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路试验检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处理对策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小亮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7年第11期136-138,共3页
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来说,为了更好地提升其施工效果,保障施工的质量,采取试验检测的方式进行控制和优化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手段。公路试验检测的应用能够更好地维系公路工程... 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来说,为了更好地提升其施工效果,保障施工的质量,采取试验检测的方式进行控制和优化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手段。公路试验检测的应用能够更好地维系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有序性和准确性,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试验检测 注意问题 处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承间距及方式对独柱墩箱梁桥抗倾覆稳定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甘世泽 《公路与汽运》 2017年第6期165-168,共4页
依托某独柱墩连续箱梁桥,运用MIDAS/Civil建立桥梁仿真模型,研究不同支承距离和支承方式下独柱墩箱梁桥的抗倾覆稳定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独柱墩箱梁桥抗倾覆稳定性系数随着支承间距的增大逐渐增大,在确保桥梁合理设计的前提下,适当增... 依托某独柱墩连续箱梁桥,运用MIDAS/Civil建立桥梁仿真模型,研究不同支承距离和支承方式下独柱墩箱梁桥的抗倾覆稳定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独柱墩箱梁桥抗倾覆稳定性系数随着支承间距的增大逐渐增大,在确保桥梁合理设计的前提下,适当增大支承间距有助于提升桥梁的抗倾覆性能;不同支承方式下独柱墩箱梁桥的抗倾覆稳定性依次为梁墩固结>双支座间距2.35m(原结构)>双支座间距1.5m>单支座,选用中墩双支座支承方式不仅能提升独柱墩箱梁桥梁体抗倾覆性能,还能减小单个支座的轴向承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独柱墩箱梁桥 支承间距 支承方式 抗倾覆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类材料改善粉煤灰稳定膨胀土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曾维芳 《公路与汽运》 2017年第2期107-110,共4页
在最佳粉煤灰掺量20%条件下,聚丙烯纤维长度分别取6、12、24mm,以0.25%的增量从零增至1.5%掺加到粉煤灰稳定膨胀土中,利用标准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加州承载比和膨胀压力试验评价纤维增强粉煤灰稳定膨胀土路基混合料的特性,根据... 在最佳粉煤灰掺量20%条件下,聚丙烯纤维长度分别取6、12、24mm,以0.25%的增量从零增至1.5%掺加到粉煤灰稳定膨胀土中,利用标准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加州承载比和膨胀压力试验评价纤维增强粉煤灰稳定膨胀土路基混合料的特性,根据试验结果确定聚丙烯纤维的最佳长度和最佳掺量分别为12mm、1.0%,并验证了在最佳粉煤灰掺量和最佳纤维掺量及长度下的路基趋于最佳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膨胀土 粉煤灰 聚丙烯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碳纤维导电砼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蔡亮 《公路与汽运》 2017年第6期84-86,共3页
介绍了石墨碳纤维导电砼的原材料性能及配合比设计,探讨了不同石墨和碳纤维掺量与电阻率的关系,分析了导电沥青砼的导电机理;通过室内性能试验,研究了不同石墨和碳纤维掺量对导电沥青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石墨和碳纤维掺量可在... 介绍了石墨碳纤维导电砼的原材料性能及配合比设计,探讨了不同石墨和碳纤维掺量与电阻率的关系,分析了导电沥青砼的导电机理;通过室内性能试验,研究了不同石墨和碳纤维掺量对导电沥青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石墨和碳纤维掺量可在砼中形成完整的导电链,碳纤维对砼的高低温及水稳定性具有改善作用,但石墨对砼的路用性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石墨 碳纤维 导电砼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多聚磷酸复合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蔡亮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2年第11期224-227,I0021,共5页
为分析多聚磷酸对橡胶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的影响,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弯曲梁蠕变劲度试验及常规试验分别对基质沥青、橡胶改性沥青、不同多聚磷酸掺量的复合改性沥青5种沥青进行温度扫描试验、多应力重复蠕变试验和软化点试验研究沥... 为分析多聚磷酸对橡胶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的影响,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弯曲梁蠕变劲度试验及常规试验分别对基质沥青、橡胶改性沥青、不同多聚磷酸掺量的复合改性沥青5种沥青进行温度扫描试验、多应力重复蠕变试验和软化点试验研究沥青的高温稳定性,采用弯曲蠕变劲度试验和延度试验研究沥青的低温抗裂性。结果表明,橡胶粉改性剂可以显著改善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多聚磷酸可以改善橡胶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且掺量越多,改性效果越明显;多聚磷酸对橡胶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改性沥青 橡胶粉 多聚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制备工艺温拌橡胶沥青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曾维芳 《路基工程》 2017年第2期93-97,共5页
