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型颅脑创伤术后发作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四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朝晖 梁元 +4 位作者 王鹏程 陈建南 朱蔚林 程涛 赵建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633-637,共5页
发作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一种临床较为少见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兴奋或二者兼有的症状与体征。由于早期临床表现复杂、诊断困难,易误诊为医原性感染、中枢性高热等。本文4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均于手术后出现发... 发作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一种临床较为少见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兴奋或二者兼有的症状与体征。由于早期临床表现复杂、诊断困难,易误诊为医原性感染、中枢性高热等。本文4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均于手术后出现发作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经溴隐亭、普萘洛尔,以及物理降温和高压氧治疗症状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神经系统疾病 颅脑损伤 溴隐亭 普萘洛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朱蔚林 漆松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697-2700,共4页
目的:探讨提高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9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有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的显微操作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改良MVD治疗96例TN的影像学特征,责任血管与显微操作技术及随访。按起病时年龄分A组≥60岁45例,B组<60... 目的:探讨提高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9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有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的显微操作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改良MVD治疗96例TN的影像学特征,责任血管与显微操作技术及随访。按起病时年龄分A组≥60岁45例,B组<60岁51例。分析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有效缓解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A、B两组患者术中责任血管均有6种类型。A组责任血管远离三叉神经出脑干区域(root entry/exit zone,REZ),B组与之相反;A、B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随访各有2例复发。结论:部分病例术前采用高分辨率的3T MRI可精确了解责任血管与神经之间的解剖关系,判断压迫的程度。改良MVD术后年轻和老年TN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程解剖探查三叉神经,识别和妥善处理责任血管,Teflon片全程包裹,有助于提高疗效和减少术后复发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手术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报道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硕琳 赵建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0-240,共1页
患者,男性。10岁。因“头痛呕吐8天”于2006年4月16日人院。查体:强迫头位,Romberg征(+)。头颅MRI示右小脑半球病变T1低信号,T2高信号,边界尚清,明显强化。在全麻下行右侧枕下正中人路肿瘤探查术。术中可见与脑相连肿瘤组织脆... 患者,男性。10岁。因“头痛呕吐8天”于2006年4月16日人院。查体:强迫头位,Romberg征(+)。头颅MRI示右小脑半球病变T1低信号,T2高信号,边界尚清,明显强化。在全麻下行右侧枕下正中人路肿瘤探查术。术中可见与脑相连肿瘤组织脆烂,呈鱼肉样。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提示小圆形细胞肿瘤;活检镜下瘤组织由小细胞构成。弥漫片状.部分呈菊花状,见不典型菊形团结构,细胞异型大,核分裂象最多处>10个/10HPF,符合小细胞恶性肿瘤,见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小圆形细胞肿瘤 术中快速病理检查 小细胞恶性肿瘤 小脑半球 肿瘤组织 头颅MRI 细胞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器术中电极融合误差与抑郁改善关联性探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俊驹 李庆志 +1 位作者 胡佳豪 莫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67-1172,共6页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器(subthalamic nucleus-deep brain stimulation,STN-DBS)术中电极融合误差与抑郁改善关联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STN-DBS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240...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器(subthalamic nucleus-deep brain stimulation,STN-DBS)术中电极融合误差与抑郁改善关联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STN-DBS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240例,根据不同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211例,无效组29例。所有患者均采取STN-DBS术进行治疗,分别比较不同疗效、不同心理状况以及不同认知状况患者的电极融合误差情况,研究STN-DBS术中电极融合误差与抑郁改善、认知改善的相关性。