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某三甲医院28474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统计分析
1
作者 韩丽珍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9-271,共3页
目的分析28474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变化趋势、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病种顺位等特征,为更好开展恶性肿瘤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海南省某三甲医院信息系统中检索2015-2019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病案信息。两组或多组间频数分布的比较采用卡... 目的分析28474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变化趋势、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病种顺位等特征,为更好开展恶性肿瘤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海南省某三甲医院信息系统中检索2015-2019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病案信息。两组或多组间频数分布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构成比的变化情况采用卡方趋势性检验。结果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构成比逐年上升。男性构成比高于女性,分别为59.29%、40.71%,男性构成比逐年上升,女性逐年下降。45~59岁组构成比(36.68%)最大,其次为60~74岁组(34.11%)。60~74岁组(χ^(2)=27.392,P<0.001)构成比逐年上升,2~14岁组(χ^(2)=10.912,P=0.001)、15~44岁组(χ^(2)=14.045,P<0.001)、45~59岁组(χ^(2)=4.258,P=0.039)构成比逐年下降。出院科室顺位前三位:胃肠外科(14.94%)、肝胆胰外科(13.37%)、胸外科(9.86%)。开展手术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未开展手术治疗患者。转科患者好转或治愈构成比总和(82.74%)高于未转科患者(75.17%),死亡构成比(1.17%)也高于未转科患者(0.81%)。病种顺位前三位:肝恶性肿瘤(14.82%)、肺恶性肿瘤(13.08%)、鼻咽恶性肿瘤(7.36%)。结论该院恶性肿瘤患者构成呈上升趋势,应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同时加强主要病种的筛查与健康教育工作,以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病种构成 医院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3~5岁儿童龋病流行状况及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 被引量:36
2
作者 谢莉莉 谢奇 +3 位作者 郭冬梅 邓旎 郭秋云 全涛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91-995,共5页
目的了解海南省3~5岁儿童患龋状况,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为海南省3~5岁儿童龋病预防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抽样方案,采取分层多阶段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海南省1176... 目的了解海南省3~5岁儿童患龋状况,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为海南省3~5岁儿童龋病预防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抽样方案,采取分层多阶段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海南省1176名3~5岁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结果海南省1176名3~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2.7%,5岁儿童(82.3%)患龋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3.0%的儿童家长知道刷牙出血不正常,80.8%知道细菌可以引起牙龈发炎,54.8%知道刷牙对预防牙龈出血有作用,71.1%知道细菌可以引起龋齿,83.2%知道吃糖可以导致龋齿,59.1%知道乳牙坏了需要治疗,12.1%知道窝沟封闭可以预防龋齿,17.0%知道氟化物可以保护牙齿。95.2%的儿童家长认为口腔健康对自己的生活很重要,76.2%认为定期检查口腔十分必要,75.3%认为牙齿与自己的保护关系很大,92.1%认为预防牙病首先靠自己,51.4%认为保护孩子的6龄牙很重要,30.6%认为母亲牙齿不好会影响孩子的牙齿。67.2%的儿童每天刷牙,20.4%的儿童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36.1%的儿童睡前从不吃甜点或者甜饮料,63.1%的儿童刷牙时使用牙膏,5.8%的儿童刷牙时使用含氟药膏。结论海南省3~5岁儿童龋病流行水平高,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有待提高,应该加强3~5岁儿童口腔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口腔健康状况 知识 态度 行为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地中海贫血输血患儿不规则抗体检测 被引量:6
3
作者 徐春柳 蔡兴权 +1 位作者 陈德娟 吴巨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3-247,共5页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长期输血的地中海贫血患儿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及抗体特异性并分析其产生原因。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在本院接受输血治疗的49例地中海贫血患儿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体筛查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14例患儿...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长期输血的地中海贫血患儿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及抗体特异性并分析其产生原因。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在本院接受输血治疗的49例地中海贫血患儿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体筛查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14例患儿出现抗体筛查阳性,抗体特异性鉴定检出Rh血型抗体11例,不规则抗体和自身抗体同时存在1例,抗-JK^a和抗-JK^b各1例。男、女性抗体筛查阳性率分别为16.1%(5/31)和50.0%(9/18),女性抗体筛查阳性率高于男性。汉、黎族抗体筛查阳性率分别为18.4%(7/38)和63.6%(7/11),黎族抗体筛查阳性率高于汉族。开始治疗时间在出生-6月龄、6月龄-1岁和1岁以上出现抗体筛查阳性的例数和百分比分别为3例(15.8%)、3例(20.0%)和8例(53.3%)。