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笛鲷人工繁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国华 尹绍武 +3 位作者 雷从改 廖经球 林海城 刘扬溪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红鳍侑鲷(♀,40尾)×千年笛鲷(♂,45尾)杂交,得到受精卵2.2kg,浮卵率为78.57%,受精卵的孵化率为90.51%,共得到健康仔鱼349.2万尾;千年笛鲷(♀,30尾)×红鳍笛鲷(♂,28尾)的杂交,不成功。在水温27.5~33... 红鳍侑鲷(♀,40尾)×千年笛鲷(♂,45尾)杂交,得到受精卵2.2kg,浮卵率为78.57%,受精卵的孵化率为90.51%,共得到健康仔鱼349.2万尾;千年笛鲷(♀,30尾)×红鳍笛鲷(♂,28尾)的杂交,不成功。在水温27.5~33.5℃、盐度27.5~32.5、pH7.6~8.3、溶解氧4~6mg/L条件下,杂交笛鲷仔鱼经过32d的培育,用3个育苗池塘(面积共0.933hm^2)培育出平均全长36.8mm的幼鱼44.4万尾,单位面积培育鱼种47.57万尾/hm^2,育苗成活率为8.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笛鲷 千年笛鲷 亲鱼培育 池塘育苗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带石斑鱼仔稚(幼)鱼的发育和生长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郭仁湘 符书源 +4 位作者 杨薇 陈国华 骆剑 刘扬潮 周先雄 《水产养殖》 CAS 2011年第4期8-13,共6页
对鞍带石斑鱼的仔稚幼鱼形态发育的各个阶段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从初孵仔鱼到幼鱼各个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根据卵黄囊的变化,长鳍棘的长出与收缩,鳞片和体色斑纹的出现,鞍带石斑鱼胚后发育可以划分为仔鱼期、稚鱼期、... 对鞍带石斑鱼的仔稚幼鱼形态发育的各个阶段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从初孵仔鱼到幼鱼各个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根据卵黄囊的变化,长鳍棘的长出与收缩,鳞片和体色斑纹的出现,鞍带石斑鱼胚后发育可以划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仔鱼期又可分为卵黄囊期仔鱼和后期仔鱼。水温27~30℃,盐度27~31,pH值8.0~8.4的海水中培育,初孵仔鱼至孵化后2日龄为卵黄囊期仔鱼。2日龄仔鱼开口,3日龄至20日龄为后期仔鱼,22日龄至30日龄为稚鱼期,31日龄进入幼鱼期。鞍带石斑鱼胚后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背鳍棘和腹鳍棘的生长和收缩,也是生产育苗当中比较关键的仔稚幼鱼变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带石斑鱼 仔鱼 稚鱼 幼鱼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吻鲈苗种工厂化培育模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冯晓宇 罗儒端 +1 位作者 孙启前 刘青利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17-21,共5页
采用室内水泥池及活饵培育配套技术进行尖吻鲈苗种阶段工厂化育苗。投放刚孵化出膜的仔鱼160万尾,经室内池8d的培育,成活率为90%;经13d的培育其规格超过1cm,成活率为56.9%;经24d的培育平均规格达2cm左右... 采用室内水泥池及活饵培育配套技术进行尖吻鲈苗种阶段工厂化育苗。投放刚孵化出膜的仔鱼160万尾,经室内池8d的培育,成活率为90%;经13d的培育其规格超过1cm,成活率为56.9%;经24d的培育平均规格达2cm左右,平均成活率为50%,共育出80万尾。苗种生长快,体质健壮,成活率高。关键技术是:基础设施配套;采用不同活饵,做到适口、及时转化、足量;定期过筛分级培育;水质控制良好;注意防病。2cm以上鱼种阶段采用多种方式培育,经15~20d的饲养,规格达3~4cm,平均成活率为65%~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鲈 鱼苗 鱼种 工厂化育苗 模式 鲈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