结果 有效组与无效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程、术前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术前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的冲击试验治疗比较,STN-DBS治疗后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Ⅲ改善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MMSE、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 cognitive subscale,ADAS-Cog)、中医证候变化总体印象量表(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change overall impression scale,CGI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SAS、SDS、CGIC-S评分、ADAS-Cog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有效组SAS、SDS、CGIC-S评分、ADAS-Cog评分低于无效组(P<0.01);2组治疗后MoCA、MMSE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1);有效组MoCA、MMSE评分高于无效组(P<0.01)。SDS评分≥53分、SAS评分≥50分的患者左侧和右侧靶点坐标偏差显著高于SDS评分<53分以及SAS评分<50分的患者(P<0.01)。MoCA评分<26分、MMSE评分<27分、ADAS-Cog评分≥36分、CGIC-S评分>1分患者的左侧和右侧靶点坐标偏差显著高于MoCA评分≥26分、MMSE评分≥27分、ADAS-Cog评分<36分、CGIC-S评分≤1分患者(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的两侧融合误差与MoCA、MMSE评分呈负相关(r=-0.678,P<0.01;r=-0.653,P<0.01;r=-0.448,P<0.01;r=-0.704,P<0.01),与ADAS-Cog、CGIC-S、SDS、SAS评分呈正相关(r=0.586,P<0.01;r=0.501,P<0.01;r=0.572,P<0.01;r=0.601,P<0.01;r=0.742,P<0.01;r=0.667,P<0.01;r=0.463,P<0.01;r=0.381,P<0.01)。结论 在对帕金森患者的治疗中,STN-DBS术中电极融合误差与抑郁改善、认知评分呈现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效果预测的重要依据之一。未来临床可以根据术中的误差情况,及时有效对患者开展辅助性治疗,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电刺激 左旋多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坏死性凋亡相关lncRNA预后模型的构建及药物预测
5
作者 杨宏民 王鹏程 +1 位作者 张超才 赵建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01-810,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基于与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有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构建一种胶质瘤患者的预后评估模型。通过这一模型,我们旨在揭示这些lncRNAs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联,并寻求新的治疗药物。方法:本研究从TCGA数据库提取胶质... 目的:本研究旨在基于与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有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构建一种胶质瘤患者的预后评估模型。通过这一模型,我们旨在揭示这些lncRNAs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联,并寻求新的治疗药物。方法:本研究从TCGA数据库提取胶质瘤患者的完整转录组和临床数据。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识别与坏死性凋亡共表达的lncRNAs,并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及Lasso回归来筛选与预后密切相关的lncRNAs,从而建立预后评估模型。模型的准确性通过生存分析、ROC曲线、独立预后分析、列线图和校准曲线进行验证。此外,功能富集分析用于识别高风险和低风险组中活跃的代谢通路,同时进行免疫分析并筛选出潜在的治疗胶质瘤的药物。结果:利用预后模型按照风险评分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在生存曲线、风险分布、免疫细胞浸润、免疫相关功能、免疫检查点及免疫治疗方面存在显著差异。ROC曲线、独立预后分析和列线图的结果支持了模型预测患者生存期的高可靠性。结论:基于10种坏死性凋亡相关的lncRNAs的预测模型有助于评估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和分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坏死性凋亡 LncRNA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骨瓣减压联合血管重建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41
6
作者 黄良珍 刘朝晖 +1 位作者 彭浩 赵建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34-937,共4页
目的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重建术与传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以额颞叶脑挫裂伤为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试验组... 目的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重建术与传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以额颞叶脑挫裂伤为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试验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重建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后通过CT灌注成像(CTP)观察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改变,指标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以及术侧与对侧的比值(即r CBF、r CBV、r MTT、r TTP),并对术后半年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1周及1个月时的CBF、CBV高于对照组,MTT、TT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周和1个月时的r CBF、r CBV、r MTT、r 