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rr1基因修饰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治疗帕金森病 被引量:9
1
作者 黄仕雄 刘军 +5 位作者 文国强 肖颂华 廖小平 刘运林 欧阳锋 邢诒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Nurr1基因修饰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源性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对帕金森病(PD)模型鼠的治疗作用。【方法】SD大鼠PD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单纯HUCB-MSC组(B组)、Nurr1基因修饰HUCB-MSC组(C组)。将HUCB-MSC及... 【目的】探讨Nurr1基因修饰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CB-MSC)源性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对帕金森病(PD)模型鼠的治疗作用。【方法】SD大鼠PD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单纯HUCB-MSC组(B组)、Nurr1基因修饰HUCB-MSC组(C组)。将HUCB-MSC及Nurr1基因修饰后的HUCB-MSC体外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并通过立体定向的手段将其移植入毁损侧纹状体,观察移植前后PD模型大鼠旋转行为的变化和脑内多巴胺(DA)含量的改变,以及纹状体区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的变化。【结果】B、C两组在移植后第2周、4周和8周时旋转行为及脑内DA含量均较A组有所改善(P<0.05,P<0.01),且B、C组间比较C组改善明显(P<0.05),这种差异以第8周时最为明显。移植后B、C两组TH表达较A组明显增高,并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高,且C组在各时间点上TH表达较B组含量高(P<0.05),并在移植后第8周时最为明显。【结论】Nurr1基因修饰HUCB-MSC来源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治疗PD模型鼠,能有效地增加鼠脑内多巴胺含量和纹状体区TH的表达,改善PD模型鼠的症状,为细胞移植治疗PD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RR1基因 人脐带血 间充质干细胞 多巴胺能神经元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梅毒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赵二义 王带媚 +2 位作者 文国强 李天炼 郭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07-612,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脑电图和颅脑MRI的结果,提高神经梅毒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于2010年0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例以帕金森... 目的通过分析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脑电图和颅脑MRI的结果,提高神经梅毒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于2010年0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例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脑电图和颅脑MRI结果、诊断及疗效。结果 8例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梅毒患者(男6例、女2例)均有肌强直及运动迟缓,部分患者合并有肢体震颤、姿势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及认知障碍;8例血清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TPPA)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idine red untreated serum test,TRUST)均阳性;所有患者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均增高,蛋白质定量均增高;8例脑脊液的TPPA和TRUST均为阳性;头颅MRI以基底节区脑梗死、颞叶海马萎缩及脑室扩大为主;脑电图以中-重异常为主。所有患者均经大剂量青霉素抗梅毒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好转,UPDRS评分下降;8例患者复查血清和脑脊液的TRUST滴度下降。结论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时以帕金森综合征表现为主要表现。临床上遇到以帕金森综合征的患者,应综合分析实验室、脑电图及影像学等检查结果,考虑到神经梅毒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帕金森综合征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妥乐平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赵仲艳 刘涛 +2 位作者 赵二义 黄仕雄 徐志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2-367,共6页
目的探索神经妥乐平(NTP)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Notch信号通路及海马神经元自噬的影响。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NTP组,模型组和NTP组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100 mg/kg)联合海马区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1-42)(5... 目的探索神经妥乐平(NTP)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Notch信号通路及海马神经元自噬的影响。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NTP组,模型组和NTP组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100 mg/kg)联合海马区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1-42)(5μl)建立AD大鼠模型,NTP组腹腔注射NTP(1.2 Nu/kg)进行干预2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的海马组织病理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的凋亡;电镜观察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的自噬;Western blot检测Notch信号通路、Caspase-3、Bcl-2、Bax、Beclin1和LC3-Ⅱ/LC3-Ⅰ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NTP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海马组织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Bcl-2、Beclin-1、Notch1、NICD和Hes5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Caspase-3、Bax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NTP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升高(P<0.05),海马组织Bcl-2、Beclin-1、LC3-Ⅱ/LC3-Ⅰ、Notch1、NICD和Hes5的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Caspase-3、Bax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HE染色显示,NTP组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NTP可能通过调节Notch信号通路,诱导海马神经元自噬,提高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保护脑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妥乐平 