为研究温拌橡胶沥青路用性能,通过针入度试验、软化点试验、布氏旋转粘度试验、弹性恢复试验以及离析性能分析试验,综合对比研究了两种不同生产条件下的温拌橡胶沥青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温拌剂和胶粉合理掺量分别为3%和18%,在很大程... 为研究温拌橡胶沥青路用性能,通过针入度试验、软化点试验、布氏旋转粘度试验、弹性恢复试验以及离析性能分析试验,综合对比研究了两种不同生产条件下的温拌橡胶沥青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温拌剂和胶粉合理掺量分别为3%和18%,在很大程度上可改善沥青的性能。通过综合对比,认为温拌橡胶沥青胶结料生产宜采用的制备方法为:在沥青中加入胶粉,经高速剪切(4 500 r/min)60分钟后再加温拌剂搅动5分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拌剂:橡胶粉 合理掺量 性能评价 橡胶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红外热波成像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蔡亮 《现代交通技术》 2022年第6期55-59,共5页
基于超声红外热波成像技术,对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开展研究。以配置桥梁全结构序列数据信息表为基础,构建超声红外热波成像数学模型;基于有限元修正计算,实现桥梁结构损伤识别。试验以实际运行中的某大跨度大桥为测试对象,分别选择两... 基于超声红外热波成像技术,对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开展研究。以配置桥梁全结构序列数据信息表为基础,构建超声红外热波成像数学模型;基于有限元修正计算,实现桥梁结构损伤识别。试验以实际运行中的某大跨度大桥为测试对象,分别选择两种现有方法与所研究方法进行对比,两组现有方法的识别结果与实际数据有出入,而所研究的方法可在0.1 s内完成对损伤次数的识别,且损伤长度的识别结果与实际数据一致,这种方法能提高识别的准确程度,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红外热波成像 桥梁结构 损伤识别 有限元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开裂原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贺平 《山西建筑》 2009年第21期270-271,共2页
针对某公路旧路改造段路面施工中,在没有完全开放交通的情况下就出现的严重开裂现象,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出现早期裂缝的原因,从而为现场施工、管理、质量监控和路面开裂处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 水泥路面 路面开裂 早期破坏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橡胶沥青路面结构静载力学数值分析
9
作者 刘伟 《公路与汽运》 2017年第5期72-74,78,共4页
为探讨不同结构沥青路面在静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基于ANSYS有限元理论,拟定3种类型橡胶沥青路面结构并建立静力学有限元模型,分别针对沥青层层底拉应变、沥青层剪应力和半刚性基层拉应力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3种结构路面在荷载作用... 为探讨不同结构沥青路面在静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基于ANSYS有限元理论,拟定3种类型橡胶沥青路面结构并建立静力学有限元模型,分别针对沥青层层底拉应变、沥青层剪应力和半刚性基层拉应力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3种结构路面在荷载作用下沥青层第一层层底均出现压应变,路面深度增至临近第二层层底时逐渐转变成拉应变;沥青层层底发生拉应变主要是由于沥青层模量和基层类型的影响;3种结构沥青路面层剪应力均随着路面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橡胶沥青路面 静力学分析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空隙率透水路面性能研究
10
作者 甘世泽 《交通世界》 2022年第29期67-69,共3页
为延长大空隙率透水路面寿命,选取AC-13、SMA-13、OGFC-13三种级配,SBS改性沥青和SBS+TPS高黏高弹沥青两种沥青,制备的6种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研究其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和透水性能。最终得出以下结论:添加TPS后,改性沥青... 为延长大空隙率透水路面寿命,选取AC-13、SMA-13、OGFC-13三种级配,SBS改性沥青和SBS+TPS高黏高弹沥青两种沥青,制备的6种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研究其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和透水性能。最终得出以下结论:添加TPS后,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指标均呈增长趋势,其中OGFC-13沥青混合料的指标涨幅最大,动稳定度、抗弯拉强度、最大弯拉应变、残留稳定度值、冻融劈裂强度比涨幅分别为38.5%、42.0%、28.1%、5.81%、5.88%;OGFC-13沥青混合料的渗水系数远大于AC-13和SMA-13,进一步说明透水沥青路面的排水效果良好。因此建议选用高黏高弹改性沥青作为大空隙率透水路面的沥青胶结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路面 大空隙率 配合比设计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