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后1周时的r CBF、r CBV值高于术后1个月时,r MTT、r TTP低于术后1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GOS评分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恢复较好(包括良好和中残)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而恢复较差(包括重残、植物状态、死亡)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重建术在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同时能有效改善受损脑组织的血供,疗效显著,预后较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减压颅骨切除术 脑血管重建术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脑皮质运动区肿瘤患者偏瘫肢体术后运动功能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加充 赵建农 +2 位作者 王鹏程 彭其斌 王义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3637-3639,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脑皮质运动区肿瘤患者偏瘫肢体术后运动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0例脑皮质运动区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均行DTI检查,比较患侧病灶兴趣区(ROI)及对侧同等大小的...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脑皮质运动区肿瘤患者偏瘫肢体术后运动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0例脑皮质运动区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均行DTI检查,比较患侧病灶兴趣区(ROI)及对侧同等大小的正常脑组织ROI的部分各向异性(FA)。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图中将皮质脊髓束(CST)的受累程度分为1、2、3、4级,比较手术前后患者CST受累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分别对手术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然后分析CST受累程度与NIHSS、FM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脑皮质运动区肿瘤侧FA值为(0.39±0.07),低于对侧正常脑组织的(0.50±0.08)(t=10.348,P<0.01)。患者手术前后CST受累程度及NIHSS、FMA评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前后CST受损程度均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术前:r=0.876,P=0.001;术后:r=0.913,P=0.000),与FMA评分呈负相关(术前:r=-0.856,P=0.007;术后:r=-0.885,P=0.004)。结论 DTI能够显示脑皮质运动区肿瘤患者CST受累程度,通过术前DTI可指导手术切除程度,同时对术后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大脑皮质 运动皮质 锥体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栓塞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急性脑积水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8
作者 符传艺 陈健龙 +4 位作者 张茂 莫少伟 刘健 王鹏程 赵建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3-477,共5页
【摘要】目的比较介入栓塞与显微手术夹闭两种术式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急性脑积水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3年9月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1例后交通动脉瘤伴急性脑积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介入栓塞... 【摘要】目的比较介入栓塞与显微手术夹闭两种术式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急性脑积水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3年9月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1例后交通动脉瘤伴急性脑积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介入栓塞组和显微手术夹闭组。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及预后,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价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 结果介入栓塞组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36.0%,9/25)高于显微手术夹闭组(19.5%,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9,P<0.05);介入栓塞组预后优良率(84.0%,21/25)高于显微手术夹闭组(58.3%,2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2,P<0.05)。 结论后交通动脉瘤伴急性脑积水经介入栓塞术治疗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高于显微手术夹闭术,但预后更好,为优先选择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栓塞 显微手术夹闭 后交通动脉瘤 分流依赖性脑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实时影像导引技术在脑血管畸形栓塞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赵军 刘健 +3 位作者 陈健龙 张茂 陈美丹 吴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581-1583,共3页
