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折叠球囊巩膜外加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孙旭阳 陈太想 +2 位作者 李瑞 孙文 董方田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77-283,共7页
目的:探讨微创折叠球囊巩膜外加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3-05/07于我院采用折叠球囊行微创巩膜外加压术连续治疗的RRD患者11例11眼,术中均采用结膜下麻醉、不做肌肉牵拉线、不做术中视网膜裂... 目的:探讨微创折叠球囊巩膜外加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3-05/07于我院采用折叠球囊行微创巩膜外加压术连续治疗的RRD患者11例11眼,术中均采用结膜下麻醉、不做肌肉牵拉线、不做术中视网膜裂孔定位,不做视网膜冷冻和视网膜下放液、不做球囊巩膜固定缝线,观察手术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和术后并发症。结果:纳入11眼中视网膜成功复位10眼(91%),1眼(9%)术后视网膜再脱离,因多发视网膜裂孔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成功行球囊顶压手术的10眼中球囊顶压一次成功4眼(40%),球囊顶压后行玻璃体注气1眼(10%),球囊顶压后再次调位3眼(30%),球囊顶压后再次调位及玻璃体腔注气2眼(20%);5眼(50%)术后4-12 wk行球囊取出,视网膜脱离无复发;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LogMAR)为1.30±1.10,术后4 wk为0.37±0.39(P<0.01);术前平均眼压11.51±3.37 mmHg,术后4 wk为13.72±2.57 mmHg(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折叠球囊巩膜外加压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节省时间、并发症少,是治疗RRD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球囊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外加压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白内障术后山羊葡萄球菌性眼内炎的诊治
2
作者 舒晗 钟凌霄 +3 位作者 乔沛瑶 杨海鹏 饶朗毓 孙文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5期44-46,共3页
感染性眼内炎是白内障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山羊葡萄球菌是一种少见的过氧化氢酶阳性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与人体全身性感染有关。该文介绍1例白内障术后山羊葡萄球菌性眼内炎患者的诊疗过程,分析其临床表现,探讨防治措施,以期为临... 感染性眼内炎是白内障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山羊葡萄球菌是一种少见的过氧化氢酶阳性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与人体全身性感染有关。该文介绍1例白内障术后山羊葡萄球菌性眼内炎患者的诊疗过程,分析其临床表现,探讨防治措施,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葡萄球菌 白内障 眼内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不同OCT分型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3
作者 任韩 黄东勉 +1 位作者 郭翠玲 何琼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66-1169,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不同OCT分型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疗效差异。方法:DME患者96例96眼根据OCT形态特征将DME分为弥漫性黄斑水肿(DRT,35眼)、囊性黄斑水肿(CME,33眼)、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RD,28眼),所有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0...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不同OCT分型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疗效差异。方法:DME患者96例96眼根据OCT形态特征将DME分为弥漫性黄斑水肿(DRT,35眼)、囊性黄斑水肿(CME,33眼)、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RD,28眼),所有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0.5mg(0.05mL)康柏西普治疗。治疗后1、3、6mo,比较三组BCVA(LogMAR)、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注射次数及视力提高眼数的差异。结果:随访6mo,三组患眼BCVA呈明显下降趋势(F时间=205.880,P时间<0.01),三组间比较有差异(F组间=3.472,P组间=0.042),其中DRT组治疗后BCVA改善最佳;三组患眼CFT呈明显降低趋势(F时间=392.994,P时间<0.01),三组间比较有差异(F组间=5.046,P组间=0.012),DRT组和CME组的CFT降低程度优于SRD组。随访6moDRT组的注射次数最少,视力提高眼数比例最高。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显著改善不同OCT分型DME患眼的视力,降低CFT,其中DRT疗效最佳,注射次数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糖尿病黄斑水肿 光相干断层扫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技术的中药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经验总结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小翠 杨智华 +2 位作者 谢毅强 李瑞 程亚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6期21-28,共8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技术对中药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进行经验总结。方法搜索并整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NPDR的文献,限定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2月。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构建方剂数据库,...