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级式单相变频器超高次谐波发射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天楚 容斌 +1 位作者 伍智鹏 黄珏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随着各类变流器、开关电源等电力电子设备的规模化接入电网,配电网超高次谐波含量快速增加,由此产生的电能质量问题愈发严重。基于此,选取常见的两级式单相变频电路,对超高次谐波发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首先采用开关函数法推导出网侧谐... 随着各类变流器、开关电源等电力电子设备的规模化接入电网,配电网超高次谐波含量快速增加,由此产生的电能质量问题愈发严重。基于此,选取常见的两级式单相变频电路,对超高次谐波发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首先采用开关函数法推导出网侧谐波电流的傅里叶级数表达式,然后计算超高次谐波含有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最后通过仿真和实测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配电网超高次谐波的量化、检测和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变频器 开关函数 超高次谐波 发射机理 谐波含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电力变压器损耗带电测试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荣伦 王帅 +2 位作者 穆海宝 张冠军 黄松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3-692,共10页
电力变压器的损耗特性可以反映其运行状态,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传统变压器损耗测试需进行离线试验,影响供电连续性且不能反映真实情况。本文提出电网系统供电的变压器空载及负载损耗带电测试新方法,并采用加窗插值算法处理数据... 电力变压器的损耗特性可以反映其运行状态,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传统变压器损耗测试需进行离线试验,影响供电连续性且不能反映真实情况。本文提出电网系统供电的变压器空载及负载损耗带电测试新方法,并采用加窗插值算法处理数据以减小频谱泄漏和栅栏效应的影响。基于测量方法,开发变压器损耗带电测试系统,包括空载损耗测量和负载损耗测量两部分,以解决空载电流测量精度、电压电流采集同步性及复杂现场的干扰等问题。对现场变压器损耗进行测试,取得了较好结果,验证了系统带电测试变压器损耗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变压器 损耗特性 带电测试 加窗插值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高比例变流器电力系统低频动态模型参数辨识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健 李霞林 +4 位作者 郭力 刘红岩 黄玉辉 庞秀岚 李晓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38-146,共9页
高比例变流器接入弱网后,容易产生由“外环控制-锁相环-弱网”交互影响主导的低频动态现象。网络侧线路参数、变流器控制参数因技术保密等原因往往难以完全获取,导致低频动态稳定性分析模型难以构建。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低... 高比例变流器接入弱网后,容易产生由“外环控制-锁相环-弱网”交互影响主导的低频动态现象。网络侧线路参数、变流器控制参数因技术保密等原因往往难以完全获取,导致低频动态稳定性分析模型难以构建。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低频动态稳定性分析模型参数辨识方法。首先,通过最小二乘回归算法辨识出网络参数矩阵;其次,建立系统矩阵,采用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动态模式分解算法将其重构,代入对应控制环节,通过求解一组线性方程即可同时获得所有变流器外环及锁相环的控制参数;然后,结合设备侧模型,构建完整的系统小信号稳定性分析模型;最后,在PSCAD/EMTDC中搭建2个新能源场站接入系统的算例,以验证参数辨识的准确性以及模型的有效性,并进一步分析系统的低频动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例变流器 低频动态模型 数据驱动 参数辨识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充电桩利用率的充电负荷超短期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庞松岭 赵雨楠 +3 位作者 唐金锐 彭勇 田金银 葛干衡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3,133,共10页