目的:探讨DSA实时导引技术在脑血管畸形栓塞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2010年8月采用DSA实时影像导引技术对51例脑血管畸形患者进行NBCA和ONYX介入栓塞治疗过程,其中NBCA栓塞17例,ONYX栓塞32例,两种混合使用2例,同时... 目的:探讨DSA实时导引技术在脑血管畸形栓塞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2010年8月采用DSA实时影像导引技术对51例脑血管畸形患者进行NBCA和ONYX介入栓塞治疗过程,其中NBCA栓塞17例,ONYX栓塞32例,两种混合使用2例,同时评价DSA实时导引技术(重叠透视和路径图)在介入栓塞治疗不同阶段的选择和效果。结果:在所有栓塞治疗过程中,DSA实时影像导引技术帮助术者明确病变部位,减少运动伪影产生,引导微导管超选择到治疗部位,减少了对比剂用量和医患双方的辐射剂量。结论:DSA实时影像导引技术应用在脑血管畸形栓塞术,可提供良好的实时脑血管影像,直观栓塞材料的治疗效果,降低手术风险,在介入治疗颅内血管畸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影像导引技术 颅内动静脉畸形 重叠透视 路径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早期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宝智 赵建农 +2 位作者 黄垂学 刘朝晖 王宇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458-460,共3页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24h内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变化与颅脑损伤的伤情程度和伤后时间的关系。方法:39例颅脑损伤24h内患者,按照GCS评分分为3组:轻中型颅脑损伤(GCS 915分)11例,重型颅脑损伤(GCS 68分)13例,特重型颅脑损伤(GC...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24h内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变化与颅脑损伤的伤情程度和伤后时间的关系。方法:39例颅脑损伤24h内患者,按照GCS评分分为3组:轻中型颅脑损伤(GCS 915分)11例,重型颅脑损伤(GCS 68分)13例,特重型颅脑损伤(GCS 35分)15例,以上3组再根据伤后距手术时间不同分为≤6 h6、12 h和〉12 h各3组;手术中取损伤区脑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QP4的表达。结果:伤情程度越重,AQP4的表达量越大;随着伤后时间的延长,AQP4表达量逐渐增多。各组进行析因分析,伤情程度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86,P〈0.05);不同时间段各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3.794,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24h内,伤情程度越重,损伤时间越长,AQP4表达量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水通道蛋白4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每搏变异度和中心静脉压对肝叶切除术患者低血容量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谢海 赵建农 +2 位作者 陈勇 周期 李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56-1260,共5页
目的:比较每搏变异度(SVV)和中心静脉压(CVP)与临床低血容量状态的相关性,探讨其对低血容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0例择期肝部分切除手术患者,在全麻插管机械通气下手术开始后,分别以1、2和3μg·kg-1·min-1为剂量递增,静脉... 目的:比较每搏变异度(SVV)和中心静脉压(CVP)与临床低血容量状态的相关性,探讨其对低血容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0例择期肝部分切除手术患者,在全麻插管机械通气下手术开始后,分别以1、2和3μg·kg-1·min-1为剂量递增,静脉泵注硝酸甘油,检测前后4个时点[输注前即刻(T0),硝酸甘油1μg·kg-1·min-1输注15 min后(T1),硝酸甘油2μg·kg-1·min-1输注15 min后(T2),硝酸甘油3μg·kg-1·min-1输注15min后(T3)]患者的SVV、CV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每搏量指数(SV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和心指数(C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SVV和CVP对CI反应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最高值;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SVV和CVP与CI的相关性。结果:CVP和SVV对CI反应的AUC分别为AUCCVP0.713(95%CI 0.623~0.804)、AUCSVV0.930(95%CI 0.883~0.977);SVV值为12.5%时,敏感度与特异度之和最大,其敏感度为81%,特异度为95%;CVP为5.5mmHg时,敏感度与特异度之和最大,其敏感度为73%,特异度为59%;AUCSVV高于AUCCVP(P<0.05);SVV、CVP与CI相关系数rSVV-CI=-0.671(95%CI-0.455^-0.67);rCVP-CI=0.551(95%CI0.744~0.591);rSVV-CI与rCVP-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VV和CVP均是低血容量诊断的良好指标;SVV比CVP对低血容量预见性更高,对低血容量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搏变异度 中心静脉压 低血容量 硝酸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瞳孔测量准确率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和妹 柯雅娟 +1 位作者 许晨耘 向茉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20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QCC)提高瞳孔测量准确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调查现状,设定目标,解析影响因素,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瞳孔测量的准确率,从而确认活动效果。结果实行QCC后,瞳孔测量...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QCC)提高瞳孔测量准确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调查现状,设定目标,解析影响因素,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瞳孔测量的准确率,从而确认活动效果。结果实行QCC后,瞳孔测量准确率由活动前73.21%提高至92.86%,医生对护士瞳孔测量的满意率由活动前36.67%提高至90.00%(均P<0.01)。结论QCC可提高护士瞳孔测量准确率,通过持续性改善活动,使护理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瞳孔测量 准确性 品管圈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脑室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鹏程 赵建农 +3 位作者 李俊驹 黄垂学 陈宝智 罗光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20-221,共2页
