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海南地区中风病患者急性期中医证候的分布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冠壮
黄宏敏
+5 位作者
许玉皎
陈琪
赵光峰
王家艳
刘卫花
刘德浪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2期3175-3178,共4页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中风病患者急性期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调查,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海南省琼中县(中部)、琼海市(东部)、儋州市(西部)、乐东县(南部)中医院近年来神经内科中风病急性期住院病例300例,所有病例...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中风病患者急性期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调查,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海南省琼中县(中部)、琼海市(东部)、儋州市(西部)、乐东县(南部)中医院近年来神经内科中风病急性期住院病例300例,所有病例患者在72 h内入院并自入院当天至发病14 d。参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的六大基本证候因素,风证、火热证、痰湿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加以辨证,同时进行单证及复证的分布分析。结果:海南地区300例中风患者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以风证、血瘀证、痰湿证、气虚证为主,其中3种证候组合表达为常见,复合证中以风痰瘀、风瘀虚证为多。结论:海南地区中风病急性期患者中医证候以单证为主,中医证候要素组合主要以3种证候要素组合表达的例数最为多见,发病主要以风痰瘀、风瘀虚所占比例为最高,火热证的出现多伴随有痰湿,阴虚阳亢证在急性期较为少见。证候体现了中风病传统病机,可以使复杂证候简单化,可以灵活准确的反映证候的动态、复杂、多变的特性,为证候的规范化和辨证的灵活性之间构筑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急性期
中医证候
海南地区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南地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证候的演变规律
2
作者
张冠壮
黄宏敏
+5 位作者
许玉皎
陈琪
赵光峰
王家艳
刘卫花
刘德浪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1期2838-2841,共4页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缺血性中风病患者急性期证候的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的临床调查的方法,选取2015年01月至2016年12月琼中县(中部)、琼海市(东部)、儋州市(西部)、乐东县(南部)中医院近年来神经内科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住院病例,72 ...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缺血性中风病患者急性期证候的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的临床调查的方法,选取2015年01月至2016年12月琼中县(中部)、琼海市(东部)、儋州市(西部)、乐东县(南部)中医院近年来神经内科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住院病例,72 h内入院并自入院当天至发病14 d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证候演变模式的分析研究,参照《缺血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按照住院后1 d、14 d动态采集临床信息,研究海南地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证候演变规律。结果:海南地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风证78例、火热证26例、痰证56例、血瘀证70例、气虚证47例、阴虚阳亢证23例。其中急性期以风证、血瘀证、痰湿证、气虚证最多,组合则以两证、三证组合最为多见。结论:海南地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患者证候存在单证为主的趋势,两证、三证组合多见,证候表现为"火热"少,"痰湿""气虚"多的特点,证候体现了中风病传统病机,可以使复杂证候简单化,可以灵活准确反映证候的动态、复杂、多变的特性,为证候的规范化和辨证的灵活性之间构筑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地区
缺血性中风
证候
演变规律
急性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黄䗪虫丸治疗高危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
3
3
作者
陈琪
黄宏敏
+7 位作者
赵光峰
陈兴活
许玉皎
卢瑞丽
周晓晖
王家艳
张冠壮
刘卫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567-2569,共3页
目的评价大黄虫丸治疗高危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治疗组除服用氯吡格雷外,加用大黄虫丸,以上两组均治疗30 d,观察两组病人7 d内TIA发作终止...