为消除空间分布不确定性对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超短期预测准确性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充电桩利用率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超短期预测方法。首先,从海量充电交易数据中提取形成区域内各充电桩充电负荷功率,编码后得到充电桩利用率的量化值;然后... 为消除空间分布不确定性对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超短期预测准确性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充电桩利用率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超短期预测方法。首先,从海量充电交易数据中提取形成区域内各充电桩充电负荷功率,编码后得到充电桩利用率的量化值;然后,将充电桩利用率以及充电负荷功率数据融合,得到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和测试集,形成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超短期预测的深度学习模型,时间分辨率可达0.5 h;最后,在不同规模充电负荷的场景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相比无优化的长短记忆神经网络负荷预测方法,所提方法得到的预测值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提高了约5%,可为未来车网互动下的配电网调度优化运行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充电桩 充电负荷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负荷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聚合商参与需求响应定价策略及收益分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庞松岭 赵雨楠 +2 位作者 毕克凡 岳焕展 张谦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1-50,共10页
针对需求响应市场中电动汽车充电电价的制定未充分考虑区域电网与电动汽车聚合商的利益均衡问题及电动汽车集群参与需求响应后如何合理分配收益的问题,论文提出计及电动汽车集群需求响应的电价谈判策略,及基于改进Shapley值的电动汽车... 针对需求响应市场中电动汽车充电电价的制定未充分考虑区域电网与电动汽车聚合商的利益均衡问题及电动汽车集群参与需求响应后如何合理分配收益的问题,论文提出计及电动汽车集群需求响应的电价谈判策略,及基于改进Shapley值的电动汽车集群收益分配策略。首先,建立了电动汽车聚合商需求响应成本电价模型,结合电动汽车可参与需求响应时段,提出了基于需求响应容量的电价谈判策略,获得可平衡双方利益的需求响应电价;然后基于上述电价测算电动汽车集群参与需求响应的收益,并采用改进的Shapley值进行收益分配。最后通过算例证明所提策略可均衡电动汽车集群与电力公司的收益,并有效确保收益的合理分配,提高电动汽车用户参与需求响应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V2G 需求侧响应 优化调度 收益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激励下电力系统外在表征及振荡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方连航 刘红岩 +2 位作者 梁钰 林道鸿 吴强 《电力工程技术》 2019年第5期114-120,共7页
环境激励作用下的电力系统机电响应数据中蕴含有丰富的机电动态信息。文中推导了小幅环境激励下电力系统机电响应的解析形式,从数学角度证明了机电振荡特征在电力系统随机响应中的存在性,揭示了利用小幅环境激励作用下的系统响应提取系... 环境激励作用下的电力系统机电响应数据中蕴含有丰富的机电动态信息。文中推导了小幅环境激励下电力系统机电响应的解析形式,从数学角度证明了机电振荡特征在电力系统随机响应中的存在性,揭示了利用小幅环境激励作用下的系统响应提取系统振荡特征的基本原理,进而提出了基于动态模式分解算法(DMD)与随机响应数据的机电振荡特征参数辨识方法。以小幅负荷随机激励下IEEE4机2区域系统响应数据及某区域电网扰动录波数据为例,辨识所得参数与理论振荡特征参数的比较以及对概率统计结果的分析表明,DMD在随机激励下机电振荡参数识别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验证了利用小幅环境激励下的随机响应识别系统机电振荡特征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激励 机电振荡 随机响应 模态参数 动态模式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的电动汽车规模化充电接入配电网柔性负荷多目标优化控制 被引量:4
7
作者 庞松岭 范凯迪 +1 位作者 窦洁 陈超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为了降低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配电网后产生的负荷波动和网损,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电动汽车规模化充电接入配电网柔性负荷多目标优化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交通网-配电网耦合模型,并结合出行链模型分析用户的充电需求,搭建接入... 为了降低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配电网后产生的负荷波动和网损,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电动汽车规模化充电接入配电网柔性负荷多目标优化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交通网-配电网耦合模型,并结合出行链模型分析用户的充电需求,搭建接入电动汽车能量状态预测模型;其次,以最小化配电网负荷波动标准差和网损作为优化目标,设计电动汽车规模化充电接入配电网柔性负荷多目标优化函数,同时引入分布熵设计惯性权重更新策略,优化PSO算法;最后,采用改进的PSO算法在函数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实现配电网的柔性负荷控制。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准确分析用户的充电需求,降低配电网负荷波动峰值及网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粒子群优化算法 出行链模型 优化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负荷静态电压特性的虚拟电厂精准调控方法