α地中海贫血3例抗体筛查均阴性、β地中海贫血抗体筛查阳性4例(14.8%)、αβ混合型地中海贫血抗体筛查阳性9例(60.0%)、未明确地中海贫血类型的抗体筛查阳性1例(25.0%),αβ混合型地中海贫血患儿输血后抗体筛查阳性率最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ABO血型来比较抗体筛查阳性率之间的关系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中海贫血患儿长期输血后产生抗体大多属于Rh同种抗体;混合型地中海贫血患儿更易产生抗体;黎族抗体筛查阳性率高于汉族,这可能是由黎汉族之间存在的血型基因差异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 长期输血 不规则抗体筛查 抗体特异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测序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泽华 丁毅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7-622,共6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导致的多基因疾病,以持续气流受限为主要临床特征。目前缺乏可靠的慢阻肺病的早期诊断方法,不能及时对早期慢阻肺病患者进行有效干预,无法阻止疾病的进展,导致其发病率、患病率和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导致的多基因疾病,以持续气流受限为主要临床特征。目前缺乏可靠的慢阻肺病的早期诊断方法,不能及时对早期慢阻肺病患者进行有效干预,无法阻止疾病的进展,导致其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高,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随着人类细胞图谱计划的启动和测序技术的发展,单细胞测序的应用前景被广泛看好,它是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对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等进行测序分析的一项新技术,够揭示单个细胞的基因结构和表达,发现细胞间的异质性和稀有细胞等。为研究新技术以助于深入研究慢阻肺病的发病机制、发现早期诊断方法及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就单细胞测序技术及其在慢阻肺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测序技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发病机制 早期诊断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assembled nanospheres in mucoadhesive microneedle patch for sustained release of triamcinolone in the treatment of oral submucous fibrosis
5
作者 CHENG Xian YANG Yanqing +10 位作者 HUANG Junming GUO Qiuyun ZHU Wei LONG Dingpei ZHOU Yueying FENG Hui WANG Jie LI Yusi ZHOU Jian LIU Yanping LIU Ousheng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5-1260,共16页
Objective:Drug-loaded mucoadhesive silk fibroin(SF)microneedle patch can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low bioavailability and significant pain associated with traditional treatment methods,such as topical application o... Objective:Drug-loaded mucoadhesive silk fibroin(SF)microneedle patch can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low bioavailability and significant pain associated with traditional treatment methods,such as topical application or injection of triamcinolone for 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However,these systems release the drug too quickly,failing to meet the clinical requirements.This study aims to construct a mucoadhesive SF microneedle patch pre-assembled with silk fibroin nanospheres(SFN)and explore its ability to sustain the release of triamcinolone in the treatment of OSF.Methods:SFN was pre-assembled via precipitation reac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for the morphology.The particle size andζ-potential were measured by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Triamcinolone was loaded onto SFN using a diffusional post-loading method.The effective loading of triamcinolone was confirmed using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The concentration of unloaded triamcinolone was quantifi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rug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and loading capacity of SFN were then calculat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amount of drug loading.The SFN suspension was pre-mixed with SF solution to prepare the microneedle under-layer.The microneedle morphology was observed by SEM.Compression mechanical tests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fracture force of microneedles at different nanosphere contents(5%,10%,and 20%),determining the optimal pre-mixing ratio.Ex-vivo mouse oral mucosa permeation studies were performed to ascertain the insertion depth of the microneedles via histological sections.The adhesive top layer was synthesized using SF and tannic acid,with FTIR confirming its successful synthesis.Its viscoelasticity was characterized by a rheometer,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alyzed thermal properties.Tensile tests evaluated the interfacial bonding strength between the adhesive layer and microneedle base to ensure no detachment during use.Adhesion to wet oral mucosal tissues was tested and compared to commercial oral patches.