阿尔茨海默病 NOTCH信号通路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蒋愈娇 黄文美 文英芬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8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25例为研究对象,将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纳入感染组,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纳入未感染组,记录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25例为研究对象,将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纳入感染组,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纳入未感染组,记录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同时分析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至少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6个月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结果 425例脑卒中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13.9%,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42.4%)和泌尿系统感染(30.5%),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6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6株(68.7%),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6株(23.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为主;真菌5株(7.5%)。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存在意识障碍、有侵入性操作是影响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_均<0.05)。未感染组患者出院时的BI评分明显高于感染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明显低于感染组(P_均<0.05),出院6个月后未感染组患者的BI评分仍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但NIHSS评分与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_均>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会影响其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临床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和预防,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医院感染 病原学特点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张力障碍的神经生理 被引量:1
5
作者 龙志刚 林菲 刘晓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191-192,共2页
关键词 肌张力障碍 神经生理学 PET H2150示踪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界值划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3
6
作者 吕艳 张增强 +5 位作者 王海 林志川 黄仕雄 郭启浩 文国强 解恒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中文海南版(琼北闽语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在本地人群认知筛查中的可行性及界值的划分。方法选取2019年1~9月海口市养老院和海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本地被试者217例,根据临... 目的初步探讨中文海南版(琼北闽语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在本地人群认知筛查中的可行性及界值的划分。方法选取2019年1~9月海口市养老院和海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本地被试者217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正常组45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组54例,轻度痴呆组62例,中度以上痴呆组56例,同时进行MMSE及MoCA评分评估,进行两种量表评分相关性及界值。结果与正常组比较,MCI组、轻度痴呆组和中度以上痴呆组MMSE及MoCA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MCI组、轻度痴呆组和中度以上痴呆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MoCA评分(P<0.01)。Person相关分析显示,MMSE评分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940,P<0.01)。MCI组、轻度痴呆组和中度以上痴呆组ROC曲线界值为:MCI组MMSE评分低于27分,MoCA评分低于22分;轻度痴呆组MMSE评分低于23分,MoCA评分低于16分;中度以上痴呆组MMSE评分低于15分,MoCA评分低于11分。结论海南版(琼北闽语版)MMSE与MoCA评分有较好的一致性,联合应用对认知障碍及痴呆患者有较好的筛查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痴呆 记忆障碍 早期诊断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对氧糖剥夺/复糖复氧后原代神经元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7
作者 张艳 程道宾 +1 位作者 揭春晓 胡诗俊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34-341,共8页
目的探讨瘦素预处理对原代培养神经元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and reoxygenation,OGD/R)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纯化及鉴定Sprague-Dawley乳鼠皮层神经元,采用OGD/R模型,在体外模拟脑缺血/... 目的探讨瘦素预处理对原代培养神经元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and reoxygenation,OGD/R)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纯化及鉴定Sprague-Dawley乳鼠皮层神经元,采用OGD/R模型,在体外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将培养7 d的神经元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OGD/R组、瘦素组和LY+瘦素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测定细胞存活率;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神经元的内质网超微结构;应用细胞免疫荧光、蛋白印迹技术及RT-PCR法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h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和半胱氨酸蛋白酶12(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12,Caspase12)的表达。结果与OGD/R组比较,瘦素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43.04%±1.17%vs.68.61%±1.42%,P<0.001),细胞的形态损伤与内质网肿胀明显减轻,p-Akt(0.65±0.10 vs.1.10±0.21,P<0.05)和GRP78(1.04±0.06 vs.1.57±0.19,P<0.01)表达显著增加,CHOP(1.00±0.21 vs.0.59±0.11,P<0.01)和Caspase12(1.20±0.10 vs.0.86±0.10,P<0.01)表达明显减少;与瘦素组比较,LY+瘦素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68.61%±1.42%vs.51.97%±2.05%,P<0.001),细胞的形态损伤与内质网肿胀明显增加,p-Akt(1.10±0.21 vs.0.76±0.23,P<0.05)和GRP78(1.57±0.19 vs.1.19±0.18,P<0.05)表达减少,CHOP(0.59±0.11 vs.0.65±0.33,P<0.05)和Caspase12(0.86±0.10 vs.1.03±0.06,P<0.05)表达显著增加。结论瘦素对OGD/R诱导的神经元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是瘦素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内质网应激,从而促进原代神经元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PI3K/AKT信号通路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功能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8