8
作者 田济源 范帅 +2 位作者 杨冬阳 黄任可 何光宇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4770-4787,共18页
虚拟电厂(VPP)是挖掘需求侧灵活性的重要手段。现有研究多将需求侧资源划分为可控和不可控两类,在优化模型中将后者视为与决策无关的参数。然而,由于负荷客观存在静态电压特性,VPP调控引发的节点电压变化必然影响不可控资源的实际功率,... 虚拟电厂(VPP)是挖掘需求侧灵活性的重要手段。现有研究多将需求侧资源划分为可控和不可控两类,在优化模型中将后者视为与决策无关的参数。然而,由于负荷客观存在静态电压特性,VPP调控引发的节点电压变化必然影响不可控资源的实际功率,导致VPP难以实现精准调控。为此,该文提出考虑负荷静态电压特性的VPP精准调控方法。首先,建立了考虑负荷静态电压特性的VPP运行模型,在优化模型中精细化地考虑不可控资源功率受决策变量被动变化的影响关系;其次,针对负荷静态电压特性引入所产生的模型求解难题,建立了适应VPP控制策略的负荷静态电压特性方程,实现高效的模型在线求解;最后,基于实际系统的算例分析发现,该文方法可以在VPP运行问题中准确考虑不可控资源受其他资源调控带来的影响,进而以更小的调节代价达到合格的功率目标跟踪精度。该研究解决了当前VPP因调节粗略而仅在削峰填谷等单一场景应用的不足,为VPP发挥负荷跟踪、自动功率控制、运行备用等多类型调节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电压特性 虚拟电厂 精准调控 需求侧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性碳纳米材料的SF_(6)放电分解气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雷添翔 律方成 +2 位作者 刘教民 冯佳豪 张瑞恩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7-143,共7页
为了解决本征碳纳米管在SF_(6)气体传感检测方面存在局限性的问题,研究了基于空气等离子体改性的本征碳纳米管气体传感器对SF_(6)分解气体中重要特征组分的气敏特性。利用空气等离子体对本征碳纳米管进行改性,引入空气等离子体预处理碳... 为了解决本征碳纳米管在SF_(6)气体传感检测方面存在局限性的问题,研究了基于空气等离子体改性的本征碳纳米管气体传感器对SF_(6)分解气体中重要特征组分的气敏特性。利用空气等离子体对本征碳纳米管进行改性,引入空气等离子体预处理碳纳米管表面,研究改性碳纳米管在检测SF_(6)气体分解组分时的气体传感响应特性。结果表明:与本征碳纳米管相比,经空气等离子体改性的碳纳米管气体传感器对H_(2)S气体的电阻变化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响应时间短,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经空气等离子体改性的碳纳米管对SO_(2)气体电阻变化率的敏感性明显降低;不同掺杂比例的碳纳米管气体传感器对SOF_(2)和SO_(2)F_(2)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基于空气等离子体改性的本征碳纳米管气体传感器能准确反映SF_(6)气体的放电分解情况,可为准确检测SF_(6)气体的分解成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工材料 改性碳纳米管 SF_(6)分解 气敏反应特性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蓝牙通信的FTU无接触便捷运维服务设计
10
作者 朱望诚 范凯迪 +3 位作者 张晨佳 韩武奇 许环湖 赵雨楠 《农村电气化》 2025年第4期82-85,共4页
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馈线终端FTU一般均安装于电线柱上,传统运维方式诸如定值修改、故障信息查看等,须运维人员爬梯登杆通过有线方式完成运维,存在安全隐患且效率不高。尽管远方运维可以通过无线通信解决上述问题,但其通信安全问题仍... 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馈线终端FTU一般均安装于电线柱上,传统运维方式诸如定值修改、故障信息查看等,须运维人员爬梯登杆通过有线方式完成运维,存在安全隐患且效率不高。尽管远方运维可以通过无线通信解决上述问题,但其通信安全问题仍不容忽视。针对此现状,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蓝牙通信的无接触运维的智能化终端解决方案,在提升运维效率的同时,有效地解决了无线通信的安全性问题。目前,该方案样机已在某地市供电局试点应用。应用运行结果表明,该终端无线通信可靠稳定、运维简单快捷,显著地降低了安全风险,提升了运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U 无接触运维方式 蓝牙通信 双因子安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电压下变压器油中流注发展时空演化的光-电信号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温嘉烨 李元 +2 位作者 林道鸿 唐峰 张冠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38-846,共9页