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the double-layered mucoadhesive microneedle patch with pre-assembled nanospheres was prepared.Its cell compatibility was evaluated by cell counting kit-8(CCK-8),live/dead staining,and phalloidin staining after co culturing with fibroblasts.The drug releas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demonstrate its sustained release efficacy.Results:SFN(mean diameter 46.25 nm)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The maximum drug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was(63.88±1.09)%(corresponding loading capacity of SFN was(27.41±3.06)%when the weight ratio of triamcinolone/SFN was 0.5.The corporation of SFN did not affect microneedle morphology.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icroneedle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nanosphere amount.Only the fracture force of the group with 5%SFN[(0.07±0.01)N/needle]exceeded the minimum force required for mucosal penetration,thus selected as the optimal pre-mixing ratio.Histological sections confirmed that the SFN microneedles could penetrate the epithelial layer and deliver drugs to OSF affected areas.Adhesion strength between the microneedle base and top layer was(94.8±6.89)kPa,confirming strong bonding with no detachment during use.The wet adhesive strength of the double-layered mucoadhesive microneedle patch[(41.28±7.43)kPa]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compared to commercial oral patches(4.5 kPa,P<0.01).CCK-8 and live/dead staining results confirmed no significant cytotoxicity.Drug release experiment showed the double-layered mucoadhesive microneedle patch with pre-assembled SFN enabled sustained release time of triamcinolone from 4 days to 14 days.Conclusion:Pre-assembling nanospheres in mucoadhesive SF microneedle patches can extend triamcinolone release time,meeting clinical requirements for sustained drug deli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al disease oral mucosal disease oral submucous fibrosis mucoadhesive microneedle pat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微动力负压敷料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效果 被引量:21
6
作者 陈存仁 方团育 +5 位作者 莫泽纬 魏伟平 岑超平 张燕 林璐 全会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64-1167,共4页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微动力负压敷料促进Ⅱ-Ⅳ级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有效性及价值。方法将60名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封闭负压引流+普通换药及敷料覆盖,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封闭负压引流+微动力负压敷料治疗。...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微动力负压敷料促进Ⅱ-Ⅳ级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有效性及价值。方法将60名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封闭负压引流+普通换药及敷料覆盖,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封闭负压引流+微动力负压敷料治疗。观察治疗情况(目标溃疡完全愈合率、溃疡面积缩小率、溃疡完全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最后1个月随访期间溃疡复发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出血、疼痛、红肿)。结果观察组愈合率(100%)高于对照组(93.3%);创面缩小率高于对照组(P<0.05);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1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46.7%)(P<0.05)。结论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微动力负压敷料促进Ⅱ-Ⅳ级糖尿病足创面治疗中效果显著,并且不良反应少,可促进肉芽组织及上皮生长,加速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封闭负压引流 微动力负压敷料 效果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恩拓延-建构理论在老年支气管扩张伴抑郁症病人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7
作者 黄秋华 符小玲 +2 位作者 欧阳艳红 戴春花 陈玉萍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感恩拓延-建构理论在老年支气管扩张伴抑郁症病人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老年支气管扩张伴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5例,对照组出院后行常规性延续护理,观察组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实施延续护理干... 目的:探讨感恩拓延-建构理论在老年支气管扩张伴抑郁症病人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老年支气管扩张伴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5例,对照组出院后行常规性延续护理,观察组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实施延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两组抑郁症状、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疾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评分、回避评分、屈服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面对评分、自我效能评分、疾病管理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恩拓延-建构理论能有效改善老年支气管扩张伴抑郁症病人抑郁症状,增强病人自我效能,使病人能以积极的方式面对疾病,提高病人疾病管理能力,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支气管扩张 抑郁 生活质量 应对方法 延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AUC/MIC在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致重症感染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符祥俊 黄莉 +1 位作者 郭丽 林良沫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7期775-781,共7页