作者 刘兰兰 文国强 +1 位作者 欧阳锋 邓益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0期963-964,共2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0例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功能训练和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结...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0例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功能训练和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假性球麻痹 醒脑开窍针刺法 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奈哌齐联合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9
作者 黄丹 黄影柳 +1 位作者 赵仲艳 吕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多奈哌齐联合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对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2月经医院诊疗94例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成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治疗,观... 目的:探讨采用多奈哌齐联合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对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2月经医院诊疗94例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成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给予多奈哌齐联合步长脑心通胶囊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侧支循环血流速度、认知功能障碍评分、血清IL-6、hs-CRP水平变化、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83%)、MoCA(26.62±3.58)分、MESS(25.23±3.87)分、NIHSS(11.56±3.33)分、MBI(52.23±8.22)分、IL-6(8.24±2.15)ng/L、hs-CRP(5.24±1.23)mg/L、 ACA(43.87±4.19)cm/s、PCA(26.34±4.29)cm/s、MCA(37.21±2.47)cm/s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4.78%)、MoCA(21.26±3.47)分、MESS(20.17±3.15)分、NIHSS(16.72±3.28)分、MBI(45.18±8.94)分、IL-6(11.45±2.27)ng/L、hs-CRP(7.62±2.04)mg/L、ACA(48.21±4.67)cm/s、PCA(30.21±4.17)cm/s、MCA(21.44±2.96)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采用多奈哌齐联合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能够显著改善其侧支循环血流速度,降低疾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能够改善其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同时安全性较好,有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奈哌齐 步长脑心通胶囊 脑梗死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VEG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黄培坚 张国华 +2 位作者 文国强 陈涛 黄仕雄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70-372,共3页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药、调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药、调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静滴,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治疗第7天、第14天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测血VEGF水平。结果治疗后第7、14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2,P=0.00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3);治疗组患者血清VEGF浓度在治疗第7天、第14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01,P<0.001);治疗后第7天、第14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与血清VEGF水平呈正相关(r=0.59,P=0.014;r=0.655,P=0.010)。结论尤瑞克林可能通过上调血VEGF表达治疗保护缺血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惠兰 陈涛 +1 位作者 吴智勇 欧阳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21-522,553,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后抑郁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门诊及住院的PD患者共100例,所有患者按ICD-10F06.32器质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定后,筛选出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抑郁组...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后抑郁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门诊及住院的PD患者共100例,所有患者按ICD-10F06.32器质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定后,筛选出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SDS、HAMD、PD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定,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偏相关分析。结果:100例PD患者中出现抑郁症状42例,占42.0%。女性、丧偶、家庭不支持配合、UPDRSⅢ评分高、未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为PD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结论:帕金森病后抑郁发病率高,其相关因素复杂,抑郁的发生可能是社会心理、神经生物学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MRI特点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峰 李建军 +2 位作者 刘涛 文国强 向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感染合并脑干脑炎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点,并根据MRI特点进行分型,分析分型与预后的关系,并探讨脑干脑炎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0年9月中国...