目的评价大黄虫丸治疗高危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治疗组除服用氯吡格雷外,加用大黄虫丸,以上两组均治疗30 d,观察两组病人7 d内TIA发作终止的例数、7 d内TIA发作终止时的时间、是否7 d后仍有发作及30 d内是否发生脑梗死。结果治疗组与观察组7 d内TIA发作终止的例数分别为24例、25例,7 d内TIA发作终止时的时间分别为(0.57±1.13)d、(1.00±1.15)d,7 d后仍有发作的例数分别为6例、1例,30 d内发生脑梗死的例数分别为0例、4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7 d内TIA发作终止时的时间及30 d内发生脑梗死的例数有明显减少趋势;治疗组有5例出现轻度腹泻;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大黄虫丸治疗高危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治疗组有5例出现轻度腹泻,可能是大黄虫丸中大黄成分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䗪虫丸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南地区中风病患者急性期中医证候的分布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冠壮
黄宏敏
许玉皎
陈琪
赵光峰
王家艳
刘卫花
刘德浪
机构
海南省中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2期3175-3178,共4页
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0158372)
文摘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中风病患者急性期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调查,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海南省琼中县(中部)、琼海市(东部)、儋州市(西部)、乐东县(南部)中医院近年来神经内科中风病急性期住院病例300例,所有病例患者在72 h内入院并自入院当天至发病14 d。参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的六大基本证候因素,风证、火热证、痰湿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加以辨证,同时进行单证及复证的分布分析。结果:海南地区300例中风患者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以风证、血瘀证、痰湿证、气虚证为主,其中3种证候组合表达为常见,复合证中以风痰瘀、风瘀虚证为多。结论:海南地区中风病急性期患者中医证候以单证为主,中医证候要素组合主要以3种证候要素组合表达的例数最为多见,发病主要以风痰瘀、风瘀虚所占比例为最高,火热证的出现多伴随有痰湿,阴虚阳亢证在急性期较为少见。证候体现了中风病传统病机,可以使复杂证候简单化,可以灵活准确的反映证候的动态、复杂、多变的特性,为证候的规范化和辨证的灵活性之间构筑一定的联系。
关键词
中风病急性期
中医证候
海南地区
分布规律
Keywords
Acute stroke
TCM syndrome
Hainan
Distribution
分类号
R22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南地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证候的演变规律
2
作者
张冠壮
黄宏敏
许玉皎
陈琪
赵光峰
王家艳
刘卫花
刘德浪
机构
海南省中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1期2838-2841,共4页
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0158372)
文摘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缺血性中风病患者急性期证候的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的临床调查的方法,选取2015年01月至2016年12月琼中县(中部)、琼海市(东部)、儋州市(西部)、乐东县(南部)中医院近年来神经内科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住院病例,72 h内入院并自入院当天至发病14 d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证候演变模式的分析研究,参照《缺血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按照住院后1 d、14 d动态采集临床信息,研究海南地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证候演变规律。结果:海南地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风证78例、火热证26例、痰证56例、血瘀证70例、气虚证47例、阴虚阳亢证23例。其中急性期以风证、血瘀证、痰湿证、气虚证最多,组合则以两证、三证组合最为多见。结论:海南地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患者证候存在单证为主的趋势,两证、三证组合多见,证候表现为"火热"少,"痰湿""气虚"多的特点,证候体现了中风病传统病机,可以使复杂证候简单化,可以灵活准确反映证候的动态、复杂、多变的特性,为证候的规范化和辨证的灵活性之间构筑一定的联系。
关键词
海南地区
缺血性中风
证候
演变规律
急性期
Keywords
Hainan
Ischemic stroke
Syndrome evolvement
Acute phase
分类号
R22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黄䗪虫丸治疗高危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
3
3
作者
陈琪
黄宏敏
赵光峰
陈兴活
许玉皎
卢瑞丽
周晓晖
王家艳
张冠壮
刘卫花
机构
海南省中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567-2569,共3页
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4349)
文摘
目的评价大黄虫丸治疗高危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治疗组除服用氯吡格雷外,加用大黄虫丸,以上两组均治疗30 d,观察两组病人7 d内TIA发作终止的例数、7 d内TIA发作终止时的时间、是否7 d后仍有发作及30 d内是否发生脑梗死。结果治疗组与观察组7 d内TIA发作终止的例数分别为24例、25例,7 d内TIA发作终止时的时间分别为(0.57±1.13)d、(1.00±1.15)d,7 d后仍有发作的例数分别为6例、1例,30 d内发生脑梗死的例数分别为0例、4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7 d内TIA发作终止时的时间及30 d内发生脑梗死的例数有明显减少趋势;治疗组有5例出现轻度腹泻;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大黄虫丸治疗高危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治疗组有5例出现轻度腹泻,可能是大黄虫丸中大黄成分导致。
关键词
大黄䗪虫丸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疗效
分类号
R287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海南地区中风病患者急性期中医证候的分布
张冠壮
黄宏敏
许玉皎
陈琪
赵光峰
王家艳
刘卫花
刘德浪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海南地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证候的演变规律
张冠壮
黄宏敏
许玉皎
陈琪
赵光峰
王家艳
刘卫花
刘德浪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黄䗪虫丸治疗高危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陈琪
黄宏敏
赵光峰
陈兴活
许玉皎
卢瑞丽
周晓晖
王家艳
张冠壮
刘卫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