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西部地区莱姆病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朱雄 侯学霞 +6 位作者 于莉 张琳 陈运优 苗广青 陈婷 郝琴 何吕芬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3-316,319,共5页
目的了解海南省西部地区关节炎或神经性疾病患者的莱姆病感染状况。方法在东方市收集莱姆病疑似病例血清400份,儋州市收集莱姆病疑似病例血清500份,均为关节炎或神经性疾病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血清标本进行莱姆病抗体初筛检... 目的了解海南省西部地区关节炎或神经性疾病患者的莱姆病感染状况。方法在东方市收集莱姆病疑似病例血清400份,儋州市收集莱姆病疑似病例血清500份,均为关节炎或神经性疾病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血清标本进行莱姆病抗体初筛检测;并采用免疫印迹法(WB)对IFA检测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确诊实验。结果IFA方法检测血清样本900份,35份阳性,阳性率为3.89%。应用WB法对上述35份IFA阳性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15份阳性,阳性率为1.67%。不同年龄人群均有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其中,≤20岁阳性率最高,为11.76%(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08,P<0.001);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在性别和症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5;χ^2=0.011,P=0.917)。结论证实了海南省西部地区人群中存在莱姆病,建议当地医生在诊治关节炎和神经性疾病患者时,应排除莱姆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 抗体检测 血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4
2
作者 翟佳羽 林烈桔 +2 位作者 麦朗君 符学兴 苏显都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69-574,共6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28例2~12岁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特点,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RMP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28例2~12岁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特点,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RMP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各独立危险因素在RMPP中的预测价值。结果与486例普通型支原体肺炎(GMPP)相比,142例RMPP患儿的年龄更大,热程、住院时间、阿奇霉素治疗天数更长,肺外并发症、右肺病变、右上肺病变、胸腔积液、大叶性肺不张、肺部大片实变影及胸膜增厚的比例更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介素(IL)-6、IL-10、干扰素-γ(IFN-γ)及总Ig A水平也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LDH、IL-6、IL-10和IFN-γ是RMPP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CRP、LDH、IL-6、IL-10及IFN-γ用于鉴别RMPP和GMPP患儿具有较好价值,其最佳阈值分别为15.3 mg/L、402 IU/L、13.82 pg/mL、5.07 pg/mL和13.84 pg/mL。结论临床症状、肺部影像学表现加重,血清CRP、LDH、IL-6、IL-10及IFN-γ水平明显升高有助于早期识别RM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难治性 危险因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学分析构建及验证棕榈酰化相关酶长链非编码RNA的肝癌预后风险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于莉 苏显都 +2 位作者 张敏 李雅慧 王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7-754,共8页
目的·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筛选棕榈酰化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构建肝癌预后风险模型。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获取374例肝癌组织及50例正常组织样本的测序数... 目的·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筛选棕榈酰化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构建肝癌预后风险模型。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获取374例肝癌组织及50例正常组织样本的测序数据和对应的患者临床及预后资料,对肝癌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差异锌指DHHC结构域(zinc finger aspartate-histidine-histidine-cysteine domain,ZDHHC)蛋白家族构建相关的lncRNA表达谱,并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预后相关lncRNA,进一步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算法构建预测模型;对模型预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分析模型高、低风险组与免疫功能的关系以及预测免疫治疗应答效果。结果·发现20个肝癌差异表达的ZDHHC,其中有656个lncRNA和差异ZDHHC有相关性(均P<0.05)。单因素COX分析筛选出22个lncRNA与肝癌的预后相关(HR为1.47~13.05,均P<0.05),LASSO回归分析纳入3个lncRNA构建风险模型,即风险模型分数=0.6626×AC026356.1+0.2139×AC026401.3+0.4056×POLH-AS1,模型中高风险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明显低于低风险组患者(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该模型作为风险因素是影响生存期的独立因素(HR=1.375,95%CI为1.208~1.566)。风险模型中高风险和低风险的免疫功能通路有明显差异,且高风险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应答水平更低(P<0.05)。结论·使用基于棕榈酰化相关lncRNA表达的风险模型能够独立预测肝癌患者的生存期,为患者接受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长链非编码RNA 棕榈酰化 风险模型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