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感染合并脑干脑炎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点,并根据MRI特点进行分型,分析分型与预后的关系,并探讨脑干脑炎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0年9月中国海南EV71感染流行期间21例伴有脑干脑炎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患儿临床、MRI表现,并随访3个月至2年不等。结果:根据MRI特征将脑干脑炎归类为Ⅰ型13例,表现为脑干后部局限性单侧或双侧对称性斑点状长T1长T2信号,部分合并脊髓前角的损害,随访发现2例死亡,7例完全康复,4例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复查MRI发现2例遗留延髓及桥脑病灶;脑干脑炎Ⅱ型8例,表现为脑干后部模糊的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随访发现6例完全康复,2例遗留轻度后遗症;复查MRI发现仅1例遗留延髓病灶。脑干脑炎Ⅱ型预后好于Ⅰ型。结论:MRI是评价EV71型感染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的有效方法,损害部位常位于脑干被盖部,影像表现具有相对特异性;以影像学表现进行的分型有助于对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脑炎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感染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Wernicke脑病的临床和MRI表现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峰 刘涛 +2 位作者 李建军 文国强 李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17-1521,共5页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Wernicke脑病(non alcoholic Wernicke encephalopathy,nWE)的临床表现和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nWE脑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10例患者中仅2例临床表现为典型三联征。6例患者出现急性WE的典型MR...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Wernicke脑病(non alcoholic Wernicke encephalopathy,nWE)的临床表现和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nWE脑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10例患者中仅2例临床表现为典型三联征。6例患者出现急性WE的典型MRI特征,即在T2WI和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像上对称的丘脑内侧、中脑导水管周围、第四脑室底出现高信号病灶;其中3例前庭内侧核、2例面神经核及舌下神经核、1例乳头体出现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可见相应部位的强化,其中导水管周围灰质强化呈"Ω"状,具有特征性。1例患者出现皮层异常信号,最终死亡。1例动态观察提示双侧丘脑内侧病灶出现少量出血。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不能发现更多的异常部位。1例患者行3D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其丘脑内侧、导水管周围氮-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比值下降,可见乳酸峰。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乳头体及小脑萎缩。结论:MRI是评价nWE的敏感方法,丘脑内侧、第四脑室底、脑干神经核团是特异性损害部位,合并皮层损害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Wernicke脑病 临床表现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心通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血凝及纤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丹 文国强 黄影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310-312,共3页
目的:研究脑心通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血凝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住院部2014年4月—2016年4月100例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予以控制血压、血糖,调整血脂、稳定斑块、脑保护等治疗,观察组在此... 目的:研究脑心通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血凝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住院部2014年4月—2016年4月100例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予以控制血压、血糖,调整血脂、稳定斑块、脑保护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血流动力学、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与其治疗前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其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其PT、APTT、INR、T-P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g、PAL-l则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心通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通 脑梗死 血流动力学 纤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文国强 廖小平 +7 位作者 陈涛 王冰雁 欧阳锋 龙志刚 李建军 李传资 邓益东 何祥英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450-453,共4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特点,探讨DTI在不同时期对脑梗死患者诊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40例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和40名健康志愿者行MR I检查,包括T1、T2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及DTI,重建部分各向异性(FA)图,对梗死...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特点,探讨DTI在不同时期对脑梗死患者诊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40例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和40名健康志愿者行MR I检查,包括T1、T2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及DTI,重建部分各向异性(FA)图,对梗死区、健侧相应部位及正常对照组相应部位进行FA值、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测量。结果①DTI显示的梗死灶范围较常规MR I成像更加准确、清晰。②脑梗死组患者梗死区及梗死同侧内囊后肢、大脑脚、皮质脊髓束的FA值分别为0.12±0.01、0.29±0.03、0.36±0.12及0.35±0.04,低于对侧相应部位的0.35±0.08、0.50±0.13、0.53±0.14、0.56±0.07,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脑梗死患者健侧ADC、FA值与正常对照组相应部位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脑梗死后脑组织FA值、ADC值随梗死时间呈一定规律性变化,在超早期患侧FA值较对侧无一致性变化,可轻度升高或轻度降低,随后(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降低;患侧ADC值随梗死时间延长呈明显减低、逐渐恢复正常、继而又升高的规律。