目的:探讨以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最低抑菌浓度(MIC)作为万古霉素监测靶目标在我院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致重症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以确诊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患者万古霉素的血药谷浓度(C_... 目的:探讨以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最低抑菌浓度(MIC)作为万古霉素监测靶目标在我院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致重症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以确诊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患者万古霉素的血药谷浓度(C_(t)),借助药代动力学软件Java PK^(■) for Desktop(JPKD)采用贝叶斯计算方法计算万古霉素药时AUC,并计算AUC _(24h)/MIC的值(假设MIC=1 mg/L)。比较不同C_(t)范围内AUC _(24h)/MIC的达标率,分析AUC _(24h)/MIC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以AUC _(24h)/MIC作为靶目标对患者抗感染疗效和肾毒性的临床意义。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_(t)与AUC _(24h)/MIC有较好的相关性,当C_(t)为10~15μg/mL时,其中仅38.89%的患者AUC _(24h)/MIC达到400~600,当C_(t)为15~20μg/mL时,则有88.89%患者其AUC _(24h)/MIC达标。万古霉素抗感染疗效与患者是否入住ICU显著相关,而与AUC _(24h)/MIC无显著相关性。以C_(t)>20μg/mL或者AUC _(24h)/MIC>600评估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风险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假设MIC=1 mg/L时建议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致严重感染患者维持C_(t)在15~20μg/mL,有88.89%概率其AUC _(24h)/MIC可达到400~600。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万古霉素,建议推广MIC的规范化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 AUC 24h/MIC 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6a-5p通过调控TRAF6表达影响滋养细胞生物学行为 被引量:7
9
作者 陈芳荣 郑林媚 +1 位作者 吴栋才 龚护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0-295,共6页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R-146a-5p通过调节TRAF6对滋养细胞系JEG-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了解miR-146a-5p参与子痫前期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绒毛膜癌细胞JEG-3,经脂多糖(LPS)诱导后,制备体外子痫前期细胞模型。对LPS诱导...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R-146a-5p通过调节TRAF6对滋养细胞系JEG-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了解miR-146a-5p参与子痫前期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绒毛膜癌细胞JEG-3,经脂多糖(LPS)诱导后,制备体外子痫前期细胞模型。对LPS诱导后JEG-3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检测miR-146a-5p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蛋白的表达。分别设置Mimics NC、LPS、miR-146a-5p inhibitor、Inhibitor NC组对JEG-3细胞进行诱导,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TRAF6蛋白的表达,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①LPS诱导后,与对照组相比,miR-146a-5p表达显著上调(P<0.05)。②经LPS诱导后,与对照组相比,TRAF6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③与Mimics NC组相比,LPS组的TRAF6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Inhibitor NC组相比,miR-146a-5p inhibitor组的TRAF6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④LPS诱导JEG-3细胞后显著抑制其增殖、迁移和侵袭,反之,miR-146a-5p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增强。结论miR-146a-5p可能通过抑制TRAF6的表达来抑制滋养细胞的生物学能力,miR-146a-5p可能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6a-5p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滋养细胞 子痫前期 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药浓度监测与伏立康唑致肝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林良沫 洪绵慧 +2 位作者 吴丹娜 钟莉莉 符祥俊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9-714,共6页
