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血液病并医院感染性败血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华 吴巨峰 姚红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7期2718-2719,共2页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因患恶性血液病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986次住院中共发生医院感染性败血症38例次,粒...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因患恶性血液病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986次住院中共发生医院感染性败血症38例次,粒细胞缺乏组医院败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粒细胞缺乏组(P<0.05),老年组高于非老年组(P<0.05)。感染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73.2%),G-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91.4%),G+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最好(99.6%)。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性败血症的发生率高,粒细胞缺乏和老年是恶性血液病并发医院感染性败血症的高危因素,应积极预防和早期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交叉感染 败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长期存活8例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巨峰 王华 +2 位作者 黄昭前 王谷云 姚红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797-2799,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长期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科接受APBSCT治疗后存活5年以上的8例恶性血液病(恶性淋巴瘤7例、急性髓性白血病M2型1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7例...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长期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科接受APBSCT治疗后存活5年以上的8例恶性血液病(恶性淋巴瘤7例、急性髓性白血病M2型1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7例淋巴瘤患者中,2例无病生存5年,4例无病生存6年,1例无病生存12年;1例急性髓性白血病M2型患者无病生存6年。结论:APBSCT是恶性血液病获得长期存活的治疗方法,移植前疾病状态、预处理方案、移植时机、移植后免疫治疗等是APBSCT后长期无病生存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长期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YC、BCL-2和BCL-6检测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文婷 姚红霞 +2 位作者 吴从明 刘丹 唐瑞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2-457,共6页
目的:分析BCL-2、BCL-6和MYC检测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DLBCL患者163例患者的淋巴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患者BCL-2、BCL-6和MYC的表达水平,并用... 目的:分析BCL-2、BCL-6和MYC检测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DLBCL患者163例患者的淋巴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患者BCL-2、BCL-6和MYC的表达水平,并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IGH/BCL-2融合、BCL-6基因断裂及MYC基因断裂进行检测,进一步分析BCL-2、BCL-6和MYC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MYC、BCL-2及BCL-6均呈现棕黄色或棕褐色的阳性信号,其中MYC主要于细胞膜上呈现阳性表达,BCL-2主要于细胞质及局部细胞膜上呈现阳性表达,BCL-6主要于细胞核上呈现阳性表达。ECOG体能状态评分≥2分者BCL-2表达水平较<2分者明显升高,且免疫亚型为CD5^+、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者BCL-2表达水平较非GCB者明显升高(P<0.05);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3-5者MYC表达水平较0-2分者明显升高(P<0.05);免疫亚型为CD5^+、GCB者BCL-6表达水平较非GCB者明显降低(P<0.05)。经Cox多变量分析结果发现,BCL-2、BCL-6和MYC的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均存在显著关系(P<0.05)。结论:BCL-2、BCL-6和MYC作为重要的分子标志物,在评估DLBCL患者预后中具有较高的判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BCL-2 BCL-6 MY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逆转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符祥俊 姚红霞 +5 位作者 林丽娥 吴从明 陈文婷 王述文 杨晓阳 李世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75-1078,共4页
目的建立小鼠骨髓瘤耐阿霉素(ADM)细胞系SP2/0/ADM,研究青蒿琥酯(ART)对其的影响。方法 ADM低浓度加量持续诱导法建立耐药细胞株;罗丹明123(Rh123)排出实验观察SP2/0/ADM细胞对药物外排情况;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实验分析SP2/0/ADM... 目的建立小鼠骨髓瘤耐阿霉素(ADM)细胞系SP2/0/ADM,研究青蒿琥酯(ART)对其的影响。方法 ADM低浓度加量持续诱导法建立耐药细胞株;罗丹明123(Rh123)排出实验观察SP2/0/ADM细胞对药物外排情况;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实验分析SP2/0/ADM细胞株耐药谱和ART对SP2/0/ADM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耐药逆转作用;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10μg/ml ART作用24、48、72、96 h后,SP2/0/ADM细胞P-糖蛋白(P-gp)表达变化。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SP2/0/ADM细胞不但对ADM产生了耐药性[耐药指数(RI)为22.6],对米托蒽醌、足叶已苷和甲氨蝶呤也产生了不同程度交叉耐药,其RI分别为4.1、2.8和5.3。Rh123排出实验结果显示SP2/0/ADM细胞荧光强度低,而SP2/0细胞中荧光强度高。随ART浓度增加,对SP2/0/ADM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增强,呈剂量依赖性(P<0.05),其20%抑制浓度(IC20)约为0.3μg/ml。选此浓度进行耐药逆转实验,结果显示ART可增强ADM对SP2/0/ADM细胞的毒性作用,其半数药物抑制浓度(IC50)由17.81μg/ml降至4.26μg/ml,耐药逆转倍数为4.15倍(P<0.05)。随ART作用时间延长,SP2/0/ADM细胞P-gp蛋白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6 568.25±156.93)比较,ART作用24、48、72、96 h组P-gp蛋白灰度值分别为(4 459.12±297.13)、(4 218.35±153.21)、(3 558.52±241.38)、(3 024.85±15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2/0/ADM细胞株是成功的骨髓瘤耐药细胞株;ART能逆转SP2/0/ADM细胞对ADM耐药;ART抑制P-gp蛋白表达是其重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骨髓瘤 耐药 阿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1例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黄莉 姚红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0-583,共4页