目的 探讨侧脑室肿瘤显微手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  1996年 5月~ 2 0 0 2年 8月我科运用显微外科技术 ,治疗侧脑室肿瘤 14例。根据肿瘤生长部位 ,选择靠近瘤体的手术入路 ,保护神经组织和脑室深静脉系统 ,分块切除肿瘤。 结果  13例... 目的 探讨侧脑室肿瘤显微手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  1996年 5月~ 2 0 0 2年 8月我科运用显微外科技术 ,治疗侧脑室肿瘤 14例。根据肿瘤生长部位 ,选择靠近瘤体的手术入路 ,保护神经组织和脑室深静脉系统 ,分块切除肿瘤。 结果  13例 (92 9% )全切除 ,1例次全切除 (7 1% )。术后并发症 11例 :颅内感染 3例 ,偏瘫 2例 ,脑积水 1例 ,额叶精神症状 3例 ,脑室内血肿 1例 ,命名性失语 1例 ;除 1例偏瘫 ,生活不能自理 ,余 10例恢复良好。随访 9例 ,时间 8~ 6 0个月 ,平均 2 9个月 ,2例星形细胞瘤复发。 结论 显微手术照明良好 ,创伤小 ,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 肿瘤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格列酮抑制垂体腺瘤细胞GH3的生长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垂学 赵建农 +1 位作者 王宇田 李俊驹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4-478,共5页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激动剂曲格列酮(troglitazone,TGZ)对垂体腺瘤细胞生长和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激动剂曲格列酮(troglitazone,TGZ)对垂体腺瘤细胞生长和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和ELISA法检测TGZ对大鼠垂体腺瘤细胞系GH3细胞增殖和GH分泌的抑制效应,进一步应用电镜、FCM及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以及Caspase-3、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TGZ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方式抑制GH3细胞的增殖和GH的分泌;TGZ干预后的GH3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特征;TGZ干预GH3细胞后,G2、S期的细胞比例下降,而G1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加;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而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且表现出剂量依赖效应。结论:PPARγ激动剂TGZ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阻滞细胞周期来抑制垂体腺瘤细胞生长及其生长激素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曲格列酮 PPARΓ 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其斌 黄良珍 +1 位作者 黄垂学 费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1016-1018,共3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由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演变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59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有5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化...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由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演变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59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有5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转化率8.47%。该5例患者均有明确头部外伤史,血肿位于单侧额颞4例、单侧颞顶1例,血肿形成后临床表现多样。5例患者均接受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术后痊愈。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来源之一,发病年龄有较宽的范围,常发生于颅脑损伤很轻微、积液部位在单侧额颞部、经保守治疗病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硬膜下积液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导航应用于颅内肿瘤手术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玉平 漆松涛 +2 位作者 郑刚 邱炳辉 赵建农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62-662,672,共2页
目的 探讨电磁导航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颅脑肿瘤患者应用电磁导航手术治疗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电磁导航术前准备时间除1例为110min外,其余平均为(19±2)min,导航平均误差为(1.9±0.9)mm,全部... 目的 探讨电磁导航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颅脑肿瘤患者应用电磁导航手术治疗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电磁导航术前准备时间除1例为110min外,其余平均为(19±2)min,导航平均误差为(1.9±0.9)mm,全部手术均顺利。结论 与光学导航相比,电磁导航更为简单方便,无光信号阻挡,戴定位头架可实现自动注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导航 颅内肿瘤 临床分析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术中静脉空气栓塞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咳嗽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俊驹 石林 +3 位作者 张超才 朱冠宇 陈颖川 张建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504-2507,共4页