流注放电多具有电离程度高、发展速度快及树状分叉等典型特征,是介质击穿前发生的各类放电起始、发展现象的统称。研究变压器油中流注现象对于加深液体介质放电机理的认识以及提升油纸绝缘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搭建流注光-电特性... 流注放电多具有电离程度高、发展速度快及树状分叉等典型特征,是介质击穿前发生的各类放电起始、发展现象的统称。研究变压器油中流注现象对于加深液体介质放电机理的认识以及提升油纸绝缘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搭建流注光-电特性检测平台,获取了交流电压下针板电极结构中流注放电的光-电脉冲电流序列和光学图像。结果表明,负流注主要包括单个脉冲、幅值递增序列、幅值递减序列及幅值先增后减序列四种典型序列模式。负流注通道形状为球状,但较难向前发展,导致击穿电压较高;正流注电流脉冲序列为正脉冲簇形式,通道形状为细丝状且发展过程中伴随着随机分叉现象。结合流注发展电流序列和空间发展图像,对正、负流注起始与时空演化机理进行阐述,根据电容模型和流注通道压力平衡方程计算了正、负流注发展时的半径、速度特征参量,得到负流注通道半径约为80?m,正流注直径为60~80?m,平均速度约为3km/s,计算结果与实验现象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油 流注放电 光-电特性 气泡理论 场致电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时滞的含风电配电网节点电压安全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崔庆雪 李霞林 +2 位作者 葛磊蛟 李天楚 李献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99-1311,共13页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强间歇性、随机性的风电点多面广地接入配电网,导致其潮流分布发生了巨大变化,给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带来挑战。尤其在配电网运行控制过程中,数据计算、指令传输、指令响应等多环节均存在的不确定性耗时,可能会...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强间歇性、随机性的风电点多面广地接入配电网,导致其潮流分布发生了巨大变化,给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带来挑战。尤其在配电网运行控制过程中,数据计算、指令传输、指令响应等多环节均存在的不确定性耗时,可能会造成控制策略失灵乃至局部节点电压越限,因此,精准掌握配电网的最大可调控时延即时滞稳定裕度非常必要。为此,该文首先构建了计及时滞的含风电配电网节点电压安全分析偏导数微分超越方程的数学模型;然后提出一种Lyapunov-Krasovskii泛函构造方法,并应用Wirtinger不等式技巧处理泛函导数中的积分项,实现对所构建偏导数微分超越方程的求解,得到稳定判据,获知其时滞稳定裕度;最后借助典型案例和IEEE 33算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文所得稳定判据具有更低的保守性,以期为不确定时滞影响下的配电网运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时滞 电压安全 LYAPUNOV-KRASOVSKII泛函 WIRTINGER不等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介电模量检测的油纸绝缘老化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钰 谢佳成 +4 位作者 邢锋 陈晓琳 胡一卓 李元 董明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4-119,共6页
老化是影响油纸绝缘设备绝缘强度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试验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中将一个新的参量——介电模量引入油纸绝缘老化状态评估,并针对不同老化程度油浸纸板试样开展宽频范围内介电模量谱测量;与频域介电谱相比较,介电模量对于... 老化是影响油纸绝缘设备绝缘强度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试验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中将一个新的参量——介电模量引入油纸绝缘老化状态评估,并针对不同老化程度油浸纸板试样开展宽频范围内介电模量谱测量;与频域介电谱相比较,介电模量对于油纸绝缘系统绝缘结构老化/劣化的微观机理的表征具有新的特征,其介电模量谱在低频范围内出现了明显的弛豫峰,并深入分析了水分含量与弛豫峰的相应关系及产生原因。为消除现场测量中现场环境温度可能引起的影响,通过试验和拟合表明温度对介电模量的影响规律符合Arrhenius方程,可通过计算予以校正。通过文中的研究结论,介电模量可以作为现场评估油纸绝缘系统老化程度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纸绝缘 介电模量 老化程度 Arrhenius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域介电谱的油纸绝缘套管局部受潮诊断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晓琳 符小桃 +3 位作者 吴乾东 赵浩翔 李元 穆海宝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9-155,共7页
套管受潮初期多为局部受潮,因此局部受潮的有效诊断可避免套管受潮过程的进一步发展。文中采用频域介电谱(FDS)对套管局部受潮诊断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制备梯度含水量油纸绝缘样品,组合形成局部受潮等效试样,并获得其FDS特性。结果表明,... 套管受潮初期多为局部受潮,因此局部受潮的有效诊断可避免套管受潮过程的进一步发展。文中采用频域介电谱(FDS)对套管局部受潮诊断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制备梯度含水量油纸绝缘样品,组合形成局部受潮等效试样,并获得其FDS特性。结果表明,局部受潮会形成不同含水量油纸绝缘界面,在FDS曲线中产生界面松弛极化损耗峰,径向局部受潮程度越大,损耗峰幅值越大,并向高频方向移动,因此基于界面松弛极化损耗峰特性可对套管局部受潮进行诊断。利用变压器套管仿真模型验证了文中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为变压器套管早期故障预警与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纸绝缘 高压套管 局部受潮 频域介电谱(FDS) 界面松弛极化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的海南省地闪密度与雷击故障关系分析 被引量:36
