水利遗产为载体开展文化旅游多元体验或公共文化服务,既利于拓展水利遗产的资源内涵,也能将其满足旅游文化需求的过程转化为文化和经济资本生产过程。从文化旅游视野进行水利遗产的内涵、属性与价值问题解析,是基于遗产与旅游互适角度探寻水利遗产概念和理论框架构建的一种尝试,可为现实中水利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遗产 文化旅游 内涵 属性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36
4
作者 李丽霞 何彪 童昀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61,共11页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期刊文献,以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文献数据进行了核心作者与合作机构图谱分析、关键词共现、频次及中心度、关键词聚类及可视化图谱展现等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国...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期刊文献,以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文献数据进行了核心作者与合作机构图谱分析、关键词共现、频次及中心度、关键词聚类及可视化图谱展现等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国内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的发文量主要集中于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高质量发展"之后,在发文期刊、作者和机构等方面呈现集中与零散并存的状态,其中核心作者和机构表现较为零散,学科领域则呈现出显著的学科交叉性.2)近几年国内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全域旅游、体育旅游和区域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文化与旅游高质量发展,以及旅游高质量发展理论和路径对策的探索等方面,涉及多地域、多学科领域的研究.3)中国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系统理论构建、疫情后的应对、高质量的评价、区域实践及比较等方面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高质量发展 知识图谱 研究热点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经济的绿色发展效应及其形成机制--中国92个旅游依赖型城市的实证 被引量:17
5
作者 童昀 何彪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4-144,共11页
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战略背景下,探讨旅游依赖型城市能否和如何通过发展旅游推动自身绿色发展,有利于深化旅游经济绿色产业外部性的科学认识,推动旅游导向型绿色发展实践路径探索。在选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作为城市绿色发... 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战略背景下,探讨旅游依赖型城市能否和如何通过发展旅游推动自身绿色发展,有利于深化旅游经济绿色产业外部性的科学认识,推动旅游导向型绿色发展实践路径探索。在选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作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构建反映旅游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多渠道传导路径的结构方程模型,并以中国92个旅游依赖型城市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旅游经济绿色发展效应的存在性和形成机制。研究发现:①研究期内中国旅游依赖型城市GTFP呈现整体提高态势,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在绿色发展领域取得一定进展。②旅游经济的绿色发展效应呈现多渠道特征,存在“旅游经济→工业发展→绿色发展”“旅游经济→环境规制→绿色发展”“旅游经济→环境规制→工业发展→绿色发展”三条传导路径。③旅游经济绿色发展效应的传导路径具有空间异质性。东部城市旅游经济综合前述三条传导路径,显著地间接促进了目的地绿色发展,同时还直接驱动了城市绿色发展;东北部城市旅游经济依靠直接效应促进城市绿色发展;中部和西部城市分别存在“旅游经济→工业发展→绿色发展”“旅游经济→环境规制→绿色发展”传导路径。④针对旅游经济对绿色发展的直接驱动作用微弱问题,需要将旅游业自身温室气体减排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置于优先位置,促进旅游发展要素投入向生态化、轻量化、共享化转变,通过旅游产业链和价值链延伸创新盈利模式放大旅游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结构方程模型 旅游依赖型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地生计路径演化过程与机理分析——以海口龙鳞村为例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志明 陈海鹰 +1 位作者 戴健驰 盘毅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7-112,共16页