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技术对中药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进行经验总结。方法搜索并整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NPDR的文献,限定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2月。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构建方剂数据库,对有关方药进行频数、性味、归经、功效统计。对有关药对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总结中医药治疗NPDR的用药规律以及核心配伍。对核心药对运用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中医药综合数据库、Uniprot、Gene Cards构建“成分-靶标”网络,配合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分子对接。利用R语言对有关的基因进行GO分类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通过对中医药治疗NPDR的107个处方分析得到常用药物10味,其中黄芪、生地、三七使用频次最高。四气以寒、平、温性为主;五味以苦、甘味为主;归经主要为肝、肺、肾经。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有7个,其中黄芪-生地、黄芪-三七、生地-三七居前3位。对黄芪-生地药对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可知主要成分包括槲皮素、山柰酚、刺芒柄花素、异鼠李素等,主要的作用靶点包括TP53、SERPINE1、VEGFA、TNF等。KEGG与GO富集通路显示相关中药有效成分与细胞增殖、细胞对化学应激及细胞对脂多糖反应等有关。核心靶点蛋白和核心活性成分对接的自由能计算结果显示,黄芪-生地药对中的核心活性成分(槲皮素、山柰酚)和NPDR中的关键核心靶点有良好的结合作用。结论中医治疗NPDR的高频药对为黄芪-生地,其成分可能通过多靶点对多通路发挥调控作用,可为临床、基础研究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蓝光诱导损伤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5
作者 黎昌江 李秋慧 +2 位作者 洪娟 陈方安 郭翠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06-1011,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IV)对蓝光诱导损伤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传代后的ARPE-19细胞分为5组。空白组在暗环境中培养细胞,不采用蓝光照射;光照组:采用辐射强度为(4.0±0.5)mW·cm^(-2)的蓝光照射细胞4...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IV)对蓝光诱导损伤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传代后的ARPE-19细胞分为5组。空白组在暗环境中培养细胞,不采用蓝光照射;光照组:采用辐射强度为(4.0±0.5)mW·cm^(-2)的蓝光照射细胞4 h;光照+AS-IV组:采用相同辐射强度的蓝光照射4 h+50 mg·L^(-1) AS-IV培养细胞24 h;光照+AS-IV+siNC组:将细胞转染对照siRNA后,采用相同辐射强度蓝光照射4 h+50 mg·L^(-1) AS-IV培养细胞24 h;光照+AS-IV+siPINK1组:将细胞转染siPINK1后,采用相同辐射强度蓝光照射4 h+50 mg·L^(-1) AS-IV培养细胞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JC-1荧光探针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DHE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当连续蓝光照射4 h以上,ARPE-19细胞存活率均低于80%,故选择照射时间为4 h进行后续实验。光照+AS-IV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光照组[(93.85±1.79)%、(79.24±3.25)%,t=11.141、P<0.001]。光照+AS-IV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光照组[(11.03±1.65)%、(27.85±3.44)%,t=12.472、P<0.001]。光照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高于空白组(绿/红色荧光强度比值分别为1.72±0.25、0.58±0.07,t=12.418、P<0.001),但是光照+AS-IV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绿/红色荧光强度比值为0.81±0.10)则低于光照组(t=9.559、P<0.001)。光照+AS-IV组细胞ROS含量少于光照组(t=6.341、P<0.001)。蓝光照射4 h后,光照+AS-IV组ARPE-19细胞PINK1蛋白(1.18±0.14,t=9.035、P<0.001)和Parkin蛋白(0.77±0.09,t=8.106、P<0.001)相对表达量则明显高于光照组。与光照组相比,光照+AS-IV组ARPE-19细胞的细胞质细胞色素C(Cyt C)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至0.67±0.08(t=17.059、P<0.001),线粒体Cyt C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至0.16±0.03(t=5.491、P<0.001),总蛋白中LC3B-II/I蛋白表达比值升高至3.44±0.27(t=34.047、P<0.001)。与光照+AS-IV组相比,光照+AS-IV+siNC组ARPE-19细胞的细胞质和线粒体Cyt C蛋白相对表达量(0.70±0.09、0.15±0.03)、总蛋白中LC3B-II/I蛋白表达比值(3.26±0.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光照+AS-IV+siPINK1组ARPE-19细胞的细胞质Cyt C蛋白相对表达量(1.20±0.15)较光照+AS-IV+siNC组升高(t=8.085、P<0.001),线粒体Cyt C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至0.02±0.01(t=11.628、P<0.001),总蛋白中LC3B-II/I蛋白表达比值则降低至0.85±0.13(t=19.224、P<0.001)。结论AS-IV对蓝光诱导损伤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抑制细胞产生大量ROS,缓解细胞线粒体损伤和细胞凋亡,维持细胞活力和自噬过程,其机制可能与AS-IV上调细胞PINK1/Park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蓝光损伤 线粒体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