15
作者 赵海龙 张丹丹 +2 位作者 黄松 莫石 魏浩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6-192,共7页
海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雷雨众多,地闪密度远高于平均值,在研究输电线路防雷时需要特别注意地闪密度对雷击故障的影响。文中依据海南省67条35、110、220 k V输电线路资料参数及海南省输电线路近8年的运行报告、事故报告和雷电定位系统... 海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雷雨众多,地闪密度远高于平均值,在研究输电线路防雷时需要特别注意地闪密度对雷击故障的影响。文中依据海南省67条35、110、220 k V输电线路资料参数及海南省输电线路近8年的运行报告、事故报告和雷电定位系统的数据绘制了地闪密度图,实际雷击故障分布图,拟合了海南省雷暴日与地闪密度的分布曲线,针对CIGRE经验公式及QGDW 672—2011标准不能准确反映海南省雷电活动的不足,提出了针对海南省地闪密度的分级方法,并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了CIRGE标准及针对海南省标准下的地闪密度与实际雷击跳闸率的相关性,对海南省的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闪密度 地形地貌 杆塔结构 皮尔逊相关系数 雷击跳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电模量频域特性的理论分析及其应用于油纸绝缘水分含量评估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钰 谢佳成 +5 位作者 符传福 林盾 陈林聪 胡一卓 李元 董明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6-121,共6页
油纸绝缘是以变压器为代表的重要电力一次设备的典型绝缘结构,对油纸绝缘结构的绝缘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估对于确保电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理论分析和数据实测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利用介电模量这一参量的频域特性来对介... 油纸绝缘是以变压器为代表的重要电力一次设备的典型绝缘结构,对油纸绝缘结构的绝缘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估对于确保电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理论分析和数据实测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利用介电模量这一参量的频域特性来对介质的绝缘状态进行评估的方法。首先,基于经典电介质物理理论分析了介电模量的内涵;其次,通过与传统的频域介电谱相比较,分析了介电模量的频谱在表征电介质弛豫现象的典型特点;为进一步说明介电模量的频谱特性,文中以油纸绝缘的常见缺陷——受潮为例,得到了介电模量频谱特征参量与油纸绝缘含水量定量关系,从而显示介电模量谱在现场绝缘评估中的优势。通过文中的研究表明,介电模量谱作为绝缘结构状态评估的有效手段,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理论和试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纸绝缘 介电模量 水分含量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掺杂MoS_(2)对SO_(2)F_(2)和H_(2)S气体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瑞恩 陈林聪 +4 位作者 李欣然 赵海龙 符小桃 范晓舟 雷添翔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8-306,共9页
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探讨了Ru掺杂的单层MoS_(2)(Ru-MoS_(2))的结构及其对SF_(6)绝缘设备中的两种主要分解气体SO_(2)F_(2)和H_(2)S的传感和吸附行为。Ru原子进入硫空位从而产生Ru-MoS_(2),结果表明,Ru-MoS_(2)对SO_(2)F_(2)和H_(2)S气... 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探讨了Ru掺杂的单层MoS_(2)(Ru-MoS_(2))的结构及其对SF_(6)绝缘设备中的两种主要分解气体SO_(2)F_(2)和H_(2)S的传感和吸附行为。Ru原子进入硫空位从而产生Ru-MoS_(2),结果表明,Ru-MoS_(2)对SO_(2)F_(2)和H_(2)S气体的吸附能(E_(ad))分别为-1.52和-2.11 eV,属于化学吸附。通过能带分析(BS)和态密度(DOS)分析进一步证明了两个体系的吸附性能,并阐述了Ru-MoS_(2)用于电阻式气体传感器时的气体吸附传感机制。除此之外,本文在理论上探索了不同温度下Ru-MoS_(2)解吸附SO_(2)F_(2)和H_(2)S的恢复时间,在598 K温度下,SO_(2)F_(2)吸附体系的恢复时间为6.40 s,展示出该新型材料在高温下对气体的可恢复性。本文研究内容为Ru-MoS_(2)检测SF_(6)绝缘设备中的两种主要分解气体SO_(2)F_(2)和H_(2)S提供理论基础,从而促进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MoS_(2) 第一性原理 SF_(6)分解气体 气体传感器 吸附 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变电站间隔层装置互联自动测试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林道鸿 吴强 +3 位作者 万信书 周宏军 李俊庆 陈中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90-95,107,共7页