行动者网络理论和路径依赖理论在解释行动者的关联性以及行动者对发展路径生成与演化作用方面,具有较强契合性。文章基于上述两个理论视角,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海口龙鳞村这一较早开发的乡村旅游地生计路径的演化过程与机理。研究发现... 行动者网络理论和路径依赖理论在解释行动者的关联性以及行动者对发展路径生成与演化作用方面,具有较强契合性。文章基于上述两个理论视角,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海口龙鳞村这一较早开发的乡村旅游地生计路径的演化过程与机理。研究发现:龙鳞村生计路径经历了乡村旅游依托型向乡村旅游脱离型的演化过程。在区政府、村委会、合作社与村民等行动者征召下,乡村旅游依托型生计发展阶段的行动者网络逐步形成;然而,受规划不足、产品低端、观念落后、管理不当等因素影响,行动者异议增多并陆续退出行动者网络。在农业种植政策扶持的转换动力影响下,行动者重组形成新的行动者网络,该村迈入乡村旅游脱离型生计发展道路。从路径依赖理论角度审视,该村生计路径的演化机理可从政策性契机诱发乡村旅游依托型生计路径生成、行动者关系嵌入助推乡村旅游依托型生计路径创造、多维结构脱嵌使乡村旅游依托型生计路径陷入负向锁定、理性收益决策解锁推动乡村旅游脱离型生计路径发展4个层面解读。该研究突破了以往多着眼于旅游系统自身的乡村旅游地生计路径研究视域,能为乡村旅游发展路径优化提供新的观察视角,并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生计路径探寻提供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地 生计路径 行动者网络理论 路径依赖理论 龙鳞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税购物游客感知价值的量表开发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20
7
作者 何彪 谢灯明 +1 位作者 朱连心 郭强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0-132,共13页
游客感知价值源自营销学领域的顾客价值理论,是游客基于感知利得与利失的权衡对旅游产品或旅游服务的总体评价,已成为旅游企业稳固竞争优势的新动源。现阶段,国内外免税购物市场竞争局势日渐激烈,免税购物游客感知价值研究能为免税店管... 游客感知价值源自营销学领域的顾客价值理论,是游客基于感知利得与利失的权衡对旅游产品或旅游服务的总体评价,已成为旅游企业稳固竞争优势的新动源。现阶段,国内外免税购物市场竞争局势日渐激烈,免税购物游客感知价值研究能为免税店管理方提供科学的运营管理依据。文章以有消费经历的免税购物游客为研究对象,研究区域为三亚国际免税城,运用SPSS 22.0和AMOS 17.0软件对正式调研所获得的324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梳理游客感知价值测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严格遵循量表开发的规范步骤(确定构念范围、发展初始测项、纯化初始测项、预调研、正式调研、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信效度检验),开发了包含6个维度24个测项的免税购物游客感知价值量表,6个维度分别为感知环境价值、感知成本价值、感知管理价值、感知功能价值、感知服务价值、感知声誉价值,并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量表的稳定性。最后,总结了研究的理论贡献与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感知价值 免税购物 量表开发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展商价值共创行为对感知价值、满意度和未来行为意向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何彪 谢灯明 +1 位作者 吴超楠 郭强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7-152,共16页
以往关于参展商满意度和忠诚度的研究多基于服务感知视角,少有研究关注参展商自身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参展商价值共创行为是实现参展商价值提升的重要因素,逐渐得到学界的关注。文章基于服务主导逻辑下的价值共创理论,构建了参展商“价... 以往关于参展商满意度和忠诚度的研究多基于服务感知视角,少有研究关注参展商自身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参展商价值共创行为是实现参展商价值提升的重要因素,逐渐得到学界的关注。文章基于服务主导逻辑下的价值共创理论,构建了参展商“价值共创行为-感知价值-满意度-未来行为意向”研究模型,尝试揭示参展商价值共创的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研究将参展商价值共创行为划分为信息共享行为、合作行为和责任行为,将感知价值划分为感知经济价值、关系价值、学习价值和享乐价值。以海南4个展览会的参展商代表为调研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所获得的303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共检验了15条主假设。主要结论如下:除责任行为对感知学习价值不存在影响外,参展商价值共创行为显著正向影响感知价值;感知价值显著正向影响参展商满意度及未来行为意向;参展商满意度显著正向影响其未来行为意向;感知价值在价值共创行为与满意度之间是多个并列变量的完全中介;感知价值在信息共享行为与未来行为意向之间、合作行为与未来行为意向之间是多个并列变量的完全中介,感知价值在责任行为与未来行为意向之间是多个并列变量的部分中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共创行为 感知价值 满意度 未来行为意向 参展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