目的 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临床使用伏立康唑致肝损伤的发生情况,探索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研究期间使用伏立康唑并接受血药浓度监测且起始肝功能正常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用药后肝功能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未发生肝损伤组和发生肝损伤组... 目的 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临床使用伏立康唑致肝损伤的发生情况,探索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研究期间使用伏立康唑并接受血药浓度监测且起始肝功能正常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用药后肝功能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未发生肝损伤组和发生肝损伤组。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伏立康唑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各个危险因素预测性能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最佳截点。结果 共有116例患者纳入研究,肝损伤发生率为28.4%。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药谷浓度及感染指标C反应蛋白(CRP)是伏立康唑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血药谷浓度>4.80mg/L及CRP>127.86 mg/L的患者肝损伤风险显著增加。结论 对于CRP较高的患者使用伏立康唑期间应当密切监测血药浓度以降低肝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肝损伤 血药浓度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万古霉素治疗血药浓度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符祥俊 羊鸿斌 林良沫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7-492,共6页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万古霉素治疗血药浓度的特点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监测血液病患者(n=101)和非血液病患者(n=203)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JPKD计算万古霉素的清除率(CL)和表观分布容积(Vd),比较两组患者万古霉素...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万古霉素治疗血药浓度的特点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监测血液病患者(n=101)和非血液病患者(n=203)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JPKD计算万古霉素的清除率(CL)和表观分布容积(Vd),比较两组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等药动学参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分析伴发中性粒细胞缺乏和肾功能亢进(ARC)对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血液病组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显著低于非血液病组[(9.89±5.12)mg/L比(11.79±5.70)mg/L,P=0.001],CL显著高于非血液病组[(6.07±2.16)L/h比(5.14±1.98)L/h,P<0.001],两组间V_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血液病患者伴发中性粒细胞缺乏或ARC可导致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显著降低,其中伴发中性粒细胞缺乏者有68.42%血药浓度未达标(<10 mg/L),伴发ARC者有74.00%血药浓度未达标。结论伴发中性粒细胞缺乏或ARC可能是导致血液病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推荐实施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以促进此类患者万古霉素的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 中性粒细胞缺乏 肾功能亢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调节蛋白1/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骨架的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海涛 林劲 +2 位作者 韩丽珍 王裕岱 滕丽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63-868,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蛋白1/转化生长因子β1(NRG-1/TGF-β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骨架的作用。方法取小鼠血管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法对NRG-1干预后细胞收缩功能变化进行分析,采用鬼笔环肽、免疫荧光共定位分析NRG-1/TGF-β1表达,采用GST融合蛋白...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蛋白1/转化生长因子β1(NRG-1/TGF-β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骨架的作用。方法取小鼠血管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法对NRG-1干预后细胞收缩功能变化进行分析,采用鬼笔环肽、免疫荧光共定位分析NRG-1/TGF-β1表达,采用GST融合蛋白沉降技术检测分析NRG-1-ICD与α-肌动蛋白(α-SMA)的共位性。结果 TGF-β1在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可上调NRG-1表达,经免疫荧光染色可发现平滑肌细胞标志蛋白α-SMA与NRG-1存在共位性;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分析发现,在大鼠平滑肌细胞、人平滑肌细胞以及人内皮细胞中均存在NRG-1的mRNA表达。结论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TGF-β1可上调NRG-1的表达;在细胞收缩中,TGF-β1对于α-SMA与NRG-1-ICD之间的表达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Α-肌动蛋白 神经调节蛋白1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胞内结构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蛇风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庆淑 周小雷 +5 位作者 陈路 江姗 陈誉丹 马国需 刘华钢 袁经权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204-3207,共4页
目的研究南蛇风的化学成分。方法南蛇风8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正十三醇(2)、白桦脂酸(3)、bon... 目的研究南蛇风的化学成分。方法南蛇风8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正十三醇(2)、白桦脂酸(3)、bonducellin(4)、金色酰胺醇酯(5)、platanic acid(6)、白藜芦醇(7)、neocaesalpin L(8)、Δ^(5,22)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9)、豆甾醇(10)、胡萝卜苷(11)。结论化合物2~3、5~6、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蛇风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侵袭性垂体泌乳素细胞腺瘤1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富金 李新年 +2 位作者 符志龙 陈春吉 罗是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2-623,共2页