结论DTI检查有助于明确脑梗死是否累及白质纤维束,ADC值与FA值联合能更精确对脑梗死进行临床分期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弥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936C/T、-460T/C、405G/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天炼 廖小平 +2 位作者 文国强 邓益东 黄仕雄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14-1017,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936C/T、-460T/C、405G/C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uotide polymorphisms,SNP)与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的关系。方法:应用病例对照分析和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936C/T、-460T/C、405G/C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uotide polymorphisms,SNP)与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的关系。方法:应用病例对照分析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150例CI患者与120例健康对照组的VEGF936C/T、-460T/C、405G/C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与CI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CI组VEGF936C/T SNP T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为0.3667,对照组为0.2500,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CI组VEGF第936位点的基因频率(CC:34.00%,CT:58.67%,TT:7.33%)与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CC:55.83%,CT:38.33%,TT: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CI组CT+TT基因型频率(66.00%)高于对照组(44.17%,P=0.001);在高血压分层分析后CI组VEGF第936位点的T等位基因频率和CT+TT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间-460T/C、405G/C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936C/T位点与CI有关联,可能是CI的独立危险因素,-460T/C、405G/C与CI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单核苷酸多态性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帕金森症状起病的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7型1例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慧 胡诗俊 +2 位作者 刘涛 文国强 文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1-173,共3页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7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17)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临床表现类似于亨廷顿病、肌张力障碍与帕金森病等多种疾病[1]。SCA17是由6号染色体上的TATA-box结合蛋白(TBP)基因编码区的CAG/CAA重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7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17)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临床表现类似于亨廷顿病、肌张力障碍与帕金森病等多种疾病[1]。SCA17是由6号染色体上的TATA-box结合蛋白(TBP)基因编码区的CAG/CAA重复数扩增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17型 TATA-box结合蛋白 帕金森病 多系统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影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1422-1424,共3页
目的:探讨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提高其疾病的确诊率和治愈率。方法:对2例患者采用电极法检测患者血清生化(K+、Na+、Ca2+、Cl-)、同时行头颅MRI和TCD检查,治疗后再次检测。结果:2例患者均确诊为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经治... 目的:探讨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提高其疾病的确诊率和治愈率。方法:对2例患者采用电极法检测患者血清生化(K+、Na+、Ca2+、Cl-)、同时行头颅MRI和TCD检查,治疗后再次检测。结果:2例患者均确诊为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经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肌力基本恢复正常出院。结论:急性低钠血症老年患者血钠快速被纠正后,发生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现象,短期内快速纠正急性低钠血症老年患者的血钠,可能同样易发生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对急性低钠血症老年患者,补钠速度应相对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钠血症 中心性桥脑 髓鞘溶解症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肌病的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天炼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1161-1163,共3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组织化学病理、电镜超微结构病理特征,提高对本病的确诊率。方法:对4例患者肌活检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超微病理观察。结果:3例患者肌活检组织MGT染色光镜检查发现破碎红纤维,4例患者肌活检组织电... 目的:探讨线粒体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组织化学病理、电镜超微结构病理特征,提高对本病的确诊率。方法:对4例患者肌活检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超微病理观察。结果:3例患者肌活检组织MGT染色光镜检查发现破碎红纤维,4例患者肌活检组织电镜下发现线粒体堆积于肌原纤维间及肌膜下,形态变异,均可见晶状包涵体。结论:MGT染色发现破碎红纤维,电镜下线粒体堆积、形态异常,特别是线粒体内晶状包涵体,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肌病 破碎红纤维 类结晶状包涵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沉积性肌病诊断及随访分析
20
作者 欧阳锋 李天炼 +2 位作者 刘涛 黄培坚 文国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71-771,776,共2页
自1973年Engel和Angelini首次报道脂质沉积性肌病(Lipid storage myopathy,LSM)以来,关于该病的散发报道日渐增多,我们总结了7例LSM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并复习文献,以加深对此病的认识。
关键词 脂质沉积性肌病 随访分析 MYOPATHY 诊断 Engel 随访资料 L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