智能变电站间隔层装置的测试是现场调试的重点,目前现场针对间隔层装置的调试主要侧重于单装置的测试,不能真实反映间隔层装置间的互联互通关系。重点研究了间隔层装置间的互联配合测试,根据间隔层保护、测控、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等装... 智能变电站间隔层装置的测试是现场调试的重点,目前现场针对间隔层装置的调试主要侧重于单装置的测试,不能真实反映间隔层装置间的互联互通关系。重点研究了间隔层装置间的互联配合测试,根据间隔层保护、测控、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等装置的功能特点探讨总结了针对GOOSE报文联闭锁测试、纵联通道联闭锁测试、单间隔联调黑盒测试三类互联测试的原理;基于测试原理及需求,设计了专门的间隔互联智能测试仪硬件、间隔互联自动测试软件系统,并研究了对于不同测试原理的测试模板智能生成技术。通过对智能变电站间隔层装置互联自动测试技术的研究,现场调试更真实地反应了间隔层装置的互联关系,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极大地提高了调试的质量,降低了电网的安全隐患,为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测试领域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层 失灵联跳 联闭锁 智能生成 自动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掺杂SnP_(3)单层对SF_(6)分解组分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瑞恩 陈林聪 +1 位作者 赵海龙 范晓舟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01-1808,共8页
利用气敏传感器检测SF 6分解组分信息可评估GIS设备运行状态,及早发现绝缘缺陷。金属掺杂的SnP_(3)单层有着良好的吸附性能,在气体检测领域具有应用前景。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并分析了Pd-SnP_(3)单层吸附SO_(2)、H_(2)S、SOF_(2)和SO... 利用气敏传感器检测SF 6分解组分信息可评估GIS设备运行状态,及早发现绝缘缺陷。金属掺杂的SnP_(3)单层有着良好的吸附性能,在气体检测领域具有应用前景。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并分析了Pd-SnP_(3)单层吸附SO_(2)、H_(2)S、SOF_(2)和SO_(2)F_(2)后体系的吸附能、态密度、能隙与解吸时间等参数,探讨其用于气体传感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吸附性能方面,Pd-SnP_(3)单层仅对SO_(2)F_(2)发生了化学吸附,且结合态密度、差分电荷密度与转移电荷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材料对SO_(2)F_(2)的吸附效果明显优于SO_(2)、H_(2)S和SOF_(2);在传感特性方面,仅有SO_(2)F_(2)的吸附使体系的能隙发生了明显变化,且该气体可在398 K及以上温度下从Pd-SnP_(3)单层表面快速脱吸附。综合分析,Pd-SnP_(3)单层对SO_(2)F_(2)具有高选择性和检测性。因此,Pd-SnP_(3)单层具有成为检测SO_(2)F_(2)气敏材料的潜质。本研究为Pd-SnP_(3)单层在气敏材料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Pd-SnP_(3)单层 气体吸附 气敏传感器 SF_(6)分解组分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Mo_(3)N_(2)晶体对SF_(6)分解组分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瑞恩 李欣然 +2 位作者 陈林聪 李天楚 范晓舟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4-89,共6页
对SF_(6)分解组分进行检测是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评估,以确保设备能安全稳定工作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仿真软件Materials Studio对SF6的两种特征分解组分气体在Mo3N2表面上的吸附过程进行理论计算。从吸附能、吸附距... 对SF_(6)分解组分进行检测是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评估,以确保设备能安全稳定工作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仿真软件Materials Studio对SF6的两种特征分解组分气体在Mo3N2表面上的吸附过程进行理论计算。从吸附能、吸附距离、转移电荷、带隙、能态密度图等方面对其在传感器领域的可行性做了评估。结果表明,Mo_(3)N_(2)上对H_(2)S,SO_(2)F_(2)的吸附能均大于0.800 eV,且SO_(2)F_(2)气体分子在吸附后发生形变裂解,Mo_(3)N_(2)基底的原子排布些许错位,均为化学吸附。Mo_(3)N_(2)吸附两种气体后带隙降为0,转变为金属性。本文的所有理论计算研究对检测与清除SF_(6)分解组分气体的材料选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_(6)分解组分检测 第一性原理 气敏传感器 Mo_(3)N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