目的:研究脑深部电刺激(DBS)术中患者静脉空气栓塞(VAE)的临床表现,进一步分析VAE中咳嗽与患者预后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461例接受DBS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术中具有VAE表现的患者,对其病史、手术过程及术后治疗情... 目的:研究脑深部电刺激(DBS)术中患者静脉空气栓塞(VAE)的临床表现,进一步分析VAE中咳嗽与患者预后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461例接受DBS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术中具有VAE表现的患者,对其病史、手术过程及术后治疗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术中震颤强度及咳嗽持续时间的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461例手术患者中有10例患者在DBS手术中出现了VAE表现(2.2%),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统计分析显示重度咳嗽的出现与患者高龄、咳嗽时间长、剧烈震颤、更严重的影响和更长的住院时间相关(P<0.05)。结论:术中及早发现VAE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预防相关严重不良后果有重要意义。术中咳嗽强度可作为评估VAE危险性及患者预后的指标,神经外科医师可根据咳嗽强度及持续时间决定是否终止DBS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空气栓塞 脑深部电刺激 咳嗽 震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镜像动脉瘤12例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符传艺 陈健龙 +6 位作者 张茂 蔡仁端 蔡南华 刘朝晖 彭浩 王鹏程 赵建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628-3629,共2页
镜像动脉瘤是多发动脉瘤的特殊类型,对称性分布于颅内中线两侧对应血管上,形成“镜像”,好发于双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后交通动脉等部位,因其结构特殊,处理困难。随着显微外科和介入技术长足进步,以及治疗经验的积累,镜像动脉瘤的... 镜像动脉瘤是多发动脉瘤的特殊类型,对称性分布于颅内中线两侧对应血管上,形成“镜像”,好发于双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后交通动脉等部位,因其结构特殊,处理困难。随着显微外科和介入技术长足进步,以及治疗经验的积累,镜像动脉瘤的诊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现将我科收治的12例颅内镜像动脉瘤的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破裂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 后交通动脉 显微外科 血管痉挛 诊疗情况 载瘤动脉 动脉瘤栓塞 对称性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蛋白对大鼠缺血性癫痫发作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符传艺 赵杰 +4 位作者 符媚媚 蔡仁端 黄良珍 陈建南 赵建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134-3138,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蛋白(recombinant humanmilk fat globule epider mal growth factor 8,rhMFG E8)对大鼠局灶性缺血后非惊厥性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以戊巴比妥腹腔内注射麻醉后,于大鼠双侧额... 目的探讨重组人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蛋白(recombinant humanmilk fat globule epider mal growth factor 8,rhMFG E8)对大鼠局灶性缺血后非惊厥性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以戊巴比妥腹腔内注射麻醉后,于大鼠双侧额顶部皮质植入4个电极以及横窦上方至人字线后部置一参考电极用于脑电图监测,并确认为非惊厥性癫痫。饲养2周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缺血性癫痫组,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作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假手术组,手术步骤同缺血性癫痫组,但不插入线栓;rhMFG E8组,在缺血性癫痫模型建立后,立即按160μg/kg静脉注射rhMFG E8溶液1 mL。所有大鼠均在术前1 h开始监测癫痫波,术后24 h断头取脑组织。采用TUNEL染色检测纹状体神经元凋亡,ELISA法检测纹状体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6(IL 6)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性癫痫组中大鼠纹状体神经元凋亡明显增加,炎症因子TNF α、IL 6分泌增加(P<0.05);rhMFG E8抑制TNF α、IL 6分泌,减少神经元凋亡,可显著降低大鼠缺血性癫痫发作频率,与缺血性癫痫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MFG E8通过抑制炎症,减少神经元凋亡,降低癫痫发作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惊厥性癫痫 重组人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蛋白 纹状体 小胶质细胞 炎症反应 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颈动脉灌注治疗恶性脑肿瘤——附11例报告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宝智 王宇田 +3 位作者 陈运丰 王鹏程 刘小丘 陈健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3期132-135,共4页
报告经颈内动脉灌注榄香烯治疗恶性脑肿瘤11例,其中胶质瘤9例,转移癌2例。治疗后复查CT比较瘤体变化,肿瘤完全消失2例,肿瘤缩小50%以上5例,肿瘤缩小不足50%3例,肿瘤增大1例。缓解率达63.6%。
关键词 颈内动脉罐注 榄香烯 恶性 脑肿瘤 灌注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