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非司酮单用与联合止痛化症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症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曾雪英 李伟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790-1791,1796,共3页
目的:探讨止痛化症胶囊联合米非司酮与单纯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子宫腺肌症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12.5mg/d,连续3个月,观察组在服用米非司酮基础上加服止痛化症胶... 目的:探讨止痛化症胶囊联合米非司酮与单纯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子宫腺肌症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12.5mg/d,连续3个月,观察组在服用米非司酮基础上加服止痛化症胶囊4粒/次,3次/d,连服3个月,停药3个月,观察痛经改善及血清CA125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服药3个月全部闭经,停药后血清CA125下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药3个月后全部复经,血清CA125水平对照组高于观察组(t=3.64,P﹤0.01);治疗前两组痛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药后3个月痛经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止痛化症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症疗效确切,停药3个月痛经评分低于单纯使用米非司酮者,有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症 止痛化症胶囊 米非司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良性卵巢肿瘤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6
2
作者 肖淑 郑新秋 +1 位作者 欧海蔚 黄广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老年良性卵巢肿瘤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良性卵巢肿瘤患者84例,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手术治...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老年良性卵巢肿瘤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良性卵巢肿瘤患者84例,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神经内分泌功能指标:β-内啡肽、胰高血糖素、皮质醇(COR)水平变化。结果:(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93.25±14.75)mL、(2.5±0.5)d,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10.57±17.36)mL、(6.25±1.25)d,但观察组手术时间为(90.36±15.14)min,较对照组(85.57±10.95)min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3天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术后第1天、第3天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3天β-内啡肽、胰高血糖素、CO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老年良性卵巢肿瘤微创优势显著,对免疫功能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卵巢肿瘤 腹腔镜 传统开腹手术 免疫功能 神经内分泌功能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茜芷胶囊联合优思明对人工流产患者术后子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桂花 刘彬 +2 位作者 赵亚田 王静 朱俊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67-2269,共3页
目的探讨茜芷胶囊联合优思明对人工流产患者术后子宫功能的影响。方法 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优思明,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茜芷胶囊。记录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并发症,彩色多普勒超... 目的探讨茜芷胶囊联合优思明对人工流产患者术后子宫功能的影响。方法 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优思明,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茜芷胶囊。记录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并发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测子宫内膜血流动力学(RI、PI、PSV、PBF)水平。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显著减少(P<0.05),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增加(P<0.05),RI、PI、PSV水平显著降低(P<0.05),PBF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茜芷胶囊能进一步改善人工流产患者术后子宫功能及子宫内膜血流动力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芷胶囊 优思明 人工流产 子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孕症诊断治疗仪检测输卵管通畅性91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曾雪英 李伟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230-231,共2页
目的:探讨不孕症诊断治疗仪检测输卵通畅性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010年接受不孕症诊断治疗仪检测显示输卵管通畅病例91例,其中输卵管通液低压强组(10~17kPa)41例,高压强组(18~26kPa)50例,随诊6个月,比较两组妊娠情况... 目的:探讨不孕症诊断治疗仪检测输卵通畅性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010年接受不孕症诊断治疗仪检测显示输卵管通畅病例91例,其中输卵管通液低压强组(10~17kPa)41例,高压强组(18~26kPa)50例,随诊6个月,比较两组妊娠情况。结果:两组妊娠情况比较,低压强组受孕率65.6%(27/41),高压强组40%(2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位妊娠情况比较,低阻力组1例,占2.4%(1/41),高压强组8例,占16%(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孕症诊断治疗仪低阻力型受孕率高且有助于预测异位妊娠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诊断治疗仪 压强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