目的:探讨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secondary hemophagocytic syndrome,secondary HPS)的病因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以提高对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认识,了解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61例继... 目的:探讨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secondary hemophagocytic syndrome,secondary HPS)的病因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以提高对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认识,了解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61例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病因、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预后的两组患者,TG、FIB、SF、ANC、ALB、TBIL、ALT、LDH具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LDH升高、病毒感染,尤其是EB病毒感染、肿瘤以及不明病因的患者预后差。结论:继发性HPS的病因及其临床特点多样化,一旦确诊需尽快明确病因并根据LDH等指标判断预后,对于伴EB病毒感染、肿瘤的患者以及LDH明显升高的患者更应该尽早采取针对性治疗,争取短期内控制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实验室检查 临床治疗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高辛素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B淋巴瘤CD23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琳 吴斌 +1 位作者 苏春晓 李树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74-1076,共3页
目的 :研究B淋巴瘤CD2 3基因表达。方法 :SP免疫组化选出 2 0例B淋巴瘤并进行CD2 3基因蛋白(膜CD2 3)检测 ,地高辛素标记CD2 3DNA探针原位杂交检测CD2 3mRNA。结果 :膜CD2 3的阳性率 90 % ,CD2 3mRNA的阳性率 90 %。结论 :CD2 3在B淋巴... 目的 :研究B淋巴瘤CD2 3基因表达。方法 :SP免疫组化选出 2 0例B淋巴瘤并进行CD2 3基因蛋白(膜CD2 3)检测 ,地高辛素标记CD2 3DNA探针原位杂交检测CD2 3mRNA。结果 :膜CD2 3的阳性率 90 % ,CD2 3mRNA的阳性率 90 %。结论 :CD2 3在B淋巴瘤中高表达 ,这为研究CD2 3在B淋巴瘤中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地高辛配基 DNA探针 B细胞淋巴瘤 IGE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脲治疗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黄莉 姚红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06-809,共4页
目的:研究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临床特点,羟基脲对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9例患者分为羟基脲治疗组及未接受羟基脲治疗的对照组,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对不良反应及输血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羟基脲... 目的:研究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临床特点,羟基脲对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9例患者分为羟基脲治疗组及未接受羟基脲治疗的对照组,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对不良反应及输血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羟基脲治疗3个月后血红蛋白水平即有上升,网织红细胞数在羟基脲治疗1年后有明显下降,而血清铁蛋白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未接受羟基脲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及网织红细胞水平均无明显改善,而血清铁蛋白水平逐渐升高。羟基脲组患者在羟基脲治疗1年后有12例患者脱离输血,治疗有效率为85.71%,而未接受羟基脲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输血依赖情况未改善。所有接受羟基脲治疗的患者,经过随访1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羟基脲对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具有较好疗效,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其长期疗效以及其长远不良反应还有待继续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脲 Β-地中海贫血 血红蛋白 网织红细胞 血清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殖性疾病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后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雪 王谷云 +7 位作者 邢海洲 孙玉华 胡旸 田正芹 陈艳 张英 姚红霞 朱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36-641,共6页
一些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病例有可能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但是迄今尚未观察到体内MPD细胞转化为AML细胞的分化过程。本研究旨在揭示这一分化过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2例MPD短期内转为AML患者骨髓分化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研究... 一些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病例有可能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但是迄今尚未观察到体内MPD细胞转化为AML细胞的分化过程。本研究旨在揭示这一分化过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2例MPD短期内转为AML患者骨髓分化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体内发展相对缓慢的MPD增殖细胞演化为迅速扩增的急性白血病细胞时,存在不同分化阶段的亚克隆。结论:了解MPD急变过程将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MPD转化的急性白血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疾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细胞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窦性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肿2例报告 被引量:2