患者女性,58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塞、鼻根部疼痛和视力障碍入院,垂体增强扫描示:蝶鞍明显扩大,蝶鞍及斜坡骨质破坏,鞍内及鞍上区见不规则软组织信号块形成,呈等T1略高混杂T2信号,肿块上部及后部见斑片状、条状短T1长T2信号影,较大截... 患者女性,58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塞、鼻根部疼痛和视力障碍入院,垂体增强扫描示:蝶鞍明显扩大,蝶鞍及斜坡骨质破坏,鞍内及鞍上区见不规则软组织信号块形成,呈等T1略高混杂T2信号,肿块上部及后部见斑片状、条状短T1长T2信号影,较大截面的体积为4.6 cm×4.5 cm×5.4 cm(图1),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侵犯蝶窦、筛窦后部,向上突向鞍上池,向下突破鞍底,呈结节状突向鼻咽腔及后鼻孔区,部分包绕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垂体信号未见显示,双侧视交叉受压上抬,双侧筛窦、蝶窦、左侧上颌窦黏膜增厚。影像学诊断:(1)鞍区占位病变并骨质破坏,颅咽管瘤?(2)左侧上颌窦、筛窦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鼻咽 免疫组织化学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介导miR-126通过调节CRK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敏 王健宝 杨大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967-1972,共6页
目的:探究超声-微泡介导的miR-126通过调节CRK对乳腺癌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qPCR检测miR-126在乳腺癌组织和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利用超声技术制备脂质微泡以探究超声-微泡介导的miR-126对乳... 目的:探究超声-微泡介导的miR-126通过调节CRK对乳腺癌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qPCR检测miR-126在乳腺癌组织和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利用超声技术制备脂质微泡以探究超声-微泡介导的miR-126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EdU染色、Transwell和流式细胞术分别用于检测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情况。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RK的mRNA和蛋白水平。此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Caspase-3和pro-Caspase-3的蛋白水平。结果:miR-126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下调。过表达miR-126抑制乳腺癌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超声-微泡介导的miR-126进一步增强了miR-126对乳腺癌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另外,miR-126通过调节CRK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活力。结论:miR-126过表达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活力,超声-微泡介导的miR-126进一步增强了miR-126对乳腺癌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靶标和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微泡 MIR-126 C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B7/CD28通路对类风湿关节炎小鼠的影响
16
作者 刘颖 黄艳艳 +1 位作者 詹宇威 詹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5-522,共8页
目的探讨阻断B7/CD28通路对类风湿关节炎小鼠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40只DBA/1小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低剂量组和CTLA4-Ig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小鼠均制备类风湿关节炎... 目的探讨阻断B7/CD28通路对类风湿关节炎小鼠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40只DBA/1小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低剂量组和CTLA4-Ig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小鼠均制备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在二次免疫结束后第0、5、10天CTLA4-Ig低、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50、100 mg/kg CTLA4-Ig,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游标卡尺测定小鼠同侧后足掌厚度,进行关节炎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水平,Micro-CT扫描采集图像并测量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HE染色观察膝关节病理形态变化,TRAP染色检测膝关节组织内破骨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核因子κB(NF-κB)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经过CTLA4-Ig高剂量治疗后,RA小鼠足肿胀和关节炎评分均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IL-6及IL-17水平均降低,膝关节受损程度减小,骨密度(BMD)、骨小梁厚度(Tb.Th)、骨体积(BV)及骨体积分数(BV/TV)升高,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阳性细胞数目减少,组织内OPG mRNA与蛋白相对表达量上调,而RANK、RANKL mRNA与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下调,同时,p-p65、p-IκBα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NF-κB阳性表达面积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CTLA4-Ig低剂量治疗后,RA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以及IL-17水平较模型组下降,组织内NF-κB阳性表达面积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LA4-Ig阻断B7/CD28通路,对小鼠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抑制炎性反应,减少骨破坏,并阻止NF-κB信号途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CTLA4-IG B7/CD28共刺激通路 炎症 骨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酶B通过SRGN/NF-kappaB信号通路调节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的增殖和炎症反应 被引量:4
17
作者 詹宇威 林书典 +2 位作者 詹锋 黄艳艳 杨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44-1251,共8页