9
作者 郑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51-52,56,共3页
窦性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肿(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SHML)是一类少见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易误诊为其他良性和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下面2例最初都曾被误诊,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窦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巨大淋巴结增生 Rosai-Dorfmam病 诊断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P_(170)蛋白和CD_(34)抗原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10
作者 吴巨峰 黄昭前 +3 位作者 金丽华 饶若 杨建国 姚红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74-175,共2页
目的探讨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P170蛋白和CD34抗原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活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的P170和CD34表达。结果32例初治AML患者共表达P170和CD34时临床缓解率较单独表达P... 目的探讨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P170蛋白和CD34抗原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活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的P170和CD34表达。结果32例初治AML患者共表达P170和CD34时临床缓解率较单独表达P170或CD34,以及P170和CD34均阴性时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170和CD34两项指标共表达时缓解率明显下降,两者的共表达可作为AML预后不良的判断指标,可为AML患者早期临床化疗方案的判定及预后的估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性白血病 P170蛋白 CD34抗原 预后 荧光抗体技术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23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王谷云 吴巨峰 孟德润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9-20,共2页
多发性骨髓瘤(简称MM)是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日益明显,本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临床表现复杂,诊断依赖于实验室检查.随着化疗药物的增多及方法的改进,其生存期大为延长.我科自1995年5月~2001年2月间共收治23例MM患者,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诊断 化验室 放射摄影术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12
作者 吴巨峰 金丽华 杨建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283-284,共2页
现代急性白血病(AL)诊断的主要手段包括形态学、免疫学和遗传学(MIC分型),其中免疫表型分析在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及分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流式细胞仪对39例初治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免疫表型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截瘫患者多处压疮1例的护理
13
作者 吴达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41-142,共2页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截瘫患者 压疮 多处 2004年1月 消耗性疾病 护理体会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生成素和重组细胞因子对动员后外周血造血祖细胞、红系爆式祖细胞和粒巨噬系祖细胞的集落形成和自我更新的作用(英文)
14
作者 郑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12,共7页
本研究探讨红细胞生成素 (EPO)和重组细胞因子 (G CSF ,SCF ,IL 3和GM CSF)对患者和健康供者动员后的外周造血祖细胞的红系爆式祖细胞 (BFU E)和粒巨噬系祖细胞 (CFU GM )的集落形成和自我更新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了解上述那一种细胞因... 本研究探讨红细胞生成素 (EPO)和重组细胞因子 (G CSF ,SCF ,IL 3和GM CSF)对患者和健康供者动员后的外周造血祖细胞的红系爆式祖细胞 (BFU E)和粒巨噬系祖细胞 (CFU GM )的集落形成和自我更新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了解上述那一种细胞因子和如何联合对干细胞的扩增更为有效 ,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 ,观察在单独用EPO、G CSF的基础上 ,比较联合SCF ,IL 3和GM CSF对BFU E和CFU GM的作用。结果显示 :①在EPO +IL 3和EPO +SCF +IL 3组 ,外周血BFU E自我更新显著增加 ,而EPO +SCF组则明显增加。②患者与正常供者之间BFU E的自我更新无显著差别。③G CSF联合SCF ,IL 3和GM CSF后CFU GM集落形成显著增加。患者组仅G CSF本身可使CFU GM集落形成显著增加 ,而G CSF +SCF和GMix组CFU GM集落形成明显增加。④当G CSF联合SCF ,IL 3和GM CSF可以显著增加CFU GM的自我更新 (AUC)。GMix是CFU GM的集落形成和祖细胞扩增的较佳组合。⑤正常供者比患者有较高的AUC即自我更新 ,特别是在G CSF组比患者具有显著差异 (P=0 .0 0 6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 BFU-E CFU-GM 细胞因子 红细胞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观察及护理
15
作者 吴达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299-299,311,共2页
砷剂,用来治疗白血病有较长历史,近年来应用三氧化二砷注射液(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毒副作用较轻,是目前治疗APL较为理想的药物[1].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三氧化二砷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