目的 颗粒酶B(GZMB)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发挥作用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文章主要研究GZMB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RA-FLSs)的增殖和炎症的影响及其潜在的机制。方法 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A-FLSs细胞中GZMB的表达,构建... 目的 颗粒酶B(GZMB)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发挥作用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文章主要研究GZMB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RA-FLSs)的增殖和炎症的影响及其潜在的机制。方法 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A-FLSs细胞中GZMB的表达,构建GZMB以及丝甘蛋白聚糖(serglycin;SRGN)过表达载体(oe-GZMB;oe-SRGN)和GZMB干扰质粒(si-GZMB)并转染到RA-FLSs中,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和干扰效率。CCK-8实验以及EdU检测细胞增殖水平。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炎性因子IL-6、IL-8和IL-1β的表达水平。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检测GZMB和SRGN之间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检测NF-kappa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人的滑膜细胞(NC-FLSs)相比,GZMB在RA-FLSs细胞中表达上调(P<0.01);过表达GZMB能促进RA-FLSs的增殖和炎症反应(P<0.01),而敲除GZMB则显著抑制RA-FLSs的增殖和炎症反应(P<0.05);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NC-FLSs相比,SRGN在RA-FLSs细胞中高表达(P<0.01)。CO-IP实验验证GZMB能够与SRGN结合(P<0.01),且过表达SRGN逆转了GZMB敲除对RA-FLSs的增殖和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P<0.01)。此外,过表达SRGN也逆转了GZMB敲除对NF-kappa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GZMB、SRGN、P65、p-P65和P50)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 过表达GZMB能促进RA-FLSs的增殖和炎症反应,此外,GZMB能和SRGN互相作用并通过NF-kappaB信号通路调节RA-FLSs的增殖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颗粒酶B 丝甘蛋白聚糖 细胞增殖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纵横比对乳腺黏液癌与乳腺良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1
18
作者 冯桂英 高立霓 +3 位作者 陈其青 钟婷婷 谢琳 景香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9-331,共3页
乳腺黏液癌(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MBC)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恶性肿瘤,具有惰性生长及预后较好的特点[1]。超声检查是评估乳腺结节良恶性的首选影像学方法,不仅可以体现结节的形态学特征,还可以反映其生长方位。以皮肤回声线... 乳腺黏液癌(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MBC)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恶性肿瘤,具有惰性生长及预后较好的特点[1]。超声检查是评估乳腺结节良恶性的首选影像学方法,不仅可以体现结节的形态学特征,还可以反映其生长方位。以皮肤回声线为参照,结节前后径(纵轴)及左右径(横轴)分别指与皮肤垂直、平行的最大径,两者比值即为纵横比。一般认为纵横比>1是乳腺癌的重要预测指标之一[2],也有研究报道以纵横比0.8作为风险截点更合适[3],但以上研究均以非特殊型乳腺癌(invasive carcinomaofno special type,NST)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纵横比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万古霉素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良沫 符祥俊 +3 位作者 钟莉莉 王和芳 吴琼诗 肖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9期1014-1022,共9页
目的:建立血液病伴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的万古霉素群体药代动力学(PPK)模型。方法:收集我院血液内科静脉使用万古霉素的中性粒细胞缺乏成人患者(n=77)的临床资料和用药信息,监测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和峰浓度,使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 目的:建立血液病伴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的万古霉素群体药代动力学(PPK)模型。方法:收集我院血液内科静脉使用万古霉素的中性粒细胞缺乏成人患者(n=77)的临床资料和用药信息,监测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和峰浓度,使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的建模方法建立该人群的万古霉素PPK模型并进行评估和验证。结果:所建模型为二室模型,最终模型公式为:清除率CL=6.84×(BW/70)^(0.75)×(CLCR/116)^(0.895)×exp(η_(1)),中央室分布容积V_(1)=20.5×(BW/70)×exp(η_(2)),室间转运速率Q=15.2×(BW/70)^(0.75)×exp(η_(3)),外周室分布容积V_(2)=50×(BW/70)×exp(η_(4)),(BW为体质量,CLCR为肌酐清除率)。采用拟合优度图和模型预测诊断图以及非参数Bootstrap法进行模型的内部验证,采用26个相同入组条件的患者数据进行外部验证,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结论:建立血液病伴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的万古霉素PPK模型,有助于实现该人群万古霉素的个体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缺乏 万古霉素 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宁疗护志愿者培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昭好 李斌 高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12-117,共6页
安宁疗护已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质量追求的重要医疗服务举措。志愿者是安宁疗护多学科团队中重要的一员,培训是促使安宁疗护志愿服务长足发展的重要助推力。本研究从国内外安宁疗护志愿者培训的发... 安宁疗护已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质量追求的重要医疗服务举措。志愿者是安宁疗护多学科团队中重要的一员,培训是促使安宁疗护志愿服务长足发展的重要助推力。本研究从国内外安宁疗护志愿者培训的发展现状、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学时、培训效果评价,以及我国面临的挑战与建议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安宁疗护管理者、教育者等制定科学、专业、规范、标准的安宁疗护志愿者培训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志愿者 培训内容 培训形式 培训学时 培训效果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